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勇,趙立春
(亳州師范高等??茖W(xué)校 中文與傳媒系,安徽 亳州 236800)
關(guān)于中古漢語方音的研究,羅常培先生利用漢藏對音的材料對唐五代西北地區(qū)的方音現(xiàn)象作過研究。①羅常培:《唐五代西北方音》,北京: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1961年。趙振鐸先生根據(jù)唐代人所作筆記中關(guān)于方俗讀音的記載作《唐人筆記里的方俗讀音》②趙振鐸:《唐人筆記里的方俗讀音》,《漢語史研究集刊》(第二輯),成都:巴蜀書社,2001年。。儲泰松先生根據(jù)《玄應(yīng)音義》、《慧琳音義》等佛經(jīng)音義中對于漢語方音的記載,參照《廣韻》作《唐代音義所見方音考》③儲泰松:《唐代音義所見方音考》,《語言研究》2004年第6期。。
我們現(xiàn)在以《廣韻》異讀字為出發(fā)點,在梳理異讀字來源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前代韻書、字書、音義書和注音者的注音,利用文獻考證的方法,從傳統(tǒng)語言文字學(xué)形、音、義可以互求的關(guān)系入手,對《廣韻》異讀字的讀音來源和反映的唐代方音、俗音現(xiàn)象作初步探索。一來可以明確《廣韻》異讀字的性質(zhì)和來源;另外也可以對從《切韻》到《廣韻》的增字加訓(xùn)這樣一個韻書逐步發(fā)展過程有個更為清晰的認識。
《廣韻》作為一部兼包古今南北語音材料的總集,其音韻學(xué)價值自不言而喻。其中的異讀字更是研究漢語史、漢語方言的重要資料。通過我們對中古傳世文獻的梳理,發(fā)現(xiàn)不少反映中古時期方音現(xiàn)象的用例,下面僅對有確切文獻出處的用例進行考釋:
【1】觜
《廣韻》三個讀音:(1)《支韻》貲小韻即移切下:“觜,觜星;《爾雅》曰:‘娵觜之口營室東壁也?!肿裾C切?!保?)《紙韻》觜小韻即委切下:“觜,喙也。”(3)《支韻》厜小韻姊宜切下:“觜,星名?!?/p>
按:“即委切”讀音與另外兩個讀音在意義上沒有關(guān)系,是和表示“口”意義的字通用而增加這個上聲的讀音?!稄V雅·釋親》:噣、喙、口也?!蓖跄顚O:“《眾經(jīng)音義》卷一引《字書》云鳥喙也?!瘡埡狻稏|京賦》云:‘秦政利觜長距?!?。”
《廣韻》中“即移切”和“姊宜切”的音韻地位都是精紐、支韻,不能形成對立。陳澧《切韻考》④陳澧:《〈切韻〉考》,北京:中國書店,1984年,第11-12頁。并未指出。今參考《廣韻》以前韻書和音義書,通過考證得知“姊宜切”當(dāng)是“姊規(guī)反”之誤,正好和“即移切”形成開合對立。
又,《王仁昫刋謬補缺切韻一》(敦煌.P.2011)卷第一支韻:“厜,‘姊規(guī)反,,山巓狀,五?!?;’‘纗,細繩;’‘惢,善,又桑果反’、……‘摫,裁。’”共存四個字?!锻跞罚骸皡?,‘姊規(guī)反,,山巓狀,五?!?,星;’‘纗,細繩;’‘惢,善,又桑果反’‘嫢,盈姿,又衢癸反?!雹冽堄罴儯骸短茖懭就跞蕰d刊謬補缺切韻校箋》,香港:香港中文大學(xué),1968年,第7頁?!稄V韻》厜小韻收有六個字:“‘厜,山巔狀,姊宜切。六。’‘觜,星名?!x,細繩。’‘惢,善也;《說文》曰:‘心疑也?!稚9⒉糯范??!畫ィ税p?!?,鳥喙?!?/p>
