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芳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2-0081-02
前蘇聯(lián)心理學家、教育科學博士列·符·贊可夫認為,在整個作文教學過程中,作文評改對于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然而,在“全批全改”“精批細改”的傳統(tǒng)作文批改模式下,教師不僅把自己改得頭昏眼花,還把學生的習作改得支離破碎,改得學生興味索然,談文色變。那么在新課程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如何改變這種尷尬現(xiàn)狀,真正有機、高效地利用好作文批改這塊主陣地呢?結合教學實踐,我談幾點淺見:
首先,追本溯源,弄清新課標下作文批改的內涵。
隨著新課標的實施,探索新課標的內涵,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改革與創(chuàng)新作文的批改模式,提高作文的教學質量是我們小語教師的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 新課標要求:“對學生作文評價結果的呈現(xiàn)方式……可以是書面的,可以是口頭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評語表示;還可以綜合采用多種形式評價。”新課標還要求:“作文批改要關注學生修改作文的態(tài)度、過程和方法,有效引導學生通過自改、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毙抡n標為我們的教學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
其次,明確“批”與“ 改”的關系。
長久以來,人們形成了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學生作文,老師批改,天經地義,不容置疑。教師批改越詳細,人們就認為這個老師越盡責;反之就會扣上“偷懶”的帽子。教師自己也有“自己批改得越詳細,學生的作文能力提高得越快”的想法。這種錯誤的觀念造成了作文批改時,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的客體地位。而真正的作文批改,實際上包含兩個層次:教師的“批”與學生的“改”。教師批閱,提出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問題,啟發(fā)學生探究:為什么這里寫得不夠好?應如何修改?批閱完后,應將修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引導其主動修改。我們過去越俎代庖的做法,不僅費神、費時,還把學習主體給遺忘了,剝奪了他們的權利,使得他們只是消極地、被動地接受教師的思維定勢,從而喪失了作文興趣和主動性,創(chuàng)新自主能力更是無從談起。
第三、運用多元化的批改方式提高實效性。
(一)多種形式結合的教師評改
1.簡評與細批相結合
簡評方式主要針對日記和單項練習,有時可能只寫一、兩句感受,或提一、兩條意見,有時可能只對某次習作進行綜合分析。教師的精批細改是常規(guī),也是必須的。精批細改能使教師掌握學生習作的整體水平和狀況,發(fā)現(xiàn)存在的亮點及問題,為以后學生的自主批改、互助批改提供批改范例,因而精批細改需要教師花大氣力去詳細批改一篇或一次作文。
2.直接批改與間接批改相結合
作文本收上來之后,教師可就好、中、差三種類型的學生習作分別批改若干本,并對此次作文進行小結,總結出同學們寫作的一般思路和寫法,找出比較明顯的優(yōu)點和缺點,指出怎樣創(chuàng)設新穎的構思,避免泛泛而談或只提供一個范例及評分標準;小結后,學生對本次作文的整體情況有了一定的認識,可以再安排學生閱讀、修改自己的作文,當然同學互改也行,寫出評語和分數,教師最后評定。
3.當堂口頭批改
要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讓學生在認清自己習作不足之處的同時也享受習作的樂趣,教師當堂口頭批改也是一個很好的批改方法。在學生完稿之后,謄寫之前,指定一個學生在全班朗讀自己的作文,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聽讀并評價其優(yōu)劣,提出修改意見。被指定的朗讀者,最好是教師在巡視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作文優(yōu)缺點具有代表性的學生。
4.問答式講評法
仿效新聞發(fā)布會形式,教師搭臺,學生唱戲。教師批改后挑選優(yōu)秀習作用課件展示出來供全班學生欣賞,再讓寫作者先上臺介紹寫作經過,然后接受同學們的質疑,教師最后歸納小結。這種方法,很好地抓住了學生的心理,即或困惑寫作或羨慕他人習作或渴望自己成功。此法能巧妙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部誘因”,揭開寫作的神秘面紗,鼓勵學生樹立寫好文章的信心。
(二)分層建構的學生互改
1.學生相互交換批改
學生互相修改就是學生把自己的作文本同其他同學交換修改。這是一種很好的批改方法,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看到其他同學的作文。和同學交換作文,是大家喜歡的一種形式,因為大家對同齡人的作文具有一種好奇心,都想了解對方的作文寫得怎樣。交換互改法往往能產生較好的修改效果,同學們用一個“旁觀者”的眼光審視別人的作文,避免了“身在廬山不識真面目”和舍不得改的弊端。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意識,發(fā)揮評改主體地位的作用。
2.分小組集體批改
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組內學生輪流執(zhí)筆,共同討論,根據寫作要求逐一批改組內同學的作文。先疏通文句,然后按老師要求評論優(yōu)劣,寫出評語,指出習作的優(yōu)、缺點。評語內容分為“常規(guī)內容”和“特定內容”?!俺R?guī)內容”是每次作文都應有的共同性內容,如主題正確、語言通順、層次清楚、書寫整潔等?!疤囟▋热荨敝附處煾鶕看巫魑牡牟煌攸c所提的不同要求。批改后,要簽上批改者姓名,以示負責,也便于教師檢查。最后,小組將所評佳作推薦至全班,共同學習與欣賞。
3.自我批改
教是為了不教,教師通過各種方法授學生以“漁”,在他們習得修改作文的方法后,應鼓勵學生在完成作文初稿時,多讀幾遍,發(fā)現(xiàn)不妥之處,自己圈劃批改。學生在不斷的語言活動實踐中逐漸養(yǎng)成了自我修改的習慣和能力,作文水平自然就提高了,教師也就從批改作文的沉重勞動中解放出來了。
(三)家長參與的多元指導
在獨生子女占多數、家長素質普遍提高的今天,讓家長參與批改是完全行得通且深受歡迎的一種指導方法。如果說一個老師面對幾十個學生,孩子得到的是粗線條的指導,那么讓家長參與批改,整個輔導就變得粗中有細、多元紛呈。
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指出:作文教學著重在培養(yǎng)學生自己改的能力。魯迅先生也說過,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因此,無論采用的是哪種批改評價方法,我們都應該要求學生根據修改意見進行二次作文,以達到去粗取精的目的,實現(xiàn)作文能力的提高,這也是提高作文批改實效的行之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