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樹海 張奇梅
摘 ?要:速度滑冰運動員除了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與專項競技能力外,兼具張力的平衡能力是獲得優(yōu)異比賽成績的關鍵。良好的平衡性能力能預防和減少運動性損傷,能提高運動員神經肌肉工作的效率。提出速度滑冰運動員平衡能力的訓練應遵循符合專項技術特點、利于鏈接整合中再發(fā)力、提高神經肌肉工作效率的專項訓練原則。
關鍵詞:速度滑冰;運動員;平衡能力;培養(yǎng);專項;原則
中圖分類號:G862.1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2–3488(2014)01–0001–04
Specialized Training Principle of the Speed Skaters' Balance Ability
LV Shu-hai1, ZHANG Qi-mei2
(1.Heilongjiang Ice Training Center, Harbin, 150001, China; 2.Beilin Amateur Sports School in Suihua City, Suihua 152000, China)
Abstract: Besides the necessary basic quality and specialized competitive ability, a speed skater should have the balance ability which is the key to nicely perform in competition. The good balance ability can prevent and reduce the sports injury, and improve the skaters' neuromuscular efficiency. It suggests the specialized training principle for the skaters' balance ability as follows: conform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ecific technique, take better link to output the power, take better neuromuscular efficiency.
Key words: speed skating; skater; balance ability; develop; specialized; principle
收稿日期:2013-08-27;修回日期:2013-10-16
第一作作者簡介:呂樹海( 1967-) ,男,吉林通榆人,高級級教練員,研究方向為速度滑冰訓練。
1 ? 引言
平衡能力是維持身體姿勢的基本能力,是人體活動的基本能力之一,是身體所處的一種姿態(tài)以及在運動或受到外力作用時能夠自動調整并維持姿勢的能力。人體的坐立、行走和跑跳 都需要平衡能力,平衡能力與人的力量素質、耐力素質、靈活素質性和協調能力密切相關,是建立在各肌群協調張力的基礎之上,涵蓋了靜態(tài)穩(wěn)定性、動作協調性,是一個人身體綜合素質的體現。因此,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速度滑冰運動員除了應該具備的基本身體運動素質外[1-8],良好的平衡能力[9-10]也是獲得較好運動成績的有力砝碼。
速度滑冰是一項要求平衡能力很強的競技體育項目。他需要運動員在特定的姿勢情況下,借助滑冰器材[11-12],在光滑的冰面上快速滑跑的競技體育項目。冰刀的寬度在 0.8~1.1 mm,通過狹窄的冰刀在光滑的冰面上快速滑行,這本身就需要運動員具有很高的平衡能力。從速度滑冰的技術結構上看,左右腿的重心交換,冰刀內外刃的變換,以及直道和彎道的轉變,起跑和滑行過程中的冰刀脫位,都給運動員掌握身體的平衡帶來了很大的難度。速度滑冰的競技比賽分為全能和短距離全能兩種競賽項目,速度滑冰運動員最快時速可達到 14.5 m/s,速度之快,要求運動員必須具備較高的平衡能力。
