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12月中旬以來,土耳其政壇發(fā)生了一系列非同尋常的事件。先是12月17日凌晨,伊斯坦布爾警方在總理埃爾多安不知情的情況下,以經濟受賄罪突襲逮捕了包括3名內閣部長的兒子、房地產商人及銀行高管在內的近50人;而后,案件涉及的3名部長被迫辭職;緊接著,埃爾多安解雇和調換了至少500名首都安卡拉的警察,并在一夜之間更換了一半的內閣成員。
1月4日,有報道稱埃爾多安正在考慮重新審判因“顛覆政府”罪而入獄的一些軍方要員,而這些將軍們正是他上臺以來極力打壓的對象。更為吊詭的是,埃爾多安還罕見地責備美國駐土耳其大使“干了一些不該干的事”,并威脅將其驅逐出境。
這樣大規(guī)模的高層震蕩在埃爾多安11年的總理生涯中尚屬首次。一系列事件看似毫無關聯(lián),實際有著內在邏輯。埃爾多安12月18日通過Twitter控訴說,反腐調查受到一個“國中之國”的操縱,有意針對他的內閣部長及其家人。
美國智庫哈德遜學院伊斯蘭教、民主和穆斯林世界未來研究中心主任弗拉德金(Hillel Fradkin)對《財經》記者說,埃爾多安指的“國中之國”應該是那些他認為的通過非法手段操縱政府部門來達到自身目的的人,特別是司法系統(tǒng)的法官、檢察官和警察。
土耳其的司法和警察系統(tǒng)被外界普遍認為和一個伊斯蘭教傳教士法土拉·葛蘭(Fethullah Gülen)領導的“葛蘭運動”有密切關系。在執(zhí)政黨正義和發(fā)展黨(下稱AKP)的壯大過程和限制軍方權力的斗爭中,埃爾多安和葛蘭曾經是緊密的盟友,但這種同盟關系如今已經轉化成了公開的對抗。
2014年3月,土耳其將啟動明年大選前的地方選舉。由于在經濟上成績顯著,執(zhí)政的AKP仍擁有穩(wěn)固的選民基礎,但去年爆發(fā)的大規(guī)模民眾游行抗議和本次反腐調查顯然消耗了AKP不少支持率,因此也使選舉的結果變得撲朔迷離。
法土拉·葛蘭出生于土耳其的埃爾祖魯姆,現(xiàn)年72歲,被《經濟學人》雜志稱為當今最重要的穆斯林人物之一。1999年,因土耳其當局指控他“圖謀建立伊斯蘭國家”而遭到放逐。
他目前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小鎮(zhèn)賽勒斯堡過著隱居的生活,近年來除了發(fā)表過少數文章和視頻,很少露面。2012年CBS電視臺新聞節(jié)目《60分鐘》曾造訪葛蘭的住所,被以“身體不適”為由拒之門外。
盡管葛蘭行蹤詭秘,他發(fā)起的“葛蘭運動”卻聲名遠揚。波士頓大學的土耳其問題專家懷特(Jenny White)對《財經》記者說,“葛蘭運動”是一個在世界范圍內活躍著的穆斯林網絡,和老式的伊斯蘭教兄弟會不同的是,它通過分散的基金會進行組織,不設會員制,因此很難辨析出誰是“葛蘭主義者”。
葛蘭在其教義里融入了很多現(xiàn)代社會的元素,例如他認為伊斯蘭教和科學是相互融通的,提倡多黨民主制和宗教間對話,鼓勵追求富裕?!督洕鷮W人》雜志曾總結說:葛蘭主義告訴年輕人,要大膽擁抱西方世界的機會,同時堅定保持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信仰。
