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繼紅
構思精巧的“二人世界”
——小劇場話劇《請讓我做你的情人》簡評
文繼紅
2012年,為慶祝哈爾濱話劇院成立五十五周年,劇院特舉辦了小劇場經典劇目回顧展,期間,觀眾們再一次有幸觀賞到了我省知名的女編劇辛彩屏的小劇場話劇《請讓我做你的情人》(原名《荒誕夫妻》)。這部劇在幾年前演出時著實火了一把,其后在全國的小劇場話劇展演中榮獲大獎,筆者認為,該劇是近年來為數不多且經久耐看的一部好戲。
我國古代著名戲劇家李漁在其著作《閑情偶寄》中說,一部劇作成功的主要因素有這么幾個方面:首先是立主腦,即劇本要表達的本意。有奇事才會有奇文,如果選題不好就不會寫出好作品來。其次結構要好,密針線,減頭緒。如同上天造人一樣,再其精血剛剛凝聚還未成形之前,就已經為他設計了一個整體形狀,再經過點血從而使他具有一個完整的形體。我認為,辛彩屏的這部劇完全符合古人關于好劇本的這幾個成功要素。下面做一簡單評價。
都說愛情是文藝作品中永恒的主題,因為愛情正像寒冬里的韶光;夜晚的明月;沙漠中的清泉;生命之花的瓊漿;人生旅途的朝陽。真愛是美麗和崇高的,它鼓舞人們去建立功勛,激發(fā)人的創(chuàng)造力,營造美好幸福的家園。然而,人生自古多悲情,愛情的千古絕唱經久不衰??释鎼?,渴望忠貞不渝的愛情成為人類永恒的追求。所以生活中的男人和女人的愛情悲喜劇時時演繹著,藝術作品中的愛情故事也就長演長新。
小劇場話劇《請讓我做你的情人》以其離奇的故事情節(jié),新穎別致的構思為我們編織了一臺現代都市男女追求愛情的悲喜劇。《請讓我做你的情人》講述作家李大同厭倦于平淡的夫妻生活,為了重新體味初戀的激情,讓自己的妻子做自己的情人。李大同異想天開地設計了一套重新追求妻子的方案,在幽默而略帶夸張的戲劇情境中,引發(fā)出人到中年,愛情將何去何從的深刻思考。劇本獨辟蹊徑以“假如明天我死去,今天我會做什么”的扣問喚起人對生命、對情感、對人性深層而理性的思索和對愛情的忠貞和希冀得到持久真愛的美好愿望。
但是,人乃高級動物,動物的本性中也有劣根性,比如喜新厭舊就是其中之一,人說男人這方面表現尤甚,因此在追求真愛,維持愛情的長久性就成為愛情中無情的矛盾體。其實,愛情中的高尚和美好正是它的專注和持久性。原本擁有真愛的夫妻比如劇中人物李大同和苗米其實是幸運的,他們有幸找到了琴瑟之音,只是在生活中缺乏經營罷了。我認為苗米感受生活的態(tài)度是可取的,只是稍稍缺乏一點浪漫。而李大同又過于浪漫,過于追求情調,這也是作家、藝術家們與普通人不同之處。其實當今中國人大多數和苗米一樣滿足于、習慣于平實的生活,所以才會有社會大多數相對穩(wěn)定的婚姻群。倆人若能互相補充、互相理解,根本就是幸福的一對兒。見多了聽多了那些婚外情的慘劇。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意亂情迷之后付出的慘重代價,這是男人與女人共同演繹的時代悲劇。因此,《請讓我做你的情人》的主題才這般高尚,這般值得回味……這也正是劇作家和全體創(chuàng)作者與觀眾之間產生默契和共鳴的原因所在!
