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先
(廣西大學 文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4)
在當代的辭賦作家中,魏明倫是一位馳譽全國的川劇作家、雜文家和辭賦作家,他致力于駢體賦創(chuàng)作,在各地廣立碑銘,賦文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取得了一些新突破。
魏明倫的辭賦,在反映實際的時候,比較客觀公正,對事物給予了客觀全面的描述。該贊美的贊美,該批判的批判,該鼓勵的鼓勵,該憂慮的憂慮。正如作者所言“歌頌真善美,譴責假惡丑。贊美不溢美,報喜也報憂。反思歷史,不為尊者避諱;針砭時弊,敢為弱者代言。借宴廳酒杯,澆平民塊壘;用廣場碑石,刻世上波瀾?!盵1]《奧運年賦》贊美奧運精神及志愿者精神;《牌坊賦》批判新新人類“怎及禽獸”;《德陽賦》則“賓客報捷,朋友報憂?!辟澝啦煌鼘憫n;《紀信廣場賦》對尊者劉邦給予了批判,《牌坊賦》則對守節(jié)的婦女給予極大的同情,為她們代言,批判封建禮教;《飯店銘》則借飯店酒杯“澆平民塊壘”,寫出了平民“萬事皆目,吃飯是綱,酒醉飯飽,綱舉目張!”的想法;《大洲廣場賦》“用廣場碑石”記錄了沱江市的風云變遷和沱江英雄兒女……
在他的辭賦里,他滿懷豪情地歌頌偉大的時代,貶斥丑惡的歷史和當世丑行,包羅萬象,以小見大,以古諷今。論人則有帝王、郡守、義士、辯士、學者、義夫、節(jié)婦、志士、體壇健將、文苑英才……寫物則城市、村落、名人故里、灶王、廣場、大橋、奧運年、桃花、美酒……記事則忠臣救主、工匠雕牛、文革胡鬧、才人求偶、舉國抗戰(zhàn)、跨江筑橋、創(chuàng)業(yè)致富……作者往往發(fā)揮實錄的精神,記錄了時代的變遷、歷史的善惡、今人的美德善舉、古人的是非曲直,內容豐富,論斷客觀,指點古今,激揚文字,賦文顯得厚重,非浮辭艷句漫天飛之阿諛賦文可比。
“憂患文化”意識無疑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是魏賦區(qū)別于當代其他辭賦的特征之一。我們由此看到了辭賦“美刺”傳統(tǒng)的延續(xù)。這對當代和后來者都有可貴的借鑒意義。
葛洪著的《西京雜記》載:友人盛覽向司馬相如請教關于賦的創(chuàng)作,“相如曰‘合綦組以成文,列錦繡而為質。一經一緯,一宮一商,此賦之跡也。賦家之心,苞括宇宙,總覽人物,斯乃得之于內,不可得而傳?![乃作《合組歌》、《列錦賦》而退,終身不復敢言作賦之心矣。”[2]從魏明倫的賦中,可看出他具備了“賦家之心”。作者思想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總攬歷史,客觀分析,得出了精妙的貫通歷史的哲理思想,令人嘆服。如:浩瀚青史,概括于壇內;輝煌文化,濃縮于眼前。徐行三百米平坦甬道,遙想五千年坎坷長途。論英雄不計成敗,數風流可鑒興亡。浪淘何物?功歸誰家?文化乃長青樹,科學乃聚寶盆。創(chuàng)造人間福址,推動歷史車輪。(《中華世紀壇賦》)
對于幾千年的歷史文化,作者給予了高度精煉的概括,“論英雄不計成敗,數風流可鑒興亡。”此句意蘊深厚,我們可以想象上下五千年,英雄萬萬千,歷歷難以數盡;而細細思量歷代風流人物的榮辱得失,我們又可以從中得出個人興衰和國家興亡的規(guī)律。一切都過去了,大浪如今淘洗什么呢,赫赫功勛又該歸于誰,這些都引人深思。作者筆鋒一轉,論及當代社會,唱出了“文化乃長青樹,科學乃聚寶盆。創(chuàng)造人間福址,推動歷史車輪?!钡恼芩?。有文化在,我們的民族精神就在;有科學在,我們的民族就會進步。文化是一點一滴地積累的,由“關關雎鳩”至楚辭再至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民歌小說;……科技則逐漸促進民族的發(fā)展,從竹簡到布帛再到造紙術、雕版印刷、活字印刷。中華文明,記錄了先民的輝煌歷程,也孕育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華夏科技則在古代促進了中華民族和外國的進步。魏明倫一語點睛,一個民族的發(fā)展要靠文化,文化培育國民精神,同時也要靠科技,科技促進民族發(fā)展。文化維持國家的軟實力,這是不可或缺的??萍紕t發(fā)展民族的硬實力,經濟增長靠科技,國防靠科技、農業(yè)靠科技、教育靠科技……可見魏明倫的論斷是十分精當的。又如:開國皇帝、建國元勛,兩者之微妙關系,雙方之尖銳沖突,乃帝制特色,王朝規(guī)律也。(《紀信廣場賦》)
