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基鵬
【摘 要】遼寧一直被看作是清朝的龍興之地,在順治帝遷都北京之后,出于對盛京的重視,以盛京為清廷的陪都,對遼寧采取了一系列的新措施,以此鞏固盛京的統(tǒng)治,加強對遼寧和東北的管理,保證其穩(wěn)定和發(fā)展。先后設置盛京將軍和盛京五部,建立皇莊官莊,設置旗地,管理旗民,為了改變遼寧地廣人稀,田地荒蕪的現(xiàn)狀,還專門發(fā)布了招民開墾令,以充實遼寧的人口,開發(fā)土地。
【關鍵字】清朝;遼寧;盛京將軍
遼寧在清朝統(tǒng)治時期被稱為盛京。清朝統(tǒng)治者一直把遼寧看作其龍興之地。建州女真的杰出首領努爾哈赤于萬歷四十四年(1616),建立大金國,定都赫圖阿拉?;侍珮O繼位之后,于崇禎九年(1636)在沈陽稱帝,改國號為大清,尊沈陽為盛京。順治元年(1644)清軍入關,以盛京為清朝陪都。遼寧極受清朝統(tǒng)治者重視,這從清廷對遼寧的統(tǒng)治政策可見端倪,清朝前期對遼寧實施了不同于中原地區(qū)的管理體制。
1、清軍入關后遼寧地區(qū)的行政管理體制
1.1 盛京將軍的設置
清順治皇帝入關之后,“上以將遷都燕京,分命何洛會等統(tǒng)兵鎮(zhèn)守盛京等處,以正黃旗內大臣何洛會為盛京總管”。[1]順治三年(1646),清廷改盛京總管為“昂邦章京”,掌握盛京軍政??滴跛哪辏?665),又改 “鎮(zhèn)守奉天等處將軍” [2],簡稱奉天將軍。乾隆十二年(1747)改“鎮(zhèn)守奉天等處將軍”為“鎮(zhèn)守盛京等處將軍”,簡稱為盛京將軍。整個遼寧地區(qū)變?yōu)槭⒕④娸爡^(qū)。主要職責就是“鎮(zhèn)撫留都,安輯旗民,董率文武”,軍事上,“自將軍而下,其最重且要者,……而皆統(tǒng)隸于將軍?!?[3]行政上,由于清廷對于遼寧地區(qū)的管轄方式與其他地區(qū)不同,所以盛京將軍管轄盛京旗人戶婚、田宅、訴訟諸事。
1.2 盛京五部和兩府的設置
清朝對遼寧的管理特色還體現(xiàn)在盛京五部的設置上。五部為戶部、禮部、刑部、工部、兵部。順治十四年(1657),首先在盛京地區(qū)“置戶、禮、刑、工四部”。在康熙三十年(1691)又設兵部。五部長官為侍郎,五部侍郎屬于盛京陪都的留守官員,他們直屬于北京中央政府,不受盛京將軍管轄。盛京五部的設置突顯了盛京作為陪都的重要性。
兩府指的是奉天府和錦州府。清廷在盛京實行的是民族隔離、分區(qū)而治的政策,旗民分治是其根本特點。為了管理盛京地區(qū)的漢族民人,清廷在盛京推行了奉天府及其屬下的州縣民政系統(tǒng)。順治十年(1653)首先在遼陽設府以管轄漢人民戶。順治十四年(1657)“夏四月,罷遼陽府,改置奉天府于盛京” [4],置府尹一人。奉天府專門掌管盛京地方民人之事,其中,如果是民人與旗人糾紛,則需要同盛京的其他官署共同審理。 “康熙元年,以錦州為錦縣,屬奉天府。四年,增設錦州府,縣屬府治”[5]。奉天兩府的設置實際上是清朝一直推行的旗民分治的體現(xiàn)。旗署治旗,兩府治民,有利于盛京地區(qū)的管理,也是對滿族特權的保護,突顯滿族的特殊性。
2、清入關后對遼寧地區(qū)的土地管理
2.1 旗地和官莊的設置和管理
1644年,清軍入關帶走了大部分的滿洲八旗,駐防盛京的八旗只有1600多人。至康熙時期,已增至20658人[6]。隨著八旗兵駐防盛京,清廷專門給旗兵劃分了土地,這就是旗地?!皟牲S旗設于沙河所,兩白旗設于寧遠,兩紅旗設于塔山,兩藍旗設于錦州”[7]。清朝政府為了保護旗地旗民,設立旗界、民界,康熙帝專門發(fā)布了上諭,“盛京田地,關系旗丁民人生計,最為緊要”,“將各處田地,清丈明白,務令旗民咸利,設立邊界,永安生業(yè)”[8]。戶部專門派郎中鄭都“會同盛京戶部、奉天府府尹,親至各屬地方,詳查旗民田畝,分立界限…庶地界分明,旗民各安生業(yè)?!盵9]旗地的設置解決了八旗兵丁的生活生計問題,保證了盛京地區(qū)的安定。
