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乾成
【摘 要】語言組織水平的高低,無疑是判斷學生綜合語言素養(yǎng)的關鍵因素之一。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重視學生的語言組織水平的發(fā)展,并通過多樣化的途徑,盡可能提升學生的語言組織水平。
【關鍵詞】初中語文 語言組織水平 現(xiàn)實意義 必經(jīng)之路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12.171
很長一段時期以來,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都未能重視學生的語言組織水平發(fā)展問題。盡管新課程的教學目標中,并未明確將提升學生的語言組織水平強調(diào)出來,但是,學生的語言組織水平的確是反映學生綜合語言素養(yǎng)和文學水準的關鍵因素之一。語言的意義正在于交流,而學生應用語言交流之前,勢必要提升自身的語言組織水平。而且,初中時期正是學生們強化語言素養(yǎng)、提升語言組織能力的關鍵時期。
一、重視初中生語言組織水平提升問題的現(xiàn)實意義
1.提升學生的考試成績。有相當數(shù)量的語文教師都認為學生的語言組織水平與其成績并無直接的關系,因為語言組織水平是學生的一種隱性實力,而成績則是顯性的標志。其實,這種看法是不全面的。乍一看,一張初中語文試卷上的確沒有哪一道題目是專門考察學生的語言組織水平的,但是,大部分主觀題的作答其實都與學生的語言組織水平密不可分。比如說,閱讀理解的作答中,學生要想完成題目作答、取得理想的分數(shù),一是要看懂文章、深刻理解文章;二是要將自己的理解用文字清楚地表達出來,這個時候,學生的語言組織水平就顯得至關重要了。很多情況下,理解文章大意并不難,難就難在學生能不能在有限的字數(shù)內(nèi),將自己的意思完整、準確地表達出來。所以說,學生的語言組織水平作為一種隱性的因素,確實對學生的考試成績有很大的影響。
2.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學生的表達能力一直以來都是教師關注的能力之一,而學生的語言組織水平恰恰是與學生的表達能力關系最為密切的。簡單來說,學生的表達能力是由三部分因素決定的,一是學生的詞匯基礎;二是學生表達時的語氣語態(tài);三就是學生的語言組織水平。如果學生感情充沛,用詞準確,但是語序混亂、語言組織上缺乏條理性的話,學生的表達能力就是不完善的。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經(jīng)常遇見學生詞不達意的情況,我認為,每當學生在回答問題的時候感覺詞不達意、力不從心,這就說明學生的語言組織水平還不過關。所以,關注學生的語言組織水平,與教師增強學生表達能力的目標是一脈相承、息息相關的。
3.夯實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從應試的角度來思考,學生語言組織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學生成績的提升;從素質(zhì)教育的角度來思考,學生語言組織水平的提升與學生的表達能力培養(yǎng)一脈相承;從我們語文這門學科本身的內(nèi)涵出發(fā),學生語言組織水平的提升與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日漸夯實密不可分。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學生的語言組織水平與學生的邏輯水平緊密相連,而學生本身的邏輯水平越高,學生的思路就越清晰,學生的文學功底和審美價值就更加牢固。比如說,學生在寫一篇文章的時候,學生的語言組織水平越高,他們就越能夠將掌握的文學積淀通過筆尖展示出來。否則的話,縱使學生胸中有千言萬語,學生也未必可以組織明晰??梢?,重視初中生語言組織水平提升問題,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
二、語文教師提升初中生語言組織水平的必經(jīng)之路
1.激發(fā)學生表達自我的勇氣。要想提升學生的語言組織水平,教師首先要激發(fā)學生表達自我的勇氣。換言之,我們首先要激發(fā)學生樂于開口說。如果學生總是不愿意開口說,那么學生語言組織上存在的問題,我們就不能及時獲知,接下來教學的針對性也就不強了。所以,教師首先要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表達自我的勇氣。在激發(fā)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注意激發(fā)的強度,二是要有耐心。有些教師在激發(fā)學生勇氣的過程中,強度過小,沒有起到激發(fā)學生表達勇氣的效果;強度太大,學生會有一種被動的感覺。所以,把握合理的激發(fā)強度是比較關鍵的。其次,教師在激發(fā)學生勇氣的過程中一定要有耐心。語言組織水平的提升是一個比較緩慢的過程,因此,我們教師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總之,激發(fā)學生表達的勇氣是第一步。只要學生敢于開口表達、樂于開口表達了,學生的語言組織水平就有了提升的可能性。
2.給予學生更多課堂發(fā)言和表達的機會。俗話說,熟能生巧。學生語言組織水平的提升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只有不斷地練習,學生的語言水平才可以穩(wěn)步提升。而我們教師需要做的,就是給學生們創(chuàng)造足夠多的機會、營造足夠理想的表達環(huán)境。如果我們只是口頭上說提升學生的語言組織水平,在實際的教學中卻并不給學生實際的表達機會的話,那么我們的理想就會停留于理想的層次,不可能轉化為現(xiàn)實。有的教師喜歡把課前三分鐘設置為學生的表達時間,按照一定的順序讓每一個學生都有站在講臺上表達和展示的機會。這一模式雖然好,但是一個學生的第一次表達和第二次表達之間有很長的間隔。有的時候,學生一個學期可能才只有一次展示自己的機會。因此,我們在上課的時候,還應該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們盡情表達。比如說,講到一篇議論性的文章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順勢讓學生們進行熱情洋溢的討論。再比如說,在講解到一個開放性的題目時,我們就可以啟發(fā)學生們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伴隨著學生們表達機會的逐漸增多,學生在表達的過程中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表達上的不足,學會借鑒其他同學的優(yōu)勢。在給予學生機會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把握的最重要原則就是公平原則,我們不是只給那些表達上有優(yōu)勢的學生以機會,而是給所有渴望表達的學生以機會。
3.開展豐富多彩的語言類活動。開展多樣性的語言類活動不僅可以幫助教師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還能夠幫助教師發(fā)現(xiàn)不同學生的表達潛力。因為語言本身的包容性,教師在語言類活動的選擇上有了很多種可能。我們不但可以組織氛圍熱烈的辯論賽,還可以組織古色古風的詩文朗誦活動;不但可以引導學生們進行一場別開生面的話劇表演,還能夠啟發(fā)學生們針對時下熱議的話題開展客觀的議論??傊?,這些語言類活動不僅從不通過的側面提升了學生的語言組織水平,而且還強化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更受到學生的喜愛和歡迎。唯一需要教師注意的是,這些活動都需占用了大量的課堂時間,因此,在籌備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下足功夫。一旦舉辦某項活動,就要盡量取得最佳的效果。
引導學生發(fā)展成為具有良好人際交往能力的人無疑是教師的夢想,而實現(xiàn)這一夢想的過程中,我們首先需要引導學生發(fā)展成為懂得說話藝術的人、引導學生發(fā)展成為語言組織水平高的人。我們要充分突出語文這一學科的語言優(yōu)勢,爭取不斷推進學生語言組織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