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 琳
(江蘇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江蘇徐州 221116)
論張曉風散文中的人生體悟
莊 琳
(江蘇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江蘇徐州 221116)
張曉風是二十世紀臺灣文學(xué)中的重要作家,同時也是臺灣散文史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張曉風的散文,典雅秀氣之中帶有對時光流逝、生命短缺的概嘆和對世事無常,塵世紛擾的豁達,在她的文字里,有著她對人生的憧憬,信心和執(zhí)著。對于人世間的種種現(xiàn)象,張曉風在自己的散文中既有形而上的哲理沉思,也有形而下的經(jīng)驗感悟。
張曉風;散文;哲理沉思;經(jīng)驗感悟
張曉風是二十世紀臺灣文學(xué)中的重要作家,同時也是臺灣散文史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她的散文描摹真實,對于生命中的美好,她毫不吝嗇的給予贊美和向往,而對于生活中那些不可避免的缺憾和丑陋,她則以一種豁達的態(tài)度泰然處之。正如她在《生活賦》中所說“這不就是生活嗎?一些稚拙的美,一些驚人的丑,以一種牢不可分的天長地久的姿態(tài)棲居在某個深深的巷底”。 她對人生哲理闡發(fā)深刻,對現(xiàn)實生活中人間百態(tài)觀察深入,她用手中的筆,把內(nèi)心對生活和生命的情感,真誠地傾注她的散文上。同為散文作家的余光中認為張曉風的散文有氣魄,有胸襟,亦秀亦豪,盛贊張曉風有一支“腕挾風雷的淋漓健筆,這支筆,能寫景也能敘事,能詠物也能傳人,揚之有豪氣,抑之有秀氣,而即使在柔婉的時候也帶一點剛勁”。對于人世間的種種現(xiàn)象,張曉風在自己的散文中既有形而上的哲理沉思,也有形而下的經(jīng)驗感悟。
每一位文學(xué)家同時也是哲學(xué)家,張曉風亦然。隨著年齡的增長,心態(tài)的成熟,人生閱歷的豐富,張曉風的散文在探討人生的真諦和生命的感悟的旅途中,融入了更多的哲理意味和思辨色彩。
張曉風的散文題材主要來源于她對瑣碎生活的感受和體驗,通過點滴細節(jié)體現(xiàn)款款情深。她善于從平凡微末的事物中,細膩地領(lǐng)悟其深層的情理蘊含,以其獨特的觀物角度和人生視角,由事緣情及理,引發(fā)讀者對于人生、生命的新鮮感受和體驗,從中獲得美感和啟迪。在她看來,“把我們遇見的小事當做生命中的巨大經(jīng)驗,好好的、準準的、深深的、狠狠的把它寫出來……都能對我們的人生有所啟悟”。 張曉風的散文鋪開來看就是一副生活百態(tài)圖,充滿著濃濃的生活氣息,我們通過對這些生活情趣的研讀,從而尋找生命的意義?!兑侣钠分?,一件睡袍象征著一家人相處的美好時光;一把油紙傘陪伴她相倚走過一段陌生的旅途,它就像衣服一樣,在異國的雨季帶來了一片干燥;朋友做的禮服,見證了她與朋友間的友誼和真情;一條羊毛圍巾包裹的不僅僅是一份古典的溫柔,更包容了人世的溫情;風衣在未知的長路給予人們莽莽情懷。這些生活用品穿插在張曉風的散文中,表達的正是“人生于世,相知有幾,而衣履相親,亦薄涼世界中之一聚散也”的人生哲理?!兑坏贬u》里,她因一點善意品嘗了辣醬,結(jié)果廚子為了那份情送了一整瓶辣醬,正如文中所說“生命的厚禮,原來只賞賜給那些肯于一嘗的人”。世間失意之人之多,別人的一次無意的善舉就能使他們走出重圍,只要自己能夠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去,總有一道窗為你開啟。包子是我們每天必不可少的早餐,張曉風在《包子》一篇中不是描寫包子本身,而是透過包子向我們揭示了機會錯失的遺憾。張曉風的散文通讀下來,會發(fā)現(xiàn)一件小事物就能給予人們深思,從而反省自身,反省社會?!兑浑p小鞋》,一雙大約十六七公分的舊式女鞋,代表的不僅僅是逝去歲月中女性的受苦受難,舊時代對女性的不公待遇,更為我們昭示了新社會女性也不可能獲得完全的自由。
