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昕
【摘 要】網絡英語新聞在有傳播范圍、時效性、信息量、受眾面等方面具有其他的英語閱讀材料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運用新聞報道等網絡資源進行輔助教學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和閱讀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網絡英語新聞;高職;教學
近年來,隨著網絡媒體的迅猛發(fā)展,網絡新聞的數量逐漸超過了報紙、廣播和電視的信息總量,網絡也逐漸成為人們獲取信息最為方便快捷的渠道。人們閱讀習慣從之前的有紙化閱讀逐漸轉變?yōu)闊o紙化閱讀,閱讀習慣的變革勢必引起閱讀教學的改變。從本世紀初開始,各高等院校都在推行基于計算機的教學改革。許多外語教學與研究人員也都在嘗試利用網絡技術對英語教學進行改革。
一、網絡英語新聞輔助英語閱讀教學的可行性分析
建構主義提倡情境教學法,學習者的知識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幫助,如人與人之間的協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過意義的建構而獲得的。在教學設計中,教師應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習者建構意義的情境,教學應使學習在與現實情境相類似的情境中發(fā)生,以解決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為目標,為此學習內容要選擇真實性任務(authentic task),不能對其做過于簡單化的處理,使其遠離現實的問題情境。筆者將網絡英語新聞融入到英語閱讀教學中其目的就是為學生創(chuàng)造真實有效的學習情景,讓學生親身感受到英語的實用性。
另外,雖然目前高職英語教學很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但是,由于大多數的高職英語閱讀教學都采用“課前學生預習課文--課上教師精講文章--課下學生復習文章”的閱讀教學模式。這導致閱讀課僅僅是“預習”、“精講”、“復習”課本里的有限的幾篇文章。高職學生接觸課外閱讀材料的機會很少。接觸閱讀材料的有限性直接導致學生的詞匯量貧乏,閱讀速度慢,閱讀技巧缺乏,進而在閱讀過程中產生挫敗感,導致閱讀興趣下降。為了更深入了解學生的閱讀現狀及需求,筆者曾對所任教班級的學生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絕大部分的學生很少進行課外英語資料的閱讀,但學生們普遍認為有必要擴大閱讀范圍,增加課外閱讀內容,大部分學生表示對網絡新聞感興趣。因此,將網絡英語新聞引進高職英語閱讀教學實驗是切實可行的。
二、網絡英語新聞特征分析
網絡英語新聞除了具有傳播范圍廣、時效性強、信息量大、受眾面廣等網絡特有的優(yōu)勢外,在語言風格、篇章結構上和表現形式上也具有其他的英語閱讀材料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
1.新聞標題簡明扼要
網絡英語新聞的標題比報刊新聞的標題更為簡明扼要,通常只包含一個簡單句甚至一個詞組。以下是從幾個國內外英語新聞網站摘選的例子:
① Obama Begins Re-Election Campaign (From www.voanews.com)
② French Soldiers Die in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From www.abcnews.com )
③ In memory of Mandela (From www.chinadaily.com.cn)
其中例一和例二都使用了簡單句做新聞標題,例三則僅僅使用了一個詞組作為標題。這種簡明扼要的標題形式有利于讀者在短時間內篩選出自己所感興趣的新聞,進一步進行閱讀。
2.語言結構簡單易懂
網絡英語新聞的讀者較為年輕化,生活節(jié)奏快,因此所使用的語言通俗易懂。其用詞簡短、通俗,盡量避免使用專業(yè)術語,段落短小精悍。如以下這一段話:Britain has announced that the funeral for former British prime minister Margaret Thatcher will take place next Wednesday.(From www.voanews.com) 整段話共18個單詞,用詞通俗易懂,大大節(jié)約了讀者的閱讀時間。
3.報道層次分明
網絡英語新聞大多采用“倒金字塔”形式的報道。這種形式通常都是將最重要的信息放到報道的最前面,次重要的信息隨后,最次要信息放到報道最后面。這一報道形式可以讓讀者在不通讀全文的情況下也能獲取一些重要信息。
4.表現形式多樣化
