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泓琳 楊臻臻
“我今天主要講兩個部分,前半部分我會講中國建筑的基本特征,后半部分我要介紹一下中國建筑的一些思想?!鼻迦A大學建筑系老師王貴祥站在藍色的印有“中國建筑”的幕布前,雙手扶著講臺,和平常一樣開始講課。然而,沒有了往日眾多學生面對面的交流,所有聽眾“隱形”在不同國家。
相似的課程內容,不同的教學方式。王貴祥采用MOOC(大型開放式網(wǎng)絡課程)講授中國建筑史,體驗著新的教育浪潮。《中國建筑史(上)》課程2013年10月18日正式上線edX(由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于2012年4月聯(lián)手創(chuàng)建的MOOC平臺),短短的十幾分鐘課程,有來自全球近萬名學生的聽講。
這一切的背后是王貴祥及其團隊足足3個月的準備。
“MOOC是什么?”
2013年7月19日晚上11點,王貴祥的助教張亦馳收到了一條來自清華大學的“巨長”短信,她花了5分鐘,耐著心思才把這條短信看完,短信的大致內容是通知要開一個關于MOOC課程的討論會議。
“MOOC是什么?完全懵了?!边@是張亦馳看到短信后的第一感受。帶著疑惑,她參加了第一次MOOC課程討論會。在會上,她第一次見到了項目有關負責人清華大學副校長袁駟、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黨委書記聶風華博士和其他參與者。由于這門課程的5位主講老師和各位助教事先都沒有接觸過MOOC,所以整個會議基本上都是在科普MOOC的基本知識?!半m然還是不太清楚MOOC具體功能是什么,但是總算了解了一個大概?!苯邮值竭@樣一個新鮮事物,她感到很興奮,更讓她激動的是“我們的課程要走出清華,走向世界”。
走向世界,首先就要保證課程有吸引力,代表課程精髓的宣傳片便最先被提上日程。
“我們選了獨樂寺、天壇、四合院等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中國古代建筑作為宣傳片的取景地?!蓖踬F祥說。為了能夠更好地展示清華課程風采,他特意邀請了專業(yè)的制作團隊,而3分鐘的宣傳片花了近半個月才完成,并于9月5日上傳到edX平臺上。
宣傳片的確吸引了世界的關注,截至10月9日,全球范圍內已有近7000人選擇了這門課程,其中80%來自海外。
“相較于其他瑣碎的工作,宣傳片的制作算是很輕松了?!睆堃囫Y說。為了保證字幕翻譯效果,她曾連續(xù)熬了幾個通宵核對。特別是一些關鍵的中國古代建筑術語,每個人的翻譯都有差異,她必須一個個校對。“翻譯不能犯錯,不能讓外國人低估清華的水平?!北热?,其中有一個術語“臺梁式”,大家的翻譯是“beam-lifting”,但是他查過一本權威的建筑史書籍后發(fā)現(xiàn),相對正確的翻譯應是“Tailiang Structure”。
與此同時,王貴祥正在辦公室里認真準備著他要講的緒論,以及關于中國古代建筑思想方面的內容,60多歲的他已經(jīng)十多年沒有開過建筑史這門本科生課程了,所以一切的準備都要從頭開始。查文獻、設計符合全球學生的課程框架,每天他都要花費幾個小時準備。
9月11日,王貴祥老師終于帶著寫好的4萬字講稿和幾套正裝走入攝影棚,進行第一次錄制。
來到攝影棚,他才發(fā)現(xiàn)這里的溫度太高,西服完全派不上用場,自己身上的那件襯衫的顏色和幕布顏色也不搭配。于是錄制前幾分鐘,他匆匆跑到化妝間,借了一件灰色襯衫。
“我們這里所說的中國建筑是指20世紀以前歷史的中國建筑……”換上襯衫的王貴祥面對鏡頭開始錄制,他面前是四五個被臨時拉來當學生的助教?!斑@個地方還要重新錄一下?!变浿茖а菔疽馔O聛恚袛嗔送踬F祥老師的授課。為了節(jié)約錄制成本,攝制方將原本的兩臺攝像機減少為一臺,然而又要保證角度切換,所以王貴祥只好再次重復一遍?!耙欢ㄒ刂坪脮r間?!彼谛闹心?,又看了看攝影棚里的電子時鐘。據(jù)調查,學生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約為15分鐘,所以為了能夠抓住學生,他必須在15分鐘內將一個知識點講解清楚。
據(jù)張亦馳介紹,用MOOC的方式講授中國建筑史,上傳的每段視頻是10~15分鐘不等,根據(jù)教學情況每周上傳多段視頻,共一個半小時?!吨袊ㄖ罚ㄉ希饭灿?周的課程。所有這些內容要由課程團隊共同完成,其中,5位主講老師負責課程內容的準備和講授,2名助教協(xié)助主講教師完成課程內容的講解,除此之外還有像張亦馳一樣的6名學生助教,負責字幕的制作、課程的網(wǎng)上討論等工作。