在此,作者對封建帝王與開國功臣的關系做出了精辟總結,說明“兔死狗烹”乃是其規(guī)律也。兔死狗烹,有史以來,從越王勾踐滅吳殺文種到漢高祖劉邦殺韓信、彭越等再到朱元璋屠戮功臣,新朝建立與殺戮功臣常常相伴,魏明倫借紀信之事把這種規(guī)律寫了出來,從個體上升到一般,十分精當。
與同時代的辭賦相比,魏明倫辭賦充滿著平民意識。在《百城賦》系列中,作者大多歌功頌德,高談歷史、地理、名人、物產、建設成就而未涉及民情。由于魏明倫長期生活于下層,并且擔任全國政協委員,這些使他了解到下層的疾苦,具有平民意識。這種意識在他的辭賦中多有體現。如:“惦平民之甘苦,議公仆之德才,觀人海之沉浮,問城市之興衰?!保ā兜玛栙x》)
作者直接抒發(fā)了自己對平民的關注,體現了以人為本的人文情懷。又如:“祝酒唱贊歌,接二連三,勿忘十億老百姓;猜拳看主流,吆五喝六,突出‘九個好指頭’!”(《飯店銘》)
作者胸懷十億百姓,談飯店不忘老百姓,毫無語言侍從之風。
在當代,魏明倫首先是以創(chuàng)作戲劇而聞名全國的,而后則開始雜文創(chuàng)作,當過全國政協委員,以“巴蜀鬼才”之名享譽文壇政界。由于他自小即“臺上扮演生凈末丑,臺下自修詩詞歌賦”[3],為創(chuàng)作辭賦奠定了知識基礎。自1994年寫《蓋世金牛賦》開始,他的賦自成一格,出手不凡,顯示了個人獨立的風格。他有著幾十年的戲劇學習創(chuàng)作背景,而且“九歲唱戲”有舞臺經驗,并且受過“反右”株連,經歷過“文革”,有這樣背景的人在歷史上在當代僅他一人而已,因此他的賦自成一格也就順理成章了。
其藝術特征有以下三點:
董狐:春秋時晉國的史官。直筆:根據事實,如實記載。董狐直筆指像董狐一樣秉筆直書,尊重事實,真實記錄,不阿權貴的筆法。在當代這種筆法可謂鮮見。
魏明倫作賦在贊美真善惡的同時,拿起董狐直筆,秉筆直書,對歷史及當今現實種種丑行進行了嚴厲批判,直書無隱,不懼敏感話題,旨在令人全面看待歷史,開導世人。
在當代,魏明倫是敢于在賦中嚴厲批判“反右”及“文革”的第一人。眾所周知,這兩個話題是比較敏感的話題,多少災難蘊含其中,中華文明訇然倒塌,令人不堪回首。作為一個經歷“反右”、“文革”的人,魏明倫不避敏感,正視歷史,懷著對后人負責的精神,在自己的多篇賦都借題發(fā)揮,批判左傾錯誤。如:“吾友韓美林,一生勤奮如牛,歷經浩劫,打入牛棚,然而始終不改牛脾氣,年當鼎盛,志在牛斗,以其受傷之手,苦塑造福之作?!薄案钗仓疄膽K痛,群牛不堪回首?!保ā渡w世金牛賦》)
作者以雕塑作者的經歷借題發(fā)揮批判了“反右”,而后又以割牛尾巴的事實批判左傾錯誤。又如:怪哉!竟有家家挖灶之事。出于天天說謊之年。今日新新人類不知,昔日袞袞諸公健忘。曾記否?挖悼萬家小灶,推行一口大鍋。同進公社食堂,共飲清湯寡水。灶王爺冷落,水腫病流行。回想當時勞模盤中食物,不如當代乞丐碗里油葷!(《灶王碑》)
由灶王聯想到以前的艱難歲月,嚴厲批判了當時的錯誤政策,揭露了左傾的巨大危害,以勞模為例,對比當代乞丐,具體顯示了當時的慘況,語含諷刺。
讀過漢大賦的人都知道,漢大賦生僻字比較多,讀起來詰屈聱牙,難以卒讀。大量的生僻字令今人對漢大賦臨文生畏,捧起普通字典亦未能卒讀。而魏明倫則極力避免使用生僻字,追求語言的平易流暢。他的辭賦讀起來如行云流水般流暢,如《中華世紀壇賦》。全文三百多字,無一生僻字,卻大開大闔,意境高遠,凝練雋永,平易流暢,熟讀即可成誦。
措辭的平易通俗是文章平易的原因之一。魏氏使用的詞都是常見的詞,保證了讀者能夠認識這些詞,讀之毫無漢賦的艱澀之感。
