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洪蘭
摘要:小學英語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中提出:要提倡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肢體語言是指通過身體各部分能為人所見的活動來進行表達和交流。它包括手勢、眼神、動作及姿態(tài)。運用肢體語言教學能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獨立學習、實現協作學習。
關鍵詞:肢體語言;小學英語;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8-0017
要提高我們的教學能力,只有通過學習,積累大量的詞匯才能與人交流。然而,肢體語言在與人交流中起到了55%的影響。很顯然,肢體語言在交流中有著突出的作用?,F在的小學英語教學法就時常提起TPR教學法,即全身反應教學法,這種教學法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于肢體語言的合理應用。美國著名教育學家杜威也提倡“l(fā)earning by doing”(在做中學)的教學模式。語言學家Franklin曾經說過“Tell me, I will forget;teach me, I will remember;involve me and I will learn”。由此可見,肢體語言在教學過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肢體語言貫穿在整個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
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盡可能多地運用英語進行教學,盡量做到全英語課堂,給學生制造一個良好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但對于剛剛接觸英語的小學生來說,英語這門課程是一個全新而又陌生的領域,他們的詞匯量極其有限,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完全用英語交流是不切實際的。可是教師用肢體語言輔助教學時,學生就能根據教師的手勢、神態(tài)等猜測教師的用意,也能很快明白。
二、肢體語言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應用
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語調、音量、節(jié)奏和速度的變化來引起和控制學生的注意。教師的表情可以表達對學生的暗示、警告和提示,也可以表達期待、鼓勵、探詢、疑惑等情感。教師面部表情、頭部動作、手勢及身體的移動也傳遞著豐富的信息,有助于溝通師生間的交流,調控學生的注意力。在知識教學中運用肢體語言,教師可以借助身體的各個部位來表示字母,這樣既能直觀教學也能提高學習氣氛,使學生更快記住新學知識。
1. 教師可以用肢體語言表示字母,讓學生自己動腦、自主學習,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教學大寫字母A時,教師可帶領學生兩腿分開、兩手上舉過頭拍掌;教學大寫字母B時,背對學生、將右手叉腰、右腿彎曲與左腳靠攏等等。用這些方法可以增強教學的形象性和趣味性,有助于學習記憶。
2. 運用肢體語言教單詞,教師可以運用教授字母的方法,也可以配上一些動作,讓學生去猜單詞的意思,使學生能更快地掌握單詞。例如:教授pot時,筆者讓學生把一只手伸直,另一只手向上彎曲抓住自己的耳朵,身體不停地傾斜、直立做出倒水的動作。例如,教授rabbit時,學生會把兩只手都握成“V”字型放在頭頂,然后蹲著跳躍。這種學習方法能夠讓學生仔細探究,同時加入了競賽的環(huán)節(jié),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長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樂此不疲。
3.運用肢體語言學習句子,句子是一篇課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英語教學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一遍一遍的聽、說、讀、寫固然能加深學生對句子的印象,但不能讓學生理解怎樣才能更好地將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所以,在教授句子時,我們可以設計一些與日常生活相關的情景,運用肢體語言,讓學生更快地領悟其中的含義,并能把它運用到日常生活中。例如:講解“I am sorry”時,筆者會假裝不經意碰掉學生的書,然后帶著愧疚、抱歉的表情大聲對學生說“I am sorry”。接著,筆者會設計其他一些與道歉相關的日常生活情景,不斷地重復“I am sorry”。最后讓學生們根據情景猜測句子的意思并理解句子的應用。經過不斷地練習后,筆者會請一些學生只用“I am sorry”以及一些肢體語言輔助來表演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情景,讓他們置身于聽說英語的環(huán)境中。
4. 運用肢體語言學習課文。語言學習就是一個從難到易的學習過程,由字母到詞、句,最后學習課文。在新課程改革中,任務型教學逐漸了走進我們的課堂,并且更加強調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為教學主導者的教師便是學生學習中的導演。教師在課堂上如果能夠恰當地運用肢體語言,就可以使課堂教學更為生動活潑、印象深刻,達到增強記憶、提高效率的目的。
三、肢體語言在英語課堂中的效果
1. 吸引學生注意力,營造課堂氣氛。根據小學生求知欲強、好奇、好動、好問的心理特點,適當地運用肢體語言讓學習者在情境中通過觀察、思考、比較、辨析來理解所學內容,鼓勵他們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和判斷問題。小學生聽課有時并不在意你說些什么,而關注你怎么說,并根據你說的方式來判斷自己是否感興趣。一個較好的姿勢、優(yōu)秀的肢體語言就會讓學生覺得課堂有吸引力。
2. 鼓勵學生,帶動學生興趣。興趣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動力,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的學習動機來自于興趣,小學階段英語教學的目的也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一旦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習者就會自覺、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把學習看成是一種樂趣。學習者學習興趣的高低、求知欲的強弱都會對學習效果產生直接影響。
參考文獻:
[1] 王 薔.小學英語教學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第三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 朱 純.外語教學心理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
(作者單位:貴州省納雍縣雍熙鎮(zhèn)第五小學 55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