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平
新年大家都有心愿。俗話說“民以食為天”,老百姓最大的心愿就是家門口有便宜買菜的地方。如何買到物美價廉的放心菜,現(xiàn)在可以說是越來越方便。
北京市朝陽區(qū)就有這么一家菜市場有很好的福利,很多周圍的居民因此受益。家住延靜西里的玄先生從不擔心自己的菜買貴了,因為家門口的菜市場里的菜比其他地方都便宜。為什么便宜呢?因為這里的菜都來自新發(fā)地。這個市場不同于以往新發(fā)地開設的便民菜店,其營業(yè)面積達到1000平方米,經營蔬菜、水果、肉蛋、糧油、副食等多種農產品。該市場是按照北京市政府菜籃子工程社區(qū)菜市場升級改造規(guī)劃,實行新型零售終端標準的模式,通過承租、改造原有菜市場,打造了一個直采、直供、超市化、平價化的新型便民菜市場。到底有多便宜呢?記者帶您一起去看看。
身邊的新鮮菜籃子之——新發(fā)地便民直營菜市場
再說上午10點,記者來到了位于北京市朝陽區(qū)延靜里中街28號的新發(fā)地便民直營平價菜市場,雖然已過了早市的鐘點,但是前來買菜的人還是絡繹不絕。居民反映,這家菜市場方便了周圍的居民生活,而且價格比一般菜市場的價格還稍微便宜點,總有特價菜,他們基本上都不去別地兒買菜了。
平價便民菜市場調查之——品種是否夠豐富
雖然名字是一個菜市場,但進門之后發(fā)現(xiàn)已經是一個中型超市的規(guī)模了。這里經營的蔬菜有70多種,水果大約有30多個品種,如果加上其他的水產、肉類、糧油這些大概有七八千個品種。南方的樹熟水果如木瓜、臺灣西柚以及一些菜市場少見的熱帶水果,這里也是上架充足,菜品質量新鮮有保障。那么這里是如何保證貨源充足、蔬果新鮮的呢?原來,在北京市農委的支持下,直營店充分調動外阜的蔬菜基地和新發(fā)地蔬菜,采用雙采購的方式來滿足貨源。
平價菜市場調查之——價格是否夠實惠
這里的菜品種齊全、品質新鮮,價格非但不比農貿市場貴,有的還要便宜不少。到底有多便宜呢?記者作了一個價格對比。2.0元/斤的冬瓜、1.0元/斤的豆芽、0.8元/斤的白蘿卜,低于2元的菜有很多種,看上去菜價確實很實在。但算不算便宜呢?記者也去了附近的幾家超市和菜市場,對比了幾種蔬菜價格,白蘿卜直營平價菜市場0.8元/斤,而菜市場賣1.5元/斤;冬瓜直營店2.0元/斤,菜市場賣3.0元/斤;長茄子直營店2.8元/斤,菜市場3.0元/斤;黃瓜這里3.0元/斤,菜市場4.0元/斤。
通過這么對比,平價菜市場的“平價”二字確實名副其實,而價格的實惠和這里新型的運營模式也有很大的關系。平價菜市場的蔬菜是直接從新發(fā)地配送,然后送到便民菜市場,利用新發(fā)地的直通車、配送中心,直接送到菜市場來。采購價加上運費就是賣出的菜價。除此之外,在平價直營菜市場里,可以和逛超市一樣,隨意對商品進行挑選,然后在收銀臺統(tǒng)一結算。這和以往咱們印象中的菜市場里,攤位過于集中、攤販大聲叫賣的場面還是大相徑庭。顧客反映這些都方便了顧客購買商品,不僅能吃到各地的東西,還便宜,而且比在外面買的要放心。
北京市商務委在2013年著手解決蔬菜最后一公里的價格問題,建立平價菜市場的主要目的就是平穩(wěn)物價、保障供應、保證食品安全,讓百姓購買實惠便利。新發(fā)地市場經過多年的探索,在發(fā)展便民菜店的基礎上,探索建立以“生產基地+配送中心+市場經營”的新模式,即在北京主要居住社區(qū),建設600-1500平方米的中型便民菜市場,采取“基地+批發(fā)市場”雙采購機制,降低交易成本;提檔升級,即按照北京市商委指導標準建設運營;主要蔬菜品種實行平價銷售,通過北京市發(fā)改委價格監(jiān)測中心的每天零售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確保新發(fā)地便民直營市場的零售價低于北京市平均菜價的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