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勝輝
【摘 要】課堂教學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盡職盡責的教師都應該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做出自己的努力。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對以往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進行反思總結,并且不斷探索,尋求新方法、新手段,幫助學生提高化學成績和化學水平。
【關鍵詞】初中化學 課堂教學 改革建議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12.046
新課程改革要求的課堂應該是輕松的、活潑的,而不是沉悶的、枯燥的。尤其對于初中化學這門課程來說,學生初次接觸這門課會感到特別陌生,學習起來也可能感覺其學習起來不那么得心應手。這就容易造成學生對化學課堂失去興趣和信心,這時候更需要教師采用新穎的教學方式和活潑生動的課堂教學氛圍來吸引學生,幫助學生重建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本文根據我的教學經驗就如何進行化學課堂教學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議。
一、關注學生心理、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不難發(fā)現,雖然大部分學生的智力水平相當,學習時間也一樣多,但是學生的學習成績卻高低不同。并且有些化學成績差的學生其他的科目成績卻很好。這主要是由學生的自身因素決定的,例如興趣、意志、性格等方面,學生的興趣在學習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初中生的情感比較豐富,思維活躍,對感興趣的內容會表現出極大的積極性,愿意在此花費時間和精力,學習起來就會覺得更輕松。所以,作為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把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促進學習的內在動力,想方設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用精彩的導語激發(fā)興趣
首先,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師要重視第一次化學課和之后每節(jié)化學課的開始部分。在第一次化學課上,學生首次接觸化學這門課程,有著無限的陌生感和新鮮感,對課本中的知識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師要利用這種心理,先不要先急著傳授教材知識,而是和學生一起討論一下什么是化學,化學有什么應用等,并引導學生尋找和發(fā)現生活中的化學現象,把化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感受到化學的樂趣。其次,雖然化學教材中的知識是靜態(tài)的,但是教師要善于把靜態(tài)的知識轉換成學生易于接受的形式,這就要求教師教學要有藝術性。另外,在每節(jié)化學課的導語部分,教師要精心設計,把教材知識在導語中呈現,例如生動的語言、設置疑難問題、做個小實驗等。通過這些讓學生對接下來的教材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欲。此外,教師還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不斷推陳出新,盡量做到教學內容新穎、出奇。滿足學生的心理期待和好奇心。
(二)用豐富的實驗培養(yǎng)興趣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教材中包含著豐富的實驗活動。在化學課堂上采用實驗教學的方法,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guī)椭鷮W生深入理解化學知識的原理。首先,教師要正確的演示實驗。由于一些化學知識比較抽象,用語言難以表達,學生難以理解,但是如果用實驗的形式呈現,學生就能夠直觀地感受和理解相關的知識,為課堂教學減輕阻力。因此,教師要重視演示實驗,做好課前準備工作,確保實驗順利進行,以避免出現實驗效果達不到理想效果。此外,演示實驗將會使得課堂氣氛過于放松,學生容易抱著欣賞的態(tài)度反而忘記了學習,因此,教師在演示實驗之前可以先向學生提出一定的任務和要求,讓學生帶著目的去觀賞教師演示實驗,以達到應有的教學目標。其次,提高學生參與程度最好的方法是讓學生自己親自動手做實驗,通過自己動手學到的知識和通過觀察得來的是不一樣的。教師可以在課堂條件具備的情況下,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也有助于學生對化學課程的學習。
二、巧妙設疑,培養(yǎng)思維
初中生所處的年齡階段是很重要的人生階段,他們對周圍的未知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這一階段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對學生的知識傳授,更要注重對學生思維的培養(yǎng)。在化學教學中,設置疑問是非常有效的教學方式,也是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
(一)課前設疑激發(fā)學生興趣
設置疑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因此在化學課的開始部分,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興趣,鼓勵學生自己去尋找答案。在提問時,教師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教師提出的問題要符合學生的興趣,否則就達不到教學目的。例如教師可以尋找化學與生活的關系,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中提出問題。其次,教師在提問時要注意知識的銜接性,注重在舊知識中發(fā)現新問題,與新知識聯系,這樣既符合學生的認知結構,也有助于學生進行新知識的學習。最后,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注意新穎性和發(fā)展性。教師如果忽視這一點,提出的問題千篇一律,毫無新意,則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因此,教師要有創(chuàng)新精神,能夠平中出奇,提出別致的問題。并且提問的問題要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等各種思維能力,鼓勵學生不要被現有的知識所禁錮,勇敢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
(二)課中提問促進交流互動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導的,往往是教師講、學生聽,這樣雖然有助于知識的傳播,但是容易使學生處于被動狀態(tài),忽略學生與教師的交流互動的重要性。所以,教師應該轉變教學觀念,提出新思想、新理念,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體。教師要課堂教學過程中要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這一點就可以由提問來實現。因此,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時刻提出注意問題,學習一部分內容后,教師要提出相關的問題讓學生獨立思考,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能夠通過學生的回答狀況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從而適當調整教學節(jié)奏。此外,教師如果要想促進生生之間的交流,則可以把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交流,集體的智慧是無窮的,并且學生也樂于接受這種學習形式,這種模式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聰明才智,使學生進行資源共享,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取更多的知識。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發(fā)揮主動作用,通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從而實現教與學雙向互動。
(三)課下提問持續(xù)思考
即使在課下,也要保持學生的思考熱情和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因此,在課堂教學結束之后,教師要提出一定的問題鼓勵學生課下思考,這樣既能對知識進行鞏固,又能為下節(jié)新課做準備。教師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不要盲目追求問題的數量,而是要注重問題的質量。提問問題過多的話會讓學生產生壓力,適得其反,會使學生產生厭煩的情緒。同時教師要注意問題的難易程度,過于簡單是浪費時間,太難了又會超出學生的認知能力,這兩種情況都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教學改革要從不同的方面和角度進行,除了上述這些,還有教學理念、教學手段和方法等,作為教師要努力探索新形式、新方法,積極實踐,幫助學生提高化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