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存+袁付成
摘要:追求幸福感是人類永恒的話題之一。近代以來我國學者對幸福感的研究,大致是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的,軍人幸福感包括認知評價和情感體驗兩個成分。本文簡介了四種追求幸福感的模式:享樂主義型、忙碌奔波型、虛無主義型、“幸福感型”漢堡。文章又從認知、情感、行為三方面探討如何系統(tǒng)提高軍校學員的幸福感,具體措施包括提高幸福感認知如正確認識自我、強化社會自我;增進積極的情緒體驗;開展積極行為如改變學習的方式、建立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等。
關(guān)鍵詞:軍校學員;幸福感;認知;情感;行為
2012年國慶時央視進行的“你有幸福感嗎?”調(diào)查讓很多人記憶深刻,這個調(diào)查迅速成為社會熱點話題,也使幸福感成為2012年網(wǎng)絡(luò)十大熱門詞匯之一。其實,近兩年幸福感已經(jīng)成為一個熱門話題。亞里士多德曾說,幸福感是生命的意義和目的,是人類生存的終極目標。那么,我們攜筆從戎的軍校大學生有幸福感嗎?如何破解軍校學員的幸福感密碼?我們這里主要從三個部分探討。
一、幸福感的內(nèi)涵
幸福感的研究大致從20 世紀50年代在美國興起,在21世紀初積極心理學蓬勃興起后迅猛發(fā)展。幸福感是快樂體驗和自我實現(xiàn)的統(tǒng)一,即個體依據(jù)自己設(shè)定的標準對其某個階段生活質(zhì)量所作的整體評價。我國學者對幸福感的研究,大致是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的,軍人主觀幸福感包括認知評價和情感體驗兩個成分,前者是反映軍校中學員對軍校生活總體質(zhì)量的認知評價,即總體上對個人軍校生活感到滿意的程度;后者是指學員在學習、訓練以及生活中的情感體驗,包括積極情感(愉快、輕松等)和消極情感(抑郁、焦慮、緊張等)兩方面。軍校學員主觀幸福感由學員對生活的滿意、積極情感的體驗和消極情感的缺乏所構(gòu)成,是衡量軍校生活質(zhì)量的綜合性指標。
二、追求幸福感的四種模式
知道了什么是幸福感,那我們怎么追求幸福感呢?我們每個人不同的人生價值觀影響著他對幸福感的認識和獲取, 進而導(dǎo)致個體的追求呈現(xiàn)不同特征,我們來看看哈佛幸福課導(dǎo)師本-沙哈爾總結(jié)的幸福漢堡模式。
1.第一種叫享樂主義型。這種漢堡口味誘人,卻無營養(yǎng),吃它等于是享受眼前的快樂,但同時也埋下未來的痛苦。對應(yīng)的是及時享樂,避免辛苦,出賣未來幸福的人生,這類人注意的是眼前的快樂,卻不擔憂任何可能的負面后果。
比如軍校的就業(yè)壓力和經(jīng)濟壓力相比地方大學較小,我們有的學員會覺得自己沒有考研動力沒有其他目標,那漫長的一個學期如何打發(fā)?可能就會選擇了享樂主義的生活,沒事就睡覺、上網(wǎng)玩游戲,享受著毫無目的的生活,再也不去擔心明天的事。這樣的生活看起來很愜意,但這樣的生活幸福嗎?其實是空虛。
2.第二種叫忙碌奔波型。這類漢堡口味很差,里邊全是蔬菜和有機食物,吃了可以使人日后更健康,但會吃得很痛苦。與此對應(yīng)的這類人常常犧牲眼前的幸福,他會覺得等我以后混得更出息了,我有更多的錢更多的時間再怎么怎么樣。這種觀念也是我們中國人在幾千年飽受痛苦中積淀下來的,是我們非常容易成為的類型。
比如有些學員,每天都努力學習訓練,每天都感到自己很疲憊,有時也想放松一下自己,可每當要停下努力的腳步時,心里總會想到自己肩負著家庭的期望、未來的責任。于是,又一次把自己逼成了“忙碌奔波型”,結(jié)果勞累和不滿也就接踵而來。努力過程中雖然有些成功,也能短暫感受到幸福的快樂,但這種幸福感無法維持長久,因為它本身是和負面情緒共生的,成功后壓力和焦慮消除了,幸福感也容易消除。
3.第三種是虛無主義型。這種漢堡是最糟糕的,既不好吃也不健康。與此相似的人,對生活喪失了希望和追求,既不享受眼前的事物,也不對未來抱任何期許。
比如有的學員,曾在某段時間盡可能放松自己,過了段享樂主義的生活,可是后來厭煩了,覺得內(nèi)心其實不喜歡空虛;后來又給自己樹立目標,要提高成績改變生活,于是過了段忙碌奔波的日子,可是困惑的發(fā)現(xiàn)自己拼命努力自習、訓練,成績卻沒有任何提高;努力與不努力都一樣,這可怎么辦?接下來的大學時光如何度過呢?于是內(nèi)心痛苦,絕望無助,看不到未來的希望,陷入了虛無主義的漩渦。
