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蓮娣 呂松青
工程建設活動過程中,對材料的數量、標準型號、產品資質和內在材質的驗收,是控制質量以滿足工程建設活動相關要求的過程。港口工程建設項目采購物資主要是鋼材、水泥、粉煤灰、砂石料、土工布、木材、預埋件等,筆者針對物資生產、銷售、運輸、驗收環(huán)節(jié)存在的問題,分析其對工程成本的影響。
從三鹿、蒙牛事件可聯想到國內建筑材料的生產和加工廠家的不規(guī)范。以舊代新主要是一些不良商家將舊的產品做二次加工后當作新產品銷售,牟取暴利。還有些廠家使用廉價材料進行生產,或直接購入便宜的成品,再“貼牌”打上自己的標簽作為正品銷售。如防護欄桿等一些附屬設施很容易出現以舊代新的問題,既減少了附屬設施的壽命,又可能帶來一定的安全隱患。以次充好,主要是供應商利用采購合同上存在的漏洞,偷工減料,不按照合同要求發(fā)出規(guī)范的貨物;或者隨意降低貨物的技術要求,甚至交付即將失效的材料或者已不滿足施工技術要求的材料,使施工安全無法保障。
有的經銷商從自身利益出發(fā),所經營產品廠家、品牌不固定,為假冒偽劣產品提供了銷售途徑。一方面,施工項目單位往往為了節(jié)支增效而要求經銷商盡可能降低采購物資的價格,而經銷商為了不減少自己的利潤就會通過提供質量低劣的物資來迎合項目單位的這種需求。另一方面,少數不良的經銷商利用項目采購合同中存在的漏洞及驗收工作存在的不足,在供貨質量和數量上大做文章。有的經銷商甚至故意在質量和數量上大打折扣而試探著先供一批貨,如被查出就佯裝送錯貨了事。
有的經銷商在運輸途中通過偷換貨物而牟利。例如,在某鐵路項目中發(fā)現供應商通過2輛散裝水泥運輸車相互更換車牌重復過稱,企圖將罐中所剩的12.5噸水泥拉走賣掉,后被該項目的驗收人員當場發(fā)現而挽回了損失。又如廣州某建設項目項目的供應商在運輸鋼筋的車上設暗倉裝鐵錠,蒙騙過磅驗收人員,使企業(yè)直接經濟損失達220萬元。
一些工程項目的材料種類多且較雜亂,材料進場的時間不固定且驗收人員不足,而且材料大多在夜間進場。有些工地的環(huán)境比較差,地磅離現場或住宿處較遠,如在午間或夜間進行驗收就會面臨一定的難度和考驗。例如,對方木的驗收,如沒有吊機或人工的認真配合,方木沒有擺放整齊,加大核對數量的難度,弄不好一車方木往往會損失好幾百甚至上千條。雖然方木的單價較低,但對于大型的項目而言,長期積累也會帶來不小的損失。
物資驗收在工程項目建設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首先,物資驗收是物資保管、物資出庫的基礎,只有在物資入庫的時候認真進行驗收,才能將物資的實際情況徹底檢驗清楚,剔除不合格的產品,保證出庫物資數量準、質量好。其次,物資驗收對保證物資質量有一定的監(jiān)督和促進作用,認真進行實際物資驗收,可以發(fā)現物資質量問題,也可以促進項目單位的質量管理水平提高。第三,物資驗收的記錄是倉庫提出拒收、退貨、索賠的依據。第四,驗收數據的記錄和統(tǒng)計可糾正不規(guī)范行為的發(fā)生。
建立完善物資驗收與成本預算管控制度是關鍵。一個項目的施工,從設計到施工建造到竣工驗收及后期運行的維護,材料在其中都占用重要的地位。在進行設計的時候,控制工程造價的出發(fā)點是材料,建造過程是按照設計進行的,所以物資驗收在工程造價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物資驗收能夠在保證材料質量的同時,保證材料采購的精度,使得材料的采購符合項目成本預算的要求。當物資的采購符合項目成本預算要求的時候,成本管理工作就簡單了很多。所以,物資驗收對控制和完善項目成本管理具有重要的意義。
物資驗收的一般程序包括:驗收準備、核對憑證、質量驗收、數量驗收、驗收問題的處理、登賬建卡等,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對驗收質量的影響都很大。
