摘 要:隱喻思維在文學(xué)作品的人物塑造、揭示主題上意義深遠。本文對《白衣女人》中的隱喻思維進行解讀,具體剖析幾個主人翁身上映射的內(nèi)在世界,揭示當時英國社會存在的一系列問題。
關(guān)鍵詞:白衣女人;人物刻畫;隱喻;解讀;主題
作者簡介:甘文,籍貫:江西豐城;助教;工作單位:宜春學(xué)院;研究方向:大學(xué)英語教學(xué)。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29--02
《白衣女人》作為威爾基柯林斯的成名作最初刊載在狄更斯的報紙上,引起了讀者極大地反響。威爾基柯林斯以一個全新的切入點,突破傳統(tǒng)小說寫作模式,將故事情節(jié)通過小說人物以第一人稱形式敘述出來,包括幾位敘述人的文字記載、日記和證明材料,就像是法庭上案件的證人敘說自己的證詞。就挖掘事件的真相而言,柯林斯抓住法庭敘述和偵探小說敘述的相似之處,成就了《白衣女人》敘述手法上的隱喻思維。讀者在這樣的隱喻場景中,就如同親身經(jīng)歷了這場陰謀,目睹了善惡真?zhèn)屋^量,實現(xiàn)了文學(xué)的教育功能。隱喻的構(gòu)成基于事物的相似性,上世紀80年代,G.Lakoff 和M. Jonhson在《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中正是提出了概念隱喻理論,他們認為“隱喻不僅是語言形式,更重要的是人類的一種普遍認知方式,隱喻從一個比較熟悉又易于理解的始源域映射到不熟悉又難理解的目標域,在源域和目標域之間形成一系列本體的或認識上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從而激活大腦中理解該句所需要的認知圖式。”① 隱喻思維是人類認知世界的一種方式,柯林斯運用隱喻的手法,將《白衣女人》的主題思想,通過栩栩如生的人物設(shè)定體現(xiàn)出來。
一、女性地位的低下
白衣女人其實是兩個女人,身著雪白平紋白布衣、美麗優(yōu)雅的勞拉費爾利以及月夜出現(xiàn)的“白衣女人”安妮卡瑟里克。
勞拉費爾利是小說的正面女主人公,她是男性眼中的完美女性,美麗、優(yōu)雅、富有、幾乎占有了所有女性的夢想的魅力。勞拉是男權(quán)社會的產(chǎn)物,不能主導(dǎo)自己的命運,婚前是父親的附屬品,為了家族義無反顧地犧牲自己的愛情,聽從父親的遺愿,嫁給沒有感情基礎(chǔ)的珀西瓦爾爵士,婚后的她成為丈夫的提款機,她無權(quán)過問,只能服從:“胡扯!女人與做生意有何相干?我再跟你說一遍,你弄不懂它?!雹谒冀K依附于強勢的男性。
“白衣女人”安妮是勞拉敬愛的生父,已故利默里奇莊園主人費爾利先生在友人家中奸污女傭的產(chǎn)物。安妮天生智力殘疾,從瘋?cè)嗽禾映?,同父異母的勞拉和安妮兩人樣貌相似,都身穿白衣。作者著力描寫兩人的白色特征,象征隱喻著單純無邪,軟弱可欺的女性形象,白色也隱喻著瘋狂、絕望、仇恨和死亡。這與兩位主人公的角色定位是一致的。她們都是作者筆下的受害者。
無論是出身卑微的安妮還是身份顯赫的勞拉,似乎都不能改變身為女人的悲慘命運。18世紀的英國女性,無論從身體上到心靈都被屈從順服的道德觀念所壓制,這種屈從順服還表現(xiàn)在另一個費爾利家族成員身上,即福斯科夫人,費爾利先生的妹妹埃莉諾,一個地道的女權(quán)主義者在嫁給福斯科伯爵后變了一個人,“眼睛通常是在看她丈夫,目光中透著默默順從的探詢的神色,這種目光我們大家都很熟悉,那就是一條忠實的狗看人時的目光?!雹鬯翢o保留的愛她的丈夫,沒完沒了地替丈夫卷煙,成為丈夫的幫兇,就像忠誠于主人的狗,毫無保留的喪失了自我。“他看起來是個能夠馴服一切的人。如果取了只母老虎,而不是個女人,他定能馴服這只母老虎?!雹芸铝炙拱炎悦环病⒖燎筇籼薜陌@蛑Z隱喻為母老虎,無論多強勢的女人,在當時的社會下也不得不屈從于男性,成為男性的工具。