4.會不會有和第一種一樣好吃,也和第二種一樣健康的漢堡呢?一個包括了現(xiàn)在和未來好處的漢堡?那就是第四種“幸福感型”漢堡。一個開心,活的有把握的人,因為他的所作所為,不但帶給他目前的快樂,也能引導(dǎo)他走向成功的目標。
比如一個熱愛學習的學員,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享受創(chuàng)造的快樂,而這快樂的成果也可以幫助他取得好成績,從而獲得未來的幸福感。一個熱愛軍人的學員,在軍校的學習訓練中一天天快樂成長,而這些收獲也能幫他畢業(yè)后做好自己熱愛的工作,在事業(yè)中得到幸福感。他們對工作充滿熱情,在工作中自我實現(xiàn),獲得充實感。
三、如何提高主觀幸福感
認知(Cognition)、情感(Affect)、行為(Behavior)是構(gòu)成人類心理結(jié)構(gòu)的三個最重要的系統(tǒng)。認知是指我們對某事或某物的看法,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滿足自己的需要而產(chǎn)生的喜怒哀樂等體驗;行為是指人類日常生活所表現(xiàn)出的一切活動。這三個系統(tǒng)互相影響、互相制約,共同決定了一個人的生活是否幸福,根據(jù)這三者的首字母,可以將之稱為改變過程中的ABC理論。據(jù)人文社科教研室袁付成副教授等人對軍校603名學員的調(diào)查表明,軍校大學生的幸福感水平在大學生中屬于中等。那該如何提高軍校學員的主觀幸福感呢,應(yīng)從以下幾方面來做。
(一)提高幸福感認知
積極心理學認為,人的情緒總是由人的想法判斷來決定的,如愛默生所說:“對于不同的頭腦,同一個世界可以是地獄也可以是天堂?!彼援斠粋€人想改變自己的情緒時,先要改變自己的判斷水平,即幸福感基準線,這就是認知所起的重大作用。
1、正確認識自我
我們對自己的認知若是正確的、積極的,則會對自己的發(fā)展起到促進的效果。而如果自我認知是消極的,就會對人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如學員甲數(shù)學成績不好,想到每次數(shù)學考第一的乙,他就覺得自己很蠢,學不好數(shù)學了,這是不客觀的。我們應(yīng)該辯證的看待自我,不能總是以己之短比人之長,也不能總是以己之長比別人之短,否則會產(chǎn)生自我認識偏差,整日生活在狂妄或者自卑之中。
2、強化社會自我
我們學員既是大學生又是軍人,對軍人身份這個社會自我的深刻認識有助于增進我們的積極體驗。可以想像,如果你是因為崇尚軍人、喜歡做軍人而來到軍校,那你的幸福感會比較高。相反,如果你是因為家長的壓力而讀軍校,那你是無法找到長久快樂的;既然環(huán)境是無法改變的,我們就要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認知,從而提高自己的幸福感基準線。
(二)增進積極的情緒體驗
我們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的認知和信念,我們平時緊張的學習和高強度的訓練難免會使大家產(chǎn)生種種不良的情緒體驗和心理壓力。這里給大家推薦幾種方法,可以緩解不良情緒對自己的困擾,恢復(fù)正常的情緒。
1、寫日記法。著名心理學家霍尼有本專著《自我分析》,教人們?nèi)绾卧跊]有心理咨詢師的情況下進行分析自己,從而解決自己的心理困惑,走向積極情緒。寫日記能夠強化人的理解能力、應(yīng)對能力和反思能力,從而改變?nèi)藢ν纯嘟?jīng)歷的認知,升華人的心理狀態(tài)。
2、其它常見排解不良情緒的方法。如活動宣泄法、轉(zhuǎn)移注意法。如積極心理學大師沙哈爾本人生來就容易焦慮,他學習了積極心理學后,才逐漸實現(xiàn)了轉(zhuǎn)變。他選擇鍛煉身體,比如跑步、瑜珈,它們對于緩解焦慮很有效果;另外,他聽了很多輕音樂,這是一種很有效的方式。為了克服社交焦慮,他選擇多和家人及朋友交流,再讓自己公開發(fā)言。通過這些方式,他最終改變了自己的情緒狀態(tài)。
(三)開展積極行為
如果我們總是等待自己準備好了再開始行動,就可能總是處于一個懶散的狀態(tài)中。一旦我們決定改變了,就要立刻開始行動。
1、改變學習的方式