通過上面兩本書的記載和 《廣韻》的比較,《廣韻》多收一個字,此字由于在文獻中與“觜”字通用而增加一個讀音。(按:見上文)我們可以確知“姊宜切”是“姊規(guī)反”之誤。
又《一切經(jīng)音義》有關(guān)于這個字的記載:慧琳《一切經(jīng)音義·大方等大集經(jīng)》:“觜星:子移反,吳音;醉唯反,秦音也;參星頭上三小星也?!被哿丈淠険?jù)《宋·高僧傳》記載“‘(慧)琳以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庚子卒于所住,春秋八十四矣’。由此上推,可知慧琳當(dāng)生于唐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雹谝τ楞懀骸痘哿铡匆磺薪?jīng)音義〉研究》,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5頁?!锻跞蕰d刋謬補缺〈切韻〉》大概在唐龍興二年 (公元706年)完成。③趙誠:《中國古代韻書》,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第33頁。可見,這兩個讀音由王仁昫到慧琳時代已經(jīng)存在。
按:慧琳:“吳音子移反”音韻地位等同于《廣韻》的“即移切”;“秦音醉唯反”音韻地位等同于《王三》的“姊規(guī)反”。在《王三》時代這兩個反切當(dāng)正好反映“秦音”和“吳音”的讀音。我們還可以找到一個輔證,《篆隸萬象名義·角部》:“觜,子移反,爙,鳥口。”《篆隸萬象名義》的反切系統(tǒng)當(dāng)反映的是中古時期南方語音的。④周祖庠:《新著音韻學(xué)》,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第55頁?!白右品础?、“即移切”音韻地位相同。正好可以和“吳音子移反”相驗證。
我們認為:到《廣韻》編纂時代,編纂者或是據(jù)吳音把“姊規(guī)反”改為“姊宜切”,到底是反映編纂者根據(jù)吳音改秦音,還是那時候?qū)嶋H語音中這兩個讀音已經(jīng)合流,我們現(xiàn)在難以判斷??梢源_知的是從這個字的兩個讀音來源上看,這兩個反切是反映的秦音和吳音這兩種不同的方音現(xiàn)象。
【2】打
“打”字《廣韻》兩個讀音。(1)《迥韻》頂小韻都挺切下:“打,擊也;又都冷切?!保?)《梗韻》打小韻德冷切下:“打,擊也;又挺切?!卑矗哼@兩個讀音在《王三》中已經(jīng)存在。這兩個讀音中古音韻地位不同:“都挺切”是端紐四等、“德冷切”是端(知)紐二等。這個字在慧琳《一切經(jīng)音義·妙法蓮花經(jīng)》中這樣記載:“捶打,上之蘂反,擊也;下吳音頂,又都挺反,今取秦音得耿反,《說文》云 ‘以杖擊也’;《廣雅》‘捶,打擊也’?!卑矗骸稄V韻》“梗韻”和“耿韻”分列,“得耿反”與“都冷切”是“梗韻”和“耿韻”的區(qū)別,從這可以看出,秦音中梗韻和耿韻已經(jīng)相混?!绊敗币艉汀岸纪Ψ础币繇嵉匚幌嗤?,《音義》傳承中應(yīng)當(dāng)有訛誤?!稄V韻》打字“都挺切”來源于吳音,“都冷切”來源于秦音。
【3】復(fù)
