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麗
一、教學目標
1.根據課后注釋理解文章內容,并反復誦讀課文。
2.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特點,了解通假字等文學現象。
3.感受兩小兒的聰明及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二、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兩小兒辯日》,讀懂每句話的意思,背誦課文。
三、教學難點
理解孔子實事求是的學習態(tài)度和兩小兒勤于動腦,大膽探索真理的精神。
四、教具準備
搜集孔子的資料。
五、教學過程
1.品讀名句,導入新課
(1)引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蹦銈冎肋@兩句話是誰說的嗎?(孔子)你們了解孔子嗎?
(2)學生展示收集到的有關孔子的資料。
(3)老師簡介孔子。
孔子在你們的心目中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然而,有兩個小孩提出的問題,竟難倒了孔子,這是怎么回事呢?那么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這個故事。
2.讀順課文,整體感知
(1)試讀一次,要求讀準字音,若有讀不準的字,請畫出來,同桌交流,并注意句子的停頓。
(2)選擇自己認為讀得最好的一句或一段讀給大家聽,老師隨機指導朗讀。
(3)聽老師范讀。
(4)全班放聲齊讀課文。
3.精讀課文,理解文義
(1)小組合作學習,先借助注釋自由讀懂課文,理解每句話的意思,找出自己讀不懂的地方在組內交流。
(2)組織交流。
(3)課件出示問題。
①解釋帶點的字,并說出這句話的意思。
a.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b.及其日中如探湯。c.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②請學生試譯課文。
③課文講的是兩個小孩在爭辯( )問題。
④對這一問題,兩個小兒的看法截然相反,從課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并畫出來。一兒認為……一兒認為……指導用肯定的語氣來讀。
(4)小兒的理由各是什么?分別用(?)和(觀察角度)畫出課文中相關語句。一小兒認為近大遠小,是從哪個角度來判斷的?(視覺)另一個小孩認為近熱遠涼,他是從哪個角度來判斷的?(觸覺)
(5)分角色讀。加進人物的神態(tài)和動作讀。
他們伸長脖子,爭得面紅耳赤曰……
他們越爭越激動,瞪圓眼睛曰……
他們扯著嗓子,跺著腳曰……
(6)他們爭執(zhí)不下,就招來了誰?孔子怎樣給他們判決的?(不能決也)
(7)兩小孩怎么說孔子的?怎樣理解“笑”?是譏笑,嘲笑嗎?
(8)了解通假字“知”。
4.研讀課文,感悟寓意
(1)孔子的知識那么淵博,面對兩個小孩的提問,他不知道就說不知道,可見孔子是怎樣的一個人?
(2)你們喜歡兩小兒嗎?為什么?
(3)兩小兒爭辯的問題究竟怎樣解答?你們愿意根據自己收集的資料幫他們解答嗎?
(4)分角色,四人小組合作練習創(chuàng)造性表演。
5.拓展延伸,發(fā)揮想象
排練課本劇《新編兩小兒辯日》:一位現代少年穿越時空隧道,來到遙遠的古代,巧遇兩小兒辯日,兩小兒請他當裁決……
(作者單位 湖南省常寧市宜陽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