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可芳ZHONG Ke-fang 周菊珍ZHOU Ju-zhen 王玉巍WANG Yu-wei 季邦菊JI Bang-ju 王惠WANG Hui
醫(yī)院應該是非常安靜的場所,但是如今這種安靜的環(huán)境已 經(jīng)遭到破壞,白天的平均聲級是72分貝,而晚上的噪聲也平均是60分貝[1]。針對噪聲管理中存在的不足,通過品管手法加以分析、改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F(xiàn)將具體做法與體會報告如下。
由醫(yī)院品質促進委員會討論,以噪聲管理為主題,確定呼吸內科、肛腸外科、手外科、乳甲科四個科室合作開展噪聲控制。四個科室合計開放床位192張。在遵循5W(Who、When、 Where、What、Why)原則的基礎上,對四個科室2013.04.10-04.16醫(yī)護工作站的噪聲使用統(tǒng)一分貝測量儀進行測量,應用醫(yī)護工作站分貝及聲源頻率查檢表進行記錄,測量頻率為07:00~21:00時間段每半小時一次,21:01~06:59時間段每一小時一次,由醫(yī)護工作站護士負責測量記錄。共收集1064 次醫(yī)護工作站噪聲分貝數(shù)及聲源頻數(shù)。
表1 改善前醫(yī)護工作站噪聲(分貝)
本次活動開始后共測量收集了噪聲改進前的數(shù)據(jù),在對1064個醫(yī)護工作站噪聲測量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后,選擇05:00~23:00作為醫(yī)護工作站日噪聲分貝改善重點時間段,見表1,醫(yī)生、護士、陪客、呼叫鈴四項為醫(yī)護工作站聲源頻數(shù)改善重點,見表2。
表2 醫(yī)護工作站聲源頻數(shù)表(次)
1.測量分析指標
醫(yī)護工作站日均噪聲分貝指數(shù):是指使用統(tǒng)一分貝測量儀器每天在醫(yī)護工作站分界點為中心點所測得噪聲分貝數(shù)的平均數(shù)。計算公式:日均分貝指數(shù)=每次所測得分貝指數(shù)總和/總次數(shù)。
醫(yī)護工作站日均聲源頻率:是指4個科室平均每天所測得的聲源頻數(shù)的平均數(shù)。計算公式:日均聲源頻率=每天所測得聲源頻數(shù)總和/總天數(shù)。
2.噪聲測量方法
分項噪聲的測量方法為:與發(fā)聲源相距1米測量噪聲,為盡可能減少干擾因素,均選擇晚上比較安靜時測量。從表3中可以得出,導致噪聲高的分項原因主要有大聲呼叫、呼叫鈴、移木椅、開關柜門、醫(yī)生談話、護士談話、電話鈴和打印機。遵循80/20法則將改善重點確認為以上8項,因打印機為完好狀態(tài),故不列入改善內容。
3.噪聲聲源分析。采用頭腦風暴,針對聲源頻數(shù)高的結果尋找一次原因、二次原因、三次原因,全體圈員共羅列出48條三次原因,通過護士、呼叫鈴、陪客、醫(yī)生4張?zhí)匦砸蛟u價表,重要5分,一般3分,不重要1分進行要因圈選,根據(jù)80/20原則確定15條為要因。再通過“三現(xiàn)原則”,即現(xiàn)場、現(xiàn)物、現(xiàn)實進行400次真因驗證,其中,病區(qū)環(huán)境標識不明確、陪護制度未落實、護士宣教不到位、護士聚集護士站、二級護士站物品配置不到位、床邊工作制未真正落實、輸液時間未控制好、輸液順序未安排好、醫(yī)生與家屬談話告知未利用洽談室,以上9條占聲源頻率發(fā)生原因的84.0%,列為真因。
表3 分項噪聲查檢表
4.噪聲改進目標設定
日均噪聲分貝目標值設定依據(jù)文獻[A]查證設定為60分貝,根據(jù)圈能力的評定結果將噪聲改善能力定為63.2%。
日均聲源頻數(shù)目標值=現(xiàn)狀值-改善值=現(xiàn)狀值-(現(xiàn)狀值×改善重點×圈能力)=388-(388×0.84×0.63)=205
全體圈員依據(jù)經(jīng)濟性、效益性、可行性三個項目進行對策選定,確定以下可實行對策:
1.降低噪聲:(1)病區(qū)入口及走廊醒目區(qū)使用安靜標識。(2)呼叫鈴調至1檔,電話鈴聲調至小檔。(3)椅子腳使用控噪套。(4)柜門、抽屜使用控噪貼。(5)在柜門抽屜上張貼“輕開輕關”溫馨提示。(6)對陪客實行手勢干預。(7)避免遠距離呼叫,使用醒目的護士去向牌。(8)輕言細語,設定談話最佳控噪距離為1~2米內。(9)取拿物品輕拿輕放。(10)護士以身作則,護士之間相互提醒,加強控噪意識,護士長積極干預。