《廣韻》兩個讀音。(1)《屋韻》伏小韻房六切下:“復(fù)。返?!保?)《宥韻》復(fù)小韻扶富切下:“復(fù),又也。返也。往來也。安也。白也。吿也。又音服?!?/p>
按:“復(fù)”字在玄應(yīng)《一切經(jīng)音義·妙法蓮花經(jīng)》中有記載:“無復(fù),下吳音扶救反,秦音馮目反,《說文》‘往來也’謂往來復(fù)重耳?!保ā痘哿找袅x》同有此條)按:“房六切”、“馮目反”音韻地位相同,都是奉紐、屋韻三等。“扶富切”和“扶救反”音韻地位相同,都是奉紐、宥韻三等。復(fù)字上古屬于並紐、覺部字,到中古變?yōu)閮蓚€讀音:一個是秦音的“馮目反”,一個是吳音的“扶救反”。又《篆隸萬象名義·彳部》:“復(fù),扶救反,重,又,返,報安。”可以輔證。《廣韻》“房六切”讀音來源于秦音“馮目反”,“扶富切”來源于吳音“扶救反”。這兩個讀音反映的是秦音和吳音的方音現(xiàn)象。
【4】銚
《廣韻》三個讀音。(1)《宵韻》遙小韻余昭切下:“銚,燒器,亦古田器;又姓,后漢衛(wèi)尉穎川銚期;又徒吊切?!保?)《蕭韻》祧小韻吐雕切下:“銚,田器。”
按:《王三》未收“吐雕切”讀音?!巴碌袂小弊x音來源于《方言》郭璞注?!斗窖浴さ谖濉罚骸芭a,燕之東北朝鮮洌水之間謂之庣斗。”郭璞:“湯料反,此亦鍬聲轉(zhuǎn)也?!庇帧墩f文解字注》:“銚,‘昷器也。從金兆聲。’一曰田器,《周頌》:‘庤乃錢镈?!秱鳌吩唬骸X,銚也?!S下文錢下亦曰‘銚也,古田器?!摚夺屍鳌?、《方言》皆作庣斗。《釋器》曰:‘庣斗謂之疀。’郭云:‘即古鍬臿字。’《方言》曰:‘臿,燕之東北朝鮮洌水之閑謂之庣斗,趙魏之閑謂之喿?!?、庣斗、喿三字同,即今鍬字也。七遙反,亦湯料反。今人俗語正切七遙?!卑矗簭纳峡梢钥闯觯般摗迸c“庣斗”通,音湯料反。《廣韻·蕭韻》聊小韻落蕭切下,“料,料理也。量也。又郎吊切?!薄皽戏础鼻邢伦秩∑铰曇蛔x,正同《廣韻》“吐雕切”。這是通過形體借用使得“銚”字產(chǎn)生“吐雕切”這一讀音,是由“鍬”字方言轉(zhuǎn)語而來。
“余昭切”讀音來源:《篆隸萬象名義·金部》:“銚,余招反,溫器?!庇帧逗鬂h書·馮異傳》:“光武署異為主簿,苗萌為從事。異因薦邑子銚期、叔壽、段建、左隆等?!崩钯t:“銚音姚?!卑矗簻仄髋c燒器意義相關(guān)聯(lián),只是不同描述而已。這個讀音下《廣韻》訓(xùn)釋有“田器”意義,是望文生義,“田器”意義應(yīng)讀“吐雕切”。
“徒吊切”讀音來源:慧琳《一切經(jīng)音義·五百問事經(jīng)》:“銅銚,下調(diào)曜反;銅銑者,淺槍字也,經(jīng)文從堯作鐃,音撓交反,樂器名也;非但字誤,義亦甚乖,傳寫者請改之?!庇中?yīng)《一切經(jīng)音義·四分律》:“須銚,古文錐同,余招反,《廣雅》‘鋗謂之銚,’《說文》‘溫器也,’以鬲上有镮;山東行此音,又徒吊反,今江南行此音。銚形似槍,而無腳;鋗,呼玄反;鬲音歷也?!卑矗骸坝嗾蟹础焙汀坝嗾亚小币繇嵉匚幌嗤?。則《廣韻》中“銚”字“徒吊切”讀音來自“江南音”,“余昭切”讀音來自“山東音”。這兩個讀音反映的是江南和山東兩個不同地區(qū)的方音現(xiàn)象。
【5】貓
