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遠耀
(廣西師范學院 圖書館,廣西 南寧530023)
《說文解字》①(以下簡稱《說文》)是漢代許慎撰寫的我國第一部系統(tǒng)而完整的字典,是古代典籍中的一塊瑰寶。它在古代歷史文化發(fā)展過程中曾起著重要的作用,至今仍是學習和研究古代漢語不可或缺的工具書,即使是學習現(xiàn)代漢語,要查一個字的音、形、義,仍不失為一本不可多得的參考書。
《說文解字·敘》說到,漢字的造字方法有六: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其中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1]即根據(jù)詞的語音線索找一個現(xiàn)成的同音字作記錄,并加上表示大類的字,用這種方法造出的字叫形聲字。后世將其構件分別稱作“形(意)符、聲符”,分析形聲字的基本表達方式為“從某,某聲”。如“江、河”,“氵”表示其意義范圍,稱作“形(意)符”;“工、可”分別為聲符,它們則分別表述為“從水,工聲”和“從水,可聲”。一般說來,聲符只表聲,與意義無關聯(lián)。所謂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②。武、信是也?!北戎覆⒈?、比附;類即依類象形之類,為獨體文。所謂合誼,指把獨體文原有的意義結合在一起表示該字的意義,用這種方法造出的字叫會意字。會意字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已有文字組合起來構成一個新字,其意義也是合成構件意義之和。分析會意字的基本表達方式為“從某,從某”等。如:“烕,滅也。從火、戌?;鹚烙谛纾枤庵列缍M。許劣切?!弊钟苫?、戌組成,其意義亦由火、戌合成,到了戌時,不用火了,該滅掉了。表義構件火、戌與“烕”的讀音無關。一般的會意字,其構件只表義不表聲。然而,漢字中有一種介于會意和形聲之間的特殊結構形式的文字,其一個構件在表意的同時又表聲,這會意字便具備了形聲字的特點。傳統(tǒng)文字學將這類文字稱之為亦聲字,并把它看成形聲字的一種特殊類型。亦聲者,就是漢字的一個構件既是形(意)符,亦為聲符,具備這一特點的便是亦聲字。如:“柵,編樹木也。從木,從冊,冊亦聲。楚革切。”柵指用樹木編成的欄柵。冊首先是會意構件,欄柵的“編樹木”而成,正如編竹木簡而成冊,冊為形(意)符。冊,楚革切。冊、柵同音,柵由冊得聲,故冊又是聲符。(至于“冊、柵”今音有異,是由于時代的推移,字音發(fā)生了變化,這是另一個問題。)冊既表形(從冊)又表聲(冊亦聲),即柵既非純會意字,亦非純形聲字,它就是亦聲字。形聲字中,聲符與該字意義有關聯(lián)的,即聲符又為形(意)符者,同樣是亦聲字。如:“娶,取婦也。從女,從取,取亦聲?!比⒈臼切温曌?,從女,取聲,而由于娶、取義有關聯(lián),取則既是聲符又為形(意)符,故娶是亦聲字。段玉裁分析字形結構常說到的“會意包形聲”、“形聲包會意”及王筠常說到的“聲義互相備也”等都屬亦聲字的特點。
亦聲是漢字體系中有著重要認識價值的一種結構類型。認識漢字聲形兼?zhèn)溥@一特殊結構形式,對認識許慎所首創(chuàng)的六書理論以外的特殊的分析字形結構的方法有著重要的意義,對探討漢字語源、揭示聲義關系有著重要的啟示作用,對認識漢字的音、形、義大有幫助,對理解漢字是“表意文字”這一特點也有著深層的意義。許多漢字并非純表意,會意字中有些也表音,形聲字中有些亦表意?!墩f文》對部分亦聲字已經(jīng)指出,如《示部》“禮,從示,從豊,豊亦聲”等,這樣的訓釋解釋了字形的結構,解釋了其意義,也給出了讀音,很便于認識漢字,只是書中遺漏了不少。為更好地認識這一特殊結構形式,使其形體結構分析體系更趨于完善,下文依原書的順序對遺漏的亦聲字進行了分析、考證和補遺。