疊字的頻繁使用是造成行文流暢的原因之一。疊字具有悅耳順暢、節(jié)奏明顯、韻律諧和的特點。魏賦中疊字的頻繁使用增強了語句的韻律感,讀起來不僅流暢而且給人以美的感受。
在《關于“現代駢文”——魏明倫致黃彥先生函》中,魏明倫說:“不用怪字,少用僻典。切忌佶屈聱牙,追求行云流水。適當引進時尚詞匯,甚至化用網絡語言”[4]。這是他對“現代辭賦”語言運用的看法。他有意追求“行云流水”式的語言,他也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形成了通俗流暢的語言風格。這使得他的辭賦容易為廣大讀者所理解,其辭賦廣受歡迎也就很自然了。
用典是賦的要求之一?!皠③摹段男牡颀垺な骂悺氛f:‘事類者,蓋文章之外,據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者也?!ㄟ@里所指的《事類》章,就是專講用典的)其意思是說,用典的目的是在正文本義之外,援引古人或古事,用以證明自己的論點的出處及其正確性?!对娊洝泛汀冻o》的用典,一般均注出處,而駢文的用典,則一般不指明出處,而是通過剪裁、加工和消化,把古人古事的典故融化到自己的本義中去?!盵5]可見用典的作用是援古證今。在魏明倫的辭賦中,其用典則不限于古人古事,對于外國的典故他也信手拈來,用以服務他的文章主旨。
古代典故如:本土儒風盛,德陽孔廟宏。……諸葛雙忠,姜詩三孝。英雄繼光之勇,元戎張浚之剛,辯士秦宓之智,長者任安之賢。李調元文通函海,蘇舜欽詩涌滄浪,嚴君平卜居雁水,張南軒學貫湖湘。白馬雄關,龐統(tǒng)祠前懷古;青山奇石,李冰凌內抒情??な厝绮恢嗡?,蜀國災冰及什邡之幸,出楊銳乃綿竹之榮。(《德陽賦》)作者鋪陳德陽本土的一系列古代名人,以證明德陽“儒風盛”。
現代典故如:聽其言,觀其行,廣大群眾豈無舌耶?堂內舌尖如何龍蛇繞,堂外舌端自有月旦評。凡以深圳座談為范例之大小會議,必然口碑載道,唇舌流芳。反之,廬山悲劇,文革痛史,腐敗黑幕,反貪過場;即使動用現代最新科技,也造不出鉗口封舌之鎖。(《會堂賦》)作者以“深圳座談”、“廬山悲劇”、“文革痛史”、“反貪過場”等現代典故證明自己的論點——“堂內舌尖如何龍蛇繞,堂外舌端自有月旦評?!辈⑶?,論點中亦含有一個古代典故“月旦評”。
古今中外的典故聚集在一起,顯得絢麗多姿。如:奧運精神大傳播,中華文明喜相逢。西方《體育頌》,東方《大同書》。莎翁浪漫劇,莊子逍遙游?!墩撜Z》名言,四海之內皆兄弟;《圣經》教義,洪水之中共方舟。夢奧林匹斯之眾神,登喜瑪拉雅之群峰。夢里奇觀,書中哲理。上善若水,善而不懦;以和為貴,和而不同。(《奧運賦》)
在這里用典突破了國界,現代西方的《體育頌》與近代東方的《大同書》并舉;古代中國的《論語》和古代西方的《圣經》同現;莎翁與莊子同在,方舟與奧林匹斯眾神共存。賦文顯得視野廣闊,色彩斑斕。用典隸事節(jié)省了筆墨,擴大是文章的容量,增加了文章的歷史底蘊,也顯得蘊藉。
由于魏明倫獨特個性,獨立的思考也就成就了他的辭賦的獨特風格。觀照魏明倫的辭賦我們可以從中知道,文藝作品不僅需要關注現實也需要滲入個人思考,這樣作品才具有活力和長久的藝術生命力。對于古代文體的繼承與發(fā)展,魏明倫的辭賦成就對于當代辭賦創(chuàng)作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
[1][4]魏明倫.關于“現代駢文”——魏明倫致黃彥先生函[J].中華辭賦,2008,(1).
[2]費振剛,仇仲謙,劉南平.全漢賦校注[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5.84-84.
[3]曾全紅.魏明倫談當代川劇[J].四川省情.2003,(01).
[5]江建名,何毓玲.韻文概論[M].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259-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