張曉風的散文中,除了自己的所悟所感,還有一些林林總總的小人物,他們不是名門望族,沒有知識,沒有文化,卻能用他們最質(zhì)樸的感情、最純粹的語言,為我們闡釋生活的意義、人生的真知?!段蚁胱哌M那則笑話里去》中的樵夫,在他看來有一杯滾燙的茶能夠暖身,這就是幸福。不像那位茶癡,一輩子只求品茶的好處,反而錯失了美以外的東西?!皯巡皇乐^技,目高于頂,不肯在凡夫俗子身上浪費一絲一毫的美,當然也沒有什么不對。但肯在起身為風雪中行來的人奉上一杯熱茶,看著對方由僵冷而舒活起來,豈不更為感人”, 擁有溫暖的內(nèi)心,懷有悲憫的情操,才能璀璨人生。張曉風對待人生的態(tài)度是積極向上的,因此,她在散文中也塑造了一批樂觀的人物?!赌阏婧?,你就像我少年伊辰》里的賣柑者,雖然她有張風干橘子似的臉,雖然她的地位低下,但她依然保持著她生命中最光華歲月時的心,就像她對張曉風所說“你真好,你就像我少年伊辰一樣”,在她看來,無論職業(yè)、地位、年齡有何不同,每個人的生命本身都是相同的。正是這些小人物,他們以普通的樣貌,平凡的言行,傳達了生活的情趣和人性的至善,小中見美。
張曉風敢于涉筆丑陋,不再唯美是鶩,而是美丑并舉。在她看來,生活是美好與缺憾并存的,人生苦短,“世事是可以在一回首之間成風成煙的,一切都可以在談笑間作夢痕看的”,那么,“這世間還有什么不能寬心、不能放懷的呢?” 所以,美好與缺憾并存的人生真諦讓她更懂得要牢牢抓住身邊觸手可及的溫曖——在對生活理性思考和感性觸摸的同時,表達她對日常生活的思考,充滿著人性、人情的思考。在《月,闕也》里,作者提到月亮沒有真正圓過,人生世上也沒有真正圓滿的時刻。正像文中描述的那樣“或見或不見,花總在那里。或盈或缺,月總在那里。不要做一朝的看花人吧!不要做一夕的賞月人吧!人生在世哪一刻不美好完滿?哪一剎不該頂禮膜拜感激歡欣呢?” ,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笑看殘缺,珍惜當下?!队裣搿分袑θ焙督o予了獨特的解釋,“缺憾必須依附于完美,獨存的缺憾豈有美麗可言,天殘地缺,是因為天地都如此美好,才容得修地補天的改造的涂痕”, 有圓才有缺,單獨的呈現(xiàn)才是不完整的人生。
成熟期的張曉風,對人生進行深沉的思考,自然景觀和歷史人事不再是一般的審視和情感的體悟,而是把它們提升到生命本體的高度來進行闡釋。在《給我一個解釋》中,張曉風表明,“給我一個解釋,我就可以再相信一次人生,我就可以再接納歷史,我就可以義無反顧擁有這荒涼的城市”, 一個解釋就能夠重拾機會,挽回幸福,我們何樂而不為呢!《矛盾篇》中張曉風進而從人生哲學(xué)的角度,以如泣如訴的自我獨白方式探討了愛與不愛,成功與失敗,悲與喜這些重大的且相輔相成的人生命題,具有整體上的濃郁的哲理思辨色彩。在《只因為年輕啊》中,她又這樣寫道:“生命是一樁太好的東西,好到你無論選擇什么方式度過,都像是一種浪費。” 這段話對生命的價值作了最好的詮釋,也提醒我們不能活在回憶里,唯有堅定自己的選擇無悔地走下去,才能綻放光芒。
張曉風認為散文的勝利之處在于,“沒有故事的華服,沒有韻律的化妝,散文素著一張臉,兀自美麗。借王國維的話是‘粗服亂頭不掩國色’”。因此,張曉風的散文不借用故事、情節(jié),更多地融入自己及身邊人的人生經(jīng)驗,感悟人生,努力探討人生的真諦。
人生在世,懷揣一顆感恩的心,才能在短暫的生命中獲得快樂。張曉風正是以感恩的心態(tài)觀察生活,體悟人生,她的散文才處處見真情。在《劫后》中,面對災(zāi)劫之后,作者感到自己“學(xué)會了為陽光感謝——因為陰晦并非不可能。學(xué)會了為平靜而索味的日子感謝——因為風暴并非不可能。學(xué)會了為粗茶淡飯感謝——因為饑餓并非不可能。甚至學(xué)會了為一張猙獰的面目感謝——因為有一天,我們中間不知誰便要失去這十分脆弱的肉體”, 經(jīng)歷過風雨,只要重新思索,就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其實有很多歡欣的日子。張曉風對生命有著深入的理解和體悟,所以才能懷有如此寬廣的感恩情緒。作者在《種種有情》中寫道了火車站的留言板,不同身份的人用粉筆字記錄下他們不遇、焦灼、愚癡的心情,就像文中提到,“天地也無非是風雨中的一座驛亭,人生也無非是種種羈心絆意的事和情,能題詩在壁總說好的!”,粉末易逝,卻能牽絆人間的溫暖。《情懷》一文中,作者感觸道,“人是要活很多年才知道感恩的,才知道萬事萬物包括投眼而來的翠色,附耳而至的清風,無一不是豪華的天寵。才知道生命中的每一剎時間都是向永恒借來的片羽, 才相信胸襟中的每一縷柔情都是無限天機所流瀉的微光”, 世間萬物都不是我們本來就有的,對于現(xiàn)有的一切要抱有感恩的心態(tài)惜之。