15上③《艸部》蓏:“在木曰果,在地曰蓏。從艸,從瓜瓜。郎果切?!卑矗骸豆喜俊贰肮瞎?,本不勝末,微弱也。以主切”。《康熙字典》:“《六書故》:瓜瓜,瓜實繁也,故引之有本不勝末之義。”[2]徐鍇《說文解字系傳》(以下簡稱《系傳》)曰:“在地若瓜瓠之屬,今人或曰:蔓生曰蓏,亦同果在樹。故田在木上,瓜在蔓。故瓜瓜 在草下在葉下也?!保?]《漢語字源字典》:“瓜瓜,表示一根藤蔓上結瓜很多的意思。蓏,指瓜類等蔓生植物的果實?!稘h書·食貨志》:‘瓜瓠果蓏?!z字從艸下二瓜,即表明其為草木植物的果實。”[4]可見蓏、瓜瓜 義有關聯(lián),“瓜瓜”當為形(意)符。段玉裁在“從艸瓜瓜”下注:“此合二體會意。瓜瓜 者,本不勝末,微弱也。謂凡草結實如瓜瓞下垂者,統(tǒng)謂之蓏?!保?]《說 文 通 訓 定 聲》:“從 艸,從 瓜 瓜 ,會意?!保?]李伯欽注釋《說文解字》(以下簡稱“李伯欽注釋本”):“譯文:由艸,由瓜瓜 會 意?!保?]可證。上古蓏、瓜瓜 分別屬來、定紐,發(fā)音部位相近;屬相近的歌、魚部韻,讀音則相近,“瓜瓜”又當為聲符?!断祩鳌纷鳌皬钠H,瓜瓜 聲”,與之音近的“窳”亦為瓜瓜 聲,《上古音手冊》“蓏”為歌部韻,“瓜瓜、窳”為魚部韻[8],可證。那么其形體結構當分析為“從艸,從瓜瓜,瓜瓜 亦聲”,徐鍇曰:“此當言亦聲,寫誤少亦字也?!保?]又可證。
59上《廾部》弇:“蓋也。從廾,從合。古南切,又一儉切?!卑矗骸稘h語字源字典》:“弇字從廾從合,表示雙手把東西合攏、遮蓋之意,其本義為覆蓋、遮蔽?!蓖躞拮⒃疲骸岸问显唬骸夺屟浴罚簭m,同也。弇,葢也。此與奄覆也音義同。桂氏曰:本書盫,覆葢也。揜,覆也?!保?]《宋本廣韻》:“蓋覆也?!薄秮懖俊贰昂?,合口也。候閤切”。可見弇、合義有關聯(lián),“合”為形(意)符。《說文通訓定聲》:“從廾,從合,會意。”[6]李伯欽注釋本:“譯文:由廾、由合會意?!保?]可證。上古弇、合同屬喉音,分別屬韻類相近的談、緝部韻,讀音則近,“合”又當為聲符。《說文解字義證》(以下簡稱《義證》)《說文句讀》均注:“當作從廾合聲。”桂氏曰:“本書龕頜皆合聲。”[10]王貴元校曰:“嚴可均《說文校議》:‘當言從廾合聲。’”[11]可證。那么,其形體結構當分析為“從廾,從合,合亦聲”。
65下《臤部》緊:“纏絲急也。從臤,從絲省。糾忍切。”按:本部“臤,堅也??嚅e切”?!袄p絲急”則臤(堅)。朱駿聲注:“南州桓公《九井》詩:風物自凄緊。注:猶實也。”[6]可見“緊、臤”義有關聯(lián),“臤”為形(意)符。李伯欽注釋本:“譯文:由臤字、由絲字省去一半會意?!保?]可證。上古,緊、臤同系,分別為相鄰的真、元韻部,則讀音相近,“臤”又當為聲符。與之音近的“婜、掔、賢、鋻”均為臤聲,《上古音手冊》“臤、緊、堅、腎、掔、賢”同韻部,可證。那么,其形體結構當分析為“從臤,從糸,臤亦聲”。朱駿聲按:“從糸,從臤,會意,臤亦聲?!蓖躞拮ⅲ骸爱斣茝聂榕O臤亦聲?!蓖踝餍抡J為“緊”是亦聲字[12],又可證。
122下《木部》櫑:“龜目酒尊??棠咀髟评紫螅笫┎桓F也。從木,畾聲。魯回切?!卑矗憾斡癫米⒃疲骸八钥虨樵评渍?,以云雷施澤不窮。……畾者,靁之省。凡許言畾聲,皆靁省聲也?!濒ξ臋ё衷隗驹频乃膫€角各有一個云雷,即“刻木作云雷象,象施不窮也”之意。徐鍇曰:“雷者,圓轉之義,故曰不窮?!笨梢姍А毩x有關聯(lián),“畾”當為形(意)符。畾,魯回切(見《宋本廣韻》),與櫑同,“畾”又當為聲符。《說文句讀》《義證》均作“從木,畾聲”,與之音同音近的“雷、瓃、儡、纍、壘、灅、鸓”皆為畾聲,《上古音手冊》“雷、纍、嫘、纝、壘、儡”聲韻同,可證。那么其形體結構當分析為“從木,從畾,畾亦聲”?!断祩鳌罚骸皬哪?,畾亦聲。臣鍇曰:畾者,本象其畫文,故曰畾亦聲?!薄墩f文解字注》:“從木,從畾,畾亦聲。此五字今補正。”《說文句讀》:“從木,畾亦聲?!蓖踬F元校曰:“《唐本說文殘卷》作‘從木畾畾亦聲’。按,當依《唐本說文殘卷》?!保?1]皆可證。
