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接送交談由于其“短、頻、快”的鮮明特點,成為家園溝通的有效方式,并受到廣大教師和家長的熱烈歡迎。但是在實際的接送交談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嚴重影響了家園之間的有效合作,所以有必要解決這一系列的小問題,讓家園合作更上一層樓。下面就從幾個鏡頭說起······
鏡頭一
小莉剛?cè)雸@不久,還沒適應(yīng)幼兒園的生活,所以,小莉的媽媽想在接送的時候和老師交流一下。可是,早上送孩子的時候老師怕影響孩子的情緒,常委婉地拒絕她:“小莉,跟媽媽說再見。”希望家長快走。下午接得早,老師又怕影響別的孩子的情緒,又說不了幾句。偶爾接得晚,老師又要下班了,小莉的媽媽也不好意思說了。
◎問題一:交談過程的短暫
教師和家長之間未能進行充分的交談,一是時間短促。入園時整個接送過程往往發(fā)生在短短幾分鐘內(nèi),老師無暇和家長交談,離園時大多是老師看到家長便喊孩子的名字,然后把孩子交給家長,家長接到孩子就離開幼兒園。二是分工不當。在接送時,一般只有一位教師接待家長,即使教師和家長都想與對方交談,但在人員集中、場面混亂的情況下,單獨交流是不現(xiàn)實的。
策略針對這種情況,幼兒園可實行相關(guān)制度,計劃好一個月內(nèi)第一周與哪些家長溝通,第二周與哪些家長溝通……盡量做到一個月內(nèi)與每位家長都能溝通一至兩次;也可在接送高峰到來之前,一位老師負責(zé)組織孩子活動,另一位老師負責(zé)接待家長,就可以充分利用接送時間。
◎問題二:交談主動的缺陷
教師不主動與家長交談,一是疏于觀察。在日常教育活動中,教師對孩子沒有細致觀察,所以會“言之無物”,只能空泛地說教育經(jīng)。二是技巧缺乏。有些教師不太善于與家長進行溝通和交流,面對孩子的時候還自如一些,而面對幼兒家長時卻往往不知所措。三是知識欠缺。有些教師害怕家長咨詢教育問題,因而不能主動地與家長探討教育問題,以免暴露自己職業(yè)知識的不足。四是自信不足。維護自我形象是人的本性的要求,有些家長的地位、學(xué)歷等較高,教師與家長在地位、知識、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因而產(chǎn)生自卑心理。
策略幼兒教師與家長建立良好的伙伴關(guān)系是一個過程。為提高接送交談的有效性,教師在工作中應(yīng)做有心人,對孩子的各方面表現(xiàn)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首先,要細心觀察記錄孩子一天的表現(xiàn),如吃飯、睡覺、喝水、游戲等,及時跟家長交流。其次,要加強學(xué)習(xí),提升自身的素質(zhì)及教育教學(xué)水平,盡快學(xué)會與不同類型的家長進行溝通。只有溝通有效,我們的家園共育才能真正發(fā)揮作用。
鏡頭二
圓圓是個內(nèi)向的孩子,平常在幼兒園總是不太愛說話。故圓圓媽媽很希望能和老師多溝通,讓老師在幼兒園給予孩子更多與同伴交往的機會,使孩子活潑開朗起來。但每次圓圓媽媽詢問老師孩子在園表現(xiàn)時,老師總是回答:“很好,很好?!彼坪醪辉付嗾f,卻主動和別的家長交談,且侃侃而談。
◎問題:交談對象的偏差
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在于:教師觀念的偏向。如果某一幼兒在班中被忽略,那么其家長也往往被忽視。即使家長主動溝通,教師也可能要么輕描淡寫,要么只談孩子的不規(guī)范行為。有的教師甚至偏向于與那些孩子在園表現(xiàn)較好,或有一定社會地位并對幼兒園有所貢獻的家長進行溝通,具有很強的功利性。
策略教師在與家長交談時應(yīng)做到機會均等。教師要認同家長也是實施教育的主體,要尊重家長、信任家長,要從贊賞的基礎(chǔ)上進行家園多主體對話,同時要建立一種親密的感情。而這一切首先取決于教師的態(tài)度與行為:對孩子的關(guān)愛;對工作的責(zé)任感;對家長的尊重和理解。當家長感受到教師喜愛和關(guān)心自己的孩子、工作盡心盡責(zé)時,自然會產(chǎn)生很大的信任感,并由衷地尊重教師;當家長感受到教師以平等、友好的態(tài)度對待自己,理解和尊重自己,就會消除心理上的距離,就會樂于與教師接近,愿意與教師溝通和配合。教師與家長之間如果架起了情感的橋梁,就會為家園溝通和合作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
鏡頭三
童童的爸爸來接童童時,老師反映:“童童在幼兒園吃飯時老愛挑食。”童童爸爸剛想說:“可童童在家吃飯就很……”老師就打斷他的話:“我們現(xiàn)在關(guān)鍵要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飲食習(xí)慣,家長在家也要以身作則……”“哦,好。”童童爸爸只好點點頭。
◎問題:交談角色的錯位
盡管有很大一部分教師和家長都認為家長有能力參與幼兒園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但事實上教師和家長在互動中都不自覺地扮演了某個單一的角色。幼兒教師扮演的是“權(quán)威者”的角色,家長扮演的是“接受者”的角色,且這種角色定位一直影響著幼兒教師與家長的每次互動。幼兒教師習(xí)慣了“主動出擊”,對家長要求這、要求那,而家長似乎也心甘情愿地接受種種要求。這種雙方單一的角色定位、這種單一的“要求與接受”的互動關(guān)系,必然會對積極的互動效果產(chǎn)生影響。而從互動本質(zhì)來看,幼兒教師與家長在互動中就是雙主體的地位,彼此之間只有通過多重角色互動,才能有充分的理解和溝通,才能進行有效互動。
策略教師只有與家長保持平等關(guān)系,才能保證交流渠道的暢通。要做到這點,一是確立平等意識。教師要避免以教育專家自居,或是在與家長交談過程中使用過多的專業(yè)術(shù)語,給人以高高在上的感覺。要利用家長接送幼兒之際,面對面交談,彼此將孩子的情況反饋給對方,及時交流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共同商議解決的辦法。并能夠把最復(fù)雜的道理用最淺顯最易懂的語言表達出來,達到溝通的目的。二是及時捕捉信息。教師不僅要會說,還要學(xué)會傾聽,及時捕捉家長發(fā)出的信息,并能夠用家長的視角來看同一個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夠雙向流動。三是喚起主體意識。教師要喚起家長的主人翁意識,鼓勵家長積極參與教育活動,真正成為幼兒園的合作伙伴。在與家長的交談過程中,教師本著尊重的原則,盡量從家長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在指導(dǎo)家庭教育時,教師可以幫助幼兒的家長,共同分析原因,選擇適當?shù)慕逃椒?,但不是去替代家長履行教育的職責(zé)。教師應(yīng)促使家長重視自己的角色,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