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璇
2014年暑期檔基本屬于《變形金剛4》一片獨大的局面,其他眾片則似“眾星捧月”。動畫電影在其中雖不起眼,但今年似乎又“閃亮”了許多。據(jù)統(tǒng)計,今年暑期檔共有16部動畫電影上映,總票房約9.2億元,相比去年同期,上映片數(shù)基本持平,票房增幅卻高達73%。
格局:國產(chǎn)片、進口片均有所獲
2014年暑期檔的動畫片市場中,貢獻最大的當屬《馴龍高手2》。該片雖然8月中旬才進入市場,但僅半個月便豪取近3.9億元票房,占到了今年暑期動畫片總票房的42%。另兩部引進動畫片《昆蟲總動員》和《叢林之王》暑期票房則分為2500余萬元和1800多萬元。三部進口片票房總共占比約49%。
與去年相比,今年進口動畫片的格局仍是“一拖二”,但整體表現(xiàn)強勢不少。去年暑期的進口動畫片有迪士尼/皮克斯的《怪獸大學(xué)》,以及放映進入尾聲的《瘋狂原始人》和影響力較小的《薩米大冒險》。當時三片累計票房共約2億元,在動畫片市場整體占比39%。
國產(chǎn)動畫方面,其整體市場份額雖較去年有所減少,但總票房還是增加了約2.1億元,增幅約51%。從單片情況看,今夏國產(chǎn)動畫的票房產(chǎn)出比較均勻。去年暑期,國產(chǎn)動畫片票房超過7000萬的有2部,1000-7000萬元之間的有4部,1000萬元以下的“炮灰”電影則多達5部。而2014年暑期雖沒有一部本土動畫片的票房超過7000萬,但同時也只有一部影片票房不足1000萬,其余12部均分布在1000-7000萬元的票房區(qū)間。平均單片票房則為3782萬元,比去年增加了1000余萬,這也算是國產(chǎn)動畫在今夏的一大進步。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因為市場競爭日益殘酷,使得帶有投機性質(zhì)的項目越來越少。多數(shù)動畫項目都由專業(yè)公司操控,且這些公司對項目的把控也越來越謹慎。
類型:續(xù)集風(fēng)與好萊塢化包裝
今夏的國產(chǎn)動畫片依然以擁有前作基礎(chǔ)的續(xù)集影片為主。即使是首部大銀幕作品,要么之前有電視動畫的基礎(chǔ),如《秦時明月之龍騰萬里》,要么就是改編自知名故事,如《神筆馬良》《白雪公主之矮人力量》。唯一一部完全原創(chuàng)的《太空熊貓歷險記》僅收獲了200余萬元票房。
另一個趨勢是:一些具有“野心”的國產(chǎn)動畫片往往更趨向于跟好萊塢合作。例如《龍之谷:破曉奇兵》為中美合拍,《神筆馬良》則邀請了迪士尼的團隊支持。兩片在制作方面也極力靠攏國際水準,且都準備了巨幕版本。不過在具體上映時,兩部電影的巨幕版票房占比都只有0.3%。完全無法企及《馴龍高手2》12%的巨幕版票房占比。這顯示出了國產(chǎn)動畫在制作品質(zhì)和品牌影響上的顯著差距。除了影片質(zhì)量,觀眾對于國產(chǎn)動畫的固有印象也阻止了其走進巨幕影廳觀影的腳步。
此外,為了獲得更好的市場表現(xiàn),還有一些國產(chǎn)動畫在影片的外包裝上也極力模仿好萊塢。如《魔幻仙蹤》《白雪公主之矮人力量》,后者為了“混充”進口片,出品方甚至在宣傳海報上只用了公司的英文名稱。不過這種換湯不換藥的做法顯然無法通過市場檢驗,上述兩片也分列今夏國產(chǎn)動畫片票房榜的倒數(shù)第二、三位。
未來:成人化仍需努力
近年來,國產(chǎn)動畫飽受“定位低幼”的詬病,成人化是各片方都在極力追求的目標。《秦時明月之龍騰萬里》《龍之谷:破曉奇兵》率先做出了嘗試。兩片最終的票房成績在今夏的國產(chǎn)動畫片中處于中上水平,但考慮到其相對高昂的投資,成績依然不算完美,雖然這樣的嘗試確實十分值得肯定。
今年暑期國產(chǎn)動畫片的票房冠軍最終歸屬《神秘世界歷險記2》,該片的上座率同樣也領(lǐng)跑群雄。拋開檔期、營銷等因素,該片的成功要素之一在于其“暖片”的格調(diào)。影片舍棄了國產(chǎn)動畫一向偏愛??岫泛荨⒋虼驓⒌哪J?,而是用溫暖的基調(diào)講述了一個關(guān)于“愛”的故事。這一點或許值得后來者認真參考——在最近我刊對《洛克王國3》的觀眾測評中,觀眾對于“最不喜歡影片的哪些地方”的反饋顯示:“打架等暴力畫面太多”在各選項中占據(jù)了第一位。《賽爾號4》與《洛克王國3》類型相似,兩片本被寄予厚望,但在今夏的市場表現(xiàn)均未超越前作。究其原因,除了同天上映市場分流外,其“打打殺殺”的故事模式或許也是其敗走麥城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