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華勇
(湖北文理學院 文學院,湖北 襄陽 441053)
互聯(lián)網這個新媒體的出現(xiàn),給報紙的生存和發(fā)展帶來極大挑戰(zhàn)。這種挑戰(zhàn)的較明顯表現(xiàn)是互聯(lián)網消息標題與通訊標題出現(xiàn)跨界和混搭現(xiàn)象。這種新變化要求人們既要進一步認清報紙之消息標題與通訊標題的區(qū)別,又要研究新媒體出現(xiàn)后新變化的內在理路及其表現(xiàn),以引導新聞寫作實踐和促進新聞寫作理論的更新。出于這種考慮,本文就報紙之消息標題與通訊標題的差異再作討論。
從標題與新聞事實關聯(lián)度上看,消息標題以實標為主,通過凝練概括的語言,揭示新聞事實,顯明新聞事實運動變化的某種狀態(tài),給受眾以明確的概念,動態(tài)性強;而通訊標題重在議論,抒情,或表明對事實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判斷,或設問、或設懸,激發(fā)讀者的閱讀欲望和想象等,多以虛標為主,不向受眾揭示新聞事實,偏于靜態(tài)(受眾不能從標題中獲得關于新聞事實的明確概念)。請看下面的例子:
(1)肯尼迪遇刺喪命,約翰遜擔任美國總統(tǒng)。
(路透社達拉斯,1963.11.22)
(2)東史朗訴訟案又一鐵證,南京大屠殺不容抵賴(引標)
我市發(fā)現(xiàn)1938年日本印制的《最新南京地圖》(主標)
圖上南京“舊最高法院”對面清清楚楚標明有多處水塘(副標)
(《石家莊日報》2000.1.27)
(3)今晨6時30分“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在內蒙古主著陸場著陸(引標)
中國太空人飛回來了(主標)
(《羊城晚報》2003.10.16)
(4)“子彈頭”昨首發(fā)滬杭線(主標)
全程90分鐘,票價為53元44元兩檔(副標)
(《錢江晚報》2007.1.29)
(5)雄偉的人民大會堂(孫世愷)[1]13
(6)中南海的春天(馮建、曾建輝)[1]116
(7)尋找時傳祥——重訪精神高原(孫德宏)[1]333
(8)世紀大閱兵(記者賈永、曹智)[1]396
以上所舉例子(1)—(4)屬于消息標題,(5)—(8)屬于通訊標題??梢钥吹?,消息標題盡管可以用虛標但總是以實標為主,它要向受眾揭示新聞事實,表明新聞事實運動的某種狀態(tài),動態(tài)性很強,茲以例(4)說明:主標向受眾揭示動車在滬杭線首發(fā)之新聞事實,副標補充運行時間、票價等信息,給受眾以明確的新聞概念,運用了主副相結合的復合式標題,報告了實實在在的新聞事件,顯示了在要求火車提速大背景下,滬杭動車首發(fā)的新信息,新聞事實呈現(xiàn)出明顯的動態(tài)性;(5)至(8)都沒有向受眾明確揭示新聞事實,雖然(5)(7)(8)等暗示了新聞報道的主要對象,但受眾對新聞事實是什么是模糊不清的,相對于以上所舉的消息標題而言,這些通訊標題“懸置”了新聞事實,讓新聞事實處于靜態(tài),從而虛化了新聞事實:或表示評價;或揭示本質;或留下懸念;或抒情;或暗示主題等等,也就是說,通訊標題多以虛標為主,主體意識強烈。
結論:消息標題與新聞事實關聯(lián)度密切,以實標為主,動態(tài)性強,給受眾以明確的新聞概念;通訊標題與新聞事實關聯(lián)度較松散,以虛標為主,多呈靜態(tài),確定性差。
消息標題與通訊標題在形式上表現(xiàn)出來的差異,主要有這樣幾個方面:1.句型句式使用;2.標題的結構;3.破折號的使用;4.標題的長度。
在句型句式的使用上,消息標題多采用主謂句型,不管是單一結構,還是復合結構的消息標題,受“組織新聞內容,揭示新聞事實”這個規(guī)定性所要求,都以主謂句為主要句型,具體表現(xiàn)上又以陳述句式為主;而通訊標題由于沒有概括新聞事實之要求,大多采用的是非主謂句型,表現(xiàn)為名詞短語句、動詞短語句、形容詞短語句等,這些短語句又具體表現(xiàn)為偏正式短語句(定語+中心語,狀語+中心語)、動賓式短語句和并列式短語句等,雖然也用主謂句型,但較少。前面(1)至(7)例所舉標題已可以讓我們見出這種區(qū)別。這里再舉數(shù)例說明(為節(jié)省篇幅,不再提供數(shù)據(jù)來源。下同)。
(9)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10)俞平伯赴香港說“紅樓”
(11)義烏外來務工人員首次當選人大代表
(12)大寨也不吃大鍋飯了
(13)領導干部的楷?!追鄙?/p>
(14)在大海中永生
——鄧小平同志骨灰撒放記
(15)事業(yè)·愛情·家庭
——著名科學家謝希德和曹天欽的故事
