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助學貸款是由政府主導、財政支持、教育管理、開發(fā)銀行辦理的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支付在校學習期間所需學費和住宿費的信用助學貸款品種。高校助學貸款自實施以來幫助成千上萬的學生完成了學業(yè),但是國家助學貸款管理機制的不完善導致了貸款回收的風險。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助學貸款的風險形成及控制,以使高校助學貸款風險得到有效防范,從而推動高校助學貸款的持續(xù)發(fā)展。
關鍵詞:助學貸款;風險因素;風險控制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也在增加,獲得國家助學貸款成為學生完成學業(yè)的重要途徑之一。伴隨而來的是國家助學貸款規(guī)模也在不斷擴大,助學貸款的風險也在不斷積累,本文主要分析高校助學貸款的風險因素,進而提出控制助學貸款風險的對策。
一、國家助學貸款的種類及演變
(一)國家助學貸款的種類
國家助學貸款是由政府主導、財政貼息、財政和高校共同給予銀行一定風險補償金,銀行、教育行政部門與高校共同操作的專門幫助高校貧困家庭學生的銀行貸款。國家助學貸款分為生源地助學貸款和高校助學貸款。生源地助學貸款是銀行向符合條件的家庭經濟困難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發(fā)放的在學生入學前戶籍所在縣(市、區(qū))辦理的助學貸款。生源地貸款為信用貸款,學生和家長(或其他法定監(jiān)護人)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擔還款責任。高校助學貸款是由政府主導、財政支持、教育管理、開發(fā)銀行辦理的,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支付在校學習期間所需的學費和住宿費的信用助學貸款品種。
(二)高校助學貸款的演變
改革開放以來,高校助學貸款的制度變遷分為四個階段。
1986~1999年是第一階段,也被稱為準備階段。1986年,國務院批轉國家教委和財政部《關于改革現行普通高等學校人民助學金制度的報告》,在全國85所院校試點獎學金和貸學金制度,拉開了貸款助學的帷幕。這一階段的特點是學校利用財政撥付的一部分助學金發(fā)放貸學金或學校將財政撥付的一部分助學金委托銀行向學生發(fā)放貸款。但是,這一階段高校助學貸款的實施效果比較差,貸款發(fā)放量小。
1999~2000年是試點階段。1999年6月份國務院辦公廳轉發(fā)《關于國家助學貸款管理規(guī)定(試行)》。1999年8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下發(fā)《中國工商銀行國家助學貸款試行辦法》,由中國工商銀行推出國家助學貸款,在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武漢、沈陽、西安、南京8個城市試點實施。此階段高校助學貸款的特征是助學貸款主要按商業(yè)模式試行。
2000~2004年是推進階段。2000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fā)《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關于助學貸款管理的若干意見的通知》。2001年7月和2002年2月,中國人民銀行、教育部、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等有關部委分別下發(fā)了《關于進一步推進國家助學貸款業(yè)務發(fā)展的通知》和《關于切實推進國家助學貸款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實行“四定”、“三考核”。這一階段助學貸款的特點是政府靠行政手段強力推進助學貸款,但是行動依然比較緩慢,2003年年底全面停貸。
2004年至今是拓展階段。2004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fā)《關于進一步完善國家助學貸款工作的若干意見》,對政策進行重大調整,建立國家助學貸款新機制,核心是設立風險補償金,引入市場機制。2005年上半年,河南模式建立,在機制上實現了突破。2006年10月,教育部在河南召開專題會議,推廣河南模式。2007年5月,國家進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試點。此階段助學貸款引入了市場機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貸款規(guī)模大幅增加,河南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機制仍然不夠完善。
二、高校助學貸款的風險因素
高校助學貸款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好業(yè)務,但由于助學貸款引入的市場機制仍然不夠完善,逾期還貸問題越來越突出,助學貸款逐漸成為銀行的高風險領域。據有關部門統計,借款學生畢業(yè)后不主動與銀行保持聯系的比例超過10%,有的甚至達50%,平均違約率高達28.4%,貸款風險日益突出。按照風險產生的來源不同,高校助學貸款的風險一般分為社會風險、道德風險、管理風險及政策風險等。
(一)社會風險
社會風險主要來源于兩方面:一方面由于借款學生畢業(yè)后面臨多重困難,就業(yè)壓力較大,收入低、消費高,生活不穩(wěn)定,這使相當一部分學生處于恪守信用和維持生存的兩難境地,部分學生被迫違約;另一方面,由于技術手段滯后,人口眾多,個人征信系統又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建立個人征用征詢系統還需要一個過程,所以個人信用只能維系在道德水平上。
(二)道德風險