驗收準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對待驗物資的產地、特點、規(guī)格、數量、計量方法做到心中有數。其二,根據用料計劃、現場平面布置圖、物資保管規(guī)程及現場場容管理要求,進行存料場地及設施準備。其三,對進場露天存放、需要苫墊的材料,在進場前按照物資保管規(guī)程的要求要準備充足,以確保驗收后的物資得到妥善保管,避免損壞變質。其四,根據不同材料計量特點,在材料進場前配齊所需的計量器具,確保驗收能夠順利進行。其五,進口物資或委托方指定需要質量檢驗的,應提前通知有關檢驗部門會同驗收。其六,要準備好包括用料計劃、加工合同、翻樣、配套表及有關材料的質量標準、規(guī)范、規(guī)定等全部驗收憑證和資料。
核對證件包括:驗收資料和物資采購計劃;供貨單位提供的質量證明書或合格證、裝箱單或磅碼單、檢尺單、發(fā)貨明細表;運輸單位提供的運單,入庫前或在運輸途中發(fā)生殘損等情況,還需有普通或商務記錄。要對上述證件進行整理、分類,并在實物檢驗過程中與實物對照、核實,確認是否為應收的材料。凡無進場憑證和經確認不屬于應收的材料不得辦理驗收,并及時通知有關部門處理。
現場材料的質量驗收要做外觀質量驗收,應檢驗材料的規(guī)格、型號、尺寸、顏色、方正及完整,作好檢驗記錄。對于專用、特殊及加工制品的外觀檢驗,應根據加工合同、圖紙及翻樣資料,會同有關部門進行質量驗收并做好記錄。進口物資或國內產品需要進行物理、化學、機械性能等內在質量檢驗時,應請專業(yè)檢驗部門進行化驗和測定并做出記錄。
數量檢驗除規(guī)格整齊劃一、包裝完整者可進行10%~20%抽驗之外,其他都應該全部檢驗,以確保入庫物資數量的準確。經核對數量無誤后,可以辦理驗收手續(xù)。驗收一般由收料人依據來料憑證和實際收數量填寫收料單;有些材料由收料人依據供方提供的調撥單直接填寫實際驗收數量并簽字;屬于多次進料最后結算辦理驗收手續(xù)的,則由收料人分次在供方提供的單上簽認。
驗收問題的處理是驗收程序中較為重要的一步,進場材料若發(fā)生品種、規(guī)格、質量不符時應及時通知有關部門及時退料;若發(fā)生數量不符時應與相關方及時妥善解決。在物資到庫后,如發(fā)票未到或待查物資,應分開堆存并標識清楚,暫作待驗收入庫物資處理。
登賬建卡是物資結算和領料的依據,根據物資檢驗的結果建立物資保管臺賬,按一物一檔的原則建立物資檔案。檔案內容應包括:供貨單位提供的全部資料,運輸單位的憑證及記錄、驗收記錄、磅碼單,通過驗收無誤的物資需要相關人員在相關文件上簽字,以落實驗收人員和倉管人員的責任。其中,工程結構材料到貨驗收后,必須填寫“材料到貨記錄”表,附質量證明書、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等資料后交質檢管理部門,并在現場及時懸掛、更新“材料標識牌”,完善各種實用有效的物資管理臺賬。
必要的檢測設施和檢測工具是搞好物資驗收工作的基礎,現在工程材料的簡易檢測設備技術比較成熟,配備相應的設備就可初步實現對質量的監(jiān)控,有效地將不合格的建材拒之門外。對于混凝土、鋼筋等需送相關檢測部門的,要配合做好送檢工作。
組建以采購員、驗收員、質檢員、工程部人員等多部門的人員組成的驗收網絡,可防止技術和思想上的偏差。一般物資由采購部門的驗收人員負責驗收,專用物資結合使用部門的驗收人員共同驗收,對影響項目成本或重要物資要組織有關人員集體聯合驗收,對于物資的驗收權限要列出詳細目錄,以利于規(guī)范化管理,所有驗收的資料數據要進行共享。
要制定物資質量驗收管理制度和驗收人員崗位責任制,完善質量信息反饋制度,對物資驗收的標準進行細化。驗收標準是進行驗收的基礎,執(zhí)行標準需要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規(guī)范計劃與合同管理,理順供貨渠道,產品供貨相對固定,計劃與采購分開管理,實施采購公開化,做好質量反饋工作,等等。這些都需要結合工程項目的具體情況建立健全具體全面的制度,才能發(fā)揮驗收工作的效果。
企業(yè)應著眼長遠,建立一支業(yè)務能力、責任心強、熟悉產品技術特征及規(guī)范要求、廉潔自律的現場驗收人員隊伍,這是非常必要的。要通過教育、培訓、導師帶徒、績效管理等途徑,不斷加強物資管理隊伍建設,提升物資驗收人員的業(yè)務能力,使之增強崗位責任心,自覺接受監(jiān)督,堅持廉潔自律,從而保證實現物資驗收的規(guī)范化、程序化、精細化,提升物資驗收管理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