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譚恩美的《喜福會》以其匠心獨運的結構為人稱頌。本文試從敘事學角度分析喜福會的敘述結構,通過分析得出《喜福會》采用了麻將式和視角轉換式進行分層敘述。
關鍵詞:喜福會;分層敘述;視角轉換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29-0-02
《喜福會》是作家華裔美國作家譚恩美的代表作,作為譚恩美的處女作《喜福會》發(fā)表之后,反響強烈:成為1989年美國四大暢銷書之一、連續(xù)9個月高踞《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獲得多項大獎、改編為電影。作者根據自身的經歷, 選取移民母親和生長在美國的女兒之間的矛盾沖突作為題材,描寫了新中國成立前夕從中國內地移居美國的四位女性的生活波折以及她們與美國出生的女兒之間的從誤解、沖突到理解的故事。表達了兩種文化之間的相互沖突、相互融合的心路歷程?!断哺芬唤洶l(fā)表,便引起了許多批評家的注意,關于《喜福會》的作品研究相關論文比較多,其中以后殖民主義研究、文化沖突研究和敘事學研究為主,分為翻譯與語言研究(47篇),后殖民主義研究(69篇),接受批評(4篇),生態(tài)主義批評(4篇),心理分析研究(38篇),性別研究(64篇),敘事學研究(64篇),東西文化沖突研究(151篇),綜述性質研究(10篇)??偟膩碚f,由于華裔作家的特殊身份和作品本身所代表的文化內涵,從文化角度闡釋作品的論文為大多數,本文著重從敘事結構上解析《喜福會》的分層敘述。
一、喜福會的分層敘述
1、分層敘述的定義
熱奈特給敘述分層下的定義:“一個敘述講出的任何事件,高于產生這個敘述的敘述行為的層次”。一部作品可以不只一個敘述者,在薄伽丘的《十日談》中,分別有是個敘述者講述故事。同時這些敘述者不僅保持平行,同時又置于敘述框架之下進行分層敘述。敘述分層一般即指上一敘述層次的任務是為下一個層次提供敘述者或敘述框架,也就是說,上一敘述層次某個人物成為下一敘述層次的敘述者,或是高敘述層次某個情節(jié),成為產生低敘述層次的敘述行為,為低層次敘事設置一個敘述框架。
2、《喜福會》的麻將式敘述分層
全書由十六個故事組成,分四個部分,每個部分有四個故事,分別由吳、鐘、蘇、圣四家的母親一代或女兒一代敘述。四部分的第一部分千里鴻毛一片心,由母親一代敘述,第二、三部分由女兒一代敘述。最后一部分又回到母親一代,由母親敘述,母女關系也達到了和諧。題目為《喜福會》,即暗指了它的重要性,文本在含義上和敘述結構上都圍繞著“喜福會”(麻將)的結構敘述,同時也展現了母女兩代的麻將人生。從全文來看,喜福會的敘述如麻將桌上的四方,輪流做莊,各家的故事也輪流做莊中娓娓道來??此贫唐?,實則長制,全文每個章節(jié)的故事分開來讀亦開,合二為一讀亦可,散而不亂,圍繞母女關系的關鍵命題不斷輻射出各個家庭的故事。譚恩美匠心獨運的敘述結構,讓人不由驚嘆。
小說一、四部分由母親敘述,二、三部分由母女敘述,形成一個母親保護子女的一種結構模式,這種對立模式又展現了母女之間的矛盾、對峙以及之后的理解和交流。這種結構形成了一個個故事環(huán),實現了分層敘述,同時結構和順序又不凌亂。同時,每個部分有一個導語,相當于中國古典小說的“楔子“,統(tǒng)領每一部分。所有故事又按照時間順序圍繞母女關系向前推進,形成一個完整的長篇敘事結構,這種敘事策略實現了分層敘述的嚴謹有序。