全球競爭
“我還是喜歡傳統(tǒng)的面對面的課堂教授方式,MOOC課程錄制的形式讓我感覺不像是在課堂上,無法與同學面對面交流。MOOC的方式上課有很多燈光、攝像方面的干擾。”經(jīng)歷了MOOC錄制之后的王貴祥坦言。同時助教張亦馳也表示,這次疲勞的MOOC制作經(jīng)歷也讓她有點不再想繼續(xù)參加以后的課程制作了。
回想起2013年9月初,第一次課程錄制的前幾天,她接到另一名助教的求助電話?!耙唤与娫?,他就有些煩躁地跟我抱怨:‘你聽過達斡爾民居嗎?我搜遍了整個網(wǎng)絡,連個影兒都沒找到?!边_斡爾民居是中國少數(shù)民族建筑的典型代表,但是在MOOC課程之前,王貴祥并沒有在本科生中國建筑史課上介紹過達斡民居。為了MOOC,王貴祥這次特意加了這一內容,以便讓世界了解中國的建筑并非千篇一律?!癕OOC就像結婚,婚結一次就夠了?!睆堃囫Y開玩笑地說。不過,她清楚地知道這只是開始,2013~14年度下半學期的《中國建筑史(下)》還要上線,“中國建筑還有更多博大精深的內容值得向世界介紹”。
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文化,是MOOC大規(guī)模教學帶來的意義,另一方面MOOC的開放式也給上線課程的主講老師帶來了全球競爭。
“同一門課程在平臺上有不同的老師教授,學生為什么要選你的課?”MOOC參與者、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劉震老師說,“這就是開放式在線教育帶給老師的競爭,學生會愿意選擇講得好的老師。”另一門上線課程《電路原理》的主講教師之一于歆杰表示,相比傳統(tǒng)教學,現(xiàn)在對老師的挑戰(zhàn)就是“怎么抓住學生,怎么讓學生有興趣來聽我的課”。
也正是因為這種全球性的競爭,為了吸引學生,在《中國建筑史(上)》錄制中,王貴祥放棄了枯燥的照本宣科,選用以圖片為主的方式呈現(xiàn)。10月9日,王貴祥審閱了制作方送來的第一節(jié)課的樣片?!翱磥碇谱鞣竭x圖片時也挑花眼了,我們找的很多圖片都沒有放在視頻里?!焙屯踬F祥一起審閱樣片的張亦馳說,“不過效果還是很好的,比只有老師講要有趣很多?!庇浾叽蜷_課程視頻發(fā)現(xiàn),13分鐘的課程基本上每隔兩分鐘就會出現(xiàn)幾張圖片。
教育主權
隨著MOOC的發(fā)展,老師面臨著全球競爭,同時大學也要適應新的教育方式的浪潮。
在2013年5月加盟edX后,清華大學成立了研究中心,從選擇上線課程到線上課程的傳播,從平臺維護運行到學分認證授予,大大小小的研討會一直在進行著。面對新的教學方式,一切都需摸索著前進。
費時費力的課程錄制,對于采用了MOOC教學的老師,會有怎樣的激勵機制,“我們還在探討。”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黨委書記聶風華說。國內引入像edX這類新教育模式仍存在問題與困難。華南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副院長焦建利表示,互聯(lián)網(wǎng)為我們接受教育創(chuàng)造了前所未有的機會和條件,但學習者需要學習的內驅力和學習動機,需要學習的自覺性,需要在線參與式學習文化,“這是我們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
“未來的大學課堂會是線上線下教育一同進行,這要求教師將知識碎片化,易于學生接受,同時學生也要學會自主學習,并且需要大量課外延伸閱讀。”馬克思主義學院劉震老師說。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增強學習的自覺性,MOOC教學方式下學分的認證與學位的授予便是研討的重要方面。“學分的認證還需要一段時間,這里牽涉到許多對于課程內容、考試方式的探討?!备毙iL袁駟介紹道。