在辦理國家助學貸款的過程中,實際存在著銀行和高校、政府與高校、高校與學生、政府與銀行等合約關系。在這幾種關系中,都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現象,尤其是銀行與學生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銀行掌握學生的信息量較少,所以給助學貸款帶來了極大的風險。部分貸款學生認為貸款不貸白不貸,貸了慢慢還,能拖則拖,信用意識淡薄,這使得國家助學貸款潛藏著較大的道德風險。另外,部分家境較好、條件優(yōu)越的學生也積極申請貸款,有的把家長給的學費資金另作他用而加入貸款隊伍,增加了助學貸款的道德風險。
(三)管理風險
助學貸款包括貸款審批、貸款發(fā)放及貸后催繳等一系列助學貸款業(yè)務操作,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都存在著操作不當的風險。例如,貸前申請時,學生是否提供了真實的家庭經濟狀況證明、詳細的家庭住址及家庭成員聯系方式。在貸后管理中,銀行對學生的跟蹤管理受限,高校承擔了主要的管理責任。但是,畢業(yè)學生流動性大,高校管理人員缺乏專業(yè)的風險控制經驗,這無形中增加了學校監(jiān)管方面的難度,也極容易導致管理風險的發(fā)生。
(四)政策風險
國家資助政策制度及相關的經濟政策都會影響學生的還款意愿和積極性,也同時影響著高校助學貸款的發(fā)展。違約懲罰機制不完善和政策法規(guī)的不完善對借款學生的約束力較小,進而導致政策風險的發(fā)生。
三、高校助學貸款的風險控制
高校助學貸款規(guī)模逐漸擴大,助學貸款面臨的社會風險、道德風險、管理風險及政策風險也在不斷積累,因此建立高校助學貸款控制機制、完善我國高校助學貸款的風險管理十分必要。
(一)建立個人信用評價體系
貸款學生在學校期間可以建立個人誠信檔案,畢業(yè)后可由學校出具誠信證明,用人單位可以此作為錄用或考核的重要依據,通過社會監(jiān)督使得惡意逃債者付出相應的成本。另外,盡快完善銀行個人征信系統,形成資源共享的信用信息系統,減少助學貸款社會風險的發(fā)生。
(二)加強學生誠信教育
大學生的信用意識和守信觀念影響著助學貸款工作的開展,誠信教育可以增強學生的信用意識,減少助學貸款道德風險的發(fā)生。一方面,高校學生工作部門要通過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信用意識,樹立良好的個人信譽。另一方面,學??梢栽O立金融信用、金融法律等課程或講座,加強信用理論和法律意識的教育。通過相關教育,學生可以了解和掌握有關知識,同時激發(fā)了學生的內在信用觀念,提高了學生還款的積極性,減少了助學貸款道德風險的發(fā)生。
(三)提高風險管理水平
第一,貸前嚴格規(guī)范借款學生申請資格審核程序,認真審核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說明、相關證件、家庭住址和家庭成員的聯系方式,保證借款學生提交的信息可靠完整。第二,貸中要完善學生的借款檔案,對借款學生進行跟蹤管理,掌握學生的動態(tài)變化并及時更新和完善借款學生的信息。學生畢業(yè)前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就業(yè)指導和就業(yè)信息,提高借款學生的就業(yè)率。第三,貸后管理要制定多種簡易、操作性強的還款方式,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還款還息方式,提高學生還款的積極性。如果學生不具備還款能力,可選擇向銀行提出特殊申請,暫時延長償還本金和利息。對于故意拖欠貸款的學生,要制定針對性強的懲戒措施,增加學生的違約成本。
(四)完善助學貸款運行環(huán)境
我國雖然已經建立了實施助學貸款的相關制度和規(guī)定,但這些規(guī)定大多都是自上而下推行的,有很多不合理的方面,我國相應的配套法律法規(guī)和規(guī)章制度還不夠完善,缺乏相關的實施細則。因此,我國應盡快制定相應的法律和法規(guī),使助學貸款從審貸、發(fā)放、回收等環(huán)節(jié)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對于不依法辦理的單位和個人要給予相應的處罰,降低助學貸款的政策風險。
(五)制定風險準備金管理制度
設立風險準備金,在學生無力還貸時,向銀行償還助學貸款,同時建立相應的風險準備金的管理和使用制度,使助學貸款工作更好地開展。風險準備金可免除銀行的風險擔憂,擴大助學貸款規(guī)模,打消部分學生的顧慮,保障國家助學貸款的政策落實。風險準備金可來源于多方面,如政府助學貸款財政貼息、學費收入、企業(yè)或社會團體捐助等。高??梢越L險準備金賬戶,發(fā)生貸款風險時按規(guī)定比例從省資助中心、學校、經辦銀行提取風險準備金核銷呆賬。
參考文獻:
[1]李國章,李敏,潘紅.構建基于多方體系支持的助學貸款風險防范和化解機制[J].教育與職業(yè),2008(11).
[2]王世忠,王明露.發(fā)放國家助學貸款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13(09).
[3]張蕊姿.關于國家助學貸款風險對策的思考[J].青春歲月,2012(12).
[4]陳永俊.關于國家助學貸款中設立風險準備金的探討[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06).
[5]何虹.國外助學貸款風險防范機制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J].金融縱橫,2012(10).
[6]周梅.淺析高校在國家助學貸款風險防范中的重要作用[J].科教文匯,2013(02).
[7]賢成毅,陳霄.廣西高校助學貸款的現狀、問題與建議[J].廣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08).
[8]李從松,王偉,賀根慶.商業(yè)銀行助學貸款的風險形成與防范機制研究[J].金融教育研究,2013(10).
(作者單位:安陽工學院學生處資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