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朋賓
新材料作文,是在材料作文的基礎上注入新元素而逐漸發(fā)展起來的一種作文新樣式。它具有限制性與開放性結(jié)合、指向性與靈活性統(tǒng)一的新特點,已成為高考作文的主流命題形式。從2006年出現(xiàn)以來,受到命題者的普遍青睞。由于各地閱卷的要求不同,教師指導時要求不一,對新材料作文中的“材料”處理方式不同,使考生的高考成績受到了一定的影響,筆者認為有必要對這一問題予以梳理與澄清。
新材料作文的“材料”處理多年來仁者見仁。比如,上海市高考作文閱卷名師李理在《高考作文6種模式難得高分》一文中指出,其中一種模式難得高分就是“沒有聯(lián)系所給材料”,并闡明:“既然是材料作文,所給材料就應當是一個整體,不能割裂,不能脫離材料,自說自話。即便從材料中任選一個角度,可以綴文成篇,但也不能將它同材料割裂開來,將材料拋在一邊,與文章不搭邊。有的考生,對于考卷上的材料只字未提,這是‘給材料作文所不允許的”。張祥偉先生主編的《步步高高考總復習(語文》一書中說:“有人說通篇不用材料就是偏題,我是不贊成的,只要內(nèi)容上有聯(lián)系就是用了材料,老師應注意正確引導。”面對不同的指導,我們的考生該何去何從?筆者認為,這種脫離具體作文材料與要求的指導是有失偏頗的,必須具體作文要求具體對待。下文僅以2013年全國各地高考的18套試題為例,具體闡述要不要引述材料和怎樣引述材料的問題。
先看2013年全國新課標卷Ⅰ作文題(原題略)。
要求之一是“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考生只要能抓住材料內(nèi)容和含意指向的范圍“經(jīng)驗、技術(shù)、勇氣”就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至于文中提不提到材料是無關(guān)緊要的。有一篇滿分作文題目是“心靈的勇氣”。這篇作文沒有提及材料內(nèi)容,它扣題的訣竅就是抓住了材料里的一個關(guān)鍵詞語“勇氣”。像這樣要求“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的范圍”或“結(jié)合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的,2013年還有全國新課標卷Ⅱ、廣東卷、廣西卷、重慶卷等8道作文題,一般說來,行文中提不提到材料不會作硬性的要求,不會以提不提到材料為是否扣題的標準。
2013年的江西卷的作文要求是“你對上述‘三怕或‘不怕有何體驗或思考?”命題的指向非常明確,“對上述”的“體驗”可以寫記敘文,“對上述”的“思考”可以寫議論文,不管是記敘還是議論都要源于“三怕”或“不怕”。這樣的命制要求考生是萬不能脫離材料的,否則就有離題之嫌了。例如,滿分作文《自由“界”與現(xiàn)實“限”》是這樣開頭的:
“中學生有三怕,奧數(shù)、英文、周樹人”,針對當下很多中學校園這樣的流行語,筆者實在覺得現(xiàn)在的后生可畏,心靈之自由,語言之不羈、個性之追求著實可愛,著實有人人爭做文藝青年,個個愿趕上時尚翹楚的不擋之勢,也同時反映出當下我們教育行為的一些問題。
寫議論文要緊扣材料,記敘文自不待言了,否則談對什么的體驗呢?類似江西卷這樣的作文命題要求的2013年全國各地共有9道,例如,福建卷要求是“上面的材料,引發(fā)你怎樣的感悟或聯(lián)想?”福建卷的要求是“根據(jù)上面兩則材料,結(jié)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北京卷的要求是“科學家與文學家各自對手機的看法,引發(fā)了你那些思考和想象?”浙江卷的要求是“結(jié)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這樣的命題要求考生寫作議論文時一般要從材料寫起,寫記敘文一般要注意緊扣材料的中心句或關(guān)鍵語,如2013年的湖南卷兩則材料都出現(xiàn)的“我愿意”。
弄明白了什么樣的命題要求要緊扣材料,接下來就要思考怎樣引述材料了。作文時在什么地方引述材料及不同的引述方式也能看出考生不同的作文能力和不同的作文境界。
1.材料的放置位置
(1)開頭引入_材料作文問題和論點都來自材料,因而必須注重作文和材料的密切關(guān)系。材料作文與命題作文的寫作在確立了立意和題目后基本相同,但材料作文有其自身的特點,那就是在開始引題方面一定要結(jié)合材料。材料作文的基本思路是引材料、提觀點、聯(lián)實際、深擴展、結(jié)全篇等五部分。所以引材料一般都放置在文章的開頭。還以2013年全國新課標Ⅰ卷為例,河南一考生的滿分作文《思慮重重為哪般》是這樣在開頭轉(zhuǎn)述材料的。
