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林宏
[摘 要]現(xiàn)如今,“90后”是大學的主力軍,一夜間充斥了整個大學校園。 “90后”這一代大學生個性鮮明,他們個性張揚,自我意識強,急于追求功利。對待這一群新生代,教育者應該了解他們的心理特點,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尤其大學英語教育者,在大學生面臨大學英語學習與高中英語學習的差異處于茫然困惑時,應該幫助他們明確學習動機,制訂學習策略,更好地組織教學,讓學生們感受到大學英語的魅力。
[關鍵詞]“90后”;學習動機;學習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4)12 — 0171 — 02
自從2008年9月, “90后”這一群體開始邁入了大學的殿堂,時至今日,他們已成為大學的主力軍。 “90后”大學生這一群體的成長環(huán)境不同于“70后”和“80后”,因此,他們表現(xiàn)出這一代獨有的鮮明特征。面對大學英語的學習,90后學生表現(xiàn)出很多方面的困惑,尤其是大學英語教學方法與高中教學方法存在很的差異,學生們還只是停留在等著老師給布置作業(yè),聽寫單詞的狀態(tài)中。鑒于90后學生的特點,大學英語教學急需調(diào)整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構建適合大學生學習的有效學習方法。
一、 “90后”大學生的普遍特點
1. “90后”大學生群體特征顯現(xiàn)為自我意識強,個性張揚。“90后”是中國實行 “獨生子女”計劃生育政策后的新生代,在父母倍加關愛和呵護下,“90后”群體普遍比較自我, 喜歡特立獨行,渴望被關注、被認可。由于特殊成長環(huán)境,“90后”大學生喜歡特立獨行,我行我素,缺乏團隊精神,不喜歡和別人合作。在英語學習中,表現(xiàn)為不愿和他人討論交流,這對于英語學習者無疑是致命的缺陷。
2. “90后”大學生功利主義色彩濃厚。九十年代是中國邁出改革開放步伐后,經(jīng)濟突飛猛進,人們生活質(zhì)量日益提高改善的年代。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90后”享受著前所未有的經(jīng)濟富足。在追求經(jīng)濟效益最大化的年代里,“90后”表現(xiàn)出較強的功利性,在做任何事情時,都要把利益放在最前面,先考慮到的是有什么好處,有什么利益。
3. “90后”是信息多元化的一代。在這個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90后”感受著電子科技帶來的方便與快捷。電腦、智能手機和ipad各種電子設備已然成為“90后”的寵物。他們喜歡借助網(wǎng)絡如Email、QQ、微信平臺與人交流,獲得信息。在學習中,常常借助搜索引擎查找學習資料,成為無網(wǎng)不歡的一代群體。
針對“90后”大學生的鮮明群體特征,高校教育者應該了解關注這一新生代的特點,做出相應的改革和調(diào)整。尤其大學英語教學在了解“90后”這一新生代的基礎上,要幫助學生明確學習動機并制定相應的學習策略,從而更有效地組織教學。
二、 本課題對“90后”大學生英語學習的主要動機進行調(diào)查并對其結果進行分析
筆者對天津師范大學2013級和2014級非英語專業(yè)的86名大學生的學習英語的動機進行問卷調(diào)查和隨機采訪,主要涉及的問題有:“90后”大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目的。
共發(fā)出86份問卷,收回有效問卷83份。對收回的試卷加以整理,得出以下結論:
1. 功利型:部分“90后”大學生經(jīng)過十年寒窗苦讀和競爭激烈的高考后,對于大學的學習尤其英語學習的動機變得有些茫然。他們只希望通過英語學習,能夠獲得獎學金,應付考試,獲得文憑,功利性較強。比如目前,大多數(shù)院校都要求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達到一定分數(shù),方可獲得學位證。所以學生們對英語學習本身沒有興趣而言,完全為了各種水平考試或一紙文憑。
2. 競爭型:部分學習者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希望通過英語學習,提升自己的價值。如繼續(xù)研讀或出國深造,能夠找到一份好工作,能在社會得到一席之位。
3. 實用型:部分學習者完全是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希望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能夠欣賞英文電影或電視節(jié)目,能夠和外國朋友交流,能夠更多地了解英語國家的風俗文化。
4. 親情型:部分學習者只希望通過學好英語能得到老師的認可和同學的尊重,同時不辜負父母的期望。
針對學生的不同的學習目的,大學英語教學應該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理念,構建有效的教學策略。
三、針對“90后”大學生的學習特點,構建有效的學習策略
學習策略是能夠強化學習動機和有效學習的強有力保障,選擇適當?shù)膶W習策略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并且能夠保證學生堅持長久地自主學習。
1 設定階段性的目標:學生依照個人情況制定可行的階段性目標,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端正學習態(tài)度,提高自學能力。
2學生應該提高注意力的集中度:英語學習要求學習者在一定時間內(nèi)調(diào)動一切的感官及心理活動,定格在學習目標上。集中程度越高,學習的效率也就越高,速度越快,知識鞏固的越強。因此,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生一定要在課前做好準備,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課堂上才會有重點、有針對性地聽講,保持注意力的持久性。
3 學習方式多元化:利用科技的進步,電子產(chǎn)品的普及,下載各種英語學習資料,實現(xiàn)網(wǎng)絡資源共享。在網(wǎng)絡平臺上,實現(xiàn)英語的自主學習。
