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可春 潘麗玲
摘要:《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要求將書法教育納入中小學教學體系,其必將有助于傳承優(yōu)秀的文化藝術,體現(xiàn)教育公平的理念,并使得教育閑暇文化理念得以重構。但書法教育進課堂在實踐中遇到了一些現(xiàn)實難題,諸如教學設施配備不齊、學生學業(yè)負擔過重、專業(yè)書法師資短缺、學習主體普適性存疑等。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處理好傳統(tǒng)寫字經(jīng)驗與現(xiàn)代教育技術之間的關系,處理好書法學習與學科課程學習之間的關系,處理好短期師資培訓與長效師資培養(yǎng)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書法教育;價值;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4)02-0038-04
2013年1月,教育部頒發(fā)了《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指導綱要》),規(guī)定從2013年春季學期開始,書法教育將納入中小學教學體系,并納入教育督導的專項內容。[1]于是語文界和書法界為之歡呼雀躍:書法教育的春天來了!看得出,對書法教育進課堂,業(yè)界已經(jīng)期待已久,在“漢字危機”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指導綱要》的出臺,仿佛給沉寂已久的中小學書法教育注入了一劑“強心針”。然而,在欣喜之余,必須冷靜下來思考該如何解讀《指導綱要》,如何領會其內涵并執(zhí)行其指導意見,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嚴肅課題。
一、書法教育進課堂的現(xiàn)實價值
書法教育進課堂,是業(yè)界期盼已久的心聲。《指導綱要》的發(fā)布,激起了人們更多的企盼。那么,把書法教育納入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有哪些價值?
1.有助于傳承優(yōu)秀的文化藝術
隨著鍵盤時代的到來,教育部門、學校和學生已經(jīng)逐漸淡化了對書法藝術的繼承,出現(xiàn)了提筆忘字、字寫得東倒西歪等諸多不良現(xiàn)象。人們普遍擔心,長此以往,書法真的只能成為文化遺產(chǎn)了。
許慎云:“蓋文字者,經(jīng)藝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識古。古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嘖而不可亂也?!盵2]意即文字是經(jīng)史的根本,治理國家的基礎,是傳承文化的載體,是后人認識古代文化的根據(jù)??梢?,漢字的識寫教育是漢文化得以傳承的載體。周汝昌先生認為,把字學好寫好,是每個中國人必須完成的課業(yè),亦即及格的國民文化教育?!吨笇ЬV要》的頒布,必然對推進書法教育,繼承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有極大的推動作用?!吨笇ЬV要》指出:“感受漢字和書法的魅力,陶冶性情,提高審美能力和文化品位?!盵3]識字寫字是學生系統(tǒng)接受文化教育的開始,書法教育有其他學科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實,在《指導綱要》頒布之前,廣東、湖北等省份已經(jīng)要求在課程中安排書法教育課,要求保證課時,并編寫了專門的書法教材,組織開展師資培訓,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這一次不同,《指導綱要》要求全國范圍內所有省份所有中小學都必須做到讓書法教育進課堂。這種教育行政部門對書法教育重視的姿態(tài)本身就值得肯定;若能落到實處,必將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2.體現(xiàn)教育公平的理念
教育公平的觀念源遠流長,追求教育公平是人類社會古老的理念。從歷史上看,古希臘的大思想家柏拉圖最早提出教育公平的思想,亞里士多德則首先提出通過法律保證自由公民的教育權利。在兩千年前,我國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也提出“有教無類”的樸素教育民主思想。但是,一直以來,由于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不重視書法教育,在中小學課程設置上沒有讓書法教育獲得應有的位置,使得家長爭相讓孩子參加校外書法培訓。在這種情況下,家庭財力較好的孩子就享受到了優(yōu)質的書法教育資源,而家庭經(jīng)濟一般的孩子只能接受一般的書法教育,甚至無法接受書法教育?!吨笇ЬV要》基本理念第一條就指出:“面向全體,讓每一個學生寫好漢字?!盵4]此次書法教育改革的一個目的,就是要讓“每一個學生”寫好漢字,力求每位學生做到規(guī)范、端正、整潔地寫字,并不斷提高書寫水平,進而有一定的書法素養(yǎng)。面向“每一個學生”,其實就是教育公平理念的重要體現(xiàn)。
3.重構教育閑暇文化理念
從社會總體進程來看,農(nóng)業(yè)自然經(jīng)濟的閑暇已成為過去,緊張忙碌的工業(yè)快餐文化是當代人的追求。自然經(jīng)濟狀態(tài)下的閑暇文化理念已被打破,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的快餐文化理念已經(jīng)直接沖擊著教育。那么,是不是當今教育就確實不需要“閑暇文化”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在信息時代快節(jié)奏文化的背景下,閑暇文化的重構恰恰是必要的、有益的。目前,我國社會發(fā)展還處在轉型期,由于舊秩序正在被新秩序所替代,很多社會現(xiàn)象還比較混沌,因此,這一時期的一個顯著特征就在于有很多社會假象。比如,有一種觀點認為,在信息社會的環(huán)境下,漢字書寫顯得不太重要了,因為未來社會是數(shù)字化時代,為什么還要強迫學生用他們以后幾乎用不到的寫字方式,來浪費時間學習書法呢?事實上,書法不僅是一種書寫方式,還是一種修身養(yǎng)性、享受閑暇的有效路徑?!坝賱t不達”,在教育,尤其在基礎教育領域,沒有循序漸進的閑暇心態(tài),就不可能使得學生靜心、耐心為學、處事;如若總是想走捷徑,終究不能很好地提高教育的質量。因此,信息社會不需要漢字書寫這一觀念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認識誤區(qū)。堅守書法教育、重構閑暇文化理念,對于學生素質發(fā)展是十分重要的。