將一塊價值連城的鉆石切割成功,得之,固然威風八面;不得,則后患無窮。很多有經(jīng)驗的切割師在如此風險巨大的事情上退縮了,老切割師肯放手指導徒弟去做,足見他的功力和自信;而徒弟敢于接過來這個重任,更放映出他的膽識與勇氣。
(2)中間強化_材料作文的“材料”一般不宜放在議論文的中間。因為中間部分是議論文的論證部分,在中間的“材料”會被認為是考生當作論據(jù)來用的。考生的觀點來源于“材料”,又用該“材料”來證明觀點,顯然這樣的議論思路是不合邏輯的是混亂的。
如果考生在文章開頭提出論點,“材料”是作為強化論點而出現(xiàn)的,放在行文的第二自然段或前半部分,是會被認可的。如2013年江西卷滿分作文《勇者不懼》前兩段是這樣寫的:
古人云: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當面對生活的挑戰(zhàn)時,我們需要做一個勇者,不害怕,不逃避,不妥協(xié)。不管眼前是急流險灘還是高山陡峰,我們都應拿出“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勇氣,去挑戰(zhàn)并戰(zhàn)而勝之。
如材料言,當代學子有“三怕”,究其根本,無非是畏難情緒在作祟,害怕一方面是自己的經(jīng)驗而產(chǎn)生,另一方面是受他人言語評價的影響而產(chǎn)生。但我認為,“三怕”不應該成為我們學習的障礙,只要我們嘗試去克服畏難情緒,做一個真正的勇者,那么“三怕”也將變成“三不怕”。不僅學習,人生亦如此。
(3)結(jié)尾回扣_“材料”引出觀點后,“材料”是否就沒有用處了呢?回答是否定的。事實上,有很多考生在論述的過程中,時不時會有些“跑遠”,那么在結(jié)尾小小的回扣材料就不失為扣題的一個最直觀的辦法。2013年閱卷過程中,我們就發(fā)現(xiàn)少數(shù)考生扣題很好。在充分議論許多“畏懼”的現(xiàn)實原因和心理原因后,考生不忘扣住材料,巧妙點題:“中學生的‘三怕也是這個原因”。2013年全國新課標Ⅰ卷河北一考生的滿分作文《“大心臟”的秘訣》開篇列舉了著名球星在籃球場上角逐讓觀眾緊張得快要窒息了的時候,他們越是冷靜,引入“大心臟”這一說法,接著聯(lián)系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使讀者對“大心臟”有了一個客觀清晰的認識,最后論述“大心臟”的秘訣,在結(jié)尾處順勢嵌入材料的內(nèi)容:
有一個故事能說明無得失心對成功的決定性影響:一位商人買回一塊寶石,鉆石中有一道裂紋,如果能仔細地沿著裂紋將鉆石一分為二,鉆石將價值連城,可一旦切割失手,就要蒙受巨大的損失。那些技術(shù)高強、經(jīng)驗豐富的切割師,沒人敢接這筆單,最后,一個全然不知其中得失的年輕學徒,在師父的指導下,成功地將鉆石精確地沿裂紋一分為二。
2.不同的引述方式
材料作文我們強調(diào)材料與文章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考生既要注意扣緊“材料”,又不能大段大段地復述材料,更不能對原材料進行隨意改動,杜撰原材料的故事與情節(jié),或者對原材料進行擴寫或續(xù)寫。不同的引述方式反映出考生掌控材料能力的高下。以2014年九江市一模作文試題為例來進行具體闡述。
閱讀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近日,長沙理工大學涂老師開車外出,看到路邊一對夫婦抱著一個昏迷不醒的小男孩。涂老師二話不說,立即招呼他們上車,一路疾馳將孩子送到醫(yī)院搶救。可是,他一路上闖了七八個紅燈,駕駛證可能要被吊銷了。
對這種送醫(yī)院闖紅燈的行為,你有何看法或感悟?請據(jù)此作文。
學生的作文大致有下列幾種引述材料的方式。
(1)基本照抄型
近日,長沙理工大學涂老師開車外出,看到路邊一對夫婦抱著一個昏迷不醒的小男孩。他二話不說,立即招呼他們上車,他一路上闖了七八個紅燈一路疾馳將孩子送到醫(yī)院搶救。對此人們議論紛紛,我是十分欣賞這位老師的。
此類基本照抄材料作為作文開頭的寫作,難以先聲奪人,還直接暴露出考生作文的機械與生硬,應盡量避免。
(2)概括材料型
長沙理工大學的涂老師為救昏迷的小男孩而連闖七八個紅燈,駕駛證可能要被吊銷了。在我看來,涂老師的行為是正確的。規(guī)則誠可貴,生命價更高。
考生沒有直接摘抄材料,而是擷取材料中的關(guān)鍵語句進行概括,顯示考生駕馭材料的能力。緊接著就提出文章的觀點,開頭干凈利落。
(3)內(nèi)化提煉型
疾馳的汽車為著一個鮮活的生命,鮮亮的紅燈警示著人們遵規(guī)守紀。當二者不能兩全時,孰輕孰重?是生命還是是規(guī)則?這是一個難題。
這類開頭,看似沒有使用材料,實際上是作者對材料進行了提煉內(nèi)化,彰顯了考生對材料精髓的領(lǐng)悟與掌控,可謂無聲勝有聲,達到了不用材料卻勝過使用材料的效果,應為引述方式的最高層次。
作者單位:江西彭澤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