這個新奇的故事情節(jié)使劇本已經成功了一半,而這個離奇得近乎荒誕的故事詮釋了劇本的高尚主題:于正統(tǒng)的倫理道德中體現了真愛的崇高之美,于家庭中尋找和諧,于夫妻之間培育愛的激情。這是一種純潔、美好的情愫,放射人性美麗的光芒。
《請讓我做你的情人》全劇只有兩個人物,怎么能讓觀眾對這兩個中年夫妻不產生審美疲勞津津有味地一看到底,這就是劇作家的本事??梢哉f,編劇的構思是獨具匠心的。請看劇本開頭就用一個抓人的細節(jié):男主人公大同的同事老何替他出差結果出車禍死去,大同深受刺激,感嘆:我們隨時都會被剝奪在這個世界生存的時日,所以要加倍珍惜眼前的一切。他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重新追求妻子,要讓親情重新轉變?yōu)閻矍?,他對妻子苗米說:“請你做我的情人!”一下子就把觀眾的心牢牢抓住了,懸念頓生:異想天開!老夫老妻的怎么做情人?他搞的什么鬼?妻子怎么想?他會怎么追求?
懸念二:李大同為了實施自己重新追求妻子的計劃,開始給妻子寫情書。身為作家的李大同,感性而有才華,善于捕捉生活細節(jié),通過一封封熾熱的情書,細膩的情感流露,對妻子產生了什么樣的作用?觀眾的好奇心被這樣吸引著,完全關注在二人的這場愛情游戲上了。
懸念三:第一封情書,苗米當著李大同的面給撕掉了,然后就是二封,三封,四封……一封比一封動人,苗米終于對這個多情細膩而富有才華的“男人”有點兒動心了,李大同的目的達到了可是他卻痛苦地感嘆:“李大同,你嫉妒那個寫匿名情書的男人,嫉妒你自己,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會嫉妒自己,只有你,勾引自己的老婆,讓她掉進了情網,然后自己也掉進了進退兩難的陷阱,你他媽這不是有病嗎?”
懸念四:李大同掉進自己精心編織的陷阱中,欲罷不能,最后,李大同的情書進展到了要與苗米約會的地步。怎么辦呢?苗米會不會去赴約?
懸念五:倆人怎樣見面?是喜悅?是尷尬?是憤怒?或羞慚?倆人的關系何去何從?這一系列的疑問在觀眾的腦子里打轉,這樣毫無痕跡的自然的情節(jié)發(fā)展真是吊足了觀眾的胃口,人們已經是完完全全沉浸在劇情中和人物的命運同喜同悲了。
最后在完全揭開“追求者”李大同的真面目之后,二人發(fā)生激烈的爭吵,把劇情推進到高潮,在李大同情急受傷后,倆人這回真的上演了生離死別的一幕,最終二人冰消雪釋,一場愛情歷險般的游戲使倆人的心重新貼在一起。這也是我們希望看到的完美結局。
李大同最后說:“我可以對看不見的造物主說,我贏了!你在生活中看到的都是男人們去征服某個女人,絕對看不到一個結婚二十年的男人重新征服自己的妻子,沒有人能做到,我做到了……” 這是一個成功的男人對真愛的自白!這是勇敢者的游戲。李大同是一個真心、真情、真意又有真愛的真實男人! 李大同的追求看似滑稽卻是無奈,戲劇自然是要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結局不乏理想化,卻令觀眾欣慰,所以才會有了劇終后觀眾們的不愿離席,意猶未盡。只有好戲才能使觀眾有這種沒看夠的感覺。
全劇圍繞一條直線:李大同設計追求妻子的線索展開情節(jié),“像梧桐樹和勁竹那樣直沖云天而沒有旁枝”,在不斷的懸念中發(fā)展劇情,巧妙的構思,扣人心弦的感情張力都顯示出編劇的才華,使得這部劇非常成功。
難能可貴的是全劇只有兩個人物,倆人始終在場上,不但非常辛苦而且在表演上要牢牢抓住觀眾的眼球是相當有難度的,除了抓人的劇情,與倆人出色的表演也密不可分。這里不再贅述??傊?,這出只有兩個演員的小劇場話劇做到了——“兩個人就是一個世界”,兩個演員營造了人生一部精彩的好戲!
原著本來還有女兒一角兒,導演把角色刪掉了,雖然人物關系更簡潔卻使劇情趨于簡單化,涵蓋面兒和觀眾群有所減少,這不知是不是一點遺憾。
值得一提的,還有該劇簡潔質樸的舞美:簡單的六塊平臺,三個鐵架子變幻出不同的舞臺布景,既寫實又寫意,虛實結合,襯托著人物與劇情的發(fā)展,令人回味無窮!
責任編輯 姜藝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