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濤
教學是一種溝通與合作關系,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教學過程是師生交流、積極互動、共同學習的過程。對認知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小學生來說,交流互動式教學無疑是一種高效的教學模式。因此要提高課堂的有效性,需要我們充分運用交流互動。
教學過程的互動,核心是要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學習、學會探究、學會創(chuàng)新?;诱n堂教學的具體要求是: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給學生主動參與的機會,給學生留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在學習過程中不僅僅是學生參與學習,更重要的是解決學生如何參與的問題,即如何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問題。
“師生互動,共同發(fā)展”是新課程對課堂教學的定位,也是教師課堂教學新的價值取向。教學是師生傳意互動的過程。不同的傳意互動方式,其效果不同。單向傳意,效果最差;雙向傳意,效果較好;多向傳意,效果最佳。我們所追求的是在學生期待得到新知的時候,通過全過程參與習得新知。
課堂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的學習過程,這段歷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書寫的,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思考,參與討論。課堂是學生生長的地方,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發(fā)展,讓學生在獨立探索中成長,讓學生在自主發(fā)展中成熟。
相信學生,給學生足夠的發(fā)揮空間,不僅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也可以從中獲得意外的收獲,教師作為個體,具有“教”與“學”的雙重任務。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學生的思路中得到啟發(fā),給學生足夠的發(fā)揮空間,師生間才會實現互相尊重,互相學習的良性循環(huán)。
既要實現與學生整體之間的互動,又要注意與學生個體之間的互動。一堂好的課,課堂氣氛應該是積極活躍的,這就需要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
每個學生的學習目標相同,學習過程相似,所以在學習過程中相互間的學習、幫助就非常重要了。這種互動又可分為小組互動和同桌互動,而同桌間的相互幫助尤為重要。
交流互動是課堂實施有效教學的必要條件。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良好的環(huán)境與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往互動有著共生關系。教師教學能從這樣的角度出發(fā),那么課堂將會成為學生喜愛的課堂,成為他們展示才華的舞臺,他們將因此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課堂也將因此而生動精彩。
師生交流實現師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使學習過程成為學生發(fā)現、提出、解決問題的過程,以師生互教互學,創(chuàng)設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式教學關系,已成為課堂教學的嶄新的方式。
(作者單位 廣東省深圳寶安沙井上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