在母親吳素云去世之后,父親讓她代替母親麻將桌上的位置,“沒有任何人指點我哪只位子是媽媽的,甚至在其他三人還未就座前,我就有種感覺,那靠著門口的位子,一定是我媽媽的。那位子在桌子的東首”(P20)。按照東南西北的順序,故事最初由女兒吳精美代替吳素云敘述,最后又通過敘述視角轉換,由母親吳蘇素云作為第一人稱敘述者進行講述自己的故事。文中在敘述中運用了倒敘、插敘,講述了吳素云在抗爭時期被迫扔下雙胞胎女兒的故事。這種倒敘、插敘的運用使分層敘述時間界點清晰。如在第一個部分第一、二節(jié)中是由吳精美講述母親關于創(chuàng)辦“喜福會”故事,第三小節(jié)就用直接引用的第一人稱由母親吳素云親自講述“喜福會”的來歷。在第一部分故事結束之后,緊接著由許安梅、龔琳達、映映.圣克萊爾講述自己的故事,講述的順序也一一對應著麻將桌上的位置。按照文中“坐在左邊的安梅姨”和“琳姨在對面問我”可知,輪流做莊的順序也應該是許、龔、映,“而我,則坐在麻將桌上媽媽以前的座位上,那是在桌子東首,萬物起源之處”。這樣就形成了輪流做莊、輪流敘述的模式。這種麻將式的分層敘述,看似是并列,沒有關系,實則是連綴的分層結構。每一個故事為下一個故事提供背景和情節(jié),同時和之后二、三部分女兒的敘述遙相呼應,形成結構緊密的分層敘述。第一和第三部分均按照座位的方式進行敘述,第三部分順序與第一部分剛剛想反。
3、視角轉換式的敘述分層
麻將講究東、南、西、北風,文中第二部分根據“映姨擲骰子,琳達姨是東風,我則是北風,最下家,映姨則是南,安梅姨是西?!甭閷⒁?guī)則骰子擲到誰,就由誰出牌,與此對應的是第二部分女兒的敘述順序,分別是薇弗萊.龔、麗娜.圣克萊爾、許露絲和吳精美。第四部分由吳精美代替母親敘述,與第二部分順序相反。這些敘述結構形成一個麻將結構,同時又實現了敘述的分層。如在第二部分“麗娜.圣克萊爾:凌遲之痛”中講述了母親圣克萊爾具有一種奇異的能力,在最初女兒并不理解這種能力,直到第四部分由映映.圣克萊爾講述了自己被丈夫拋棄以及之后怎樣來到美國的故事之后,女兒才明白了母親確實具有未雨綢繆的智慧。敘述視角的轉換形成分層的界定,同時每個部分作為第一人稱的敘述又為下一部分敘述提供背景,使文章娓娓道來,層次分明,散而不亂。同時,作為分層結構,往往會導致敘述者在下一層中成為被敘述者。如,在許安梅和許露絲母女的故事當中,第三部分由許露絲講述自己婚姻的失敗,母親讓自己放棄心理醫(yī)生,向她傾訴的一些情感糾葛。在第四部分中,由母親講述自己的母親作為姨太太的悲劇來說明自己對這個世界以及女兒婚姻的看法,這部分為上部分許露絲的敘述在內容上互為因果,實現對話,在敘述結構上互為敘述者和被敘述者。在四對母女的分層敘述中都存在這種類似的結構,形成一個敘述環(huán),層層相扣。
總的來說,《喜福會》存在母女兩代的視角轉換,吳素云與母女吳精美,許安梅和許露絲,龔琳達和薇弗萊.龔,映映.圣克萊爾和麗娜.圣克萊爾的視角轉換,通過視角轉換實現分層敘述。通過母女輪流做莊敘述,實現母女之間的對話,使母女之間的矛盾沖突得以突顯、展開、解除。
二、總結
譚恩美以其東西文化的雙重身份.將東方文化的魅力融人“自我探尋、自我表露”的寫作中,使《喜福會》成為東西合璧的優(yōu)秀作品,贏得了西方的尊重、親睞、贊美以及認同。從內容上看,母親教給女兒的那些制敵之道與麻將中順勢而為、緊逼要害的策略不謀而合,也適應了華裔這個弱勢群體在美國社會趨利避害、因勢利導的生存策略;從結構上看,麻將相生相克、生生不息的規(guī)則隱喻了華裔母女之間、中西文化之間的相互依存、相互碰撞。
《喜福會》運用了麻將式的結構方式和敘述視角轉換的方式進行分層敘述,講述了母女兩代的隔閡。這種隔閡的背后隱含的是文化的沖突對立以及最后的融合,同時也隱射了女性在社會中的地位,女性視角的敘述展現了在男權主義思想下女性的抗爭和反駁,最后整個作品還包含了許多民族性的問題,文本對文化霸權的批判與對非殖民出路的進行探尋,闡釋第三世界婦女受到父權制和帝國主義的雙重壓迫,喪失了自身的語言和行為??傊T恩美用這種獨特的敘述模式帶給讀者新的閱讀體驗,使文本在內容和形式上交相呼應。本文從敘述結構上對作品進行分析,試圖理清作者的敘述框架,發(fā)掘獨特的藝術結構。與其它作品相比,《喜福會》的分層敘述更加復雜,融合了敘述視角的轉換、敘述方位的轉換,在分類上存在模糊和交叉現象,這一點是分層敘述研究的難點??傊?,譚恩美的獨特敘述結構為分層敘述研究提供了一個好的范例,值得研究者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