2.降低聲源頻數(shù):(1)做好入院環(huán)境及陪護等宣教,逐條宣教到位,告知陪護制度。告知每床只限一名陪客。查房時間及午休時間限制會客。(2)健教手冊下注明:噪聲有害健康,請保持安靜。(3)設計并使用醒目的科室以及床號指示牌以方便指引。(4)文明禮儀回答陪客詢問。
3.減少護士聲源:(1)充分利用二級護士站、合理配置物品,以縮短護理半徑,減少護士往返護士站次數(shù)。(2)落實床邊工作制,每個責任護士分管8個病人,全面落實病人治療、護理及宣教。
4.減少呼叫鈴聲源:(1)加強輸液巡視,控制輸液速度與時間,合理安排輸液順序。(2)使用智能輸液監(jiān)視系統(tǒng),在一級和二級護士站均能了解輸液剩余量及輸液故障。
5.減少醫(yī)生聲源:積極保護病人隱私,充分利用洽談室與病人或家屬進行談話告知。
采取改進措施后,又按照改進前的方法與步驟測量了1064次醫(yī)護工作站噪聲分貝數(shù), 05:00~23:00醫(yī)護工作站改善重點時間段為60.6分貝,下降18.3分貝,見表4。各分項噪聲:大聲呼叫、移木椅、醫(yī)生談話、呼叫鈴、護士談話、開關柜門、電話鈴分別下降 29.3、31.1、11.4、17.1、16.0、16.0、8.2 分貝,見表5,醫(yī)生、護士、陪客及呼叫鈴噪聲四科合計日頻率169次,下降了219次,累計頻率下降了7.5%。
表4 醫(yī)護工作站噪聲對比
表5 分項噪聲對比(分貝)
護士站噪聲目標達標率為96.8%;進步率為23.2%,護士站聲源目標達標率為100%,進步率為56.4%。
通過品管圈活動,圈員的品管手法、解決問題能力、責任感、溝通配合、愉悅感、凝聚力、積極性、和諧程度均有了明顯提升。見圖1:雷達圖。
圖1 雷達圖
噪聲對人體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國外研究表明[2,3],隨著噪聲分貝值的增加,患者心率、血壓等生理指標受影響程度增加、嚴重影響睡眠質量,并會導致頭暈、頭痛、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經(jīng)衰弱癥狀和惡心、胃痛、腹脹等消化道癥狀。國內研究同樣表明[4,5], 75分貝以上噪聲即可對心理造成影響。若在80分貝以上的噪聲環(huán)境中生活,造成耳聾者可達50%??稍斐尚穆首兓⑿募p傷、甚至引起心律失常、心梗、冠心病、高血壓等;女性月經(jīng)周期紊亂。通過品管圈活動,醫(yī)護工作站日均噪聲分貝指數(shù),由改善前78.9分貝降至改善后60.6分貝,下降18.3分貝,效果維持在58.9分貝;醫(yī)護工作站日均聲源頻率,由改善前388次/日下降至改善后169次/日,下降219次/日,下降56.4%。結論:通過品管圈大大降低了醫(yī)護工作站噪聲分貝指數(shù)及聲源頻數(shù),有效地控制了噪聲,營造了安靜、舒適、和諧的住院環(huán)境。
1 吳秋欽,黃愛瓊,醫(yī)院噪聲造成的影響及應對措施[J].遼寧醫(yī)學院學報2012,33(2),186-188
2 Raggam R B, Clik M, Holdrich R R, etal. Personal noise ranking of road traffic:subjective estimation versus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J].Mol Psychiat ry,2006,11(12):1106-1112
3 Brocke B,Armbruster D,Muller J,etal.Serotonin transporter gene variation impacts innate fear processing: Acoustic startle response and emotional startle[J].BrainCogn,2006,61(3):280-285
4 余曉俊,吳銘權.噪聲對心臟影響的研究進展[J].中華勞動衛(wèi)生職業(yè)病雜志,2005,23(2):146-148
5 周金英,高媛,閆奕.內科病房噪聲污染與護理對策[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2,19(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