“葛蘭運動”在美國、俄羅斯、土耳其、伊拉克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qū)的不少國家建立了數千所學校以及下屬商業(yè)機構,還掌握了若干家媒體。據與葛蘭有關的報紙統(tǒng)計,這類學校每年總共約有20億美元的收入,并在全世界聘用了約10萬名教師。在土耳其,有超過4000所葛蘭學校,他們每年幫助約120萬名學生準備大學入學考試。
“這些學校并不直接傳授宗教知識,而是和普通學校一樣傳授科學知識。他們以良好的教學質量獲得市場。”懷特回憶她對葛蘭學校的印象時說,“但是教學以外,他們會到學生宿舍進行游說,把一些對他們提供的教育和獎學金心懷感激的人拉入葛蘭網絡?!?/p>
葛蘭和埃爾多安的淵源始于上世紀90年代。弗拉德金介紹說,作為伊斯蘭教主義者,他們都敵視世俗派,因此當時葛蘭的追隨者將他們的選票悉數投給了埃爾多安,成就了AKP的崛起。
埃爾多安執(zhí)政期間受到的最大威脅之一來自軍隊,20世紀土耳其軍方曾三次發(fā)動軍事政變,并始終站在世俗精英一邊。2007年-2013年間,與葛蘭關系緊密的司法系統(tǒng)通過審判,將許多有影響力的軍隊將領宣判入獄,為埃爾多安建立伊斯蘭教民主國家消除了后顧之憂。不過這一結果也讓埃爾多安感到了“葛蘭運動”對司法部門的巨大操縱力。
總部設在華盛頓的以色列學院項目主任、中東問題專家科普洛(Michael Koplow)告訴《財經》記者,導致埃爾多安反目的導火索發(fā)生在2012年2月,當時檢察官辦公室貿然提審土耳其情報總長哈坎·菲丹。埃爾多安最后通過使用議會授予他的否決權才終止了調查,將哈坎·菲丹解救,但這筆賬被記在了葛蘭頭上。
2012年末,總理辦公室宣稱他們被安裝了竊聽設備,埃爾多安的新聞發(fā)言人對此評論說“那些在清除軍隊勢力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的人也許想自己來填補軍隊的空白”,半公開地將矛頭對準了“葛蘭運動”。
2013年初夏,世俗主義者和自由主義者因為環(huán)境問題和房地產商的腐敗問題挑起了聲勢浩大的示威游行,關鍵時刻土耳其警察鎮(zhèn)壓了游行,驅散了人群,不少親AKP的媒體都稱警察為“英雄”。但是,隨著游行煙消云散,警察的功績很快被淡忘。
11月中旬,埃爾多安政府宣布將關閉全國私立的備考學校,這些學校大約有四分之一是由“葛蘭運動”運營的。在公布這一決定后不久,政府又改口說可以允許這類學校一直運營到2015年。
科普洛分析認為,在這一連串事態(tài)發(fā)展后,關閉學校的決定是導致“葛蘭運動”挑起反腐調查的直接原因,因為這些學校不僅是“葛蘭運動”主要的收入來源和招募成員的主要平臺,也是“葛蘭主義者”與組織接洽的地方?!叭绻柖喟惨呀浢樯狭藢W校,那就說明他已經徹底無法容忍和‘葛蘭運動’和平共存了?!笨破章灞硎?。
埃爾多安和葛蘭開戰(zhàn)正好也解釋了為何他對外表示將重新審判已經入獄的軍隊將領。弗拉德金對《財經》記者說,埃爾多安很可能想借用軍方來平衡葛蘭主義者的勢力。
警方從2013年12月17日開始的抓捕和審訊實際包括兩起錯綜復雜的案件,相關的指控分別是政府官員受賄、洗錢和黃金走私,至今為止被拘留的嫌疑人包括土耳其的三位房地產大亨,前經濟部長卡格拉楊、內政部長古勒爾、環(huán)境和規(guī)劃部長巴拉克塔爾的兒子,國有上市銀行Halkbank的CEO阿斯蘭、一名伊朗商人以及一些負責城市規(guī)劃的公務員。
