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并不是教師“教”和學生“學”兩種活動的簡單組合而是一門藝術,有其自身獨特的節(jié)奏。小學英語教師必須努力把握好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使之適應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并努力增強教學的藝術感染力,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質量。
一、增強課堂的趣味性
時下正提倡趣味教學,要求教師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完成學習任務。新版英語教材每一單元都設有游戲版塊,這些版塊給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在課堂上進行互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教師要充分利用這個平臺,組織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各種游戲活動,讓學生在歡笑中加深對語言的理解和運用。
二、教學過程要有起有伏
“起”與“伏”是教學過程的兩種狀態(tài)?!捌稹笔侵附虒W活動中學生思維活躍、師生互動和情感交流順暢的高潮狀態(tài);“伏”是指學生情緒和課堂氣氛相對平穩(wěn)的狀態(tài)。教學過程要起伏跌宕有致、富于變化,才能引人入勝。教師應努力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不失時機地制造教學活動的小高潮,把重點的教學活動推向大高潮,使學生達到情緒高漲的積極狀態(tài)。然后再進行一些能讓學生平靜下來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如做個小筆頭練習、拼讀背誦單詞等)。這樣有起有伏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質量。我在教學蘇教版《牛津小學英語》6B Unit 3《Asking the way》時,我進行了這樣的設計:(1)教師說出想做的事,學生猜地名;(2)將教室內的過道用道具布置成街道,將學生的座位布置為一個個岔路口,教師發(fā)出指令,學生表演;(3)出示一張路線圖,教師口述路線讓學生競猜地名最后又以“Welcome to my house,I’ll show you the way.”為題過渡到下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根據錄音描述畫出路線圖,讓學生在活動高潮后又處于一個相對的平靜的狀態(tài)。這樣,學生能及時鞏固和運用所學的新知識。
三、要動靜結合
“動”與“靜”是教學活動的外部表現(xiàn)?!皠印笔侵刚n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活躍狀態(tài);“靜”是指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學生相對安靜的狀態(tài)。若學生在課堂上一直處于動態(tài),就會造成教學瑣碎零亂和課堂無度無序的失控狀態(tài),學生難以條理化掌握知識,其良好的英語思維也難以形成。但是課堂上學生自始至終處于靜態(tài),學生則會失去學習積極性,其教學效果必定是差強人意。因此,教師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上必須動靜交替,寓教于樂。我在教學蘇教版《牛津小學英語》5A Unit 3《At a Music lesson》Part B時,為了讓學生掌握并運用sing,dance,swim,skate,make a puppet,play the guitar等單詞和詞組,我邊朗讀邊示范表演,讓學生仔細觀察并揣摩單詞或詞組的意思。這樣,學生通過這一相對靜態(tài)的教學過程,將這些單詞、詞組的音、形、義有機地結合起來。接著通過教師或學生做動作、問答競猜單詞等動態(tài)形式組織學生進行操練。這時,學生會積極地動腦、動手、動口,其聽說能力得到了充分訓練,鞏固和加深了對所學內容的理解。
四、要有效控制教學信息量和教學活動的頻率
英語課堂如果教學活動少、輸入的信息少、頻率低、速度慢,給人以舒緩和輕松的感覺;如果教學活動多、輸入的信息多、頻率高、速度快,給人以急促、緊張的感覺。教學內容過多或者教學活動頻率過快,會使學生長期處于緊張興奮狀態(tài),容易疲勞;相反學生會過于松弛,注意力難以集中。為適應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教師應有效控制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的頻率。我在教學蘇教版《牛津小學英語》5A Unit4《Halloween》時,結合該課內容引導學生談論圣誕節(jié),既讓學生了解西方文化,又幫助學生理解、掌握和運用語言。但是如果再增加其他的節(jié)日,就會出現(xiàn)內容過多的狀況。因此,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的頻率控制好,才能讓學生保持旺盛的學習精力和高漲的學習熱情。
五、要有及時而有效的評價
在課堂教學的每一個互動環(huán)節(jié)后,教師都應給學生及時而有效的評價,尤其是鼓勵性評價對激發(fā)和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十分重要。評價的方式很多,它可以是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或一句簡短的話;評價可以是給個人的,也可以是給團體的。如我在教學中喜歡用小組競爭的評價方式,哪個組表現(xiàn)得最好并且進行長期的連續(xù)的累計。這種評價方式大大地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動力。
六、要張弛有錯落
“張”就是緊張、急促;“弛”就是輕松、舒緩。如果英語課堂教學一味地“張”,會造成學生過度興奮,興奮過后大腦里什么也留不下;如果一味地“弛”,學生會精神渙散,云里霧里不知所以。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既要采用比賽、競猜、搶答等形式和使用緊張、急促的語言營造緊張的課堂氣氛,也要運用游戲、故事、歌謠、謎語等讓學生感到輕松和愉快。我在教學蘇教版《牛津小學英語》4A Unit 9《What’s the matter?》Part B的cold,hot,ill,thirsty,hungry,tired等單詞時。我一開始和學生一起跟著動畫跳一段自由操,其節(jié)奏快,強度大,學生很快便興奮起來了,也很快就熱了、累了。這時呈現(xiàn)句型:“What’s the matter?I’m hot and tired.”然后又通過做動作競猜等來學習單詞和句型。之后,又讓學生拼讀、默背單詞。最后又進行小組競賽和說韻律詩等。這樣一張一弛、張弛交替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了學習任務。
總之,英語課堂教學“互動”藝術存在于每節(jié)課、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應精心設計和巧妙安排,使構成英語課堂教學的各要素搭配合理、穿插得體、銜接有序、融洽統(tǒng)一,這樣構成英語課堂整體節(jié)奏的和諧美,提高英語課堂的教學質量。
(特約編輯 熊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