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蒙
摘 要:導學案是面向學生的“學”,旨在導學導思,是學生預習的燈塔,用它來指導學生課前預習有利于提高學生課前預習的實效性。本文從宏觀上著手結合實例分別從導學案設計的流程和原則進行探討。
關鍵詞:課前預習;導學案;設計
課前預習是培養(yǎng)學生自學習慣和自學能力的最好途徑,是新的課程標準倡導的自主學習的重要方式 ??v觀當代我國著名教學模式,無論是魏書生的“六步教學法”還是杜郎口中學的“三三六”自主學習模式都有學生預習的環(huán)節(jié),都強調了預習的重要性。然而在新課程改革之前的傳統(tǒng)教學當中,許多老師也在嘗試預習,課前布置預習任務,而實際上只有少數(shù)學生能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梢妭鹘y(tǒng)的課前預習效果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是教師對課前預習缺乏指導,導致學生對預習比較茫然,無所適從。
所謂的“課前預習指導”就是在上新課之前,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相關問題的自我實踐、自我探索、自我學習,力爭通過個人的努力獨立地發(fā)現(xiàn)、分析、概括,獲取知識,提升能力,發(fā)展情感,提高自身的素養(yǎng),發(fā)揮想象與創(chuàng)造。在此過程中,教師不是簡單地布置預習內容,而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編寫切實可行的導學案,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起到導學導思的效果。因此我們對導學案的設計必須從設計流程與設計原則上加以規(guī)范,使其肩負起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重任,以符合新課程理念和素質教育的要求。
一、導學案設計的流程——以人教版 “以種植業(yè)為主的農業(yè)地域類型”的導學案設計為例
(一)制定學習目標,明確預習任務
心理學家桑代克的準備律告訴我們當一個學習者作好了學習準備,學習就能發(fā)生;如果學習者沒有作好準備學習就不會發(fā)生或低效。因此教師在導學案設計時首要任務是制定學習目標,讓學生明確預習任務,以激發(fā)學生預習動機幫助學生形成預習的準備心理。
(二)梳理基礎知識,搭建知識框架
布魯洛認為,人類記憶法的首要問題不是儲存,而是檢索。檢索的關鍵則在于組織,學習材料如果沒有納入頭腦中已有的知識機構,那就很容易遺忘。這就告訴我們:在導學案的設計中,我們應突顯其知識梳理的作用。在知識體系的構建過程,教師應對教材知識線索進行認真分析、整理歸納,揭示知識之間的內在邏輯聯(lián)系,使之系統(tǒng)化、體系化。為此,導學案的設計不僅要呈現(xiàn)出本堂課所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更要突出知識聯(lián)系。教師應將教材中要學習的地理概念、地理規(guī)律、地理原理、地理觀念中的關鍵詞,以填空、填圖等形式呈現(xiàn),并以圖表、思維導圖的形式組織成干支相連的知識體系。這樣有利于學生通過閱讀教材在理清邏輯關系的基礎上將相關關鍵詞串聯(lián),編織成一個知識網絡,不僅結構清晰,有助于理解,而且有助于知識記憶和檢索,最終實現(xiàn)知識的自主建構。本節(jié)課基礎知識的建構,如表2:
通過對季風水田農業(yè)與商品谷物農業(yè)列表比較,不僅梳理了本節(jié)課基礎知識,還為學生搭建起了學習農業(yè)地域類型的知識框架(生產對象-主要分布區(qū)-區(qū)位條件-主要特點),也利于學生建立“農業(yè)地域類型判斷”的思維模式,即生產對象→生產目的→生產規(guī)?!r業(yè)地域類型。
(三)問題導學,自主探究
朱熹主張:“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睂W案設計不僅要以基礎知識梳理為主線,還要能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理解所學知識,使學生從無疑到有疑,最終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方是“長進”。
奧蘇貝爾認為,能促進有意義學習的發(fā)生和保持的最有效策略,是利用適當?shù)囊龑圆牧蠈Ξ斍八鶎W新內容加以定向與引導。因此教師應將教材中的重難點知識以問題的形式呈現(xiàn),設計具有探究性的問題作為“先行組織者”,幫助學生建立有意義學習的心向,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例如本節(jié)課可設計如下連續(xù)問題的“問題串”,使學生預習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以提高預習的效率。
1. 如何提高我國水稻的商品率?
2. 結合季風水田農業(yè)生產的特點試分析發(fā)展高效農業(yè)的措施。
3. 試分析商品谷物農業(yè)的區(qū)位條件對商品谷物農業(yè)的主要影響。
4. 分析美國商品谷物農業(yè)發(fā)展的區(qū)位優(yōu)勢。
5. 結合所學知識試分析美國商品谷物農業(yè)形成條件和特點與季風水田農業(yè)的最大差異。
學生通過對以上五個問題串的自主探究,以進入“憤” 與“悱”的狀態(tài),利于教師在新課教學時對“農業(yè)地域類型的判斷與評價”這一教學目標進行 “啟”與“發(fā)”。
二、導學案設計的原則
設計導學案要遵循三個原則:首先是基礎性與針對性相結合的原則,緊扣課程標準要求,突出對基礎知識、基本規(guī)律、基本內容的設計。其次是適度性與適量性相結合的原則,導學案所涉及的內容的難度要適中,讓絕大部分學生通過預習自己就能解決學案上絕大部分的內容,同時內容要適量,每節(jié)課課前預習時間宜控制在半小時左右。最后是探究性與有效性相結合原則,教師要將教材中的能力點精心設計成探究性問題,并使探究問題明確具體,注意將新課中的重難點設計在其中,讓學生明白預習的重心所在,體現(xiàn)預習的有效性。
總之,導學案設計要用學生的眼光看教材,用學生的認識經驗去感知教材,用學生的思維去研究教材,充分考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思維問題,起到幫助學生設計正確的學習線路,選擇正確的學習方法的效果。
參考資料:
[1]何克抗.現(xiàn)代教育技術[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徐惠仁.學案設計應把握的四個“關注點”[J].江西教育,2009(11).
[3]徐寶芳.地理“雙動兩案”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概述[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