受影響下臺的三名部長均曾是埃爾多安的左臂右膀,卡格拉楊設計了AKP的經濟政策,確保了近年來GDP的高速增長,古勒爾是AKP的大管家,對穩(wěn)定黨內氣氛有重要作用,環(huán)境和規(guī)劃部長一直被外界認為和埃爾多安私交甚密。當檢方出示這些高官子弟接受賄賂的照片資料后,他們有可能是在頂頭上司的壓力下被迫辭職。土耳其媒體稱,環(huán)境和規(guī)劃部長下臺后并不甘心,說他所受的一切指控只不過是在埃爾多安的命令下干的,總理應該和他一起辭職。
對政府官員受賄的調查其實已經持續(xù)了近一年時間。科普洛對記者表示,無論存在什么樣的政治斗爭,司法機關出示的鐵證總是不可抵賴的;埃爾多安大規(guī)模地撤換司法和警察部門的人員以及內閣官員,試圖掩蓋事實、阻止調查,最終只能使他的支持率大打折扣,如果AKP黨內有越來越多的人站出來反對他,他很有可能失去黨內的領導權。
腐敗調查的另一個線索集中在國有的Halkbank銀行。據稱警察在CEO阿斯蘭的家里找到了裝有450萬美元現(xiàn)金的鞋盒,這些賄賂有可能來自一起被捕的伊朗商人。自2012年起,伊朗由于受到美國和歐盟的經濟制裁,已經無法接受或支付外匯。有調查認為Halkbank為伊朗開了賬戶,將從伊朗進口的天然氣和石油的賬款存在里面,伊朗使用這些錢在國際市場購買黃金,并把這些黃金運回國內。
類似的黃金交易令歐美大為惱火。據一些土耳其媒體報道,美國駐土耳其大使弗朗西斯·里查爾頓在丑聞爆發(fā)后曾對歐盟大使說,土耳其不肯聽從美國與伊朗切斷關系,“現(xiàn)在你就等著看這個帝國是怎么倒臺的吧”。
埃爾多安之后暗示有大使做出了一些挑釁行為,對此指責美國國務院立即否認美國是腐敗案的幕后指使。
在科普洛看來,不管美國是否參與,埃爾多安對美國的指控起到另一個作用:在政治危機中利用選民的民族主義情緒來鞏固自己的執(zhí)政基礎?!懊绹屯炼涞耐饨魂P系建立在不可改變的共同利益上,但是任何友好的關系都是建立在相互信任之上,如果總被當成國內政治的減震器,這種關系也無法長久?!笨破章逭f。
無論是去年世俗派和自由派的游行示威還是今年“葛蘭運動”的圖謀倒戈,都讓執(zhí)政黨威望掃地,政局不穩(wěn)對資本市場的影響也即刻顯現(xiàn)。2013年12月,里拉單月貶值6%,創(chuàng)2012年5月以來的單月最大跌幅,進入2014年以來繼續(xù)下滑,1月6日,里拉對美元的匯率收于2.1925∶1,創(chuàng)自1981年以來的歷史新低。由于土耳其大量進口包括原油在內的大宗商品以滿足國內需求,貨幣貶值對本國經濟有重要影響。惠譽評級公司表示,目前腐敗案還未影響到土耳其“BBB”級的主權信用評級,不過一旦政府長期陷入丑聞泥沼,不能及時出臺穩(wěn)定經濟的政策,后續(xù)堪憂。
迫使埃爾多安政府必須立即采取措施的還有3月即將開始的地區(qū)選舉。不少分析人士認為,由于國內反對派根基尚淺,AKP在地方選舉和明年的大選中仍然擁有票倉保證,不過已經擔任三屆總理的埃爾多安要想繼續(xù)獨攬AKP大權就沒那么容易。
科普洛預計,AKP黨內一些核心成員,如現(xiàn)任總統(tǒng)居爾、阿里·巴巴詹等幾名副總理與“葛蘭運動”有密切交往并持同情態(tài)度,如果他們中有人接替埃爾多安,今日的爭斗或將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