貓字《廣韻》兩個讀音。(1)《宵韻》苗小韻武瀌切下:“貓獸捕鼠。又《爾雅》曰:‘虎竊毛謂之虦貓?!治浣磺?。”(2)《肴韻》茅小韻莫交切下:“貓,又武瀌切?!卑矗夯哿铡兑磺薪?jīng)音義·大寶積經(jīng)》:“貓兔,上莫包反。江外吳音以為苗字,今不取。《字統(tǒng)》云‘狩名也。’顧野王云‘似虎而小,人家畜養(yǎng)令捕鼠?!w從豸(音雉),苗聲也,經(jīng)從犬省略也?!墩f文》闕此字?!卑矗骸稄V韻》“武瀌切”,“武”字明微類隔,正切苗字讀音?!澳磺小币繇嵉匚坏韧凇澳础??!拔錇d切”讀音來自“江外吳音”?!蹲`萬象名義·犬部》:“貓,莫驕反;如虎,淺毛,食鼠?!笨梢宰鳛檩o證?!澳磺小弊x音來自北方讀音。①慧琳反切被認為反映的是唐代北方語音系統(tǒng)。這兩個反切反映的是江外吳音和北方語音的方音差別。
【6】跢
《廣韻》兩個讀音。(1)《泰韻》帶小韻當(dāng)蓋切下:“跢,倒跢?!保?)《個韻》跢小韻丁佐切下:“跢,小兒行也?!?/p>
按:“跢”字《廣韻》兩個讀音下分別訓(xùn)釋為“小兒行也”和“倒跢”,這兩個意義有聯(lián)系,只是訓(xùn)釋方式不一樣。此字兩個讀音《王三》已經(jīng)收錄。楊雄《方言·第三》:“跌,蹷也?!惫保骸百鹊匾玻瓥|言跢,丁賀反?!毙?yīng)《一切經(jīng)音義·栴檀樹經(jīng)》:“跢地,多個反。江南俗音帶,謂倒地也。”從上述兩書記載來看,郭璞時代只有一個丁賀反讀音,而且這個詞是江東所有。到《王三》時代產(chǎn)生另外一個讀音“都蓋反”。 玄應(yīng)則明確說“都蓋反”是江南俗音。與郭璞所說可以相驗證,說明在江南(或江東)原先“多個反”是通行讀音,后來產(chǎn)生一個“都蓋反”讀音。《廣韻》“當(dāng)蓋切”與“帶”音韻地位相同,反映的是江南(江東)后來產(chǎn)生的俗音。“丁佐切”與“多個反”音韻地位相同,反映的是從郭璞以來江南(江東)一直通行的讀音。這個異讀字反映的是江南(江東)地區(qū)一個通行讀音和一個后起俗音的關(guān)系。
【7】髀
《廣韻》兩個讀音。(1)《紙韻》并弭切下:“髀,股也;又步米切?!保?)《薺韻》陛小韻傍禮切下:“髀,髀股。”
今按:《王三》這兩個讀音已收。玄應(yīng)《一切經(jīng)音義·四分律》:“捺髀,蒲米反?!墩f文》‘股外也?!比擞么艘?,又音方爾反,江南行此音?!卑矗骸稄V韻》“并弭切”和“方爾反”(幫非類隔)音韻地位相同,反映的是“江南”讀音。《篆隸萬象名義·足部》:“髀,補爾反,股外?!笨梢宰鳛檩o證?!鞍Y切”、“步米切”、“蒲米反”音韻地位相同;反映的是“北人音”。這個異讀字反映“江南”和“北人”的方音差異。
【8】磨
《廣韻》兩個讀音:(1)《戈韻》摩小韻莫婆切下:“磨,磨礪?!稜栄拧吩唬骸^之磨?!保?)《過韻》磨小韻摸臥切下:“磨,硙也;又莫禾切。”
按:《經(jīng)典釋文》中有關(guān)于此字的記載?!渡袝び碡暋罚骸柏守暛G鐵,銀鏤砮磬?!薄啊兑袅x》:鏤,剛鐵。馬同,韋昭郭璞云紫磨金。案郭注《爾雅》璆即紫磨金。磨,末佐反?!庇帧稜栄拧め屍鳌贰敖鹬^之鏤,木謂之刻,骨謂之切,象謂之磋,玉謂之琢,石謂之磨?!弊ⅲ骸傲呓砸逼髦??!薄兑袅x》:“磨,莫佐反。”《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淇奧》:“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薄兑袅x》:“磨,本又作摩,莫何反,治石名。”《論語·陽貨》:“磨而不磷,不曰白乎。”