4 開展合作學習使學生獲取歸屬感:改正高中自己埋頭苦干,發(fā)憤圖強的個體學習方式。建立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創(chuàng)設合力情感。集體的進取精神激勵影響著每個個體,互相啟發(fā),互相激勵,互相交流,共同進步。
在課堂教學中,選擇適當?shù)慕虒W方法可以采用一種常見的教學法:任務型教學法。任務型教學法是一種以具體的任務為學習動機或動力,以完成任務的過程為學習的過程,以展示任務成果的方式來體現(xiàn)教學的成就的教學方法。教師分別布置課前任務,課堂任務及課后任務,以此對學生進行監(jiān)督和評價。
四、 “90后”大學英語教學反思
1. 明確學習動機,做好學習規(guī)劃:由于大學英語學習和中學英語學習的差異導致“90后”大學生處于迷茫困惑狀態(tài)。因此,在入學之際,教師應該幫助大學新生重新進行學習規(guī)劃,確定人生目標,與學生共同設計職業(yè)規(guī)劃。同時,幫助學生制訂近期的學習目標和遠期的學習目標,指導明確大學英語學習的方法。在明確動機的驅(qū)使下,在大學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生們會加強自我約束和自我激勵,主動提高完善英語水平。
2. 優(yōu)化教學活動,增強互動,提高學生聽說能力:面對思維活躍,喜歡接受新鮮事物的“90后”大學生,大學英語教學應該合理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教師可以把與教學相關的視頻資料、音頻資料和圖片融入到英語教學中,輔助教學內(nèi)容,使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讓學生們感受到英語語言的魅力。同時,激發(fā)同學們的英語學習興趣,提高英語聽說能力,從而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動機。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安排學生以小組形式選擇話題,課前教師引導,利用課堂5-10分鐘左右的時間進行展示活動,培養(yǎng)英語思維,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們敢說敢講。此外,可以適當?shù)亟M織同學們開展一些英語課外活動,如英文電影配音,英語小話劇和英文訪談節(jié)目等等。
3. 培養(yǎng)大學生的自學能力:大學英語學習要求學生具備自學能力。自學能力是學生通過已知的獲得未知的能力,通過舊知識獲得新知識的能力。大學英語課時有限,要把有限變成無限,就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包括每天能夠自覺地收聽英語;廣泛地進行閱讀,背誦;在字典和電子設備的幫助下能夠解決單詞、短語和句子的一些疑難問題。此外,教師可以幫助學生設立好的自主學習平臺,上傳一些供學生自學的聽說讀寫的任務。教師在平臺上可以評價和監(jiān)督學生,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自主學習。
4. 愛的教育:在大學英語學習過程中,大學生也有被愛,被關注和被尊重的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應滿足學生的這種需要,進行愛的教育。在教學中,平等對待每位學生,鼓勵引導每一位學生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尤其對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要給以尊重和愛護,鼓勵他們在小組討論中能夠說出只言片語,讓他們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認同。在課堂外,可以利用網(wǎng)絡和學生們進行進一步的溝通,設置學習任務,引導學生開展課外自主學習?!?0后”大學生是無網(wǎng)不歡,強烈依賴網(wǎng)絡的一代,所以教師可以通過網(wǎng)絡開通博客、QQ學習群、公共郵箱和個性化學習平臺,布置聽力、閱讀、翻譯和寫作的任務,與同學分享英語的電影、電視節(jié)目、歌曲和文章等,交換心得,拉近距離,鼓勵同學們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此外,英語教師也應該具備個人魅力、高尚品德和人格,獲得學生的情感信任,從而對學生做出良好的示范,對他們施加積極的影響。
“90后”大學生是大學英語教學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機遇與契機。作為大學英語教師,我們應根據(jù)學生自身的特點,學習現(xiàn)狀及需求,改變教學方法,不斷去創(chuàng)新探索;提高英語教學質(zhì)量,為新世紀培養(yǎng)出新型的人才。
〔參 考 文 獻〕
〔1〕 戴潔霞,錢曉燕. 淺談大學英語學習動機與大學英語教學〔J〕. 外語論壇, 2010 ,(13).
〔2〕 于家明. “90后”青年群體特點及教育對策探析〔J〕. 中國大學教育報,2010,(09).
〔3〕 楊曉春,毛文靜. 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調(diào)查及強化策略〔J〕. 揚州大學學報,2004 ,(05).
〔4〕 楊國俊. “論大學英語學習動機的強化策略”〔J〕. 外語界,2002,(03).
〔5〕 張寶君. “90后”大學生心理特點解析與對策〔J〕.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04).
〔6〕 劉喜波. 開創(chuàng)ACTIVE的英美文學教學新模式——基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J〕. 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11,(05).〔責任編輯:侯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