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潔
摘 要:在法國這片領土上,高聳的誒菲爾鐵塔,星型廣場上的凱旋門, 擁有典型哥特式風格的巴黎圣母院,讓來往的游客流連忘返,可是誰曾側耳傾聽到這片廣袤領土上,1789年,法國文化大革命之后,季節(jié)的更迭究竟凋零了多少殘破的相思和無謂的哀愁,除去這些聳立在地面上的標志性建筑物,誰還記得法國大革命中那些浴血奮戰(zhàn)的革命先驅,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捍衛(wèi)者自由與平等,這些先哲思想家們,沒有被淹沒在歷史車輪的滾滾紅塵之中,他們用思想的呢喃給世界以沉思,他們用行動的剛毅給后世以啟迪。而孟德斯鳩,安詳?shù)囟俗谶@些巨人之列,無愧于我們對他的敬仰和效仿。
關鍵詞:孟德斯鳩;法國大革命;論法的精神
[中圖分類號]: [G0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20--01
在昏暗的天地間,它像是一把利劍,劈開了氤氳在歐洲上空的那團混濁,讓人們盡情地呼吸自由,讓滿載理性和法律的簇簇陽光開始普照那片封建大地,一切開始瓦解,一切又開始重生。
我捧著這本《論法的精神》,一直在想一個問題:這本書的作者孟德斯鳩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到底是什么人會有這樣的勇氣,放棄安穩(wěn)的官職而直指宮廷的黑暗?到底是什么人會有這樣的才華,將法學,史學,哲學和自然科學融會貫通,鑄就了這樣一本社會學巨作?到底是什么人會有這樣的毅力,用二十年的韶華去書寫一部500頁的文卷。
孟德斯鳩出生于臨近法國波爾多市的拉勃烈德城堡的一個貴族家族中。他的伯父是波爾多市政議會的最高首領。孟德斯鳩在這樣一個環(huán)境下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于1700年就讀于巴黎附近的一所名為奧拉托里會的學院,在1708年時,孟德斯鳩又回到波爾多市開始了法律的學習,兩年之后,他出色地完成了學業(yè),獲得法學學士的學位,并且開啟了他的律師生涯?;蛟S是從小受到家族的影響,孟德斯鳩于1714年走上了從政的道路,他從擔任波爾多郡的議會議員做起,于1716年時世襲了男爵的稱號,并繼承其伯父的波爾多法院院長一職。由于工作的原因,他成為了巴黎和波爾多市的“??汀?,在此期間,路易十四極其蠻橫專制的統(tǒng)治制度常常與孟德斯鳩心中的那份對自由和正義的向往殘酷廝殺。最終,他選擇將自己心中對于罪惡的封建社會的不滿用文字抒發(fā)出來,將法國上層社會中那些丑惡而又不堪一擊的嘴臉描繪的淋漓盡致。
正是這樣的一個人,才敢發(fā)出時代的最強音,才敢將自有堂而皇之的至于時代的風口浪尖。
《論法的精神》這本書,倡導的一個核心思想就是自由。
自由,在那個法國封建主義和君主專制從發(fā)展高峰急劇走向沒落的時期,在那個統(tǒng)治階級以極其殘忍的手段壓迫廣大人民,宮廷和貴族極盡奢侈的時期,在那個民眾在饑寒中掙扎,長期的戰(zhàn)亂、苛政使農民起義此起彼伏,政治、經(jīng)濟危機愈演愈烈的時期,在那個工業(yè)資產(chǎn)階級的利益與專制主義的沖突日益尖銳,資產(chǎn)階級革命日趨走向成熟的時期,是多少人夢想得到卻望而卻步的東西。
在這個時候,孟德斯鳩站了出來,用理性的思維,強有力的事實論證,豐富博學的知識,鼓舞那些想要反抗卻不敢反抗的民眾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應得的權力,他在書中寫道:“自由是做法律所許可的一切事情的權利;如果一個公民能夠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為其他的人也同樣會有這個權利?!边@本巨著的問世無疑為追求自由的人打造了一把利劍,戳穿了封建主義的陰謀。推動整個世界完成從封建主義到資本主義的過渡。
孟德斯鳩做到了,在美國,獨立戰(zhàn)爭時期,他的三權分立的理論被寫入到美國憲法之中。在法國,1789年資產(chǎn)階級革命時期,《人權宣言》更是高調吶喊,“沒有三權分立就沒有憲法”!而孟德斯鳩三權分立的思想傳播遠不止于歐美,在與西方交流相對閉塞的東方,《論法的精神》中所倡導的種種思想不難在當時先進知識分子和革命先輩身上找到蹤跡,中日甲午戰(zhàn)爭之后,以康有為為首的資產(chǎn)階級維新派倡言變法,康有為《戊戌奏稿》一文中所提出的君主立憲的思想便是借鑒吸取了孟德斯鳩思想的精華。而孟德斯鳩的資產(chǎn)階級憲法論以及法制觀念也曾深刻地影響過民國時期的憲法和法制。我們不妨回首一閱當時的憲法、民法乃至刑法的內容,可以顯而易見的是《論法的精神》中的重要思想在這些法律條文中得以運用和實踐。
古人云: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更何況對于《論法的精神》這樣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巨著,更是可以給當代中國,抑或說作為中國發(fā)展主力軍的新青年一代啟迪與指導。
90后00后的一代在無數(shù)人關懷備至的目光中茁壯成長,“自由”與“正義”,從來不是阻礙我們發(fā)展的絆腳石,我們肩負的使命看起來似乎與孟德斯鳩等先烈的使命有些大相徑庭的意味,但是歷史在前行中回旋,在發(fā)展中重復,作為“叛逆”“獨立”“受寵愛”一代的“代名詞”,我們的使命是什么?
或許當我們看到距離中國著名航天城不到10公里的一所小學,孩子們的眼神渴望著知識,憧憬著未來,可是他們實現(xiàn)夢想的舞臺卻只有一間不能遮風,也擋不住雨水的破舊的教室時;或許當我們看到當今社會行色匆匆的人們穿梭于各種燈紅酒綠,無暇顧及衣不遮體食不果腹,沿街乞討的老人時;或許我們豪車擁堵校門的場景與邊遠地區(qū)孩子們崎嶇的山路形成鮮明對比時,我們明白了,是時候該做些什么了。
話題回歸到孟德斯鳩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巨著《論法的精神》,這部凝結了孟德斯鳩一生心血的著作最終沒有讓眾人失望,千百年之后,當我們仰視這本著作所取得的各種輝煌成就的同時,也忘記不了在1748年,有一個人,有一本書,引領我們走向自由,他就是孟德斯鳩,它就是《論法的精神》。他們讓愚昧瓦解,讓自由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