《集解》:“孔安國曰:‘磷,薄也;言至堅者磨之而不??;至白者染之湼,不黑。君子雖在濁亂。濁亂不能污也?!薄兑袅x》:“磨而,末多反?!薄墩撜Z·先進》:“南容三復(fù)白圭?!薄都狻罚骸翱装矅唬骸对姟吩瓢坠缰枭锌赡ヒ??!寡灾璨豢蔀橐?,南容讀詩至此,三反復(fù)之,是其心愼言也。”《音義》:“可磨,音摩”《莊子·天下》:“若飄風(fēng)之還,若羽之旋,若磨石之隧?!薄兑袅x》:“磨,末佐反,又如字?!蓖ㄟ^上述文獻比較,我們可以知道:除《尚書》“紫磨金”一詞意義不清楚外。其他幾個字表示動詞“研磨”意義的讀平聲,如《論語音義》;表示名詞石磨意義的讀去聲,如《爾雅音義》和《莊子音義》。
又,《史記》:“凡賢主者,必將能拂世磨俗,而廢其所惡,立其所欲?!薄端麟[》:“磨音莫何反。磨,俗,言磨礪于俗使從己?!薄蹲`萬象名義·石部》:“石靡,莫賀反。硙?!卑矗骸端麟[》音依然遵守動詞讀平聲的規(guī)則?!睹x》已經(jīng)把動詞意義讀為去聲?!锻跞じ珥崱纺π№嵞畏聪聼o“磨”字。去聲莫個反下:“磨,研(也)。”平聲讀音已經(jīng)消失,動詞意義用去聲記錄。
《玄應(yīng)音義》記錄動詞意義有平聲和去聲兩個讀音?!兑磺薪?jīng)音義·四分律》:“舂磨,《字林》作石靡,同,亡佐反。郭璞注《方言》云硙卽磨也。《世本》云:‘斑輸作硙。’北土名也。江南呼摩?!?/p>
綜上,通過這幾部文獻的記載,我們可以把“磨”字的音義作個概括:《經(jīng)典釋文》時代兩個讀音,平聲記錄動詞,去聲記錄名詞。《史記索隱》還能遵守這樣規(guī)則,《名義》已經(jīng)用去聲記錄動詞。到《王三》中只有去聲一個讀音存在,記錄動詞?!缎?yīng)音義》的記錄顯示,北方大部分地區(qū)已經(jīng)用去聲記錄動詞,平聲記錄動詞只存在于江南某些地區(qū)的方言中。
《廣韻》“莫婆切”和“摸臥切”是記錄“磨”字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兩個讀音。同時也反映著北方大部分地區(qū)和江南部分地區(qū)方音的不同?!澳徘小庇浀摹澳ァ弊謩釉~意義的更早時代讀音和唐代江南部分地區(qū)保留下來的古音。
【9】淰
《廣韻》三個讀音。(1)《寑韻》沈小韻式任切下:“淰,淰閃,水動出,《禮運》曰:‘龍以為畜,故魚鮪不淰。淰之言閃也?!保?)《豏韻》“女減切”下:“淰,水無波也。又乃玷切?!保?)《忝韻》淰小韻乃玷切下:“淰,水流皃?!?/p>
“式任切”讀音來源:按:《王三》寢韻式稔反下,沒有此字,“式任切”讀音當(dāng)是后人鄭玄聲訓(xùn)所加?!抖Y記·禮運》:“何謂四靈?麟、鳯、龜、龍謂之四靈。故龍以為畜,故魚鮪不淰;鳯以為畜,故鳥不獝;麟以為畜,故獸不狘;龜以為畜,故人情不失?!编嵭ⅲ骸皽V之言閃也。”《音義》:“淰,音審;徐舒冉反。閃,失冉反。”若按聲訓(xùn)來看,徐邈讀“舒冉反”與閃字讀音相同,《廣韻》琰韻失冉切。陸德明音審,“審”字,《廣韻》在寢韻式任切下。陸德明是根據(jù)自己方音把“閃”字讀入《寢韻》還是前代作音者方音中“閃”有“審”音。從陸注“閃,失冉反”來看,陸德明是承襲前人注音的可能性更大。
