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劍
摘 要: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實踐探索體現(xiàn)新課標理念的教學方法,并且保證教學質量,讓學生學有所得,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本文對高中地理教學中一些有效教學創(chuàng)新措施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 高中地理教學 教學方法 創(chuàng)新措施
新課標的實施對高中階段地理教學模式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傳統(tǒng)的高中地理教學模式以知識傳授為主,教師是整堂課的主角,師生互動比較少,教學的出發(fā)點就是讓學生取得好成績。新課程標準則凸顯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不僅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識,而且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合作探究能力,教學目的不再局限于知識層面,而是更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1.轉變教學觀念,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教學
承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是創(chuàng)新一切教學方法的根本。以往的教學設計多是在教師的基礎上進行的,側重對知識點的分解與歸納,課堂互動設計所占比例較小。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應該適當增加互動環(huán)節(jié),為學生建立學情檔案,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域內(nèi)設定梯度問題,并且嘗試從多個角度評價學生,以達到最優(yōu)的教學效果。比如在學習高中地理第一章后,教師可以提出如下問題:極晝是如何產(chǎn)生的?是由于地球自轉嗎?(難度較低)某地的日出時間是早晨7點,那么該地的晝長大約是多少?(中等難度)當西半球全部為晝半球時,太陽的直射點在哪里?(難度較高)問題由易到難,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回答問題,學生的學習熱情顯著提高。
2.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增進師生交流
2.1創(chuàng)設有意義的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目的是用直觀形象的方式再現(xiàn)書本知識所表征的實際事物或者實際事物的相關背景。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可以轉變平鋪直敘的講述方法,創(chuàng)設有趣的、生活化的或者其他能夠吸引學生注意的情境,提高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關注度,從而進一步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入手:復習設問,通過復習舊知識引入新知識是比較常見的課堂導入方法,教師在復習舊知識時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提問,引導學生挖掘舊知識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為新知識的傳授創(chuàng)造契機;充分運用故事、趣聞、詩歌、謎語、新聞等課外資料,比如在講世界洋流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描述明朝時期的鄭和七下西洋的故事,鄭和生活在400多年前,曾經(jīng)多次航海,甚至到過非洲,他每次航海都有一個特點,即冬季起航,夏季返回,其原因是什么呢?然后進行課堂教學,在課程結束時揭示答案。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探究欲望被激發(fā)出來,注意力集中,不僅增強了學習效果,而且體會到地理知識的實用性;聯(lián)系實際生活,比如講述沉積巖的形成與特點時,教師可以用雙層夾心餅干進行演示,先放一層餅干,一層奶油,再放一層餅干,一層奶油,沉積巖正是如此層層疊加形成的,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記住了沉積巖的形態(tài)及特點。
2.2活躍課堂氣氛,加強師生互動。
由于高中的課程知識點多,教材內(nèi)容比較枯燥,地理課堂普遍存在課堂氣氛沉悶的情況,學生不積極參與教學,拒絕自主思考,這對于新課標的實施非常不利。對此教師可以運用風趣幽默的語言,活潑生動的課堂活動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比如在講地球、太陽和月球的相對運動時,可以請學生到課堂前表演地球、太陽和月球,取得比較好的效果。除此之外,教師講課時可以來回走動,與學生親近,可以設置小規(guī)模的課堂辯論賽,分組進行小組討論并且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
2.3運用思維導圖,提高教學質量。
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對課堂內(nèi)容進行梳理,使學生明確學習重點和知識框架,條理清楚,極大地降低知識的難度,提高教學水平。教師利用思維導圖進行歸納和總結的時候,要注意對當前知識進行適當拓展,比如在教學城市化的時候可以對民工潮進行分析,在講解工廠選址問題時除了盛行風向圖,還可以提供交通、資源、勞動力等因素對工廠的影響,將熱點考點融入教學中,拓寬學生視野。
3.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注意
學生由于缺乏經(jīng)驗,很難理解一些比較抽象的地理問題,教師此時可以使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圖片、音樂、視頻、統(tǒng)計圖、地圖、動畫等對重點難點進行講解,增強教學效果。比如在講鋒面的形成過程中,只使用教材中的插圖不能形象地展現(xiàn)鋒面特點,教師可以采用flash動畫演示鋒面形成及冷暖風的相遇,由學生探索出冷峰峰前雨、暖鋒峰后雨的特征。但是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時,教師要注意把握課堂節(jié)奏,不能一味地使用幻燈片,導致課堂節(jié)奏過快,學生沒有時間進行思考,也不能節(jié)奏太慢,導致無法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4.注重與實踐的結合
地理新課標提高對地理實踐的重視程度,鼓勵教師組織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學習能力和探究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構建開放式的地理課程。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聯(lián)系社會熱點問題,設計簡單的地理實驗,直觀地體現(xiàn)各種地理現(xiàn)象。比如在講密度流時,教師可以將藍色的鹽水沿邊緩緩倒入透明的清水中,讓學生觀察到藍色鹽水沉入水底,形態(tài)高低起伏,證明密度大的海水會在密度小的海水下流動;組織地理活動,如天文觀測、野外考察活動,提高學生對地理的興趣。
5.結語
新課標為高中地理教學指明了大的方向,教師是工作在教學實踐第一線的教育者,同時是新課程標準的執(zhí)行者。因此,高中地理教師要深入研究新課標的相關知識,結合經(jīng)驗和實際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將以教為主的教學變成以學為主的教學,真正讓學生學到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終身發(fā)展有用的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