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盛花 張曉
[摘 要] 馬鈴薯是人們喜愛的一種食物,其可以用作食用也可以用作工業(yè)生產(chǎn)。馬鈴薯用途廣、營養(yǎng)價值高,在我國云南地區(qū)廣泛種植,并深受當?shù)叵M者和工業(yè)企業(yè)的喜愛。隨著種植面積不斷擴大,要求我們對馬鈴薯種植技術進行全面的掌握和了解,從而保證馬鈴薯在高產(chǎn)的同時并保證其優(yōu)質。本文主要結合作者實際的馬鈴薯種植栽培經(jīng)驗,就馬鈴薯栽培技術要點進行分析和研究,為更好地促進馬鈴薯增產(chǎn)增收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 馬鈴薯 栽培技術 要點
[中圖分類號] S5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11-0179-02
馬鈴薯是老百姓經(jīng)常食用的一道菜肴,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馬鈴薯是糧食、蔬菜、飼料兼用型作物,具有用途廣、營養(yǎng)價值高等特點,是蘭坪縣第三大作物。近年來,由于馬鈴薯平均單產(chǎn)低、質量差、效益低,嚴重影響了農民的種植積極性。因此,推廣馬鈴薯高產(chǎn)栽培技術,對保證馬鈴薯增產(chǎn)和促進農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
一、品種的選擇和種薯的處理
1.選用良種
選擇合適的品種是實現(xiàn)馬鈴薯高產(chǎn)栽培的重要技術環(huán)節(jié),要選擇適合蘭坪地區(qū)土質和氣候的馬鈴薯品種。一般說來,如果是冬季種植馬鈴薯應該選擇早熟和中早熟品種,優(yōu)質高產(chǎn)的菜用和工業(yè)加工型的馬鈴薯品種抗逆性比較好,品質優(yōu)良,適合在蘭坪地區(qū)種植。如果種植的方式采用的是套種技術,應該選擇使用晚熟和中早熟品種,如威芋3號、麗薯1號、云薯201、云薯301、五選2號等品種都能夠獲得不錯的產(chǎn)量。
2.種薯處理
首先,要精選種薯。在精選的基礎上,要盡量保證種薯的形狀規(guī)整,表面光滑,無明顯的病斑和擦傷;其次,就是種薯的切塊處理。在切塊過程中要保證對刀具進行徹底的消毒處理,防止這個過程中引入病害。種植過程中一般提倡使用50g以下的種薯播種,如果重量大于這個范圍應該進行切塊處理,一般切塊每塊種薯的質量不得小于25g,并要保證在每一個切塊上都有兩個以上的芽眼。切塊完畢之后立即用消毒劑進行消毒處理,并用含有多菌靈的草木灰進行拌種處理;最后,催芽。這個過程能夠促進馬鈴薯早熟,提高產(chǎn)量和品質。
二、整地施肥
1.整地
馬鈴薯利用的是馬鈴薯的根,馬鈴薯塊莖在生長過程中需要不斷的膨大,最后長成我們需要的馬鈴薯。要想獲得高質量的馬鈴薯,必須為其提供一個肥沃、疏松的土壤環(huán)境。因此就需要我們在種植之前對馬鈴薯地塊進行整地處理。在整地過程中應該保證土壤平整疏松,有利于灌溉,排水性能要高,一般應該選擇在沙壤土地塊中種植比較適合,此外,在前茬作物收獲之后,還需要對土壤進行深耕處理,然后做畦,畦的寬度和深度應該根據(jù)地勢的走向決定,地勢高的可以適當?shù)淖鰧捯欢危貏莸偷呐潘Ч缓玫牡胤綉撟稣杌蛘吒咂琛?/p>
2.施肥
馬鈴薯含淀粉類物質較多,所以在施肥過程中為了提高馬鈴薯內淀粉的含量,應該多施有機肥,適當增施磷肥和鉀肥,同時,在馬鈴薯生長的關鍵時期施相應微量元素肥料也能切實提高產(chǎn)量,改善馬鈴薯的品質。馬鈴薯對鉀元素的需求較大,因此,在種植過程中施鉀肥對于提高產(chǎn)量有著明顯的作用,施肥時應該選擇硫酸鉀。此外,硼元素和鎂元素對馬鈴薯的品質和產(chǎn)量也有著顯著的影響。