張曉風善于捕捉生活,無論是自然景物,還是母子親情,她都能夠以一個側(cè)面為切入點,描摹繪畫,引發(fā)哲理,發(fā)人深思。在《專寵》一文里,作者漫步在春天的校園中,看花看樹,這是一種享受。為了生活,我們努力打拼,從而忽略了觀賞美景的機會,等到想要欣賞的時候,反而失卻了這種權(quán)利,追悔莫及。為了不活在后悔中,我們能做的就是把握當下,就像文中說的那樣,“世間若真有可慕之身,豈不正是我自己嗎?而此‘可慕之身’不是昨日之我,不是來日之我,正是此時此刻此風此雨此花此月之間的我??!” 在《你的側(cè)影好美》中,張曉風寫道:“我這輩子該做的事就是去告訴別人她所不知道的自己的美麗的側(cè)影”,表達的不僅僅是人性的善美之心,還傳達著敢于行動的勇敢之心,此時不做,更待何時。而在《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中,張曉風在對兒子寵愛之余,讓他自由發(fā)展,“他有屬于他的一生,是我不能相陪的,母子一場,只能看作一把借來的琴弦,能彈多久,便彈多久,但借來的歲月畢竟是有其歸還期限的”,張曉風將親情之愛放到時間的長河中去考察,這就擺脫了不少作者由一己之私情出發(fā),仍由一己之私情做結(jié)的淺薄窠臼,使之具有人性意義上的普遍性。釀酒是一種很常見的行為,而張曉風在《釀酒的理由》中有著自己獨特的感受,“我在酒里看到我自己,如果孔子是待沽的玉,則我便是那待斟的酒,以一生的時間去醞釀自己的濃度,所等待的只是那一剎的傾注”, 從極普通的家常事釀酒體悟到了生命的價值,正是張曉風散文的閃光之處。
憶舊懷人之作是張曉風散文的一大題材,她筆下的人物異彩紛呈,朋友、老師、讀者等都是她散文世界中的主角。張曉風以與人物相關(guān)聯(lián)的東西入手,懷念曾經(jīng)的相交時光,感嘆如今的孤寂,品嘗人生體悟。在《衣衣不舍》中,張曉風為了紀念已故的韓偉院長,收藏了一件他的紅色蘇格蘭格子上衣,見衣如見人,看到故人的衣服猶如看到了當年那種溫暖的感覺?!懊考路锒荚∵^一個‘我’,都值得回顧回戀”,“身體消失了,留下的是衣服,一件一件,半絲半縷,令人依依不舍”, 逝者已矣,我們能做的就是留念曾經(jīng)的美好。《雨天的書》中提到,一個十七歲如花年紀的女孩另芳,卻早早地落下了尾幕。她寫給作者的信,不僅僅給張曉風給予鼓勵和自信,而且陪伴著張曉風一路同行。作者一直沒有給另芳回信,這是她生前最大的遺憾。所以,張曉風寫這封信,希望雨能夠把信寄給天堂的另芳,望她能夠在黑暗凄冷的夜里依然發(fā)光。而在《一半兒春愁,一半兒水》中,張曉風通過回憶和恩師張清徽、汪薇史的文學(xué)交流,感嘆道:“當這世上你可以稱之為老師的人越來越少,學(xué)生卻愈來愈多,真是件可悲的事。你眼看老成凋謝,卻阻止不了他們的消失。于是你漸漸了解,原來,學(xué)者也不是永恒的,如果你不趁可請益的時候請益,將來,總有一天,你再也無法向他們請益了”。 所以,我們要做到尊師重道,珍惜活著的師友。
張曉風曾說過:“我從來不想把我整個生命都放在文學(xué)上,而是把重點放在生活上,整個的去體會我的人生,在體會人生之余,我能有多少精力,就用多少精力去記錄生命里的種種體驗,保持自己還是個很容易受感動的人。” 張曉風的散文,典雅秀氣之中帶有對時光流逝、生命短缺的概嘆和對世事無常,塵世紛擾的豁達,在她的文字里,有著她對人生的憧憬,信心和執(zhí)著。無論世事的變幻,她都以一個淡定的守望者,繼續(xù)著她對生活,對生命的熱愛與追求。在對現(xiàn)實生活理性思考和感性觸摸的同時,張曉風的散文表達了對人性、人情的深切思考。
注釋:
①張曉風.《從你美麗的流域》[M].江蘇:江蘇文藝出版社,2006年版,第178頁。
②張曉風.《送你一個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3頁。
③張曉風.《張曉風散文精選》[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0年版,第7頁。
③張曉風.《張曉風散文》[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11年版,第109頁。
④張曉風.《從你美麗的流域》[M].江蘇:江蘇文藝出版社,2006年版,第151頁。
⑤張曉風.《從你美麗的流域》[M].江蘇:江蘇文藝出版社,2006年版m第157頁。
⑥張曉風.《從你美麗的流域》[M].江蘇:江蘇文藝出版社,2006年版,第111頁。
⑦張曉風.《從你美麗的流域》[M].江蘇:江蘇文藝出版社,2006年版,第166頁。
⑧張曉風.《色識》[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2年版,第8頁。
⑨張曉風.《張曉風散文精選》[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0年版,第129頁。
