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后琴
一、樂聽其“言”
中國文化一直關注“聽”. 孔子曰:先聽,后循循善誘. 要教會學生傾聽. 首先教師要善于傾聽,傾聽不僅僅是學生的事,也是教師的事. 筆者認為教師要立足課堂,改變“我講你聽,我說你記,我說你寫”的課堂“霸王”角色,這也是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策略之一.
傾聽,基于對話
[鏡頭1] 在“數學廣角——重疊”一課中,老師問:“在一列隊伍里,這名同學從后面數過來是第5位,從前面數過來也是第5位,問這列隊有多少個人?” 生1:有10人. 生2:11人. 生3:應該有9人. 師:哦,有不同的意見,那怎樣證明多少人呢?生4:排一下隊,就知道了. 生5:可以畫圖表示. 師:好,那咱們先用畫圖來表示一下人數,誰來畫一畫?(及時捕捉有效信息開展學習活動).生板示圖: ○○○○△○○○○,9人. 師:這9個人是怎樣算出來的呢?可以列式說明一下嗎?(抓住學生生成的資源進行引導,“形——數”的過渡).生6:4 + 4 + 1 = 9(人).生7:5 + 5 - 1 = 9(人).(抓住“ △和1”這個切入點,讓學生結合圖示來說出自己的思路,體驗和感悟“重復”的數學思想).師:可以把他們圈一圈嗎?(生圈,臺下學生看到有兩個圈有交集部分,開始猜10人、11人的學生有些明白了). 師:代表△的這名同學在隊伍里有幾個?(生:就只有1個). 那這名同學該怎樣處理?(生:要減去重復的一個).
在以上片段中,教師沒有單向的灌輸、簡單的告訴和重復的操練,而是在師生之間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對話”中找到數學問題研究的“真諦”——“重復”,不難發(fā)現,在學生的研究過程中,教師作為“助產士”,以盡可能少的言語誘發(fā)孩子清晰自己的表達,及時捕捉信息,善于傾聽學生的發(fā)言. 當俯身細聽的時候,告訴自己:等一等,給學生多一些說的時間;當學生發(fā)言好像在“唱反調時”要提醒自己:再等一等,學生的“反調”往往是一個好的發(fā)現和創(chuàng)造;當學生吃力地表達的時候,要告訴自己:再等一等,讓學生把話說完,這可能是不可多得的課堂資源. 師生彼此互相傾聽和言說,在理解和“對話”中,獲得精神的交流和意義的分享.
二、聽之有“道”
在討論和解決問題時,我們都會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形式開展. 不過,我們發(fā)現孩子大都是“形式化”交流,小組合作“走馬觀花”就過去了. 如何提高小組合作的有效性呢?實踐告訴我們:小組合作,應從有效的傾聽開始.
傾聽,基于交流
[鏡頭2] 師:就這個題目“428 × 4”,我請同學們思考,你能不能很快判斷積是幾位數?你是怎樣把它判斷出來的?小組里先聊一聊. (小組內自由討論).
師:老師觀察了一下,同學們似乎還不會合作. 咱們4個人坐在一起,有沒有4個人都在說話?同時都在說,行嗎?(老師捕捉學生小組交流狀態(tài)進行有效指導).生:不行,會聽不清楚.
師:那就合作不起來了,是不是?交流前咱們要有自己的思考與見解,交流時要有人先說有人聽,聽的人要認真聽,聽了以后還要思考對方說的話回應說話的人,“我贊同你的說法”,或者“我覺得你這里應該怎樣”等等,這才有意思,這才是有效的交流. 現在知道怎樣交流了嗎?(學生小組再一次有序地討論,而且能夠對學習伙伴作簡單的回應和點評).
反思這個案例,教師真實地做教育的“有心人”,把小組合作落到實處. 由于孩子的年齡還小,小學生討論時各說各話成了當前小組合作普遍存在的一個弊端. 因此,教師要巡視參與學生的討論,聽學生的想法,以及時了解學生的思路. 在重要的關鍵地方教師可以適當輔以語言提示;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形成互相傾聽的意識. 筆者相信在教師的智慧引領下,在學生的相互傾聽中,博采眾長,相互完善,學會的表達會越發(fā)精彩.
三、言而有“理”
數學因思想而深刻,優(yōu)化思想,化繁化簡,轉化符號思想,統(tǒng)籌思想,建模思想,替換思想,函數排列思想方法等貫穿課堂始終. 正因為有了這些數學思想方法的解讀把握,課堂才凸顯了它的深度而富有內涵,也因此更多了幾分數學的味道.
傾聽,基于思想方法
[鏡頭3] 師:咱們假設了籠子里全都是雞,那還可以怎樣假設呢?又怎樣列式解決呢?大家畫畫圖示、動動腦筋,把過程寫下來(指名學生板演).
師:比較這兩種假設的方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生1:不同的是一種是假設全都是雞,一種是假設全都是兔.
生2:相同的是都把兩種動物假設成同一種動物來解決,再看看相差的腳數再進行替換.
師:說得真好!無論哪種假設,都利用了同一規(guī)律——每換一只雞或兔,總是差兩只腳,我們就抓住了腳數的變化進行了調整,從而解決問題.
師:你認為我們在采用假設法時關鍵要注意什么呢?
教師小結:當我們假設全都是雞時,根據比條件少了的腳數求出來的是兔的只數,假設所有的都是兔時,根據多出的腳的只數求出來的是雞的只數.
通過教師搭臺,學生演擇“假設”和“替換”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有了自己的思考和體驗,其個人和集體的智慧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現和提升,將內化的思維方式再次外顯出來,深化有序思考的意義,參透符號化思想,也讓學生體會數學的簡潔美. 在學生匯報的過程中,老師只充當一個聽眾,機智地誘導,引導學生較為完整,準確地說明“替換”的規(guī)律(數學方法). 進而讓全體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學會傾聽,學會思考,學會解釋,學會質疑.
有效傾聽是一種高境界的師生“對話”,也是課堂中“慢”的藝術. 靜靜地聽,是“潤物細無聲”的和熙;細細地聽,是“梅花香自苦寒來”的溫暖. 我將在我的數學課堂中細細品味傾聽的智慧,與孩子們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