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泰戈爾說:“教育的目的應當是向人傳送生命的氣息?!苯逃粌H僅要傳授知識和傳承文化,更重要的是喚醒學生對生存的思考、對生活的感悟、對生命真諦的美好追求。
一、依托歷史背景,營造時代化的生活教育文化
學校之特色,核心在文化之特色。校園文化是引導人、激勵人、鼓舞人的一種內(nèi)在動力,對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發(fā)揮潛在的育人功能產(chǎn)生深刻影響。
1939年7月,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合川草街鎮(zhèn)古圣寺創(chuàng)辦了育才學校。他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和“教學做合一”生活教育理論體系,由此在合川落根生根。上個世紀80年代中后期,合川區(qū)錢塘教育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為指導,開展了“村校一體化”建設實驗。時值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結構調(diào)整的轉(zhuǎn)型階段,學校教育提出“農(nóng)科教相結合”,體現(xiàn)了教育為當?shù)亟?jīng)濟建設服務的時代要求。如今,在以人為本,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代大潮中,在合川區(qū)“創(chuàng)造教育、開放教育、陽光教育、和諧教育”的旗幟引領下,錢塘小學更加注重師生知行合一的創(chuàng)造,促進師生陽光和諧成長,將生活教育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
生活教育理念,主要包括三點:一是發(fā)現(xiàn)生活之善,二是享受生活之美,三是創(chuàng)造生活之樂。生活之善訴諸于人與人之間和睦共處、友善相待。生活之美訴諸于對生活充滿自信,正確對待生活中的挫折,不屈不撓地面對生活中的困難,使學生每天都陽光般地生活。生活之樂訴諸于用勞動創(chuàng)造并改變生活,明白創(chuàng)造物質(zhì)條件是改變生活的基礎,在創(chuàng)造中體驗生活的樂趣。基于此,我們從三個層面營造生活教育校園文化。
一是理念引領。真正的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為讓學生體驗美好、體驗快樂、體驗崇高、體驗成功,培養(yǎng)他們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我們提煉出了“生活因我而精彩”的辦學理念,旨在把教育與學生的自由、幸福、人格尊嚴結合起來,尊重學生的主體,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創(chuàng)造,讓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fā)展,堂堂正正地做一個有尊嚴的人;確立了“走進生活,學做真人”的校訓,期望師生突破教室、校園的圍墻,走進廣闊真實的生活之中,學習做一個真正的人。
二是主題深化。學生的心靈要用科學的知識和豐富的情感去占領,否則,消極的、負面的東西會扭曲他們的心靈。正如土地不被莊稼占領,就會雜草叢生以致荒蕪。我們提出“生存·生活·生命”的生活教育主題,讓學生了解生存的條件,思考生存的環(huán)境;體驗生活的樂趣,提高生活品質(zhì);感受生命的過程,領悟生命的價值。
三是氛圍營造。我們強調(diào)師生要找到自己的坐標和著力點,培育“新學習、新生活、新氣象”的校風,“博學、善導、敬業(yè)、致遠”的教風,“勤學、善思、協(xié)作、創(chuàng)新”的學風。設計出了精美而富有象征意義的?;?,譜寫了《校園贊歌》的校歌,初步設計了校園文化的標識系統(tǒng)。我們還將進一步完善校園景觀文化、走廊文化、班級文化、辦公室文化,讓校園成為學生學習生活的樂園,散發(fā)出濃郁的生活氣息,營造教育啟迪、親和凝聚、陶冶塑造的氛圍。
二、堅持“研教學合一”,構建立體化的生活教育模式
打造生活教育特色學校不僅需要營造生活教育校園文化,還需要一套完整的創(chuàng)建體系并付諸實施,方能見成效。我們從“開展生活教育課題研究”“實施生活教育進課堂策略”“研發(fā)生活教育校本課程”“組織多彩的體驗活動”四個途徑著手,不斷豐富生活教育內(nèi)涵,形成鮮明的辦學特色。
開展生活教育課題研究。學校成功申報市級科研課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實踐研究”,將圍繞“生活教育與素質(zhì)教育,個性與共性研究”“生活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的關系”“構建生活教育特色學校模式研究”和“生活教育對學生產(chǎn)生什么樣的影響”等問題展開研究。向教師提出“教學研并進”的要求,做到“勤教之,博學之,深研之”。開展生活教育實踐活動無疑增添了教師的工作量,但是教師必須做到潤物無聲、無微不致、博采眾長,廣泛吸納他人的成功經(jīng)驗。用生活教育科研成果推動學校特色建設,無疑是一條有效的途徑。
