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本旺
【摘要】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以它的優(yōu)越性在現今的數學教學中愈發(fā)凸顯.但如何正確運用好多媒體,且更好地發(fā)揮它的輔助教學功能,值得我們探索與研究.
【關鍵詞】多媒體;數學;教學
一、多媒體的教學案例
1.球、定積分的概念教學
運用多媒體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興趣,可有效地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激勵探究.例:在講解立體幾何“球”概念時,可利用多媒體展示一個由藍、綠色構成的水球——地球,將屏幕上旋轉的地球變成球抽象的立體圖形,從而引出經度與緯度在數學中的嚴格定義.多媒體引入新課與常規(guī)教學模式相比較,它集畫面、聲音等于一體,動態(tài)演示與靜態(tài)畫面相結合,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教學定積分的概念,在形成定積分的概念過程中求曲邊梯形的面積和變速行駛的汽車的路程使用課件去展現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極限這一復雜冗繁的過程,體現出了多媒體教學直觀、形象、有條不紊、容量大、推進節(jié)奏快的優(yōu)勢,而這些又是板書所不能比擬的.
2.三角函數Flash動畫的教學
二、多媒體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優(yōu)、缺點
優(yōu)點:1.直觀性強,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動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2.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課的課容量.3.減輕老師板書的工作量,打造高效課堂.4.有利于對整堂課所學內容進行回顧和小結.缺點:學生缺少思考的時間.用粉筆加黑板的傳統(tǒng)教具,學生可以審題、思考.利用多媒體技術后,老師認為許多東西都呈現給學生了,沒有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表面上看整堂課采用多媒體的容量大、學生反映良好,其實是由原來的“人灌”改為更高效的“機灌”.
三、中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正確選用多媒體
1.針對所講授的課程分析教學內容,理順課程知識結構之間的邏輯關系,再編寫課件
教學內容的選取、表達和組織要有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表現形式要具有吸引力.課件設計要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深入淺出,易于學生理解.屏幕上顯示的內容要符合人的記憶規(guī)律,因為人在同一時間里能夠看清的東西的數量是有限的,因此屏幕顯示的內容要排列要有序,語言要精練.
2.選用多媒體時注意把握好“點” 與“悟” 的度
在利用多媒體授課的教學實踐中,稍不注意就會發(fā)生課堂信息量過大,教學進度太快,學生在聽課時思維處于過度緊張狀態(tài),沒有足夠的時間理解、消化、吸收.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學生已經適應了老師講、自己聽的教學模式.使用多媒體授課后,對它的優(yōu)越性一定要把握得當,把握好“點” 與“悟” 的度,“點”到的同時給學生留一些“悟”的時間.對于最初接觸多媒體授課的學生,開始應盡量講慢、講透,經過一定的適應期后,再根據具體情況適當增加信息量,加快教學進度.對于重要的、較難理解的內容,要用較慢的速度詳細講解每一項含義.使用多媒體授課可以提高教學效率,但應結合學生的學習接受能力.為確保教學質量,一般課程在使用多媒體授課后,其授課學時應為過去常規(guī)課堂教學學時數的80%以上,不能過少.
3.選用多媒體時要優(yōu)化素材的來源
有的課件只是讓書本搬家,把教材、教案、圖片簡單地“搬”到電腦上,重形式而輕內容,用電腦玩花樣,多媒體增進數學課堂形象直觀教學的良好效果難以顯現.雖然互聯(lián)網上課件頗多,但應認識到課件是制作者按他的教學思想、風格以及他對教材的理解、對學生學習水平的認識等主觀認識的基礎上設計的.如果忽視了這一點,盲目引進的結果只能是造成機械、僵化、缺乏個性,甚至為課件而設計教學.
4.多媒體的使用應因地制宜
過多依賴于多媒體課件,會使老師學生之間失去互動性,難以發(fā)揮老師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目前的現狀是只要上公開課,無論授課內容是否適合多媒體課件講授,在課堂上從頭到尾都是使用多媒體課件,老師只是播音員和解說員,失去了對教學應有的控制地位.信息技術的日益發(fā)展,多媒體教學手段在課堂中的廣泛運用,使常規(guī)的教學如虎添翼,打破了傳統(tǒng)的以老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多媒體是為課堂教學服務的,所以課件的好壞應該體現在其使用效果上,使用課件時,必須從實際出發(fā),注重實效.那種為了趕時髦,為運用而運用的做法將會造成教學的失誤.使用多媒體只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
多媒體教學手段在教學實踐中的運用,就好比是一把雙刃劍,既有促進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在實際教學中應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規(guī)律和具體的教學內容,揚長避短,合理運用.對待多媒體的使用 堅持“有效結合,相得益彰,實事求是,適合就好”,不能為了使用而使用,一切活動都要為有效的課堂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李曉紅.淺析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多媒體應用.數學學習與研究,2014(11).
[2]劉萬波.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技術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
[3]邱學華.嘗試教學法的課堂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