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平 周永燾 李春鳳
【摘 要】目的:探討分析高齡老年股骨粗隆間粉碎性骨折長柄人工股骨頭置換的治療效果。方法:對我院近期收治的32例高齡老年股骨粗隆間粉碎性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組,分為治療組16例與對照組16例,治療組采用長柄人工股骨頭置換的方法,對照組采用DHS內固定術治療,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結果:人工股骨頭置換治療的患者治愈率達到100%,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為6.25%,而采用DHS內固定的治療方法,治愈率為87.5%,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為25.00%,兩者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結論:長柄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臨床效果良好,并發(fā)癥少,值得臨床的廣泛推廣使用。
【關鍵詞】老年;股骨粗隆間粉碎性骨折;長柄人工股骨頭置換
【中圖分類號】R687.3 【文章編號】004-7484(2014)04-2554-02
股骨粗隆間粉碎性骨折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疾病,老年人是股骨粗隆間骨折的好發(fā)人群。目前常用DHS、PFN、PFNA等內固定治療,但對于粉碎性骨折的患者,病死率相當高[1]。目前長柄人工股骨頭置換的治療方法取得的較好的效果,長柄人工股骨頭,是現(xiàn)代發(fā)明的代替股骨頭的假體,為了更好地探討其治療效果,我們以我院近期收治的32例高齡老年股骨粗隆間粉碎性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具體結果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我院近期收治的32例高齡老年股骨粗隆間粉碎性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男性5例,女性10例,年齡80-93歲,平均年齡86歲。隨機分組,分為治療組16例與對照組16例,并且兩組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上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患者DHS內固定術的治療。而治療組給予長柄人工股骨頭置換的方法,具體方法如下,病人在入院后,及時給予下肢皮膚牽引,完成相關檢查及醫(yī)護人員的檢查后,進行手術治療。具體手術方法如下:該手術采用髖關節(jié)后外側切口,切開后外側關節(jié)囊,顯露股骨粗隆骨折部,于股骨頸處進行截骨,并取出股骨頭,保留大、小粗隆大小骨折塊,對骨折塊進行復位,重建骨性標志,擴髓時采用較小的擴鉆,避免使用暴力,盡可能不損傷骨皮質,去除髓腔內物,并將最后擴髓尺寸的髓腔銼插人骨髓腔,并以此為支撐分別整復大小粗隆及粗隆部前后部骨折塊,可在骨塊上鉆孔,穿鋼絲拉緊固定,如粗隆部有大塊骨缺損時,可取髂骨或股骨頭骨植骨填充缺損,然后移去髓腔銼,按標準骨水泥型假體置換植入假體,手術均使用骨水泥型雙動頭加長柄假體。待骨水泥硬化后,測試關節(jié)活動度及穩(wěn)定情況,滿意后,關節(jié)腔置入負壓引流,關閉切口。于術后進行消炎、補鈣、預防血栓的治療。
采用SPSS13.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以平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從表中可以看出用長柄人工股骨頭置換方法治療的患者治愈率可達到100%,并且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僅為6.25%,而對照組采用DHS、PFN、PFNA等內固定的治療方法,治愈率為87.5%,并且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為25.00%,兩者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3 討論
股骨粗隆間粉碎性骨折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疾病,老年人是股骨粗隆間骨折的好發(fā)人群。由于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特點,該病在中國的發(fā)病率正在逐年增加。目前對于現(xiàn)有的科技術平,常用DHS、PFN、PFNA等內固定治療,很多因素都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2],如由于老年患者年紀較大,都會有一定的骨質疏松癥,股骨上端骨質不是很堅硬,這就導致螺釘對骨組織的咬合力減弱,使其不能達到堅強的內固定。還有,對于股骨粗隆間不穩(wěn)定性骨折而言,大部分高齡患者在行交鎖髓內釘、DHS、解剖鋼板、伽馬釘、PFN 固定后事實上難以做到早期下床活動,需臥床時間一般較長,泌尿系感染,壓瘡,墜積性肺炎的發(fā)生幾率較高,甚至使患者原有的病情加重。
對于高齡股骨粗隆間粉碎性骨折的患者,近年來有文獻報道[3]應用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取得不錯的療效。所以很多人想到用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高齡股骨粗隆間粉碎性骨折,據(jù)報道該方法的效果與高齡股骨頸骨折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的臨床效果相同。人工股骨頭置換采用骨水泥型,手術中可通過骨水泥與假體及骨水泥與髓腔內骨小梁緊密交鎖即刻取得穩(wěn)定性,減輕痛苦,減少并發(fā)癥。而長柄股骨柄假體通過股骨狹部,使股骨距承受的壓力幾乎為零,有效的克服了粗隆部因骨質粉碎,局部缺乏支撐點的力學缺陷。所以長柄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高齡粗隆間粉碎性骨折患者具有以下優(yōu)點:第一,手術時間短,為患者減輕痛苦;第二,術后恢復時間短,效果顯著;第三,臥床時間較短,可早期離床;第四,固定確切,手術并發(fā)癥少,術后不良反應也相對較少。本次探究中,人工股骨頭置換治療的患者治愈率達到100%,并且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僅為6.25%,而對照組采用DHS內固定的治療方法,治愈率為87.5%,并且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為25.00%,兩者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綜上,長柄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高齡股骨粗隆間粉碎性骨折近、遠期臨床效果良好,并發(fā)癥少,值得臨床的廣泛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Wada T.Jesmin S,Gando S,et.al.Angiogenic factors and their soluble receptors predict organ dysfunction and mortality in post-cardica arrest syndrome[J].Critcare,2012;16(5):171.
[1]周立金,吳繼功,陳曉明,等.股骨粗隆問骨折的手術治療[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7,4(33):146- 148.
[2]紀方,樸潤秀,蔡鄭東,等.人工假體置換治療高齡老年人不穩(wěn)定股骨粗隆間骨折[J].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02,17:184- 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