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對學生開展感恩教育呢?筆者認為實施素質(zhì)教育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通過從小啟蒙,喚起感恩意識;在教學中滲透,讓學生知恩于心;開展感恩活動,讓學生感恩于行;常抓不懈、形成品質(zhì)等四個方面的施教,從而達到感恩教育的目的:知恩——感恩——報恩——施恩。
〓〓一、教育啟蒙,喚起意識
〓〓“孩子的心靈是一塊奇異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為的收獲;播上行為的種子,就會獲得習慣的收獲;播上習慣的種子,就會獲得品德的收獲”。感恩教育要從幼兒抓起,我們要善于利用各種場合或時機在孩子的心底播種善的種子。我們可以經(jīng)常給他們講一些感恩的小故事,如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小黃香冬天以身為父溫席;朱總司令為母洗腳;中國人有“受人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的傳統(tǒng)美德......還可以教孩子唱《世上只有媽媽好》、《感恩的心》、《 ?;丶铱纯础返雀卸鞲枨?,使孩子得到感染、熏陶。使他們懂得“知恩報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做人最起碼的道德準則,忘恩負義必遭唾棄,從而喚起孩子的感恩意識。讓他們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用感恩之心去感受世間的親情、友情和恩情,在接受他人關(guān)愛、支持和援助時,給他人以回報,不要只圖索取和享受。教育他們將他人恩惠銘記于心,增強責任感,要有一顆感恩之心,懂得憐憫,懂得尊重,懂得負責,與人為善,善待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
〓〓二、教學滲透,知恩于心
〓〓中小學各學科的教材中都蘊含著豐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學資源,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巧妙地利用這些教學資源,培養(yǎng)學生感恩情操,知恩于心。
〓〓例如在語文教學中,實施《魯本的秘密》一課時可以這樣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要求學生反復(fù)朗讀課文,體會小魯本對母親的感恩之心,如:“母親的家務(wù)似乎永遠也沒個完。日復(fù)一日,在那破舊的縫紉機上縫縫補補;......全家人健康、幸福,就是她唯一的也是最大的企盼了?!睂W生反復(fù)朗讀句子體會魯本的內(nèi)心活動,他感激母親、理解母親,他深愛著他的母親,進一步體會魯本是多么理解母親,體諒母親,感恩母親。
〓〓歷史課中感恩教育的素材也非常豐富。例如:《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韓信潦倒時,在城下釣魚,有一位漂洗絲絮的老婦人見他饑餓,便拿飯給他吃,一連幾十天如此。韓信非常感激,說將來一定會報答她。她卻凜然說:“男子漢連自己都不能養(yǎng)活,我憐憫公子才會送飯,哪里圖什么報答!”韓信后來作楚王時,想方設(shè)法找到那位漂洗絲絮的老婦人,贈她千金;漢文帝劉恒,他以仁孝之名聞于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后才放心讓母親服用。
〓〓在音樂課中我們也可以進行感恩教育。例如開展“感恩”文藝演出,引導(dǎo)學生自編自演感恩相聲、小品、課本劇和音樂演唱會等。讓學生身臨其境,從中得到熏陶。
〓〓三、開展活動,感恩于行
〓〓實施感恩教育目的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感恩的道德意識,讓學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能用實際行動來報答父母、回報師長、報效祖國、回饋社會。要知恩圖報,又要施恩不圖報?!爸切兄?,行是知之成”,教育者要積極引導(dǎo),教育學生將感恩意識化為行動,從小事做起,將感恩之行落實在日常行為之中。譬如:開展感恩活動進家庭、進學校、進社區(qū)活動,具體可以設(shè)計“為父母洗一次腳”、“為老師敬一杯茶”、“給父母寫感恩信、打感恩電話”、“為長者讓座”、“做飯”、“洗衣服”、“扮靚自然”等活動;結(jié)合各種節(jié)日開展“感恩”教育活動。“三八”節(jié)、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端午節(jié)、重陽節(jié)、教師節(jié)這些節(jié)日都是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的良好素材。教師節(jié),讓學生自制卡片,寫上祝愿語送給老師,表達自己的敬愛之情。母親節(jié),讓學生給媽媽送上一句關(guān)心體貼的問候,一杯飽含真情的熱茶,一張感人至深的賀卡。重陽節(jié),讓學生們用自己的歌聲、舞蹈為老人們送去歡樂和祝福,讓老人們體會到節(jié)日的氣氛。 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是快樂生活之源,使感恩之行成為自然之舉。從實踐層面引導(dǎo)學生感恩于行。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