盛京地區(qū)的官莊分為皇莊、王莊和官莊。順治、康熙初年,清廷為充實根本之地,改變盛京地區(qū)有土無人,沃野千里的現(xiàn)狀,大規(guī)模編制田莊?;是f由盛京內務府管理。比較大的皇莊有盛京糧莊、錦州糧莊等。王莊主要是皇帝賜給八旗王爺和開國功臣的土地。官莊則是朝廷撥給盛京戶部、禮部、工部的土地。
2.2 《遼東招民開墾令》的頒布
清初,八旗從龍入關,大批的滿族人口遷徙關內,造成了遼寧地區(qū)特別是遼東地區(qū)土地大量的拋荒,順治十八年五月,奉天府尹張尚賢上奏朝廷:“盛京形勢,自興京至山海關東西千余里,開原至金州南北亦千余里,皆成荒土,……沃野千里,有土無人,……欲彌內憂必當充固根本,以圖久遠?!盵10]在張的上書之前,清廷就意識到了盛京地區(qū)的有土無人,大量田地荒蕪的現(xiàn)狀。“順治十年,定遼東招民開墾則例?!盵11]清廷為了鼓勵開墾,把授官與招民多少聯(lián)系起來,“有招至百名者,文授知縣,武授守備。六十名以上,文授州同、州判,武授千總?!璠12]。對于招來的漢民,政府“月給口糧一斗,每地一坰給種六升,每百名給牛二十隻?!盵13]事實證明,遼東招民屯墾令的頒發(fā)對于解決盛京地區(qū)的田地荒蕪和人少地多的現(xiàn)實狀況起到了積極作用?;旧线_到了清廷所要的充實根本的目的。
3、結語
清廷入關后,對遼寧施行了一系列的統(tǒng)治措施,用來彌補八旗入關后造成盛京地區(qū)的空虛現(xiàn)狀。對盛京地區(qū)的管理,清統(tǒng)治者前所未有的重視,也突顯出龍興之地的重要性。龔偉航在《清代漢人拓殖東北述略》中這樣寫到:“清人自以為異族人入主中原,猜忌之心未泯……以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故欲保留發(fā)祥地之東北,一旦中原有事,可以退守,不致蹈元人覆轍?!盵14]也許正是出于這種考慮。統(tǒng)治者也多次發(fā)出了“盛京為滿洲根本之地,所關甚重”的上諭。清初對于遼寧地區(qū)的管理突顯了不同于其他地區(qū)的統(tǒng)治特色。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遼寧的穩(wěn)定,促進了遼寧的開發(fā)。
注釋:
[1]清圣祖實錄(卷十六)[Z].北京:中華書局,1985:241.
[2](清)阿桂,等.盛京通志·卷二十三·建置沿革[Z].沈陽:遼海出版社,1997:381.
[3](清)阿桂,等.盛京通志·卷五十一·兵防一[Z].沈陽:遼海出版社,1997:849-850.
[4]王樹楠.奉天通志·大事志(卷28)[Z].沈陽:東北文史叢書編輯委員會,1982:551.
[5]金毓黻.遼海叢書:扈從東巡日錄卷上[M].沈陽:遼沈書局,221頁.
[6](日)周藤吉之.《關于清朝駐防特殊性的考察》,東方學報.第十七冊.
[7](清)鄂爾泰等修,李洵、趙德貴校點.八旗通志初集·土田志(卷18)[Z].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85:326.
[8]清圣祖實錄(卷91)[Z].北京:中華書局,1985:12-13.
[9]清圣祖實錄(卷143)[Z].北京:中華書局,1985:18-19.
[10][11][12][13]王樹楠.奉天通志·大事志(卷28)[Z].沈陽:東北文史叢書編輯委員會,1983.
[14]龔維航.清代漢人拓殖東北述略[J].禹貢,1936(6):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