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華
一、課前律動
人們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前律動不僅可以使學生增加對音樂學習的興趣,還可以使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最主要的是使學生的身心得以愉悅,使學生樂學、愛學,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當中。如,在選擇律動教學內容時,學前班我選擇了《咕咕寶貝》;一年級我選擇了《快樂的一天開始了》;二年級我選擇了《我真的很不錯》;三年級我選擇了《早晨多美好》;四年級我選擇了《健康快樂動起來》;根據(jù)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身心特點,選擇不同律動教學內容進行教學。在教學中為了激發(fā)學生律動興趣,無論哪個年級做律動,我都能親自領著學生一起做。學生們的模仿能力非常強,無論是在動作的準確性方面,還是在律動的表情方面,學生們做得都非常到位,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們的表演信心,而且還能使學生高高興興、快快樂樂、主動地參與到律動教學中來。
二、發(fā)聲練習
發(fā)聲練習是一項十分枯燥的教學內容,為了使學生能夠開心愉快的進行發(fā)聲練習,我自己創(chuàng)作了一個學生十分感興趣的發(fā)聲練習曲:“牛奶、面包、香腸、冰淇淋,我們都愛吃,哈哈哈哈哈”。當唱到哈哈哈哈哈時,學生們特別開心、特別的快樂,真是百唱不厭。一首發(fā)聲練習曲,因為要移調唱,所以每次最少要唱六七遍,對于低年級的學生,如果不選擇一個學生感興趣的發(fā)聲練習曲,左一遍唱又一遍唱學生們一定會感到厭倦的,所以作為老師我們就應該多動腦筋、勇于探索,大膽創(chuàng)新,爭取創(chuàng)作出更多更好的學生們非常感興趣的發(fā)聲練習曲。
三、節(jié)奏練習
興趣是獲得學習效益的強大動力。要讓小學生在音樂學習中始終保持穩(wěn)定而持久的興趣,就必須堅持愉悅式的教學。因此,教師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應從生命教育的高度關注孩子的生活經(jīng)驗,關注孩子的生命價值,使音樂真正融入每一個學生的生活,使每一個學生真正愛上音樂。在進行節(jié)奏練習時,我把每一種節(jié)奏型都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如“后十六節(jié)奏型”,我讓學生模仿打軍鼓的節(jié)奏:“咚咚咚咚咚咚”,當學生模仿打軍鼓的節(jié)奏時,就越打越起勁,越打越興奮,越打越高興。
四、音樂游戲
音樂游戲具有它獨特的存在價值,通過賦予枯燥知識及抽象音符以生動有趣的游戲形式,使學生體會到了音樂這門藝術還具有其獨特的運動特性。有了它何愁不能引起學生積極的興趣呢?在教授二年級上冊《小袋鼠》一課中有這樣的一個游戲,師:“哪位小朋友知道小袋鼠是什么樣的?”生:“小袋鼠胸口有個口袋的?!睅煟骸澳俏恍∨笥焉蟻砟7滦〈竽??”小朋友上來模仿小袋鼠走路,所有的小朋友都動起來。師把提前準備好的卡片當果子,小朋友過來摘。小朋友拿著摘到的“果子”模仿袋鼠,隨著教師強弱不等的打擊樂伴奏原地踏步,在旋律響起后,隨著旋律節(jié)奏興奮的表演,這時候教師再朗讀歌詞,小朋友們就能在游戲中快速記住歌詞了。寓教于樂,學生們在游戲的快樂中學習了音樂,音樂游戲讓課堂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學生沉浸在歡樂中,同時也把歌曲的情感都表現(xiàn)了出來。
五、和諧課堂
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親自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在教學《過新年》這首歌曲時,由于打擊樂器不夠,無法使每個學生都參與。那應該怎樣克服這個問題呢?在上課時,歌詞按照節(jié)奏會讀之后,剛一打開錄音機聽范唱,音樂本身的節(jié)奏就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大家都隨著音樂做敲打的動作。對啊,每個學生不都有鉛筆盒嗎?它不就是一個最簡單的樂器了。于是我提出了:大家認真聽音樂,當你聽到“嗆”字時,就用鉛筆敲一下文具盒。這一來教室沸騰了,學生的興趣極度濃厚,每個學生都特別投入地聽著音樂,嘴里唱著歌詞,惟恐再漏敲一個“嗆”字。下課鈴聲響了,學生還要求“再敲一遍”。能夠身臨其境參與到活動中的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更主要的是滋生了對音樂的熱愛,使自身成為了學習的主體,對美的感受、創(chuàng)造及其表現(xiàn)的能力得以進步,對音樂的感悟得以深入,這為以后的音樂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