148下《臼部》舀:“抒臼也。從爪、臼。以沼切?!卑矗骸稘h語字源字典》:“舀字從爪從臼,是個會意字。小篆的舀字,象用手到臼中取稻米之形。舀的本義為探取、挹取?!北緯笆?,挹也”;“爪,覆手曰爪。側狡切”。挹必以手為之。段玉裁注云:“既舂之,乃于臼中挹出之?!蓖躞拮⒃疲骸笆闫渚手兄滓??!敝祢E聲注云:“凡舂畢于臼中挹出之曰舀。今蘇俗挹彼注茲曰舀?!毙戾|曰:“會意也。爪,向下取之也?!薄犊滴踝值洹罚骸啊墩f文》:抒臼也。挹彼注此謂之舀,《博雅》:抒也?!笨梢姟白?、臼”均為形(意)符?!读x證》疏曰:“《一切經(jīng)音義十九》:舀,抒也。字從臼,從爪,字意也?!薄墩f文解字注》:“從爪臼,會意?!薄墩滞ā罚骸啊墩F》:從爪臼,會意。”[13]李伯欽注釋本:“譯文:由爪、臼會意。”可證。上古舀、爪分別屬定、精紐,發(fā)音部位相近;同韻部,則讀音相近,“爪”又當為聲符?!断祩鳌罚骸皬木?,爪聲?!笨勺C。那么,其形體結構當分析為“從爪,從臼,爪亦聲”?!墩f文通訓定聲》:“從爪臼,會意,按爪亦聲?!薄断祩鳌ば?庇洝沸T唬骸白β暜斪髯σ嗦??!庇挚勺C。
152下《穴部》窳:“汚窬也。從穴,瓜瓜 聲。朔方有窳渾縣。以主切。”按:《說文句讀》有“一曰:窳,嬾也”,并注云:“《大雅》末篇,《毛傳》:訿訿,窳不供事也。”《康熙字典》:“《說文》:汚窬也。器中空。亦病也,惡也,惰也?!敦浿硞鳌罚阂怨蕝桉?。徐廣曰:呰窳,茍且嬾惰之謂?!敝祢E聲按:“洿下低陷,引申為病弱懶惰之意。字亦作寙?!都狻罚翰∫??!稘h書·地理志》注:寙,惰也,又弱也?!盾髯印ぷh兵》:械用兵革窳楛,不便利者弱。注:器,病也。字正作窳。”《正字通》:“唐《韓琬傳》:器不行窳。又惰也?!稘h書·食貨志》:江南民啙窳偷生,而亡積聚。師古曰:啙短窳弱也。言短力弱才,不能動作也?!倍斡癫米⒃疲骸啊妒酚洝罚核刺蘸訛I,器不苦窳?!矗黢琳?,低陷之謂,亦汙窬之意也?!夺屧b》曰:窳,勞也。郭云:勞苦者多惰窳?!说锐两杂柖钁校嘟詻A窬引申之義。釋玄應屢引楊承慶《字統(tǒng)》說:懶者不能自起,如瓜瓠在地不能自立,故字從瓜瓜。又,懶人恒在室中,故從穴。而《召旻正義》曰:草木皆自豎立,惟瓜瓠之屬臥而不起,似若懶人常臥室?!础蹲纸y(tǒng)》說,瓜瓜 為會意,許則云形聲?!笨梢婑?、瓜瓜義有關聯(lián),“瓜瓜”當為形(意)符。瓜瓜,以主切,與窳同,
“瓜瓜”又當為聲符。各本均作“從穴,瓜瓜聲”,可證。那么,其形體結構當分析為“從穴,從瓜瓜,瓜瓜 亦聲”。鄒曉麗在“瓜瓜”下云:“《孟子》:苦窳之器(粗糙不結實的器具)的‘窳’就從瓜瓜 得聲且兼得義?!薄墩f文通訓定聲》:“從穴,瓜瓜聲,按瓜瓜 亦意。”可證。
163下《人部》偫:“待也。從人,從待。直里切?!卑矗憾斡癫米⒃疲骸耙辕B韻為訓,謂儲物以待用也。偫,經(jīng)典或作歭,或作庤?!吨茼灐こ脊鳌吩唬簬?,具也。庤,儲置屋下也?!夺屧b》云:供、歭,共具也。歭在《說文》為偫?!薄端伪緩V韻》:“待也,儲也,具也?!保?4]《義 證》:“《一 切 經(jīng) 音 義 十 二》引作:待也,儲偫具也?!毙戾|曰:“《漢書》:張忠為孫寶設儲偫物以待須索也?!敝祢E聲按:“實與待同字,竢也?!吨苷Z》:偫而畚挶。注:具也?!稘h書·外戚傳》:主見所偫美人。注:儲偫也?!队皤C賦》:儲積共偫。注:具事也?!薄墩滞ā钒矗骸皞烙袃χ昧x?!笨梢妭馈⒋x近,“待”為形(意)符。李伯欽注釋本:“譯文:待,(儲物)待用。由人、由待會意?!笨勺C。待:徒在切。上古偫、待雙聲疊韻,“待”又當為聲符?!墩f文句讀》《系傳》皆作“從人,待聲”,可證。那么,其形體結構當分析為“從人,從待,待亦聲”。段氏曰:“此舉會意包形聲也.”《說文句讀》:“義聲互相備也?!薄墩f文通訓定聲》:“從人,從待,會意,待亦聲”,又可證。