(16)誰是最可愛的人
(9)—(12)是消息標題,全是主謂句型;(13)—(16)是通訊標題,除了(16)是主謂句型外,其他全是非主謂句型。
新聞標題在結構上表現(xiàn)出兩種形式:單一結構;復合結構。所謂單一結構是指標題由唯一的主標構成,沒有引標也沒有副標。在表現(xiàn)上又有單行排列和雙行排列兩種類型;復合結構是指由引標、主標、副標相組合而呈現(xiàn)的標題形式,這表現(xiàn)出三種情形:引標+主標式(引主式);主標+副標式(主副式);引標+主標+副標(完全式)。
消息標題與通訊標題在結構上的區(qū)別明顯:(1)消息標題表現(xiàn)得復雜多樣,而以復合結構居多;(2)在單一結構上,消息標題可以有單行排列和雙行排列之樣式,而通訊只有單行排列;(3)在復合結構上,消息標題各種形式都有充分表現(xiàn);而通訊標題,采用主副式多一些,這尤其表現(xiàn)在人物通訊、風貌通訊、事件通訊等的標題上;而引主式、完全式幾乎難以見到。例子從略。
雖然消息標題在各種結構形式上均有充分表現(xiàn),而且復合結構漸有增多的趨勢,但從寫作實踐和習慣上可以看到,消息標題很少用破折號。一般來說,當文章標題有副標時,因副標是對主標的補充、解釋或說明而要用破折號。這在消息標題中沒有得到有力回應,卻在通訊標題中得到突出表現(xiàn)。從前面所舉的例子及后文的例子中可以看到,只要通訊采用了主副式標題,其副標必用破折號。
這里“標題的長度”是指新聞體裁標題(引標主標副標)在字數(shù)上所達到的量度。也就是標題字數(shù)的多少所導致的其在媒體(主要指報紙)上所占空間的跨度。這里考察的核心標準是字數(shù)的多少。
根據(jù)常識所知,消息標題有濃縮新聞內容,揭示新聞事實的要求,以實標為主;如果新聞事實本身缺乏新穎性、獨特性,不能吸引受眾眼球,那么寫作主體還會利用修辭手段、文學手法為之配上虛化標題或者加強標題的藝術性來讓“眼睛”傳神。綜合這兩者看,消息標題必然會“長”起來。根據(jù)程旭蘭的研究[2]以及當下報紙新聞發(fā)展的實際情形看,消息標題所呈現(xiàn)的內容越來越豐富,字數(shù)越來越多。如果以40字作為一個判斷點,我們就會看到:超過40字的消息標題很容易找到;而通訊標題大多在20字以內,20字到40字的較少,而40字以上的就很難找到。請看下邊的例子。
(17)雪百年恥揚眉吐氣 迎新紀元普天同慶(引標)
首都各界隆重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主標)
慶祝大會由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xié)中央軍委舉行
江澤民發(fā)表重要講話 李鵬喬石李瑞環(huán)朱镕基劉華清胡錦濤榮毅仁等
與各界群眾八萬人歡度良宵(副標)
(18)中央軍委舉行晉升上將軍銜警銜儀式(主標)
胡錦濤頒發(fā)命令狀并向晉銜的高級軍官警官表示祝賀習近平宣布命令
郭伯雄主持 徐才厚梁光烈陳炳德李繼耐廖錫龍常萬全靖志遠吳勝利許其亮出席
晉升上將軍銜警銜的是杜金才劉亞洲杜恒巖田修思王建平許耀元(副標)
(19)圓夢九天的壯麗航程
——黨中央關心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科學發(fā)展紀實
(20)香格里拉之子
——追記云南省迪慶州原人大常委會委員、迪慶軍分區(qū)原副司令員龔曲此里
(21)地闊幾許心寬幾許
——記著名科學家、“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以上(17)、(18)是消息標題,字數(shù)都在50字以上,涉及的內容都是與國家和人民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事件。只要留心就會發(fā)現(xiàn),凡涉及國家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重大事件或活動,又由國家領導人“唱主角”,對之進行報道時,消息的標題(就報紙而言)必定長,有的甚至超過100字。(19)至(21)是通訊標題,字數(shù)在30字左右,最長的有38字,未超過40字。而且這幾例是特意舉出的較長的通訊標題。
這里“審美要求”是指“追求最佳傳播效果”這一新聞寫作的崇高目標對新聞寫作主體的美學要求或藝術要求。就標題而言,對消息和通訊的美學要求是一致的,但由于二者各自的質的規(guī)定性,消息標題與通訊標題之美學要求又表現(xiàn)出差異。我們主要從功能、藝術手段、主體意識三方面進行探討。