除此之外,在嘗試MOOC這種新教育方式的同時,清華大學也開始考慮打造自己的在線平臺。2013年6月,清華大學組建了攻堅團隊,啟動基于edX開放源代碼的中文平臺研發(fā)工作。歷時4個月,于10月10日正式推出清華大學自己的“學堂在線”(www.xuetangx.com)平臺,王貴祥的《中國建筑史(上)》也上線“學堂在線”?!拔覀儾还庠燔?,還要修路?!眲⒄鸢袽OOC看作是車,而“學堂在線”平臺正是清華大學修的路。有車無路,就不能充分發(fā)展自己的全球影響力,“所以研發(fā)自己的MOOC平臺,這是在實現(xiàn)自己的教育主權,這也是一種國家戰(zhàn)略?!眲⒄鹫f。
因為,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屬性。比如,自然科學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都通用。人文社會科學卻不一樣。如何描述我國歷史,每個人有著不同的價值判斷和價值取向。在MOOC發(fā)展中,劉震認為對教育陣地的占領,尤其是對人文社科領域的占領至關重要。
“如果世界上看的都是日本教科書關于南京大屠殺的講述,那我們該怎么辦?這就需要教育主權,需要我們的老師在講歷史的時候,還原真正的歷史。”劉震說。他還建議,應推出政治、地理、歷史等名師課程,守住陣地展示我國的教育實力,同時也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
造車與修路并行,而清華MOOC的發(fā)展,仍是摸著石頭過河。
“即使是在MOOC最先出現(xiàn)的美國,他們也在一點點摸索MOOC的運營模式?!甭欙L華說,“現(xiàn)在課程的制作,平臺的運營都是依靠學校的撥款,未來在線教育發(fā)展得更加成熟,受眾更加廣泛,相信會有新的模式?!鼻迦A大學校長陳吉寧則表示,有必要建立“大學主導、政府扶持、企業(yè)參與、開放競爭”的在線教育平臺建設機制。
但是,不論MOOC發(fā)展之路如何,用戶的使用效果如何,不可否認的是,MOOC正掀起一場全新的教育革命。正如校長陳吉寧所言,MOOC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知識傳播模式和學習方式,將引發(fā)全球高等教育的一場重大變革。這場重大變革,與以往的網(wǎng)絡教學有著本質區(qū)別,不單是教育技術的革新,更會帶來教育觀念、教育體制和教學方式的變革。
10月,課程制作結束后,王貴祥收到了兩封遠隔重洋的郵件。
一封來自于他在美國的朋友,信中所承載的激動難以言語:“終于有一門課程介紹我們中國自己的建筑了?!币环鈦碜约又荽髮W伯克利分校的教授,他寫道:“希望以后和你探討更多有關中國建筑的內容?!?/p>
責任編輯:尹穎堯
記者手記:MOOC的分分合合
在由果殼網(wǎng)組織的“華語世界的MOOC學習”分享會上,清華大學上線課程《電路原理》的主講教師于歆杰講述了他的“MOOC分合之道”——教師在準備MOOC課程中,內容要分形式要合;學生在學習MOOC課程中,空間雖分時間過程卻合。
《電路原理》課程為期8周,每周的課程被分成幾段視頻,每一段視頻著重講述一個知識點,即知識碎片化,以符合利用碎片化時間的時代趨勢。但是,知識點之間到底是什么關系?知識點在《電路原理》這門課中的地位如何?于歆杰在教學大綱里以Flash的方式詳細說明它們之間的因果和邏輯關系,在線選課的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情況反復地學。
線下上課,一般都由授課老師在黑板上做板書,這樣能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課程一旦被移到線上,板書的信息量就明顯不足,而板書會占據(jù)大量時間,顯然PPT具有絕對優(yōu)勢。但是,在關鍵時刻于歆杰也會用上板書,比如,講述一個電路原理時需要運用14個方程式,他會板書重要的方程式。板書、PPT、實驗……授課形式在MOOC環(huán)境下被整合。
超過150個國家和地區(qū)的10000多名學生免費選聽了《電路原理》,課程上線的第一周,就有學生在討論區(qū)自我介紹:“大家好,我給大家推薦幾款軟件,地址……”下面“贊”聲一片,并吸引了其他學生推薦更多的鏈接,雖然身處不同的國家和地區(qū),學生們卻相互合作。于歆杰還發(fā)現(xiàn),只要他在課程中講述了某個電路術語(terminology),就有學生給出定義,此后這個定義不斷地被更新和充實,一門課讓身處世界各地的學生實現(xiàn)空間和時間的整合,課程本身搖身一變成了微型“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