又《說文解字·水部》“淰,濁也;從水念聲。大徐乃忝切。”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淰,濁也。義與淀淤滓相類。《禮運》曰:‘龍以為畜,故魚鮪不淰?!ⅲ骸疁V之言閃也。’凡云之言者,皆假其音以得其義。葢濁其本義,閃其引伸假借之義也?!侗娊?jīng)音義》引《埤倉》‘淰,水無波也?!旁姟届F戎戎濕,溪云淰淰寒。’戎戎言其流動,淰淰言其凝滯,水無波之義之引伸也。從水念聲。乃忝切。七部?!抖Y記音義》審、閃二音?!苯癜矗喝粢蓝问希瑒t淰與閃是同源詞。但是,這個只是從兩個詞來源上說的,到中古它們已經(jīng)是不同的詞,有各自獨立的詞匯層面上的音和義,我們不能把具有同源關(guān)系的詞各自獨立后所具有的音義混淆。
“女減切”和“乃玷切”來源:玄應(yīng)《一切經(jīng)音義·鼻柰耶律一名戒因緣》:“淰水,江南謂水不流為淰,音乃點反。關(guān)中乃斬反。《說文》‘淰,濁也?!钝n》‘淰,水無波也。’律文作澹,非也?!卑矗骸澳绥枨小焙汀澳它c反”音韻地位相同,“女減切”和“乃斬反”音韻地位相同?!稄V韻》兩個讀音一個來源于“江南”音,一個來源于“關(guān)中”音;反映“淰”字在這兩個方音中的差異現(xiàn)象。
結(jié)語:《廣韻》異讀字的材料來源異常復(fù)雜,部分材料已經(jīng)消失,沒能在傳世文獻中保存下來,我們只能根據(jù)現(xiàn)在有限的材料作考察,重在認識異讀字中包含的方音現(xiàn)象,為漢語語音史的研究積累基礎(chǔ)性材料。
[1]許慎撰,徐鉉校定.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 1963
[2]司馬遷.史記(裴 集解、司馬貞索引、張守節(jié)正義)[M].北京:中華書局,1962
[3]班固.漢書(顏師古注)[M].北京:中華書局,1962
[4]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
[5]顧野王編撰.原本《玉篇》殘卷[M].北京:中華書局,1985
[6]曹憲.博雅音[M].北京:中華書局,1985(叢書集成初編)
[7]蕭統(tǒng).文選(李善注)[M].北京:中華書局,1977
[8]空海.篆隸萬象名義[M].北京:中華書局,1995;玄應(yīng).一切經(jīng)音義[M].北京:中華書局,1985(叢書集成初編)
[9]慧琳.一切經(jīng)音義[M].中華書局,1985年(叢書集成初編)
[10]陳彭年.大宋重修廣韻[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11]丁度.集韻[M].北京:中國書店,1983
[12]阮元.十三經(jīng)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1996
[13]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4]王念孫.廣雅疏證[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4
[15]吳承士.經(jīng)典舊音辨證[M].黃季剛先生遺書(黃侃手批)臺灣石門圖書公司印行
[16]華學(xué)誠.楊雄方言校釋匯證[M].北京:中華書局,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