⑩張曉風.《張曉風散文精選》[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0年版,第215頁。
[1]胡慧翼.蘭心慧質(zhì) 凌云健筆——張曉風散文品讀[J].寫作, 1999,8.
[2]李琳.拈花微笑般的自然和諧——論張曉風散文的辭意美[J].伊犁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2006,19(4).
[3]曹惠民.小的就是美的——略談曉風散文的感受方式[J].臺港與海外華文文學(xué)評論和研究,1991,1.
[4]方忠.張曉風散文創(chuàng)作初探[J].臺港與海外華文文學(xué)評論和研究,1990,00.
[5]李琳.張曉風散文的情感體驗與情感傾訴[J].名作欣賞當代文學(xué),2007,10.
[6]劉涵華.愛凝結(jié)成的藝術(shù)——張曉風散文簡論[J],綿陽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10,29(6).
[7]薛忠文.祈禱與感恩——張曉風散文世界的一個維度[J].當代文壇,2005,4.
[8]涵柔.挖掘不如小心—專訪臺灣作家張曉風[J].中國女性, 2003(10).
[9]何延.論張曉風散文的人文關(guān)懷[D].廣西師范大學(xué),2012年,碩士學(xué)位論文.
[10]方忠.20世紀臺灣文學(xué)史論[M].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2004.
[11]張曉風.從你美麗的流域[M].江蘇:江蘇文藝出版社,2006.
[12]張曉風.張曉風散文精選[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0.
[13]張曉風.張曉風散文[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11.
[14]張曉風.色識[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2.
[15]張曉風.送你一個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
[責任編輯姜仁達]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Life in Zhang Xiaofeng’s Prose
ZHUANG Lin
(College of Liberal Arts,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Xuzhou221116, China)
Zhang Xiaofeng is a Taiwanese literature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animportant writer, but also the history of Taiwan's prose a beautiful landscape. Zhang Xiaofeng prose, elegant and delicate with a pair among the passage of time, there is a shortage of life sigh and impermanence, earthly troubles of open-minded, in her written word, with her vision of life, faith and perseverance. For earthly phenomena, Zhang Xiaofeng in his prose both metaphysical philosophical contemplation, but also the experience of metaphysical insights.
Zhang Xiaofeng;prose;philosophical contemplation;experience sentiment
I2
:A
:1008-9128(2014)04-0075-03
2013-11-04
莊琳(1990—),女,江蘇徐州人,碩士,研究方向: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