實施生活教育進課堂策略。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過程設計是按教材邏輯,分解設計一系列問題或相關練習,課堂教學活動最理想的進程是實施并完成教案,課堂成為演出“教案劇”的“舞臺”。生活教育進課堂,即要打破這一傳統(tǒng)邏輯,充分挖掘課堂教學過程與生活有聯(lián)系的因素,在學科教學中進行有機滲透。我們推崇“感知——探究”教學模式,如一位數(shù)學教師教學《面積計算》,將房屋裝修需要多少塊瓷磚的問題搬進了課堂,這個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數(shù)學問題引起了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
研發(fā)生活教育校本課程。校本課程是最能體現(xiàn)學校特色的內(nèi)容之一。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必須以學校的理念為引領,挖掘自身的文化品質(zhì),充分利用地方資源和自己獨特的資源。我們以生活教育理論為指導,編寫了《生存·生活·生命》校本教材,涉及到環(huán)境認識、習慣培養(yǎng)、意志鍛煉、生活常識、審美鑒賞、科技制作、運動常識、菜品制作等八個方面。一、二年級主要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三、四年級進行生存教育,五、六年級進行生活教育。每學期開設3課時,學生進行自我評價1課時,形成了完整的生活教育特色課程體系。我們還將征集每課時的教師優(yōu)秀教案、教學設計和課堂實錄資料,以校本課程的有效實施給義務教育教材注入新的生命力,進而推動學校生活教育特色的創(chuàng)建。
組織多彩的體驗活動?;顒娱_展重在體現(xiàn)主體性、體驗性,突出科學性、序列性、長期性,不是老師一手包辦,也不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而是讓學生成為活動的組織者和參與者,讓學生在活動中盡情體驗成長。除了常規(guī)的藝術節(jié)、體育節(jié),學校少先隊經(jīng)常組織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如維護校園花草、禮儀接待、敬老助老、祭掃烈墓、交通衛(wèi)士等,讓學校與社會生活的聯(lián)系更加緊密。學校還倡導家校配合,列舉學生在家需要做到的要求,讓家長督促學生達標,學校根據(jù)反饋的情況完善調(diào)整教育行為。
三、堅守“童心母愛”,傳承個性化的生活教育精神
傳承生活教育精神,童心與真愛是第一位的?!皼]有愛,就沒有教育。”愛學生,是每位教師的天職。我們提倡每位教師愛學生的同時,要具備愛的能力和愛的藝術,否則,這種愛會淪為偏愛,或者溺愛。如何培養(yǎng)愛的能力和藝術?最重要一點是教師自身要對生活充滿信心,遇挫折正確對待,持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陽光地生活,才能向?qū)W生傳遞幸福的信息。教育需要恒心、耐心,不能因為教育學生中存在困難和挫折就輕言放棄。潤物育人、潛移默化、持之以恒的“施愛教育”是成功教育的秘訣。
教育最終目的是陶冶人性,鑄造健全的人格。人格的建立涉及到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和社會公德、學生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教育。我們開展的生活教育,關鍵是讓學生從小樹立對生命的尊重,對生存的思考,對生活的美好向往,懂得美好的生活需要聰明的智慧和勞動的付出才能實現(xiàn)的道理,不能強取豪奪,非法占有財物;也不能沽名釣譽,騙取他人財物,以飽私欲。從小樹立頂天立地做人、踏踏實實做事的觀念。
教育學生懂得自理,學會生活。在學生中大力提倡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讓每個學生在管理別人與被管理過程中受到教育,得到鍛煉。同時教育學生正確處理好個人與集體的關系,提高獨立生活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教育學生學會創(chuàng)造、個性成長。每個人最大成長空間在于他最擅長的領域。在實施生活教育的過程中,我們非常注重學生的個性教育,為學生的創(chuàng)造個性發(fā)展留足空間,例如科技制作、廢品利用、菜品制作、科普知識的掌握等。只要學生的個性得到發(fā)展,在校園里快樂地成長,我們就認為這是成功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