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模式死板,教學方法陳舊,不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新形勢下,改革英語教學模式就要改革英語教學的方案,使學生由被動變?yōu)橹鲃?,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達到英語教學的目的。
一、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的重要性
1.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活動的開展不僅是教師傳授知識的過程,還是聯(lián)絡師生感情的過程,因此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可以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2.增強學生自信心
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給學生留多一些自主思考的機會和時間,可以滿足學生要進行自我表現(xiàn)的心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教學效果。在課堂中,教師要給予學生相應的指導,充分讓學生在課堂中自己感受知識,全面發(fā)展自身素質(zhì)。
3.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尊重學生的個性和主見,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可以讓學生對于英語的學習有自己的見解,同時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策略
1.增強課堂的趣味性
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重在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課堂教學中開展一些游戲,針對小學生好動的特點在游戲中加入英語單詞,增強學生的記憶力。在記憶單詞的時候采取一些獎勵的措施,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可以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創(chuàng)作英語小短劇,自編自導,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短劇中教師規(guī)定一些特定句型的運用,強化學生的記憶力,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掌握學習的重點。
2.提高教師素養(yǎng)
在小學階段,學生對教師有一定的依賴心理,會因為喜歡這個老師而喜歡他所教的課程。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抓住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走進他們的日常生活,多關心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同時還要關注學生內(nèi)心世界的變化,及時與學生溝通,進行心理疏導,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提高教師的個人魅力,給課堂教學增加趣味性,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3.開展英語演講比賽
英語演講比賽的開展,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和反應能力,為小學生創(chuàng)造出一個相對獨立的展示平臺,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例如,在學習牛津小學英語6B《Who’s younger?》一課中,讓學生來到講臺上利用這一單元的知識和以前學習過的知識,來介紹自己體重、年齡、愛好等。這樣以學生為主體開展課堂教學,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注重課堂教學
教師要讓學生懂得英語的重要性,幫助學生了解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在日常溝通中的重要性,從而讓學生學習由被動變?yōu)橹鲃印@?,在牛津小學英語3B第一單元,在課堂上由教師準備禮物盒,盒子中放置學習用具和玩具的圖片,然后蒙上學生的眼睛,讓他們在禮品盒中抽取,抽到了什么就用英語進行表述。一名學生扮演外國學生詢問:“What’s this / that in English?”抽物品的學生回答:“It’s a / an...”
5.傳授正確的學習方法
小學階段,正是學生學習方法形成的關鍵時期,教師應該給學生傳授正確的學習方法,指導他們?nèi)绾芜M行學習,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例如傳授學生聯(lián)想記憶法,即是把學到的知識串聯(lián)起來,讓它們在腦子里上演一場電影,通過這樣有趣的方式加強記憶。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同時也在快樂的學習環(huán)境中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學習skiing這一單詞的時候,有許多學生將單詞中兩個i寫成一個,這時筆者問學生:“滑雪需要幾個小棍啊?”學生集體答道:“兩個。”這時,筆者會指著兩個i,說:“是的。”這樣教學,學生的印象就會比較深刻。
6.鼓勵學生思考
教學過程,就是學生進行不斷探索的過程,教師應鼓勵學生多思考、多提問,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探索精神。把問題帶入課堂,讓學生善于思考,勇于提問,做自己學習的主人,有利于提高學生自我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提高學生英語綜合運用的能力,從而獲得全面發(fā)展。
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決定了教學理念的不斷更新,對于學生我們應該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盡可能讓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在學習中,只有讓學生作為主體,做到事事以學生為導向,樹立新的教學理念,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提高教學效果。只有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自身素質(zhì)。
(責編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