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往往不由自主地將一個人引進求知的大門,奠定成功的基礎。在興趣中學習和工作無疑會是一件快樂幸福的事情。它也會給你事半功倍的成功喜悅。別說學生,就是成人,倘若硬逼著你去做你感動毫無興趣的事,會是什么感覺?但是,我們的教育似乎就找不到感覺。作為重要交際工具的語文學科,集工具性和人文性為一體,本應趣味無窮,但在實際教學中卻顯出諸多的無奈,許多課堂枯燥乏味,單調死板。學生黯然神傷,毫無興趣,厭惡語文。怎樣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語文課充滿情趣,讓語文課真正地“活”起來呢?
〓〓第一,設計導語——引趣。
〓〓有道是: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這足見課堂導語的重要性。導語就是開場白,導語設計即是導課的藝術。好的導語往往能渲染出一種氣氛。烘托出一種情境。精心設計的導語更能一下吸引學生,激起他們的求知欲,給人一種新鮮感。怎樣設計導語呢?其方法是多種多樣的:詩句名言、相關故事、相關問題、抒情獨白、設置懸念、看圖繪畫、謎語對聯(lián)、即興表演等方式,如小品演員一上場就先拌出一個包袱,吊起觀眾的興趣。老師上課也不妨先來點“包袱”,緊緊抓住學生的心,讓學生一開頭就感到有趣可學,心隨課“動”。例如說明文和文言文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普遍不受學生的歡迎,其原因就在于枯燥無味。如《中國石拱橋》可先提出一個什么是橋的問題引入討論歸綱納導入新課,《死海不死》可用文中的一個故事導入新課,其他科普說明文可從當今的科技發(fā)展切入新課。我相信充滿情趣的導語勢必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二,課堂幽默——點趣。
〓〓語文是交際工具。事實證明生活中具有幽默感的人是最受歡迎的。語文教師除了應有點幽默的語言藝術。教學作為一門藝術,課堂語言大有講究,幽默機智的語言給人一種美的享受,更有增添課堂情趣。教師在課堂上適時一幽,妙語成趣,猶如注入一劑興奮劑,定受學生歡迎。課堂中的幽默從哪里來?它來自生活積累,來自于書籍閱讀,來自于課堂機智。但必須要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狀態(tài),不能是低俗的搞笑。央視主持人崔永元在《實話實說》欄目中的幽默風趣我很欣賞,他既能自然地引出觀眾的話來,又能恰當?shù)赜哪幌?。還有相聲表演用的“插科打諢”的技巧,我們不妨借用一點到課堂上來,讓課堂充滿笑聲。總之,語文教師應當有意識地培養(yǎng)自己的幽默藝術。
〓〓第三,課堂延伸——增趣。
〓〓語文學科包羅萬象,課堂只是“小語文”,課堂僅是“小課堂”,課本只是個例子,社會生活才是“大語文大課堂”。限于小天地,難免生厭。但若將課本課堂延伸到社會生活中,拓展視野,增長見識,就很容易引起學生的情趣,特別是聯(lián)系生活體會,情感體驗,也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這樣課堂不再枯燥,學生激情高漲,課堂氣氛活躍。例如說明文的教學,學生一般不感興趣,教學時可以結合我們生活中的各種常用的說明書,可以帶他們實地參觀增強感性認識,甚至可以把課堂也搬到室外,讓學生在大自然中,他們肯定會感到有意思。學習《中國石拱橋》可否先組織學生參觀幾座石拱橋;學習《春》,可否讓學生到室外身臨其境?諸如此類,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這樣,既能延伸課堂,又能拓展知識,課堂應不會單調了吧。
〓〓第四,穿插活動——插趣。
〓〓語文課不是一味地說教傳授知識而已,必須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教學中針對學生特點,有機地穿插語文活動,豐富課堂內容,讓課堂“活”起來,諸如講故事、演講賽、辯論會、猜謎語、做實驗、編課本劇、情景模擬等。例如文言文教學,許多學生都感到枯燥難學。如能根據(jù)內容,以適應的活動形式來補充課堂,效果會更好些。在文言文教學中,多數(shù)要求培養(yǎng)語感,這自然就離不開朗讀教學。教學中可設計角色朗讀,賽讀賽背,模擬對話,編課本劇等形式豐富課堂。《公輸》可設計角色表演朗讀,《唐睢不辱使命》可設計課本劇表演使學生覺得文言文不再乏味。
〓〓第五,借助設備——添趣。
〓〓教學中運用電教設備,當然會使課堂教學如虎添翼。配音朗讀增強語感,投影展示直觀形象,多媒體全方位的效果令人耳目一新,現(xiàn)代化的教學設備為課堂帶來無窮的活力。受一些電視節(jié)目的啟示,也來一點什么視覺或聽覺藝術的話,課堂豈不更豐富了。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