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媛
淺析樂圣師曠的政治思想
董媛
春秋時期,群雄并立,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經(jīng)濟、政治、軍事、文化等方面空前發(fā)展的時期,晉國是這一時期頗具實力的大國。身為晉人的師曠曾侍奉晉悼公、晉平公兩朝,位居大夫,人人皆知其因精通音律而被尊為一代音樂大師。但除此之外,他還懂政治,通軍事,與祁奚、叔向等先賢齊名,提倡以德治國,推崇民貴君輕,可以稱得上是春秋時期一位出色的政治家。
春秋時期 晉國 師曠 政治思想
師曠,晉靈公十二年——晉昭公五年(前608年—前527年),字子野,春秋時期晉國羊舌食邑(今山西省洪洞縣師村)人。主要活躍在晉悼公、晉平公時代,因其是晉人,又稱晉野。在晉悼公初年進入宮廷擔任主樂大師,師曠在藝術上取得了極高造詣,為世人所共仰?!肚f子齊物論》說師曠“甚知音律”,《洪洞縣志》云:“師曠之聰,天下之至聰也?!钡抗┮只蚱焦鯙樘?,又是著名的政治家?!痘茨献印吩疲骸皫煏缙┒鵀樘住保按笾螘x國”,晉“始無亂政”。
人們談及他,多稱其為春秋時期晉國,乃至當時各國中第一流的音樂大師。元隱士張守大撰師曠廟碑道:“師曠之聰,天下之至聰也,其于五音六律,兼能洞其奧妙,尤鬼神之不可測?!笔獠恢?,師曠亦是一位幾與祁奚、叔向齊名的政治家。師曠“以德治國,民貴君輕”等政治思想對當時以至后世都留下了深刻的影響。本文就以師曠的政治思想為主,試從以下幾方面論之。
師曠可稱是中國歷史上“民本”思想的首倡者,他認為對于那些殘暴壓榨人民的暴君,人民可以不擁護他。
《左傳·襄公十四年》中所記,衛(wèi)人出其君,面對晉侯“衛(wèi)人出其君,不亦甚乎?”的疑問,師曠答曰:“或者其君實甚。良君將賞善而刑淫,養(yǎng)民如子,蓋之如天,容之如地,民奉其君,愛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其可出乎?夫君,神之主而民之望也。若困民之主,匱神乏祀,百姓絕望,社稷無主,將安用之,弗去何為?”[1]從上述之言,我們可以得出其以百姓為重的看法,他的重民思想對晉悼公恢復霸業(yè)起了積極的作用。在兩千多年前,就能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是極為難得的。又如齊景公問政于師曠:“太師將奚以教寡人?”而師曠則三次以“君以惠民而已矣”[2]對之。反映其以民為重,反對竭澤而漁的思想。這種思想為中國歷史上各位學者反復強調的“民貴君輕”的思想奠定了基礎,師曠是名副其實的中國“民本”思想的首倡者。
師曠“以德治國”思想在各類史籍中多有論述。
《左傳·襄公十八年》對于發(fā)表楚兵伐鄭的看法時,師曠就與叔向就“德”的重要性達成了驚人的一致,“晉聞楚有師,師曠曰:‘不害,吾驟歌北風,又歌南風;南風不兢,多死聲。楚必無功。’董叔曰:‘天道多在西北,南師不時必無功’。叔向曰:‘在其君之德也。’”[3]言語不多,但從上述我們足可以看出“德”在師曠治國思想中的重要性。
面對多變的政治形勢,師曠敏銳地洞察出吏治不整,則國家必敗。因此從多方面提出要任用賢能,整頓吏治,以興國家。
《左傳·襄公三十年》中記:“于是魯使者在晉,歸以語諸大夫。季武子曰,晉未可媮也,有趙孟以為大夫,有伯瑕以為佐,有史趙、師曠而咨度焉,有叔向、女齊以師保其君。其朝多君子,其庸可媮乎,勉事之而后可。”[4]由此我們可以得知“賢能”在晉國曾一度被置于較高的地位。
而對“害國家”的小人,師曠則主張堅決除之。如在《四書七十二朝人物考》中“師論天下而有五墨墨”言:“群臣行賂,以采名譽,百姓侵冤無所告訴,而君不悟,此一墨墨也;忠臣不用,用臣不忠,下才處高,不肖臨賢,而君不悟,此二墨墨也;奸臣欺詐,空虛府庫,以其少才覆塞其惡,賢人逐,奸邪貴,而君不悟此三墨墨也;國貧民罷,上下不和,而好財用兵,嗜欲無厭,諂諛之人,容容在旁,而君不悟,此四墨墨也;至道不明,法令不行,吏民不正,百姓不安,而君不悟,此五墨墨也。國有五墨墨而不危者,未之有也?!盵5]而在《說苑·善說》篇中也論述了師曠對任用賢能的看法,強調了任人唯賢,反對任人唯親?!瓣柼幐赣嘉墓?,因咎犯三年不達,因趙衰,三日而達。智不知其士眾,不智也;知而不言,不忠也;欲言之而不也,無勇也;言之而不聽,不賢也?!盵6]師曠認為雖然咎犯是親,在任賢方面卻遜趙衰一籌,主張任人唯賢不唯親。并且?guī)煏邕€具有不畏權勢的正直品格。在師曠援琴撞平公的故事中,記晉平公與群臣一起喝酒,當他喝得非常痛快的時候,得意地嘆息說:“莫樂為人君,惟其言莫之違。”師曠聽了很生氣,認為這不像一個人君所說的話,操起琴就向晉平公打去,結果沒打到平公,把壁撞壞一塊。
師曠博學多才,其在軍事、外交方面的才能為人稱贊。
晉平公三年,晉伐齊之戰(zhàn)中,顯示了師曠敏銳的洞察能力和過人的軍事才能。如《左傳·襄公十八年》記,“師曠告晉侯曰:‘昨以兩軍擊,左之實,右而虛,有以孤主偽之,逐齊師畏而遁也。又觀陰之城,有鳥鳥之聲樂,齊師已遁。’邢伯告中邢伯曰:‘有班馬之聲齊師其遁。’叔向告晉候曰:‘城上有鳥,齊師其遁?!辉露∶?,朔,入平陰,遂從齊師?!盵7]而在外交方面,通過師曠出使周朝見太子晉,可看出其在外交方面的才華和辯解能力。其出使周朝,不僅摸清了太子晉決心不繼承王位,并且以其敏銳的思維,淵博的學識受到了太子晉的大加賞識。臨行時,太子晉送師曠一輛四馬拉的車子,這在當時是最高獎賞。師曠此行還融洽了周朝與晉國的關系。并且使晉取周田之事,也因之而得以緩和。
綜上述而言,我們可知,師曠不僅是春秋時期聞名列國的一位音樂家,在政治思想方面也有其獨到之處,僅作為“民本”思想的開創(chuàng)者,師曠已稱得上是春秋時期出色的政治家了。
[1]左傳·襄公十四年.中華書局,1992.
[2]韓非子·外儲說右上.上海出版社,1998.
[3]左傳·襄公十八年.中華書局,1992.
[4]左傳·襄公三十年.中華書局,1992.
[5]四書七十二期人物考.注釋四十卷.(明)薛應旂撰. (明)朱火阜注.明萬歷書林葉近山刻本佚名朱筆圈點.
[6]說苑·善說.中華書局,1992.
[7]左傳·襄公十八年.中華書局,1992.
董 媛 晉城職業(yè)技術學院 講師 歷史學碩士
(責編 樊 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