一般情況下每畝施有機肥300~500公斤,氮元素6~7公斤,磷肥5~5.5公斤,鉀肥8~10公斤。其中氮肥的施肥方式應該分期施肥,可以作為基肥、種肥、追肥等多種形式結合的方式,滿足不同時期馬鈴薯對氮肥的需求,磷肥主要作為基肥或者種肥使用,鉀肥可以作為基肥和種肥使用也可以作為葉面肥使用。
三、播種時間和種植密度
1.播種時間
冬季種植的馬鈴薯應該在每年的10月下旬和11月上旬種植,早春作應該在每年的12月下旬進行,春作應該在第二年的2月出播種,秋作應該在每年的7月下旬到8月上旬進行播種。
2.種植密度
馬鈴薯種植密度根據(jù)種植季節(jié)、品種以及土壤條件等因素綜合進行確定,一般情況下,早春和秋作晚熟的品種種植密度應該保持在每畝4500株左右。冬作的晚熟品種應該每畝保持在5000株左右,套種模式主要根據(jù)作物的比例合理的確定種植密度。
四、中耕田間管理
首先,除草起壟。等到馬鈴薯苗出全之后需要及時的中耕除草,進行第一次的深耕,以后進行簡單的除草作業(yè)即可,封壟前進行最后一次中耕;其次,追肥。根據(jù)馬鈴薯苗的生長情況合理的施肥,第一次施肥每畝施4~5公斤的尿素,第二次在現(xiàn)蕾時追肥尿素3~4公斤,開花期可以進行第三次的施肥,主要以磷肥為主;最后,保持水分。馬鈴薯整個生長期應該保證土壤的含水量在75%左右,水分不足時應該及時灌溉,當土壤水分超標時應該及時的進行排水,雨季防止出現(xiàn)內澇。
五、病蟲害防治
1.整地清除病害植株殘體
在馬鈴薯種植之前,做好馬鈴薯病害預防工作十分關鍵,預防病蟲害工作需要從早期入手。首先,選擇好種植地塊,盡量不要選擇連作的地塊;其次,在前一茬作物收獲之后要及時的進行深耕處理,及時清除掉地塊中殘留的病害植株,避免病害的傳播和擴散。
2.人工除蟲
在田間地頭查找蠐螬的成蟲、金龜子、小地老虎。對馬鈴薯葉片上的成蟲和蟲卵進行人工捕殺,夏季瓢蟲開始危害作物,此時應該選擇在上午十點以前或者下午四點以后進行集中的拍打處理。對于馬鈴薯常見病害像立枯病、晚疫病、青枯病以及環(huán)腐病等疾病應該及時的采用波爾多液或者瑞毒霉,集中防治。
六、收獲
當田間的植株多數(shù)出現(xiàn)枯黃之后,塊莖成熟,就可以收獲了。收獲時應該選擇一個晴朗的天氣,將收獲的馬鈴薯在田間晾曬一天左右,然后再進行貯存。
參考文獻
[1]肖啟銀,高明文,張禎勇,馬松明,陳代全,陳建平. 高海拔地區(qū)馬鈴薯—玉米套作種植密度研究[J]. 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 2013(15)
[2]段德芳,周從福,胡玉霞,楊忠熱. 三都水族自治縣秋作馬鈴薯栽培技術[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 2013(15)
[3]張海霞1,李美娜2,付增娟3,于海峰3. 土壤條件對馬鈴薯種植的影響作用[J]. 吉林農業(yè). 2013(24)
[4]朱華龍,蔣毅敏,楊培權,金榮孝. 桂林市雁山區(qū)馬鈴薯種植區(qū)土壤養(yǎng)分現(xiàn)狀及建議[J]. 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 2013(17)
[5]楊文貴,鄧偉,肖朝鋒. 馬鈴薯—水稻—白菜三熟制高效栽培技術[J]. 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 2013(17)
[6]喬秀紅.門源地區(qū)馬鈴薯黑色地膜覆蓋田間示范效果研究[J]. 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 20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