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全
摘 要: 在中學歷史教學過程中,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濃厚學習興趣,其次要創(chuàng)設和諧的課堂情境,再次要設計新穎的教學方案,借以提高歷史教學實效。突破應試教育的束縛,結合素質教育的實施,在歷史教學實踐中提高學生客觀認識問題和正確分析問題的能力。要全面培養(yǎng)學生對歷史的興趣和運用歷史知識的能力,有了很高的學習熱情就能全身心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就能成功打造高效課堂。
關鍵詞: 中學歷史教學 教學改革 教學實效
一、激發(fā)學習興趣和動機
學習興趣屬于教育心理學的范疇,它是學習意志、能力、品質的具體體現(xiàn),教育者認為,一個人如果有了正確的學習動機,即正確的自我實現(xiàn)動機和成就動機,就會有明確的學習方向和濃厚的學習興趣。高效課堂應該是全體學生都能滿懷激情地參與教學,在課堂上與教師互動,與同學互動,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進步。但在實際教學中,往往是特別拔尖的好學生都能自覺學習,多數(shù)是居于中游的學生,也有少數(shù)是不愿學習的后進生。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要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藝術地實施分層教學。只有調動起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才有可能做到因材施教,不至于使個別學生失去聽課興趣。一個充滿學習激情,每一個學生都有自覺學習動機的課堂,需要師生互動,也需要生生互動,這種互動有利于激發(fā)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將學習興趣和共同追求聯(lián)系起來,這方面的訴求在課堂上主要是通過合作學習機制實現(xiàn)的,教師起組織引導作用,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其他因素自由組合學習小組,共同探討學習過程中的難題,并在此基礎上理解知識點,達成共識。為此,讓學生自發(fā)組成學習小組,教師作適當?shù)男〗M成員的調配,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實行組長負責制,制定獎勵措施,激勵小組與小組之間、小組成員之間的學習競爭,使每一個學生都在競爭中求發(fā)展。因此,教師需要從實際出發(fā),處理好個別學生與全體學生在教學收益上的關系,在興趣的支配下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fā)展。
二、創(chuàng)設和諧的課堂教學情境
加強學習動機教育,應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從歷史教材的實際出發(fā),通過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學習指導、事件的分析與研究、人物的內在心理變化與分析、歷史事件所提示的教育內涵、人們的反思等,進行有步驟的教育,達到激發(fā)動力、刺激情感、強化能力、全面提高學習積極性的目的。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必須創(chuàng)設和諧的課堂教學情境,保證學生和老師處于愉快的心理狀態(tài),拋棄一切情緒化的干擾。只有以積極的心態(tài)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才能高效實施課堂教學計劃。只有調動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才能使學生在課堂上把自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疑惑表達出來,得到教師和同學的肯定與贊賞,產生成功的快感,從而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自覺性、主動性,養(yǎng)成學習歷史的習慣。組織一節(jié)課好比演繹一場獨幕話劇,都有開端、發(fā)展、高潮和結局。但是沒有高潮的話劇經不起看,同樣沒有高潮的課堂教學也經不起聽。在教學過程中是否具有民主、和諧的思想,能否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感到心情愉快,使之精神集中,產生求知欲和表現(xiàn)欲,的確需要教學能力和藝術性。心理學表明,當學生處于輕松愉快的狀態(tài)時,視覺、聽覺等都會大大提高。不僅如此,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還是激發(fā)學生自主意識、激活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沃土。在歷史教學中自覺貫穿民主、和諧的思想,尊重學生主體人格,平等地和學生一起研討教學內容,就需要執(zhí)教者以民主的語態(tài)、詼諧的語言、平等的教態(tài)推動教學的民主化進程。讓學生真正進入到歷史時空中打破課堂沉悶死寂的局面,體驗歷史,感悟歷史,思考歷史,從而調動學生積極性,以便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三、設計新穎獨特的教學方案
教師要做好導入,科學設計教學方案,選擇好教材的切入點和激發(fā)學生探究興趣的問題,啟迪學生積極思維。組織學生廣泛交流,互相學習,共同探討。當某個同學回答不出問題時,直到找到能幫助回答問題的同學為止。這樣既讓不會的學生掌握了知識,又為其他學生提供了幫助同學的機會,活躍了課堂氣氛。新課程要求教師有明確的教材意識,與素質教育結合,變教材為學材,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使教材真正為學生所用,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提供服務。如果在教學內容上我們不從學生的生活和思想實際出發(fā),不考慮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思維等特征,把教學內容提升過高過深,這樣的教學內容就不會使師生產生共鳴,即使有良好的師生關系也無法吸引學生,無法形成教與學的和諧,根本談不上構建活力課堂,更不要說提高教學實效。教師要重視對教學內容的處理,要使教學內容生活化,教學設問要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發(fā)學生思考,并讓學生有話說,從而使歷史課本知識學習實現(xiàn)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的有機結合。如果有整合好的教學內容,沒有采取適合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沒有為教學內容服務,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不和諧,課堂氣氛似死水一般,那么要構建和諧課堂就是一句空話,無法提高教學有效性。教師應重視教法研究,從學生實際出發(fā),選擇和運用不同的教法,求得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的和諧統(tǒng)一,同一教學內容可以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而同一教學方法也可以為不同的教學內容服務,正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另外,在歷史課堂上,合理選擇使用掛圖、模型、投影、錄像、多媒體等直觀手段,展示歷史史實、人物,不僅可以形象、直觀地向學生傳授歷史學知識,而且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集中學生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為構建充滿活力的歷史教學課堂,教師要結合當前社會現(xiàn)實,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以加強素質教育和提高學生能力為目標,不斷探索歷史教學的改革途徑,激發(fā)學生善于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提高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xiàn)歷史教學與素質教育結合的優(yōu)化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蘇琴華.淺談和諧歷史課堂教學的構建.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
[2]韋驥.讓歷史課堂綻放和諧的光芒.吉林教育:綜合,2010.
[3]丁保錄.試論歷史學科高效課堂的構建.成才之路,2012.
[4]張小兵.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情感教育與學習動機培養(yǎng).考試周刊,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