二、書法進課堂的現(xiàn)實困境
《指導綱要》的出臺,對中小學書法教育現(xiàn)狀的改觀,無疑有諸多益處,但在實際操作時遇到了一些障礙,“書法教育進課堂”依然存在著一些難題,而且這些難題在具體實踐中是無法回避的。
1.教學設施配備不齊
教育現(xiàn)代化的本質,是使教育發(fā)展服從并適應經(jīng)濟發(fā)展,為現(xiàn)代化經(jīng)濟服務。其核心是促進現(xiàn)代化經(jīng)濟的科學發(fā)展和工業(yè)化水平的不斷提高?;诮逃F(xiàn)代化的本質和特征,學校的教育教學裝備必須適應教育現(xiàn)代化的要求,互動數(shù)字實驗教室、校園智能廣播系統(tǒng)、電子閱覽室、電子白板教室等現(xiàn)代化教育手段教學設施的配備,已成為教育現(xiàn)代化的標志,也被很多地區(qū)納入教育現(xiàn)代化考核的指標?!案鎰e黑板歷史,白板進入課堂”,這樣的宣傳和報道隨處可聽到和見到。書法作為一種傳統(tǒng)文化,其教育必須依托一些傳統(tǒng)的工具、通過一些傳統(tǒng)的手段來進行,如示范用的黑板、臨摹用的字帖、寫字用的筆墨紙硯等。而這些往往是教學設施現(xiàn)代化建設所忽略的盲點,因而很多學校也沒有配備,客觀上不利于書法教育的開展。
2.學生學業(yè)負擔過重
《指導綱要》要求,初中階段繼續(xù)用毛筆臨摹楷書經(jīng)典法帖,有興趣的學生可以嘗試學習隸書、行書等其他字體,了解篆刻知識等;高中生可以通過書法選修課深入學習,發(fā)展特長,可嘗試書法創(chuàng)作等。在合理安排書法教育的教學時間方面,《指導綱要》要求義務教育階段書法教育以語文課為主,也可在其他學科課程、地方和校本課程中進行。其中小學3~6年級每周安排1課時用于毛筆字學習,普通高中可開設書法選修課。[5]可見,《指導綱要》在中學階段沒有安排專門的書法教育課時,學習書法還是得看學生的學習興趣。相似的情況是,教育部之前也曾發(fā)布過加強書法教育工作的通知,地方教育部門也轉發(fā)過,但對中學則沒有硬性要求。由此可見,在應試教育的語境下,初中和高中學生學業(yè)壓力都比較大,在學業(yè)和書法之間,大多數(shù)學校和學生還是選擇前者。因此,在中學階段,引導學生花費時間和精力研習書法,缺乏可操作的現(xiàn)實性。
3.專業(yè)書法師資短缺
根據(jù)《指導綱要》的精神,2013年春季學期,書法教育已全面進入中小學課堂,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各個學校如何解決師資的問題?如果隨便找個老師代代課,豈不更是有害于學生?更是耽誤了學生的書法學習?筆者走訪了鎮(zhèn)江一些學校,有老師坦言,硬筆書法還可以教,但軟筆書法自己都寫得不好,怎么來教學生呢?同樣,不少校長對“書法教育進課堂”也面露難色,普遍做法是讓語文或美術老師兼教書法,多數(shù)學校缺專職的書法指導教師,尤其是毛筆書法師資更是難找。以上現(xiàn)狀,全國各地情況也大致差不多。因而,書法教育專業(yè)師資短缺成為書法教育進課堂比較大的一個難題。
4.學習主體普適性存疑
《指導綱要》要求每位學生都必須學書法,雖然不要求考試,但也要求達到合格標準。但是,作為一門藝術,書法尤其強調學習者的個人興趣,對學習者的天賦也有一定的要求。有些學生對書法有一定興趣和天賦,但相反的情況也客觀存在。就像有些學生不喜歡畫畫,不喜歡彈鋼琴一樣,有些學生就不喜歡書法,一提起練毛筆字就皺起眉頭。如果硬是要他耗時費力去學習書法,其結果可想而知??梢?,“書法教育進課堂”本意是好的,但對那些不想學或不適合學書法的學生來說,這個問題的確比較棘手。
三、書法教育進課堂的應對策略
《指導綱要》是指導性意見,學校在具體操作中肯定會遇到這樣那樣具體的難題,關鍵是如何應對,如何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使得《指導綱要》精神能夠得以貫徹落實,讓書法教育走進課堂,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書寫能力、審美能力和文化品質,從而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
1.處理好傳統(tǒng)寫字經(jīng)驗與現(xiàn)代教育技術之間的關系
一方面,不要忽視傳統(tǒng)書法教育的經(jīng)驗,“提筆就是練字時”[6]等傳統(tǒng)書法教學理念依然適用,基本的書法教學用具要配齊,傳統(tǒng)的書法教學方法要珍視。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使書法教學得到進一步優(yōu)化?!爸卟蝗绾弥撸弥卟蝗鐦分??!倍嗝襟w教學可以把圖像、文字、聲音等多種信息有機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體驗。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了,學習書法的效率相應就會提高。多媒體技術在書法教學中還能還原傳統(tǒng)文化的氛圍,增強學生的書法表現(xiàn)欲望;還能清晰展示書法技法的微妙變化,增強學生的技法表現(xiàn)力。同時,還要利用各類教學平臺的搭建和教學軟件的開發(fā)研制,給書法課堂教學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和多樣化教學手段。
2.處理好書法學習與學科課程學習之間的關系