多數(shù)學生都討厭學習。但到底是什么原因讓我們?nèi)找共恍莸呐δ??可能我們大多?shù)人都處于學習的溺水模式中。溺水模式指在學期中,我們沉溺在所不喜歡的作業(yè)里,為了失敗而感到恐懼,如同一個人頭被壓進水里,痛苦掙扎著想要出來一樣。學期過后,一旦從書本、功課和考試中解放,他們即刻得到那種解脫感——這時在這種時刻里,這種感覺很容易被誤認為是幸福感。
但我們應(yīng)該嘗試改變這種模式,試試學習的沉浸體驗?zāi)J?,這是一種可以得到目前與未來的幸福感的模式。那些美好的學習時光,無論是閱讀、思考還是寫作,都是我們自愿沉浸其中并體驗到快樂的。當我們學習上獲得成功時,我們更是體驗到強烈的快感。在溺水模式里,同樣會有這種達成目標后的高潮,但在沉浸體驗?zāi)J街?,我們卻是從一開始乃至每一件事里都得到快樂的。
2、建立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
積極心理學研究者發(fā)現(xiàn)“非??鞓返娜恕焙汀安豢鞓返娜恕痹谕饨缫蛩刂械奈ㄒ粎^(qū)別是:是否具有豐富而滿意的人際關(guān)系。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儒家也強調(diào)人際和諧就是幸福感,與朋友、家人和愛人共享美好的時光是幸福感的必需品。那么要如何建立并維持親密關(guān)系,使它能夠成為我們有力的社會支持呢?
互賴模型把兩個人之間關(guān)系發(fā)展分為四個階段:一是兩個人互相不知道對方的存在,彼此無任何關(guān)系,稱為零接觸;二是知曉:一個人知道另一個人的信息,但未發(fā)生任何直接接觸;三是表面接觸:兩個人開始互動,如借談話或書信來往;四是共同關(guān)系:兩個人的依賴程度增加。我們以世界文壇宿將馬爾克斯和略薩的故事來說明這個過程。同為拉美“文學爆炸”的主帥,兩人最初并不相識,但彼此仰慕,后來在委內(nèi)瑞拉一見如故,無所不談。此后兩人頻繁聯(lián)系,建立了珍貴的友誼,馬爾克斯甚至作了略薩二兒子的干爸。
ABC三個系統(tǒng)是相互聯(lián)系的。舉例來看:某些人比較自卑,他們的C(認知)就是自我評價很低,這樣的話,可能會經(jīng)常感到沮喪,沒有動力,這就是A(情感);最終會導(dǎo)致無所事事,這就是B(行為)。行為又會影響認知,認知會影響情感,情感影響行為,一直這樣惡性循環(huán)下去直至自暴自棄。因此,要想改變發(fā)生在個體身上的惡性循環(huán),就應(yīng)同時對ABC三個系統(tǒng)進行干預(yù),從而使個體形成很好的良性循環(huán)。
[參考文獻]
[1]泰勒·本——沙哈爾著.幸福的方法[M].汪冰,劉駿杰譯.當代中國出版社,2009年.
[2]袁付成,盧俊義,葛操.軍校大學生壓力源與主觀幸福感的關(guān)系研究[J]. 鄭州師范教育.2012 年6 月.
[3]韓向前,翁維玲.不同身份青年軍人幸福感的比較[J].中國臨床康復(fù),2005(4):74-76.
[4]張雯,鄭日昌.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4(01):61~62.
[5]尹靜,常艷娥.軍校本科學員主觀幸福感及其培養(yǎng)的研究[D].國防科技大學碩士畢論,2008年.
[6]樊俊,許峰.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研究基礎(chǔ)綜述.[D]華中師范大學碩士畢業(yè)論文,2008年.
[7]嚴標賓,鄭雪.大學生社會支持、自尊和主觀幸福感的關(guān)系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6,3:6于6.
[8]李焰,趙君.幸福感研究概述.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J],2004年第2期.
[9]畢淑敏.破解幸福密碼[M].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年.
[10]石滿,丁新華.軍校研究生主觀幸福感和人格特征的關(guān)系研究.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5年第3 期.
(作者單位:信息工程大學 理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