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東凱楊桂仙
(1 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2級師承制研究生,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2 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吉林 長春 130021)
益氣養(yǎng)心安神法治療心律失常50例臨床觀察
趙東凱1楊桂仙2
(1 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2級師承制研究生,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2 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吉林 長春 130021)
目的研究心律失?;颊卟捎靡鏆怵B(yǎng)心安神法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于2010年8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心律失?;颊叩呐R床資料,將其按照隨機分組的方式分為兩組,其中治療組患者采用益氣養(yǎng)心安神法進行治療,對照組患者則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給予不同的西藥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治療組患者總有效率(84.00%)高于對照組(60.00%),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具有差異性顯(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患者不良反應對比有明顯差異性,治療組低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心律失?;颊卟捎靡鏆怵B(yǎng)心安神法進行治療,不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且無明顯的不良反應,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益氣養(yǎng)心安神法;心律失常;西藥;臨床觀察
心律失常指心臟電活動的頻率、節(jié)律、起源部位、傳導速度或激動次序的異常,其發(fā)病因素可歸納為生理性因素與病理性因素。心律失常的治愈率較低,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健康。臨床多采用西醫(yī)治療方案,但其治愈率無明顯提高。筆者為進一步研究心律失常有效的治療方法,選取了我院收治的50例患者進行研究對比,分析了采用益氣養(yǎng)心安神法治療的效果與西藥治療效果的差異性,取得滿意結果,現(xiàn)對其進行總結分析。
1.1 臨床資料
入選病例共50例,均為于2010年8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心律失?;颊?,診斷標準參照按照《實用內(nèi)科學》(第13版,陳灝珠、林果為主編,2009年)[1]的診斷標準。將其按照隨機分組的方式分為兩組,其中治療組25例,男17例,女8例,年齡25~68歲,平均年齡(32±1.8)歲。對照組患者25例,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齡24~70歲,平均年齡(34±1.2)歲。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的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處理,其結果顯示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療組患者采用益氣養(yǎng)心安神法進行治療:30 g生黃芪、15 g郁金、15 g太子參、20 g柏子仁、15 g牛膝、20 g白芍、30 g麥冬、15 g遠志、15 g川芎、15 g當歸、20 g丹參,每日一劑以水煎服,取300 mL湯汁,分早晚兩次服用。對照組患者依據(jù)其具體情況給予西藥治療:心功能Ⅰ~Ⅱ級時,室性期前收縮患者采用鹽酸美西律,每次劑量為150~200 mg,時間為6~8 h,房性期前收縮、交界性期前收縮患者采用鹽酸普羅帕酮,每次劑量為100 mg,時間為6~8 h,心功能Ⅲ級,則給予胺碘酮,每次200 mg,2~3/次。上述治療穩(wěn)定后可減量為維持量。
1.3 療效判定
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yī)內(nèi)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的心悸療效標準評定?;颊吲R床癥狀消失且實驗室檢查與心電圖檢查均恢復正常,證候積分減少在95%以上為治愈;患者癥狀明顯減輕、發(fā)作時間延長,實驗室檢查與心電圖檢查均有所改善,證候積分減少在70%以上為顯效;患者臨床癥狀以及實驗室檢查與心電圖檢查均無明顯改善或者加重,證候積分減少在30%以下者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的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均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χ2進行檢驗,當P<0.05時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對比分析
治療組患者的治愈率、顯效率均高于對照組患者,而無效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84.00%)高于對照組(60.00%),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具有差異性顯(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對比分析
2.2 兩組患者臨床用藥反應情況
治療組患者用藥期間及用藥后3 d內(nèi)未出現(xiàn)明顯不適;對照組患者有1例出現(xiàn)惡心嘔吐,1例口中味苦和麻木,另外有1例劑量較大的患者出現(xiàn)視覺障礙。兩組患者不良反應對比有明顯差異性,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心律失常是指心臟激動的起源、頻率、節(jié)律、傳導速度和傳導順序等異常。目前較為有效且應用率較高的治療方法有射頻消融術、西藥治療、病因治療及人工心臟起搏等。但是西藥的不良反應較多,對患者的身體造成一定損害,并且部分藥物的應用劑量和其不良反應程度呈正相關比例[2];而非藥物治療價格又太昂貴,會造成患者的經(jīng)濟負擔,接受率較低,而中藥治療則可以避免這些問題。
本次研究的患者多為心脾兩虛型心律失常,因此采用對癥藥方進行治療。心脾兩虛指的是患者心血虛、脾氣弱之氣血兩虛證,暗耗心血、思慮勞心、生化乏源、脾氣不足等均可致使人體出現(xiàn)心神不寧、心失血養(yǎng)情況,其主要表現(xiàn)為失眠多夢、心悸。血虛則不能濡養(yǎng)腦髓,故眩暈健忘,不能上榮肌膚,故面色無華,口唇色淡。
筆者選取了我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的臨床資料,以益氣養(yǎng)心安神立法對心脾兩虛型心律失常進行治療,其效果較為明顯。本次藥方所選用的藥材如下:生黃芪、郁金、太子參、柏子仁、牛膝、白芍、麥冬、遠志、川芎、當歸、丹參。其中遠志與柏子仁則可以起到寧靜心神的功效;而太子參與黃芪具有溫補脾益氣的作用;白芍與當歸則可以養(yǎng)心、補血;而方劑中的丹參可以行血、川芎可以行氣,從而使得其他具有補氣血的藥材可以補而不滯,發(fā)揮其最佳效果;郁金清肝之郁熱、牛膝降伏火、麥冬益胃陰。由于脾是氣血化生之源,補脾即可以養(yǎng)心,且脾氣得補,則血行得到統(tǒng)攝,方能引血歸脾[3]。
本藥方與當歸補血湯、四君子湯較為相似,但是當歸補血湯主要為補氣生血藥,四君子湯主要為補氣健脾藥,本方則益脾生血、清肝降火、補血養(yǎng)心,使心脾相生,又能調(diào)肝氣、益肝陰而助心血,因此對思慮過度、勞傷心脾、脾不統(tǒng)血致血妄行諸疾可以起到顯著的治療效果,而本藥方的著重點為治脾,著病癥之根本,效果明顯,這是其他藥方不可比擬的。
本次研究中,采用益氣養(yǎng)心安神法進行治療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84.00%,遠高于采用西藥治療的患者(60.00%),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具有差異性顯(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且治療組患者未發(fā)現(xiàn)明顯的不良反應,對照組患者則有惡心嘔吐、口中味苦和麻木等不良反應,另外有1例劑量較大的患者出現(xiàn)視覺障礙。由此可知,益氣養(yǎng)心安神法治療心律失常不僅效果明顯,且不良反應小,可作為臨床醫(yī)師選擇的有效療法。
[1] 陳灝珠,林果為.實用內(nèi)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
[2] James TN,Martin ES,Willis III PW,et al.Apoptosis as a possible cause of gradual devel-opment of complete heart block and fatal arrhythmias associated with absence of the ANnode sinus node and internodal pathways[J].Circulation,1996,9(3):14-24.
[3] 魏希進.益氣養(yǎng)陰安神法治療氣陰兩虛型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臨床研究[J].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09,4(20):13-29.
R541.7
B
1671-8194(2014)17-03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