速度滑冰運動員起跑的兩次靜止,到起動與疾跑,是要求平衡穩(wěn)定性最高的環(huán)節(jié)[13-14],起動時的全力蹬冰,加上脫位的冰刀影響,全身運動鏈的瞬間整合發(fā)力,這一環(huán)節(jié)上也是出現失誤最多的環(huán)節(jié)。因此,從起跑開始,就要求速度滑冰運動員具備較高的平衡能力。運動員在直線滑跑時,重心的移動,冰刀外刃、平刃和內刃的變化,蹬冰力量向側與運動員滑行方向是向前,控制角速度能力;彎道滑跑的過程中克服離心力的能力,控制重心的穩(wěn)定能力;在直道進入彎道滑跑時的技術動作轉換,身體重心的轉變等等,都對運動員的平衡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無論是在比賽、訓練過程中,當運動員體能出現下降的情況下,平衡能力就顯得更為重要了。
2 ? ?平衡性能力的作用
2.1 ? ?預防和減少運動性損傷
無論是力量型、還是速度型和靈活型的運動項目,運動員的平衡能力都是獲得優(yōu)異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運動員的平衡素質訓練是構建整體訓練的一環(huán),尤其在糾正運動鏈紊亂,或者功能性訓練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位于肌肉、肌腱和關節(jié)內的本體感受器,感受運動員身體在空間運動和位置的變化,并向中樞神經系統提供信息。度滑冰運動員在運動時,肌肉的主動收縮、放松和被動的牽拉,均會對肌梭、腱梭構成刺激而產生興奮,興奮沖動傳到大腦皮質的運動感覺區(qū),經過分析綜合活動,能感知人體的空間位置、姿勢以及身體各部位的運動情況。當肌肉受到牽拉時,肌梭和腱梭的沖動可使中樞神經系統分別了解肌肉的長度和受到牽張的力量,但引起肌梭感受器的興奮、使運動神經元興奮的是牽張反射。受牽張的肌肉收縮以對抗牽拉,當牽拉的力量繼續(xù)加強時,可興奮腱器,沖動通過抑制中間神經元,使牽張反射受到抑制,避免被牽拉的肌肉受到損傷。即在神經肌肉做功中神經肌肉系統進行協調,以減少外力,使整個運動鏈達到動態(tài)性穩(wěn)定,并產生有效的做功,達到作技術鏈的要求。速度滑冰運動員在平衡素質的訓練中,要結合專項的特點,不管是閉式運動鏈,還是開放式運動鏈,最終使運動鏈產生最大效應,并通過平衡的訓練,提高和改善機械感受器和肌肉張力感受器的反應變化率,改善肌肉的運動知覺,達到減少傷病的目的。
速度滑冰運動員神經肌肉效率是指神經肌肉系統在主動肌、拮抗肌、協同肌、穩(wěn)定肌和中和肌的有效協同作用下,在三個運動平面中以不同的速度工作的能力。最佳神經肌肉效率的實現有賴于最佳的姿勢控制、肌肉平衡、動態(tài)柔韌性、核心區(qū)穩(wěn)定性力量,以及多平面功能性力量與平衡。在中樞神經系統中,中樞神經選擇最佳的動作策略,保持足夠的力量產生,如果原動力較弱時或激活速度不夠快時,協同肌就會發(fā)揮作用,以保證力量的產生。但是協同肌容易產生疲勞,缺乏精確的神經肌肉控制能力,常常會導致的錯誤動作出現,或超出負荷能力,容易造成損傷。因此,平衡訓練的安排要講究訓練環(huán)境的設定,要在在機體的隨意運動和反射活動的控制中,提高來自肌梭和腱梭傳入信息的辨識度,提高主動肌、被動肌和協同肌等不同肌肉群協調配合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對預防和減少肌肉、肌腱和關節(jié)韌帶的運動性損傷起到積極的作用。
2.2 ? ?提高神經肌肉效率
人體感受器是感覺神經末梢的特殊裝置,廣泛分布于身體各器官和組織內。感受器能接受體內外各種刺激,并將其轉變?yōu)樯窠洓_動,傳達到中樞神經。感受器通常根據所在部位和所接受刺激的來源,分為外感受器、內感受器和本體感受器三大類。運動員的一切運動技能是在本體感受的基礎上,通過知覺、視覺的配合才能形成的。借助本體感受器就能感知每一動作中肌肉、肌腱、關節(jié)和韌帶的縮短、放松和拉緊的不同狀況,為中樞神經系統對運動行為進行復雜的分析、判斷和綜合創(chuàng)造條件。速度滑冰運動員的平衡訓練不僅使人的本體感受器的機能得到提高,而且對肌肉運動的分析能力、動作時間的判斷精確度均得到發(fā)展。平衡訓練能恢復動態(tài)穩(wěn)定性,提高神經肌肉效率,最大程度的刺激神經和肌肉感受器,實現對中樞神經的最大感覺輸入。
人體平衡不同于一般物體平衡,人體具備高級神經活動等特殊因素。因此,影響人體平衡的力學素質居于次要地位,神經系統、肌肉和心理等生物因素是主導因素。腦干傳遞的動作控制與前庭系統交互作用,來控制身體的平衡,腦干傳遞與運動鏈中的肌肉協同工作,在快速伸展和關節(jié)變型的情況下抑制對抗肌的活動。視覺、前庭(內耳里面的前庭器和半規(guī)管是感受加速、減速和改變方向的所謂平衡器官,是位覺感受器)和本體感受器發(fā)出的感覺信息傳輸到腦干中,協同姿態(tài)的平衡。認知傳遞是感覺傳入接受器影響身體對姿態(tài)和關節(jié)活動的認知意識,重復動作會被儲存,可在下意識的情況下完成被儲存的動作。