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檀香刑》是莫言斥五年時光與精力潛心打磨的長篇大作,一經(jīng)問世便引發(fā)爭議無數(shù)。有人認為可以稱《檀香刑》為二十一世紀第一部最重要的中國小說;也有人認為它是對西方小說的失敗模仿?;虬蛸H的評論多達近百篇,數(shù)量甚至高于八、九十年代全部長篇小說的總和,由此《檀香刑》的影響力可見一斑。本文首先簡要介紹莫言的《檀香刑》這部作品,然后以有別傳統(tǒng)的結構布局、靈活多變的敘述視角和幻覺現(xiàn)實主義的描寫三個層面賞析其藝術特色。
關鍵詞:莫言;檀香刑;藝術特色
作者簡介:李雅男(1993-),女,籍貫:北京市房山區(qū),學歷:本科,主要研究方向:文學、電子類。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29-0-01
《檀香刑》是莫言的代表作品之一,發(fā)表于2001年,以1900年袁世凱鎮(zhèn)壓山東義和團運動、慈禧在八國聯(lián)軍攻陷下逃離京城等歷史事件為背景,以用木錘將經(jīng)香油煮過的寶劍形狀的檀香木自犯人肛門部位穿插身體部位,在漫長的折磨中讓犯人看到自己身體生蛆的殘忍刑罰為貫穿,一段兵荒馬亂、九曲回腸的故事。莫言以大膽而離奇的想象和正視血腥的氣度,深刻控斥了舊時愚昧殘暴的封建王朝。在全文的寫作中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法,具體賞析如下。
一、有別傳統(tǒng)的結構布局
傳統(tǒng)小說多以單一視角敘述,旨在平淡處講故事而引人思。而莫言的《檀香刑》是傳統(tǒng)小說的延續(xù)和革新。在小說的結構中,莫言尊崇了元代戲曲家喬夢符對樂府詩的概括:鳳頭、豬肚、豹尾,即故事的開始要和鳳凰的頭一般新奇、漂亮,故事的中間部分要像豬的肚子一樣充實、飽滿,故事的結尾要如豹的尾巴一般清晰、有力。莫言的《檀香刑》既是“鳳頭、豬肚、豹尾”寫法的延續(xù),同時也是此種寫法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一方面在于敘述角度的創(chuàng)新,另一面在于鳳頭、豬肚和豹尾故事又可以看作單獨的整體,局部與整體之間細致的聯(lián)系使《檀香刑》整體不失神秘。例如,故事開篇以主人公的口吻敘述到:“那天早晨,俺公爹做夢也想不到再過七天,他就要死在俺的手里,死得勝過一條忠于職守的老狗。俺也想不到,一個女流之輩俺竟然能夠手持利刃殺了自己的公爹。俺更想不到,這個半年前仿佛從天而降的公爹,竟然真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劊子手?!焙唵蔚拈_始對下文進行了高度概括,同時也極大的引發(fā)了讀者的閱讀興趣。在激發(fā)了讀者的閱讀興趣之后,緊隨而來的是作品的豬肚部分,如一個悠長而有序的故事娓娓道來,在此部分篇幅極大且故事脈絡清晰而完整,既像是一個單獨的故事,又很好地解開了讀者在鳳頭部分的疑問,很好的串聯(lián)起來,可謂功底了得。而在豹尾部分又一次變換視角,在此部分只敘述客觀事實,留空間給讀者以判斷、感受,又在單純的敘述中給人一種對英雄事跡的震撼感。
二、靈活多變的敘述視角
敘述視角又名敘述聚焦,是觀察或敘述故事的時候所采用的某一或某幾種視角。在各種敘述視角的敘述下,相同的故事可能會有不同的韻味,或有不同的意義。敘述視角大致分為全知視角、內(nèi)視角與外視角三種,又分為第一人稱敘述、第二人稱敘述、第三人稱敘述和變換人稱或視角敘述四種狀態(tài)。所謂全知視角指敘述者了解所有的故事的發(fā)展和來龍去脈,在此種視角下敘述者所了解的要比故事中的任何一個人了解的更為全面。與全知視角相對的是外視角,外視角的敘述是對客觀事實的敘述,期間不摻雜任何主觀臆斷和情感表達。內(nèi)視角即以故事中人物的視角來敘述,在此種視角中,敘述者所了解的故事與主角所了解的基本上是一致的。三種敘述視角各有優(yōu)勢,而在莫言的《檀香刑》中,將三種敘述視角合理而近乎完美的結合,可謂集敘述藝術之大成。例如,在小說的鳳頭部分莫言以內(nèi)視角的敘述視角,讓故事中的主人公出來向讀者講述故事,其中每位主人公所知道的是有限的,有限的內(nèi)容恰恰吸引了讀者讀下去的意愿,給讀者一種虛實之間的審美。在小說的豬肚部分,莫言又將敘述視角轉換為全知視角,以最直接的方式向讀者交代了故事的前后因果關系、發(fā)生的環(huán)境背景與人物背景等事實。外視角在莫言的《檀香刑》中似乎起到了穿針引線的作用,貫穿于全知視角與內(nèi)視角之間,無形中增添了文章的飽滿度和趣味性。
三、幻覺現(xiàn)實主義的描寫
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將莫言推到了舉世矚目的位置,而諾貝爾委員會給予莫言的頒獎詞為“who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他將幻覺現(xiàn)實主義與民間故事、歷史及當代很好地結合)”,由此可知,莫言的作品中最受肯定的部分之一即他的作品中的“幻覺現(xiàn)實主義”。幻覺現(xiàn)實主義是興起于拉丁美洲的文學流派,以變現(xiàn)實為幻想而不失其真實為其原則,代表作品如《百年孤獨》。在莫言的《檀香刑》中,有諸多運用此種寫作手法的描寫,打破了傳統(tǒng)寫作手法的局限,使故事更為波瀾動蕩、飽滿恢,且更具懸念。例如,第17章中描寫趙小甲與他爹趙甲熬檀木楔子時,以小甲的視角敘述的時候,所描寫的為小甲幻想出的“動物世界”,即為幻覺現(xiàn)實主義的描寫。全文還有多處此類描寫,在此不一一贅述。
結束語:
《檀香刑》 以靈活多變的敘述視角和推陳出新且邏輯清晰的結構和幻覺現(xiàn)實主義的合理運用將刑場百態(tài)躍然紙上,以無盡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作力和極致的筆墨給讀者以深深的震撼?!短聪阈獭分胁环庥舻牡胤教厣菍φ鎸嵉膭诳嗳嗣竦陌賾B(tài)民生的書寫,同時又有與之相得益彰的源自西方的幻覺現(xiàn)實主義的運用,使整部作品更添飽滿的質感。作品一經(jīng)問世雖備受爭議,但已入圍、問鼎包括“鼎鈞文學獎”、“矛盾文學獎”等多項大獎,2012年作為第一位獲選“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可見莫言的作品的藝術魅力。
參考文獻:
[1] 趙云潔.莫言長篇小說《檀香刑》的藝術特色研究 [J] 河南商業(yè)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 2013(04)
[2] 劉效壯.論《檀香刑》的兩極性 [J] 名作欣賞 . 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