網絡英語新聞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文字、圖片、動畫、聲音、視頻融合在一起,形成圖文并茂的數字化新聞。網絡英語新聞既能讓讀者閱讀到文字,又能聽到聲音,還能看到圖像,因而能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
三、網絡英語新聞輔助英語閱讀教學實驗
1.實驗對象:本研究的實驗對象為廣廈學院國貿專業(yè)大一學生,共47人。
2.實驗目的:本研究旨在通過引入網絡英語新聞,幫助學生的提高閱讀興趣,積累閱讀技巧和詞匯,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目的。
3.實驗方法:實驗開始之前,筆者先對該班學生進行實驗前測和問卷調查。其主要目的是為了了解學生英語閱讀水平、興趣愛好和英語學習動機。接下來,教師對實驗對象進行了為期六個月的教學實驗。教學實驗完成后,教師再次對學生進行英語閱讀能力測試和問卷調查。最后再進行數據分析,得出結論。
4.實驗過程:本實驗采用課堂內外網絡英語新聞閱讀相結合的方式。每周教師都會準備1-2篇網絡英語新聞,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閱讀新聞、回答問題并進行總結討論。課外,教師還要求學生每兩周上網閱讀新聞一則,并將所讀新聞和英語評論發(fā)至教師郵箱。
4.1.課內教學設計
教材的選擇:教師需考慮學生的需求、興趣、態(tài)度和學習習慣,新聞材料可以選擇對學生將來的學習工作有一定實用價值的新聞,重點關注外貿發(fā)展、應聘、求職等新聞報道。同時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還可以選擇具有廣泛性意義的政治經濟新聞。
課堂組織形式:以小組合作性活動為主要組織形式。小組同學針對同一新聞材料進行分工合作,達到對學習內容的深刻理解和領悟。基本模式為:提問回答、概述大意、翻譯內容、預測內容、評價體會。
4.2.課外自主學習
互聯網的資源相當豐富,如果給學生提供相關的網址,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閱讀,是可以大大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培養(yǎng)和增強學生的閱讀自主性的。本次實驗筆者將中國日報網作為學生自主閱讀的主要基地,要求學生定期進行網絡閱讀并上交體會評價。雖然在自主閱讀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這并不是讓學生放任自流。相反,教師要扮演好一個組織者、啟發(fā)者、引導者的角色。在自主閱讀過程中,教師每周都要和各寢室學生代表QQ聯系一次,督促并指導學生完成自主學習任務。就學生所上交的評價體會,教師做到及時給出評價和建議,肯定學生的學習成果,幫助學生建立學習信心,提高學習興趣。
5.實驗結果分析
該實驗歷時半年多, 筆者對47名學生進行了閱讀理解前測和后測, 兩次測試的材料都含有四篇文章,其中均含兩篇三級題和兩篇B級題,總分均為40分,難度基本一致。前測平均分為18.64,后測平均分為24.30,后測的平均成績比前次的平均成績提高了5.66分。
筆者還在實驗前后分別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questionnaire), 重點了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興趣、學習動機以及對網絡英語閱讀的看法,實驗結果見下表:
如上表所示,通過網絡英語新聞閱讀,學生們樹立了英語學習的信心,提升了英語學習興趣。不管是課堂教學還是課外的自主學習同學們的積極性也得到了較大的提高。另外,從后三項可以看出,學生們對網絡英語新聞輔助英語閱讀教學給予了充分的肯定,絕大多數同學認為網絡英語新聞閱讀有利于增加詞匯量、提高英語閱讀水平和英語寫作水平??傮w來說,此次網絡英語新聞輔助閱讀教學的實驗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幫助學生樹立了英語學習信心,提高了英語學習興趣和閱讀水平,培養(yǎng)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擴大了詞匯量。同時,通過真實情境的構建,學生們也在潛移默化中進行英語語言知識和思維方式的重組與建構。
四、總結
網絡英語新聞豐富了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形式,彌補了傳統(tǒng)教材的不足。在高職英語閱讀教學中,結合網絡新聞英語有助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培養(yǎng)其文化敏感性,提高其的語言運用能力,激發(fā)其學習積極性。因此,英語教師應充分運用新聞報道等網絡資源進行輔助教學,使教學內容的多樣化、教學方法的靈活化、師生關系互動化。
【參考文獻】
[1]賈玲華.論網絡英語新聞特點及閱讀[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3,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