從學生的角度看,許多人對書法并不排斥,他們只是擔心書法學習與學科課程學習相沖突,其實大可不必有太多顧慮。書法是國粹,是文化,學好了可提升素養(yǎng),能進一步促進學科課程的學習。即使那些對書法不感興趣,或缺乏書法天賦的學生,雖然他們對書法不能“一見鐘情”,但人是有能動性和可塑性的,可以對他們進行后天培養(yǎng),讓其對書法逐步產(chǎn)生感情。再者,筆者特別建議學校開設“書法鑒賞”選修課,學生只要動眼,無需動手,就能領略到書法藝術的魅力,學起來不感覺到吃力。而一旦他們對傳統(tǒng)書法文化有興趣,審美水平和鑒賞能力得到提高,無疑對學科課程學習也是大有裨益的。
《指導綱要》規(guī)定,義務教育階段書法教育以語文課為主,也可在其他學科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中進行。各科教師都要在板書、作業(yè)批改和日常書寫中發(fā)揮表率作用,成為學生認真書寫的榜樣。處理好書法、語文、其他學科三者之間的關系,主要處理好課程內容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處理好硬筆書法與毛筆書法、規(guī)范漢字書寫和書法藝術、書法技能與審美情趣之間的關系,進而使學生的書法學習和學科課程學習能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3.處理好短期師資培訓與長效師資培養(yǎng)之間的關系
當下,缺乏專業(yè)的書法師資是較為棘手的問題。《指導綱要》也充分認識到這一點,要求學??梢云刚垥?、書法教育工作者、有書法專長的家長作為兼職指導教師。[7]但這只能是權宜之計而不是長久之計。建議有關師范院校設立書法教育專業(yè),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綜合類高校藝術學院開設書法專業(yè),以擴充中小學專業(yè)書法師資隊伍。師范院校相關專業(yè)不僅要教會學生書法技能,同時還要讓學生掌握科學的書法教學方法。另外,在進行教師資格考試時,對考試對象要附加書寫考試,對申請語文教師資格的更應提高要求。當然,這需要一個過程,充足的優(yōu)質教師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得到滿足,因而需要各地教育部門與當?shù)貢▍f(xié)會等專業(yè)機構聯(lián)合舉辦短期培訓班,對教師進行書法培訓,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培養(yǎng)出一批基本合格的專、兼職書法指導教師。
沒有漢字,就沒有漢文化教育;沒有漢文化教育,就沒有書法的未來;沒有漢字書法的基礎教育,就談不上書法和民族的未來。[8]《指導綱要》的頒布對中小學書法教育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但其指導意見要真正得以實現(xiàn),需要一個從嘗試到逐步完善的過程;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需要教育主體認真領會《綱要》精神,認識到其價值所在,克服現(xiàn)實中存在的一些困難,找到切實可行的路徑,促使教育界和書法界群策群力,一起將書法這門傳統(tǒng)文化藝術發(fā)揚和傳承下去。
參考文獻:
[1][3][4][5][6][7]教育部.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EB/OL].(2013-01-18)[2013-06-01].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14/201301/xxgk_147389.html.
[2][漢]許慎.說文解字[M].[宋]徐鉉,校.北京:中華書局,2004:18.
[8]沈鵬.書法的教與學[J].中國書法,2003(1).
責任編輯:楊孝如
Value and Reality of Calligraphy Education in Classroom
ZHENG Ke-chun & PAN Li-ling
(College of Teachers Education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212013, China)
Abstract: School Calligraphy Education Guidance demands that calligraphy be subsumed into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instructional system, which will be helpful for inheriting excellent culture and arts, representing educational equity, and reconstructing the belief of leisure education. Yet the practice encounters some realistic difficulties, such as incomplete teaching facilities, students heavy burden of learning, lack of professionals, suspicion of learning subjects fitness, etc. To solve the problems above, such relationships need to be dealt with as traditional handwriting experience and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calligraphy learning and subject learning, and also short-term teacher training and long-term teacher cultivation.
Key words: School Calligraphy Education Guidance; calligraphy education; value; 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