173上《衣部》製:“裁也。從衣,從制。征例切。”按:《刀部》“制,裁也。征例切”。《義證》疏曰:“裁也者,本書,裁,制衣也。制衣誤分製為二字?!断迦荒曜髠鳌罚鹤佑忻厘\,不使人學製焉。注云:製,裁也。《離騷》:製芰荷以為衣兮。注云:製,裁也。”《正字通》:“之侍切,音制。義通作制?!毖u作衣服,必先裁剪后縫制。製、制音義皆同,“制”當為形(意)符,又為聲符。李伯欽注釋本:“譯文:由衣、由制會意?!薄断祩鳌贰墩f文解字注》《說文句讀》均作“制聲”,王筠注:“製即制之絫增字也?!蓖踬F元校曰:“小徐本作‘從衣制聲’,《韻會》、慧琳《一切經(jīng)音義》卷六引同小徐本,當據(jù)正?!薄渡瞎乓羰謨浴贰爸?、製”聲、韻同,《康熙字典》:“《唐韻》《集韻》音制?!笨勺C。那么,其形體結構當分析為“從衣,從制,制亦聲”?!墩f文通訓定聲》:“從衣,從制,會意,制亦聲?!蓖踝餍抡J為“製”是亦聲字,又可證。
217上《心部》悳:“外得於人,內得於己也。從直,從心。多則切?!卑矗骸秮]部》:“直,正見也。徐鍇曰:乚,隱也。今十目所見是直也。除力切?!薄端伪緩V韻》:“直,正也?!倍斡癫谩爸薄毕略疲骸啊蹲髠鳌吩唬褐闭秊檎?,正曲為直?!薄断祩鳌ねㄕ摗罚骸啊抖Y》曰:舜好問。孟子曰:禹聞善言則拜,君子之於人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也。直其心,則人歸之也。故《洪範》三德:一曰剛克,二曰柔克,三曰正直。”《康熙字典》:“《六書精薀》:直心為悳。生理本直,人行道而有得于心為悳?!堕L箋》:《論語》以直報怨,以悳報悳。則知直即是悳?!敝祢E聲疏曰:“外得於人者,恩悳之悳。內得於己者,道悳之悳?!笨梢姁?、直義有關聯(lián),“直”當為形(意)符。李伯欽注釋本:“譯文:由直、由心會意?!笨勺C。上古悳、直同系同韻部,讀音相近,“直”又當為聲符。朱駿聲按:“從心,直聲”,與之音近的“植、値、埴、殖、稙”均為直聲,《上古音手冊》“直、値、埴、殖、稙、植、置”同韻部,可證。那么,其形體結構當分析為“從直,從心,直亦聲”?!墩f文解字注》:“從直心,直亦聲。”王作新認為“悳”是亦聲字,又可證。
252下《手部》插:“刺肉也。從手,從臿。楚洽切?!卑矗捍恕叭狻碑敒閮?,內即入也。《義證》疏曰:“《玉篇》《廣韻》并云:刺入也?!薄墩滞ā罚骸啊墩f文》:刺入也。古作臿?!薄墩f文解字注》《說文句讀》《系傳》《說文通訓定聲》均作“刺內也”。王筠注云:“內音納?!度氩俊穬认略疲喝胍?。刺內者,謂直刺而納于其中也?!倍问献ⅲ骸皟雀鞅咀魅猓裾?。內者,入也。刺內者,刺入也。”可證。《臼部》;“臿,舂去麥皮也。楚洽切。”《康熙字典》:“《前漢高祖紀》注:魏武奏事云:今邊有警,輒露檄插羽。又《急就篇》師古注:插者,擔也。兩頭鑯銳,所以插刺禾束而擔之也?!笨梢姴濉⑴a義近,“臿”當為形(意)符。徐鍇曰:“會意也?!笨勺C。插、臿同音,“臿”又當為聲符?!墩f文解字注》《說文句讀》《說文通訓定聲》及李伯欽注釋本譯文均作“從手,臿聲”,《正字通》音臿,與之音同音近的“鍤、歃、女臿”均為臿聲,《上古音手冊》“臿、插、鍤、歃”同韻部,可證。那么,其形體結構當分析為“從手,從臿,臿亦聲”。王作新認為“插”是亦聲字,又可證。
