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丁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2-0173-02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其研究范圍涉及農業(yè)種植、畜牧、養(yǎng)殖、醫(yī)療、制藥、衛(wèi)生等方面。隨著生物學的不斷發(fā)展,它的應用領域也在不斷擴大。目前,生物學的影響已經擴展到食品、化工、環(huán)境保護、能源、冶金等方面。若考慮交叉學科因素,它還影響到機械、電子和信息技術等的其他領域的發(fā)展。
高中生物課和初中的生物課堂相比,教學內容比較抽象,有些內容很難理解,同時由于初中生物不參加中考,所以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學校也不夠重視,故導致學生的生物學基礎知識極度欠缺,這都給高中教學帶來了很大難度。那么怎樣才能提高高中的生物學教學效果呢?俄國的文學泰斗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優(yōu)勢因素,盡可能的挖掘教材內容,實現趣味教學,讓學生達到一種因愉快而學、因學而愉快的境界。
所以,筆者嘗試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利用生活中的所見所聞的生動有趣的實例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去,將知識形象化,啟發(fā)學生的形象化思維,這樣往往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一、利用與生物有關的故事引入生物課程,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形象化思維,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好的引入,可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興趣,造成懸念,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由未知進入已知的境界。筆者更具多年的教學體驗,高中生物必修內容的有些章節(jié)可以按照以下方法引入!例如,人教版必修二《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一)》一節(jié)可以利用下面的例子引入: “英國大文豪蕭伯納才華橫溢,但其貌不揚??墒怯幸晃黄恋呐餍菍λ瞪鷲勰街椋谑怯刑煜蚴挷{寫信求愛:“親愛的,你如此的睿智,而我這般的美麗,如果我們結婚,那么生下的孩子肯定既有你的智慧,又有我的容貌,這樣該多好呀!”。蕭伯納幽默的回信說:“親愛的,但是生下的孩子具有你的智慧和我的容貌,那豈不是很糟了!”。這樣形象的例子可以激起學生“知新”的欲望,從而開始新知識的探索!
在學習人教版必修一《細胞的衰老和凋亡》這一節(jié)時,我們可以利用這樣一些素材來激發(fā)學生的形象化思維,從而加強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如:“常言道,人生七十古來稀。二千多年前的孔子活到70歲,秦始皇活到50歲;而其他生物的壽命:例如,貓科動物和大多數的鯨等能活20-30年;鳥類一般能活10-30年;龜類可活150-200年;有些熱帶樹如猴面包樹可活1000-4000年;但任何生物都有一定的壽命,不可能長生不老,這是為什么呢?我們就從今天的課程說起?!?/p>
人教版必修三《通過神經系統的調節(jié)》一節(jié)很難理解,我們可以用望梅止渴的典故引入,為什么聽到說梅子就會分泌唾液呢?還有成語“畫餅充饑”等。這些與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神經調節(jié)有關,從而自然地過渡到新課中來了!又如,在講解人教版必修二《伴性遺傳》時,從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中有個女兒國,而在現實中,發(fā)現在英國西部的一個小村莊靠近鋅礦,那里人們的后代全是女兒,形成了一個女兒村,為什么會這樣呢?這節(jié)課的內容就能部分的解釋女兒村形成的原因。這樣一個形象化的生活情境的設立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更集中,并能積極探索,從而提高了教學效果!
二、用形象化的語言使課堂教學變的更加生動活潑。
人教版必修一《細胞的增殖》一節(jié)提到:“細胞的分裂周期中間期大約占90-95%,分裂期大約占5-10%”,因為細胞分裂間期主要為分裂期作物質準備的。這正像我們常說的一句話:“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臺下十年是分裂間期,臺上一分鐘是分裂期。當然我們也可以這樣形象化的思維去理解有絲分裂:一位聰明勤勞的父親,50年如一日的賺錢,當他70歲的時候,他把兩個兒子叫到面前說:“我現在把這些年積累的家產(現金、股票、房子、汽車等)分給你們倆,正好一家一半(注意要公平,不然會有很大麻煩)!”有絲分裂的間期就是財富積累的時期,耗時較長,而分裂期就是財富分配的時期,相對較短!通過這樣的說明使同學們對分裂間期和分裂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人教版必修三《植物生長素的發(fā)現》一節(jié),我們可以用詩句“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說明植物生長時單側光可引起生長素的不均勻分布,使植物的莖表現出向光性;用“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說明溫度對植物生長的重要影響;人教版必修一《細胞的能量“通貨”-ATP》一節(jié),在講ATP時,書本上把糖類或脂肪比喻為大額的支票,把ATP比喻成現金。在生活中我們很少使用支票,而是使用現金。而在細胞中我們很少直接利用糖類或脂肪供能,而是直接利用ATP,ATP相當于現金,是細胞中直接可以利用的能源。人教版必修二《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一節(jié),我們可以形象地說:“基因的表達過程就像不懂英語的中國導演把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改拍成一部電影一樣,首先要找人把英文版的劇本譯成中文版的,然后再根據中文版內容找演員來演繹劇中的角色。這和基因表達的轉錄和翻譯過程是不是很相似!”這樣的語言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利用生活中的故事、語言等啟發(fā)學生的形象化思維,這對于提高高中生物學的教學效果無疑是一種有益的舉措?!镀胀ǜ咧猩镎n程標準》中指出:“要注重學生在現實生活的背景中學習生物學,倡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學的核心概念?!蹦壳?,傳統教學比較重視學生解題技巧的學習,而忽視了對生活中體現的生物知識的挖掘,沒有充分的將課堂學習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在課堂教學中利用生活中的實例和見聞啟發(fā)學生的形象化思維,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理論知識,從而將所學的知識轉化為能力,這也會幫助學生進一步溝通生活中的知識與生物課本的緊密聯系,讓學習成為一種快樂!當然生活中的生物學經驗知識也存在一些模糊的,錯誤的認識,所以我們在使用的時候要特別注意,不能由此造成學生形成錯誤的生物學思維和學習習慣。究竟怎樣才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筆者將會不斷地探索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