如,視覺和本能感覺的誤差,會造成身體肌肉用力不均,改變支撐面內的壓力分布,從而破壞平衡。由于心理變化而破壞人體收縮肌群的協調工作,從而導致支撐面內的壓力不均,使人體失去平衡。依靠肌肉收縮固定各關節(jié)實現平衡是人體平衡的又一特征,因此說,肌肉力量的大小會直接影響人體平衡。最大程度地刺激神經和肌肉感受器,有助于發(fā)展平衡能力,同時通過本體感受器的傳輸,會使肌肉對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控制更好。通過平衡訓練有助于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調節(jié)對抗肌和協同肌的收縮機肌梭在動態(tài)關節(jié)穩(wěn)定性中的作用,提高本體感受器是對長度變化的持續(xù)及將長度變化率和關節(jié)動作相關的感覺信息持續(xù)提供給中樞神經的能力。
速度滑冰運動員平衡能力的訓練是為了形成一個有效的姿態(tài)控制系統,這一系統包括了運動鏈中位覺、動覺和視覺感受等復雜的過程。速度滑冰運動員身體平衡姿態(tài)的保持需要動作感覺發(fā)現,整體運動感覺和正確的骨骼肌的應答反應,身體將視覺、前庭和本體感受輸入相結合,在中樞神經中建立整體的平衡感和環(huán)境的感覺。因此,正確的動作通過中樞神經獲得的感覺信息得以執(zhí)行,這些復雜的過程有助于在功能性類型中產生最佳的神經肌肉效率。
3 ? ?平衡能力訓練的專項性原則
人是通過位覺、動覺和視覺感知到自己身體的空間位置、姿勢和身體各部分的運動情況。如果沒有精確的動覺反饋信息,就會造成運動失調。人對客觀世界的正確反映,是各種感覺相互協調、相互驗證的結果。動覺在各種感覺的相互協調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動覺和其他感覺的結合,人的知覺能力就不能得到正常的發(fā)展。
不論是力量型、速度型和耐力型的速度滑冰運動員,不論是長距離還是短距離速度滑冰運動員,其平衡能力是獲得優(yōu)異成績的關鍵。良好的動態(tài)平衡素質能提高速度滑冰運動員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運動平面上向正確的方向使用肌肉力量的能力,提高神經肌肉系統的工作效率。在速度滑冰運動員平衡素質的訓練中,要始終強調個體穩(wěn)定性(平衡閾)的限制。運動員的個體穩(wěn)定性限制是指在良好的控制身體重心的基礎上,個體在支撐面以外能達到的最遠的距離。因此,平衡訓練應在多平面、本體感受豐富的環(huán)境下,利用功能性動作提高動態(tài)平衡和神經肌肉效率。速度滑冰運動員訓練實踐表明,在各種多感覺條件下訓練獲得的平衡性對提高關節(jié)穩(wěn)定性和神經肌肉效率是有利的。
3.1 ? ?符合專項技術特點的原則
從物理學角度看,速度滑冰運動員滑行過程的身體重心越低穩(wěn)定性越強,支撐面越大穩(wěn)定性越好。因此,速度滑冰運動員的平衡性訓練要緊密結合速度滑冰的專項技術特點,要符合技術動支撐、穩(wěn)定和用力的特點。選擇訓練手段要循序漸進、多平面的動作、多感覺的途徑,重心應該在一垂直條線上,以方便在支撐面上更大動作幅度。平衡性越強,重心在垂直線上穩(wěn)定性就最好。
速度滑冰運動員平衡素質的訓練過程就是對人體的認知過程。運動中體態(tài)的定位、肌肉狀態(tài)、骨骼的位置都需經過漫長的磨合和訓練過程,從心理動覺的訓練入手,通過 “內視”神經系統來感覺起跑、疾跑、直道和彎道滑行技術的狀態(tài),達到自覺和熟練地運用技術動作,并借助這種運用、把握的程度來判斷運動員的競技能力。速度滑冰運動員訓練、比賽時肌肉活動所發(fā)生的本體感覺往往被視、聽和其它感覺遮蔽,故本體感覺也稱為暗淡的感覺。因此,運動員的本體感覺能力必須經過長時間訓練,才能在意識中比較明顯而精確地反映出自己的技術運動特點。從速度滑冰運動員平衡能力的獲得上看,良好的平衡覺需要一個長期的、與專項技術緊密結合的訓練過程,這一訓練特征在世界級水平的速度滑冰運動員得到了驗證。每一名世界級的速度滑冰運動員都需要經過十年或者十幾年的磨練才能形成自己的技術風格,才能登上冬奧會的領獎臺。
3.2 ? ?利于技術鏈接整合中再發(fā)力的原則
平衡性訓練是構建整體的訓練,糾正運動鏈紊亂,在功能性訓練中提高運動員的平衡能力[15]。平衡性訓練包括非常小的關節(jié)動作,這些關節(jié)具有反射關節(jié)穩(wěn)定性收縮,以提高關節(jié)穩(wěn)定性和最佳神經肌肉效率,建立最佳的穩(wěn)定性反應。訓練核心力量,促進最大感覺輸入,發(fā)展或重建位置感和身體意識。強調技術動作落地或反向動作的協調性能力,在提高技術動作范圍內的穩(wěn)定性的情況下,使身體可在鏈接下一個技術動作整合中,能迅速再發(fā)力。
