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要有實效,教師不要處處以說教者的身份出現(xiàn),要學會做聆聽者,最佳的效果就是讓學生告訴你。也就是說,德育必須從單一的灌輸走向豐富多彩的體驗。
換位中體驗
善于換位思考,會讓我們的思考更理性。同理,在德育中引導孩子換位,親身體驗所扮演角色的言行,往往能夠引起他們較大的心理變化,收到良好的效果。
為了讓孩子們體驗爸爸媽媽持家的不易,我們開展了“小鬼當家”系列活動。選擇雙休日的一天,讓孩子當一天家,給孩子充分的自由來安排一天的活動。孩子們參與活動的過程,就是一個受教育的過程,他們可以從中體會到父母的信任和自己的價值,增強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做事也會更加積極主動、認真嚴謹。
為了教育孩子們遵守交通規(guī)則,我們開展了“我是小交警”體驗活動。光是學交通指揮手勢就讓孩子們印象深刻。腿站酸了,胳膊僵了,孩子們真切地感受到交警工作的艱辛,也發(fā)自內(nèi)心地產(chǎn)生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認識。
諸如此類的體驗活動貼近生活,強調(diào)參與,能激起孩子真實的感受,觸及他們的內(nèi)心,教育效果顯著。
實驗中體驗
一位外國的教育家邀請中國的幾個小學生做了一個小實驗。一個小口瓶里,放著七個穿線的彩球,線的一端露出瓶子。這只瓶子代表一幢房子,彩球代表屋里的人。房子突然起火了,只有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逃出來的人才有可能生存。他請學生各拉一根線,聽到哨聲便以最快的速度將球從瓶中提出。實驗即將開始,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瓶口上。哨聲響了,七個孩子一個接著一個,依次從瓶子里取出了自己的彩球,總共才用了3秒鐘!在場的人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這位外國專家連聲說:“真了不起!真了不起!我在許多地方做過這個實驗,從未成功,至多逃出一兩個人,多數(shù)情況是幾個彩球同時卡在了瓶口。我從你們身上看到了一種可貴的合作精神?!?/p>
用這樣一個實驗教育孩子們學會合作,勝過千言萬語。相信每一個參與實驗的孩子都會明白,成功的合作不僅要有統(tǒng)一的目標,要盡力做好份內(nèi)的事情,而且還要心中想著別人,心中想著集體,有自我犧牲的精神。
生活中體驗
很多傳統(tǒng)美德,是用語言教不出來的,必須做,堅持做,不間斷地做,才能深入孩子的內(nèi)心。比如孝老愛親的教育,你天天在孩子耳朵邊苦口婆心地叨嘮,他未必能體會什么叫孝老愛親,怎樣去孝老愛親。不如天天讓他做,從小事情做起,從小細節(jié)做起,給奶奶拿老花鏡,幫媽媽倒茶,給爸爸捶背,非常簡單,花時間又少,但是,要讓他持之以恒地做下來卻非常不容易。這就是體驗,在這種體驗中長期生活下去,這種美德便成了他的一種習慣。
情景模擬中體驗
觀照孩子們的日常生活,觀照社會現(xiàn)象,發(fā)掘教育素材,采用游戲、小品,創(chuàng)設情景,如“這樣做對嗎”“不該發(fā)生的故事”“一片垃圾的旅程”,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通過辯論、傾聽,同伴之間互相感染、啟發(fā),獲得感悟、反思,形成內(nèi)化。
如針對同學之間容易發(fā)生矛盾糾紛這一問題,班會課上,我設計了一個情景?。簝蓚€同學不小心撞到一起,分別抱頭叫“哎喲”,痛苦地蹲下,然后互罵,扭打。此時,我上前制止了兩位同學的行為,并問孩子們:“當你們遇到這種情況時,該怎樣做呢?”
從孩子們正確回答中,我知道他們已經(jīng)領悟了禮讓是解決小摩擦的好辦法。
育德還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慧眼,留心觀察孩子,隨時隨處獲得教育資源,并隨機滲透教育。一次下課后,我發(fā)現(xiàn)有幾個孩子在操場上玩“我是木頭人”的游戲。孩子們滑稽的表情、有趣的扮相深深吸引了我。一個孩子最先笑出聲來,按照規(guī)定,他要表演一個節(jié)目??墒撬麉s耍賴,不想表演。一個孩子氣呼呼地說:“那你以后不要來了!”我趕緊上前,拉著那個耍賴的孩子的手,說:“你看,做任何事都要守規(guī)則,沒有規(guī)則,就連一個游戲都沒法進行下去,你說是不是?”孩子點點頭,大大方方站到同伴中央,表演了學動物叫。
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體驗,給孩子一個廣闊的空間,讓他自己走;體驗,同時還要給孩子充裕的時間,讓他慢慢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