女性的屈從地位還通過另一位主人公表現(xiàn)出來,那就是瑪麗安哈爾寇姆,勞拉同母異父的姐妹,作者對她的描述與勞拉形成鮮明對比?,旣惏彩怯赂覉詮姍C智的,她不畏艱險、堅持不懈地保護她的妹妹,而這樣一位女性在18世紀的英國存在似乎是不合理的,柯林斯只有把瑪麗安描寫成一個具有男性的臉龐和容貌特征的人物:“膚色幾乎是黝黑的,上嘴唇上長著淺黑的汗毛,簡直像男人的八字胡。她的嘴和下巴頦很大,顯得健壯,有男子氣。棕色的眼睛向外凸出,目光敏銳,神態(tài)堅毅。一頭像煤炭一樣黑的濃發(fā)長得特別低,都到前額了?!雹蓦[喻著只有男性才能表現(xiàn)出機智勇敢、果斷堅毅的品質(zhì),在社會生活中扮演主導(dǎo)的地位。瑪麗安的性別特征似乎是社會歷史造就的,她似乎身兼雙重性別,正是由于女性性別的限制,足智多謀的瑪麗安始終被安置在配角的地位,在破案過程中,當參謀、當助手、當后勤,充當男性角色的陪襯。
二、人性的復(fù)雜
“這個奇異的人身上所表現(xiàn)出的種種細微的特征既別具一格,引人注目,又矛盾重重,令人費解。他雖然軀體肥胖,年歲已高,但行動起來卻輕捷靈巧,從容自然……他外表看上去明顯讓人覺得意志剛強,精力旺盛,但他實際上像最脆弱的女人一樣,情緒不安,高度敏感?!雹?這是瑪麗安眼中的福斯科,似乎暗喻著福斯科的雙重人格,讓讀者既愛又恨,一方面他樂觀博學(xué)、款款深情,表現(xiàn)出孩童般的天真;另一面他又謀財害命,工于計謀,參透世事。這樣一個個性相互矛盾的人物隱喻現(xiàn)實世界中人性的復(fù)雜?!叭绻锓甘谴直埲?、愚昧無知的傻瓜,那警方十之八九是贏家;如果罪犯是個意志堅定‘素有教樣、智力高超’的人,那警方十之八九會是輸家。如果警方贏了,你便聽到四處傳頌;如果警方輸了,你便什么也聽不到。就是在這么個搖搖欲墜的基礎(chǔ)之上,你們建構(gòu)起了寬慰人心的道德準則:若要人不知,除非己末為!”⑦福斯科總是語出驚人,站在當時所謂道德的對立面來批判問題,他不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道德真理,縱然生活不能遵從善惡有報的人生法則,而要出于對人類的高貴人格的追求做出恰當?shù)膬r值選擇,福斯科現(xiàn)實的道德觀暗含“人生如戲”的態(tài)度,游戲規(guī)則隱喻他的人生法則:不擇手段,贏者為王。福斯科由卓然不凡的閃亮出場到橫死街頭的悲慘謝幕展示了人性在利益面前的不堪一擊。
三、道德精神的缺陷
勞拉和安妮除了身著白衣的共同點,她們都患有神經(jīng)質(zhì),剛開始因為愛上沃爾特,因不得相愛而害上相思病,后來又患上了精神病,一點點響動與變化都會令她惶恐不安。疾病成了她們受害的隱喻。勞拉與同父異母的妹妹安妮的神經(jīng)癥以及費列爾先生的神經(jīng)癥似乎是利默里奇家族的遺傳病,這種遺傳病似乎隱喻著英國上層社會某些家族血液中存在的道德和精神上的缺陷,雖然在勞拉的眼里,她的父親是一個完關(guān)無缺的人,但實際上,他是一個非常不負責任的人,他曾在朋友家做客時奸污了一個女傭,也就是安妮的母親凱瑟里克太太。這種精神和道德的缺陷直接導(dǎo)致的結(jié)果就是下一代人的不幸。這種自上而下入根入血的病是無法根除的。同樣身患神經(jīng)癥的費列爾先生,孑然一身的他痛恨去做侄女的監(jiān)護人,他不具有愛和被愛的能力,道德精神上的自私和冷漠在費列爾身上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他對于自己的領(lǐng)地十分敏感,外界所有的訪客,都是他這個世界的侵入者,再一次隱喻他道德上的缺陷,他的世界除了自己,別無他物,視責任和情感為生活的侵入者。正是他的冷漠和自私,這種道德上的缺陷又成為謀殺案的幫兇。