3.3 ? ?提高神經肌肉效率的原則
速度滑冰運動員平衡性訓練應達到機體參與運動的不同肌肉群平衡、協調發(fā)展的目標。在訓練中應遵循一個集中于全面、完整的肌肉訓練計劃,包括身體的前側和后側、優(yōu)勢側和弱勢側、上肢和下肢、核心與四肢、大肌群與小肌群,內收與外展肌群等,并遵循神經肌肉效率的三維平衡發(fā)力原則。一個完整的肌肉訓練計劃應包括單關節(jié)運動和多關節(jié)運動,這不僅有助于提高運動員整體運動能力,防止受傷,還可提高專項運動成績。在平衡素質訓練中,如何將不同關節(jié)的運動和肌肉的收縮整合起來,形成符合專項生物力學規(guī)律的肌肉 “運動鏈”,為下肢末端發(fā)力創(chuàng)造理想的條件,是所有速度滑冰運動員共同追求的目標。如,不同訓練水平的短距離速度滑冰運動員比賽時,訓練水平高的運動員其控制動作節(jié)奏、滑行節(jié)律和滑行速度的能力強,滑行速度快,彎道加速、直道調整的戰(zhàn)術清晰,比賽的后程降速較小,這就是本體感受器具有較高敏感性的體現。
速度滑冰運動員通過平衡能力的專項性培養(yǎng),才能使得速滑運動員每個技術環(huán)節(jié)與整體的功能形成匹配。平衡能力的訓練要在技術動作范圍中進行動態(tài)控制,以及在技術動作最大的幅度時進行等量的定性控制,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提高神經肌肉效率的目的。
4 ? ?結語
目前,我國速度滑冰運動項目正處在一個發(fā)展的較佳時期,但基層訓練條件簡陋,后備人才的匱乏,呈現出發(fā)展后勁乏力的態(tài)勢。如何改善這一現象需要社會和體制的不斷改進和完善,但如何吸引家長和孩子們的興趣,如何改進訓練方法,卻是每一名教練員應該做頭等大事。提高教練員的指教水平,制定出各層次的訓練任務和目的,打好扎實雄厚的基礎,使各層次的訓練、培養(yǎng)、輸送、提高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才能縮短與國際的差距。
速度滑冰運動員的平衡能力培養(yǎng)要遵循平衡發(fā)展原理,因為人體是一個開放的、非平衡的運動系統,是一個肢體之間相互作用和相互聯系,具有特定功能的統一整體。人體運動系統具有層次性,一個系統往往又是更大系統的組成要素,它本身有更深層次的子系統,所以系統總是處于系統階梯序列中的一環(huán)。速度滑冰運動員的平衡能養(yǎng)就需要從子系統開始,處理好系統階梯序列中每一環(huán)的關系,使人體的大系統能在比賽中發(fā)揮其巨大的潛能,使運動員獲得優(yōu)異的比賽成績。
參考文獻:
[1]梁洪濤,張博.少年速滑運動員專項運動能力訓練的思考[J].冰雪運動,2007,29(3):17-19.
[2]劉萬廷.速度滑冰運動員的力量訓練[J].冰雪運動,2007,29(4):9-11.
[3]劉廣彬,劉濱.速度滑冰運動員小肌肉群力量訓練[J].冰雪運動,2008,30(5):6-9.
[4]張連濤,王曄,陳月亮,等.短道與短距離滑冰運動員體能訓練的影響因素[J].冰雪運動,2009,31(5):20-23.
[5]陳月亮,李洪志.我國優(yōu)秀短距離速滑運動員速度素質訓練的特征[J].冰雪運動,2009,31(6):1-4.
[6]吳紅,姜淼淼.速度滑冰運動員的體能訓練[J].冰雪運動,2012,34(6):10-13.
[7]于睿.青少年速滑運動員有氧耐力訓練的心率負荷模式[J].冰雪運動,2013,35(1):4-8.
[8]郭成江,劉濱.速度滑冰運動員力量訓練探索[J].冰雪運動,2011,33(1):6-9.
[9]王曼麗,楊麗娟,張曉玲.少年兒童速滑運動員平衡支撐能力訓練[J].冰雪運動,2008,30(3):8-11.
[10]邵中平,張宏偉,李欣.我國速滑運動員平衡能力的研究[J].冰雪運動,2013,35(4):1-4.
[11]谷化錚,陳民盛,鄒曉峰.彎道滑行支撐腿蹬伸技術與重心移動方式之間的關系[J].冰雪運動,2007,29(4):22-24.
[12]王紅,高升,李興國.速度滑冰短距離特點與冰刀特性的關系[J].冰雪運動,2012,34(4):18-20.
[13]鄧雪峰.短距離速度滑冰運動員起跑方法的研究[J].冰雪運動,2012,34(6):1-9.
[14]佩玉霞,施抗美.我國男子速度滑冰運動員疾跑技術的運動學特征[J].冰雪運動,2009,31(6):15-17.
[15]呂樹海,劉國靜.平衡能力在速度滑冰中的重要作用[J].華章,2012(25):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