289下《土部》塋:“墓也。從土,熒省聲。余傾切?!卑矗骸盁墒÷暋彼粕兄档蒙倘叮断祩鳌贰墩f文句讀》等均作“營省聲”?!墩滞ā芬魻I,與之音近的“煢”亦為營省聲。熒,戶扃切;營,余傾切,塋、營同音,塋、熒只音近,故“營省聲”更確切。那么,“營省”當為聲符。王筠注云:“營者,兆域之謂也。”段玉裁注云:“《詩》:籨蔓于域。毛傳:域,塋也。按:塋之言營也。營者,帀居也。經(jīng)營其地而葬之。故其字從營?!敝祢E聲注云:“《小爾雅·廣詁》:營,治也?!笨梢?,塋、營義有關聯(lián),“營”又當為形(意)符。那么,其形體結構當分析為“從土,營省,亦聲”?!墩f文解字注》:“從土,營省,會意,亦聲?!薄断祩鳌罚骸皬耐粒瑺I省,亦聲?!薄墩f文句讀》作“從土,從營省,亦聲?!庇挚勺C。
以上這些都是亦聲字。亦聲字既不同于一般的同源字,也不同于聲訊的漢字,它在漢字發(fā)展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價值。這些亦聲字或會意兼形聲,或形聲兼會意,即會意字中的一個形(意)符與該字的讀音相關,形聲字中的聲符又與其意義有關聯(lián)。了解亦聲字,對認識漢字聲形皆備這一特殊結構形式,進一步了解漢字的音、形、義,對理解乃至研究漢字的“表意文字”這一特點也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通過查閱相關資料,進行分析、考證,把這些遺漏的亦聲字補出來,使該字典的形體結構分析體系更趨于完善,以期便于讀者更好的掌握亦聲字這一結構形式。
注釋
①這里選用中華書局版本(孫星衍刻本),是由于在眾多的版本中,它最為通用。此版本單字成條,字頭都在篆體之上還加了楷體,這就更適合于很少接觸篆體的現(xiàn)代人檢索和使用。其它版本或非單字成條,或字頭均為篆體,或分成多冊,或是大部頭,都不太適合一般的使用。
②文中部分文字仍采用繁體字,一是為了便于說明問題,二是有些找不到相應的簡化字。以下同。
③此為原書之頁碼。列于此,便于查閱、核對。
[1]許慎.說文解字(孫星衍刻本)[M].北京:中華書局,1963.
[2]康熙字典[M].北京:中華書局,1980.
[3]徐鍇.說文解字系傳[M].北京:中華書局,1987.
[4]謝光輝.漢語字源字典[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5]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6]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M].北京:中華書局,1998.
[7]李伯欽注釋.說文解字[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
[8]唐作藩.上古音手冊[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2.
[9]王筠.說文句讀[M].上海:上海古籍書店,1983.
[10]桂馥.說文解字義證[M].北京:中華書局,1987.
[11]王貴元.說文解字校箋[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2.
[12]王作新.《說文》會意字中的“亦聲字”考[J].學術交流,2009,12.
[13]張自烈編,廖文英補.正字通[M].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6.
[14]宋本廣韻[M].北京:北京中國書店,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