四、法律制度的不健全
費爾利家族的遺傳神經(jīng)病同時也隱喻著英國社會制度、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包括所有主人公都患有或大或小的健康問題。小說的正面主人公沃爾特 哈特萊特在去利默里奇莊園前的健康狀況,是這樣的“夏季即將逝去,可憐巴巴的我被弄得健康不佳,精神萎靡”,⑧而后來與勞拉的愛情無果時,他毅然選擇去了中美洲探險,在三次死里逃生的歷險經(jīng)歷,他得到了重生,變得堅強勇敢,不懼威懾。作者刻畫這樣一個人物似乎也隱喻著任何人只要在法律制度不嚴謹,黑暗勢力猖獗的英國社會只會萎靡不振,只有離開這樣的一個社會,才能歷練成長為英雄人物。黑暗勢力抓住了法律上的漏洞,提供了作案機會??铝炙雇ㄟ^勞拉和安妮的神經(jīng)癥隱喻當時那些涉及婦女、非婚生子女、弱智人權(quán)益(勞拉、安妮為代表)等方面的法律條文的不合理。如瑯西瓦爾先冒名繼承了黑水園,偽造父母結(jié)婚的證明向外貸款,負債之后通過婚姻來奪取妻子的財產(chǎn)。根據(jù)英國的法律,婦女結(jié)婚之后,除非婚約另作規(guī)定,財產(chǎn)將全部歸屬丈夫,死后由丈夫繼承。勞拉唯一的監(jiān)護人自私冷漠費爾利先生不肯做主保護她的權(quán)利,幫助珀西瓦爾完成利用法律漏洞謀財害命的陰謀詭計。
通過分析《白衣女人》一書人物刻畫的隱喻思維的認知歷程,體現(xiàn)了隱喻思維在文學(xué)作品的創(chuàng)作中有著普遍而深遠的意義??铝炙共粌H僅帶讀者親臨了一場哥特式的謀殺案,引導(dǎo)讀者區(qū)判善惡真?zhèn)?,通過隱喻的手法讓讀者直觀多維復(fù)雜的人性、不同的世界觀與人生觀,文學(xué)的認知功能和道德功能在柯林斯的這部偉大作品中得以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1]梅德明,高文成.以《老子》為語料的概念隱喻認知研究 【J】外語學(xué)刊,2006 (3 ): 42-46.
[2](英)柯林斯(Collins,W.) 著;潘華凌譯。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2011.6(175)
[3](英)柯林斯(Collins,W.) 著;潘華凌譯。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2011.6(153)
[4](英)柯林斯(Collins,W.) 著;潘華凌譯。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2011.6(153)
[5](英)柯林斯(Collins,W.) 著;潘華凌譯。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2011.6(21)
[6](英)柯林斯(Collins,W.) 著;潘華凌譯。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2011.6(155)
[7](英)柯林斯(Collins,W.) 著;潘華凌譯。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2011.6(166)
[8](英)柯林斯(Collins,W.) 著;潘華凌譯。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20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