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靈
【摘 要】目的:探討并總結(jié)臨床路徑在婦產(chǎn)科腹部手術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和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于我院婦產(chǎn)科行腹部手術的患者130例,隨機分為兩組,每組人65人。實驗組采用臨床路徑對患者進行護理,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護理方法對患者進行護理。對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滿意度等進行對比研究。結(jié)果:實驗組的住院時間為(8.27±2.08)d,患者的滿意度為83.07%;對照組的住院時間為(7.84±2.33)d,患者的滿意度為69.24%;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滿意度等都存在很大的差異,且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的意義。結(jié)論:臨床路徑可以減少婦產(chǎn)科腹部手術患者的護理時間,提高患者及其家屬的滿意度,降低患者的住院費用,有很好的臨床意義和推廣價值。
【關鍵詞】臨床路徑;;護理;婦產(chǎn)科;腹部手術;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4-2360-02
腹部手術的患者在婦產(chǎn)科中比較多,對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有著很重要的意義。臨床路徑是指建立一套標準化的護理模式,與傳統(tǒng)的護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差異。[1]為了進一步探討臨床路徑與傳統(tǒng)護理路徑的不同,采用臨床路徑和傳統(tǒng)的護理方法對兩組患者進行護理,對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滿意度等進行對比研究,現(xiàn)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選擇
選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于我院婦產(chǎn)科行腹部手術的患者130例,隨機分為兩組,每組人65人。實驗組中患者,年齡20~47歲,平均年齡(26.4±7.2)歲,其中剖宮產(chǎn)42例,其他子宮疾病23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1~49歲,平均年齡(27.7±8.3)歲,剖宮產(chǎn)45例,其他子宮疾病20例。所選的患者均有行腹部手術的指征,且兩組在性別、年齡、病因、病情嚴重程度等因素上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納入標準:[2]①患者符合相關疾病的診斷標準和腹部手術的指征;②患者無其他臟器的疾病。
1.2 方法
實驗組和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護理方法對患者進行護理,且實驗組在此基礎上采用臨床路徑的方法對患者進行護理。
傳統(tǒng)的護理方法:每位患者有指定的護士與其交談,全面了解患者的身體和心理的健康狀況,根據(jù)患者的情況給患者制定相適應的護理計劃。
臨床路徑的護理方法:
1.2.1 護理的環(huán)境和工作人員的態(tài)度:護理干預的人員衣著要整潔,儀表要端莊,注意禮節(jié),面帶微笑,病取得患者的信任。
1.2.2 健康教育:教育患者及家屬相應疾病知識,告知家屬其預后情況,使其了解疾病的發(fā)生機制,以及治療原理。
1.2.3 首先建立由醫(yī)生、護士、檢驗師和藥劑師等組成的臨床路徑小組,根據(jù)患者的情況和所查閱的相關資料來制定患者的每日護理計劃,主要內(nèi)容包括:預期的治療目標、護理的程序、檢查內(nèi)容、給藥的方案、飲食方案、清潔方案、排泄方案、康復訓練的方案和健康教育的方案等。為每位患者的臨床路徑制定表格,對于完成的項目要做標記。表格的制定要通俗易通,以利于患者理解。
1.2.4 心理干預:在發(fā)現(xiàn)了患者的心理問題后對待患者要熱情,表示出對患者的關心和尊重,與患者交談的語氣要和藹親切,盡量消除患者的疑惑,并根據(jù)患者的焦慮、緊張、抑郁等情緒來針對性地給予患者心理輔導。
1.2.5 家屬教育:對患者的家屬進行相關疾病的知識教育,教會患者家屬其護理方法,有益于對患者進行長期的護理。
1.3 觀察指標[3]
觀察并記錄患者的住院時間,以及患者及其家屬的滿意度。
護理療效的指標:通過問卷打分的形式調(diào)查患者的滿意度,具體分為:①滿意:81~100分;②一般:60~80分;③不滿意:60分以下。
1.4 統(tǒng)計學處理[4]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完成。兩組治療前后差異采用方差分析χ2檢,以及t檢驗,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實驗組的住院時間為(8.27±2.08)d;對照組的住院時間為(7.84±2.33)d,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的對比結(jié)果分別見表1。
2.2 實驗組患者的滿意度為83.07%;對照組患者的滿意度為69.24%,兩組患者滿意度情況見表2。
3 討論
腹部手術在婦產(chǎn)科較常見,患者均為女性,對外貌有較高的要求,所以患者多有緊張、焦慮等,從而可能導致在治療和護理方面不能配合,所以通過臨床護理來提高患者滿意度,減緩醫(yī)院關系的緊張有著較重要的意義。[3]較臨床路徑近年來廣泛用于臨床的治療和護理,它主要是以患者為中心,在患者入院時即進行臨床路徑的護理。[6]通過制定個體化的護理計劃并為護理項目制定表格、健康教育、心理護理等方法,可以避免因護士的工作經(jīng)驗不足或者工作繁忙而造成的遺漏,同時也建立了良好的醫(yī)患關系,減少醫(yī)療糾紛的發(fā)生。
本研究中:實驗組的住院時間為(8.27±2.08)d,患者的滿意度為83.07%;對照組的住院時間為(7.84±2.33)d,患者的滿意度為69.24%。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滿意度等都存在很大的差異,且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的意義。綜上所述:臨床護理路徑可以減少除患者的腹部手術的護理時間,提高患者及其家屬的滿意度,有很好的臨床意義和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戴靖華,劉沫.臨床路徑制定過程中應用循證醫(yī)學法的探討[J].醫(yī)學與哲學:臨床決策論壇版,2010,31(12):31-35.
[2] 趙曉敏.論臨床路徑與其它護理模式的辯證關系[J].護理學雜志.2009,(02):77-79.
[3] 李旭茹.臨合床護理路徑在產(chǎn)科全程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現(xiàn)代醫(yī)院,2009,(08):22.
[4] 張瑞.臨床護理路徑在婦產(chǎn)科中的應用價值[J].河北醫(yī)藥,2012,(12):56.
[5] 戴紅霞.臨床路徑—科學、高效的醫(yī)療護理管理新模式[J].中華護理雜志,2009,(03):36-37.
[6] 吳世菊,劉曉丹,劉倩,等.護理人員臨床護理路徑認知狀況的調(diào)查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09,2(9):829-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