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東
為什么有的孩子學習總是落后于別的同學呢?在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孩子學習落后的主要原因有時不是能力問題,而多數(shù)是因為他們上課不專心聽講所致。
注意力較薄弱 小學生長期注意力集中較為困難,并且表現(xiàn)情緒化,受到表揚馬上情緒高漲,受了批評則馬上垂頭喪氣。平時活潑好動,好奇愛問,但自制力較差,所以遇事易沖動,在課堂上表現(xiàn)出思想開小差,自我約束力差,容易插嘴。
自我意識較強烈 在家庭中孩子是全家聚焦的中心,眾星捧月造成小學生普遍有較強烈的自我意識。在課堂中愛表現(xiàn)自己,總是認為自己的發(fā)言是最棒的,對別人的意見不是聞過則喜,常認為是吹毛求疵,故意找茬。在別人發(fā)言時若有不同見解,馬上起身脫口指正,不善于與他人探究合作學習??傁M约菏钦n堂的主角,成為他獨自展示自我的舞臺,并且還善于用肢體語言提醒老師注意自己。
教學活動欠生動 兒童世界有共同性,他們有分享快樂的訴求,也有尋找?guī)椭男枰?。但教師在教學中沒有采用適合學生年齡心理特點的方法,沒有成為學生的幫助者、引導者,沒有打開隱藏在學生身上的傾聽密碼,使得學生難以養(yǎng)成善傾聽、愛學習的好習慣。
明確目標,真誠激勵,使學生愛傾聽 一是傾聽很重要。教師應讓學生明確 “傾聽是禮貌的最高形式”,對個性普遍張揚的現(xiàn)代學生顯得尤為突出。在日常教學中,從學習時間上看,“聽”比“講”更重要,一個問題讓每個學生輪著講,輪到每個學生的平均發(fā)言時間最多也就近一分鐘而已,也就是說,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絕大多數(shù)時間是靠“聽”來獲取知識的。二是言語多激勵。在組織教學中,要重視“聽”,把聽的任務與權利交給學生,善用“言語”調動每個學生“聽”的積極性。當學生聽得認真時,可用“你豎著耳朵聽,真是個尊重別人的好學生”“你把某某的優(yōu)點學來了,說明你很會學習”“這么微小的區(qū)別,也被你發(fā)現(xiàn)了,你真會聽”等。同時,教師要運用無聲的言語。在學生發(fā)言時,故意坐到“聽眾”的位置中間,和學生一起聽。讓學生明白,“聽”不只是學生的事,而是師生一樣重要。三是榮譽勤給予。要把口頭獎勵和物質獎勵相結合,如低年級學生可常用些小圖片,以表示對他們認真聽的肯定;把個人榮譽和集體掛鉤,如每個小組都有一架模擬的“梯子”,“梯子”的頂端是一面小紅旗,哪個小組成員都上課認真傾聽,其小組的梯子上就會多一個腳印。
以身作則,教給方法,使學生善傾聽 一是親子朗讀,潤物無聲。傾聽是“習得”語言的渠道,也是訓練語感的有效途徑,當學生的語言存儲量大,教師說的話他能聽懂,就會聽的特別專注。家長可認真學習杰姆·崔利斯的《朗讀手冊》,堅持每天給孩子讀20分鐘的書。二是榜樣示范,仿效傾聽?!笆裁礃拥慕處熅湍芘囵B(yǎng)出什么樣的學生”,當學生發(fā)言的時候,教師都要停下所有的動作,認真仔細地傾聽他們的發(fā)言,并做出回應。同時適時引導學生像教師一樣認真地聽別人的發(fā)言。及時表揚那些能認真傾聽他人發(fā)言的同學,讓其他學生有仿效的對象。
創(chuàng)設環(huán)境,豐富形式,使學生會傾聽 一是創(chuàng)設趣味扎實共存的教學。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痹谝荒昙夐_始階段可將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和語文學習的起步與繪本閱讀結合在一起,通過閱讀繪本,快樂閱讀,開始領悟人生的知趣,使學生愛上讀書、愛上學習、養(yǎng)成好習慣。上課要鼓勵專心聽講,課中鼓勵學生多講多說,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要創(chuàng)設快樂課堂、開展知趣語文教學,關注學生聽的成長和發(fā)展。二是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傾聽。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生活實際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如講故事明理:“在一個倉庫里,幾個大人把一塊手表掉了,大家到處尋找,卻怎么也找不到,后來一個小孩趁這幾個大人休息的時候來到倉庫,趴在地下,找到了那個手表……”小組討論:為什么被小孩輕而易舉地找到了手表?在教學《春曉》結尾時,播放大自然的聲音(流水、風雨、鳥鳴等等自然交集而成的天籟之音),讓學生明白“心靜自然明”,明白傾聽的樂趣。三是利用游戲慢慢培養(yǎng)傾聽。兒童天生喜歡游戲,在傾聽能力的培養(yǎng)中加入“玩”成分,學生會感到很新奇、很驚喜。如“我是黑貓警長”,在教師朗讀的一組詞語中找出不同類的詞。因為有了這個童趣的游戲名字,學生瞪大了眼睛,聽得特別來勁。再如“我是超級快遞員”,全班分成幾組,每組每隔幾米站一個同學,教師根據(jù)隨機抽出的卡片內容,告訴每組的第一個同學,然后由他依次傳給下一個同學,最后一個同學大聲說出這句話,與教師公布的卡片對照,如果沒有說錯,全組榮獲“超級快遞員”稱號。四是強化意識,潛移默化。教師不光要課堂上重視培養(yǎng)學生傾聽,還要在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學生。如開展“讓我輕輕來告訴你”的傳口信活動,有意識的讓學生給同學傳、給教師傳、給家長傳等。如將學校發(fā)給家長的通知,家長給學校、教師的反饋信息都讓學生做傳話員。教師在布置家庭作業(yè)時,也可嘗試改書面式家作布置為口頭式家作布置,強調傾聽,強化聽力。
學會傾聽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成在恒字。只要教師善于捕捉教育契機,就能讓學生明白傾聽的樂趣,讓他們真正掌握“傾聽”這把金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