從整體來說,消息的功能重在傳播(傳播知識、傳播信息、輿論宣傳),強調客觀性、概括性和理性;通訊的功能重在感染(通過富有情節(jié)的故事,以情動人,感染受眾),強調主觀性、具體性和感性。但具體到微觀的標題上,有些消息標題除了它的傳播信息功能之外,其感染功能也得到凸顯,有的甚至超過了通訊標題的感染力??聪旅娴睦樱?/p>
(22)背了半個世紀的“零”甩進了太平洋(引標)
奧運會第一塊金牌為我所得(主標)
許海峰百步穿楊居魁首,曾國強力舉千鈞占鰲頭(副標)
這則消息報道的是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中國射擊運動員許海峰獲首金的新聞,采用完全式標題,將中國人打破奧運會金牌零記錄,開創(chuàng)歷史新紀元,揚眉吐氣的自豪感、自信心展示出來,字里行間洋溢著喜悅、激動、興奮之情,其感染力是很強的。再如:
(23)外電報道香港政權交接儀式隆重舉行(引標),
米字旗幟降,百年屈辱一朝雪
五星紅旗升,千秋盛典徹夜歌(主標)
同樣是報道1997年7月1日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但(23)這例消息標題的感染力遠勝下面這個通訊標題:
(24)歷史,將銘記這一刻
——中英兩國香港政權交接儀式紀實
前面所舉的眾多例子,感染力較強的消息標題有(2)(9)(17)(22)(23)等,而相比之下,通訊標題的感染力卻大為遜色。
導致這種情形的原因可能是這樣的:消息正文部分只能對新聞事實作客觀概括報道,篇幅簡短,不能展開,缺乏故事性(形象性生動性情節(jié)性),也就缺乏感染力,為彌補這一不足,吸引讀者眼球,新聞工作者只好在標題上下功夫,利用消息標題結構上的豐富形式,動用各種表現(xiàn)技巧,在傳播信息的同時,滲透主體意識,增強其感染力,“一夜心血為一題”讓標題出彩;而通訊則正相反,由于在正文部分要對新聞事實作情節(jié)性故事性處理,突出其感染性,在標題的制作上反而不如消息。由此可得出如下結論:在感染力上,消息以標題勝,通訊以正文勝。
以上通過對二者在功能上的區(qū)別的分析,可知,新聞寫作主體在消息標題制作上所下的功夫和氣力遠遠大于在通訊標題制作上所下的功夫和氣力。這個功夫和氣力,說白了是指寫作主體為追求最佳傳播效果(包括標題的感染力),在標題制作上所付出的種種努力,具體表現(xiàn)為盡量運用適切的修辭手段、文學手段等表達技巧讓標題出彩。劉保全、賁慕琴主編《新聞標題制作1000例》[3]一書對新聞標題的各種表現(xiàn)形式通過大量例子進行了描述,編者雖沒挑明例舉的標題的歸屬(是消息標題還是通訊標題或者評論標題),但分明可以看到,那些出彩的標題在表現(xiàn)手法上已涉及到各種各樣的修辭手段;而其中消息標題的比重又占有絕對的優(yōu)勢。限于篇幅我們不再列舉時新的例子。我們想說的是:受兩種文體內在規(guī)定性的限制和規(guī)范,消息標題給寫作主體使用各種表達技巧、突顯主體意識,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和自由度;在新聞寫作實踐中,消息標題在藝術手段的運用上,較之通訊標題要更為豐富、更見藝術匠心。
主體意識是指在新聞敘事過程中敘述者介入新聞事實的程度。在敘事學中,主體意識表現(xiàn)為敘述聲音。由于新聞敘事是一種非虛構的真實敘事,這樣,敘述者常與作者合二為一;而敘述聲音的強弱會影響到敘述效果,亦即主體意識的強弱會影響到新聞傳播的美學效果。
從正文比較,大家的共識是:消息壓抑主體性,通訊彰顯主體性。消息的正文要用事實說話,忌主體介入橫加評說,故主體意識較弱;通訊的正文以敘述為主,可輔以議論、抒情,故主體意識強烈鮮明。問題是,二者在標題上主體意識的強弱與突顯標題的感染力之間有無內在關聯(lián)?答案是肯定的。
從前面對二者在功能上的區(qū)別的分析,可知,追求感染力的消息標題,其主體意識一般較強,其他則較弱;而絕大多數(shù)通訊標題以虛標為主,主體意識鮮明。比較而言,主體意識強的消息標題,其感染力也往往大于有鮮明主體意識的通訊標題。例子和分析可見前述,此不贅。
在消息標題中很容易找到價值中立,主體性弱,客觀性強的標題例子;而在通訊標題中也不難發(fā)現(xiàn)這樣的例子。比如:
(25)長江源頭楚瑪爾河斷流
(26)李可染先生逝世
(27)墨索里尼懸尸米蘭街頭
(28)北京將投入250億解決缺水問題
以上是消息標題,下面是通訊標題。
(29)從嘉峪關說到山海關
(30)毛澤東先生到重慶
(31)歷史的審判
(32)彭德懷印象
以上價值中立的客觀性標題很好體現(xiàn)了新聞寫作“用事實說話”的基本規(guī)律;但新聞記者還有一個任務,就是在對新聞事實進行客觀真實報道時,要對受眾進行輿論引導和宣傳,以建立社會正價值,促進社會進步,實現(xiàn)新聞媒體作為“時代喉舌”的角色使命。要完成這第二個任務,就需要滲透主體意識。在消息中,記者往往采用“春秋筆法”,借他人之口說話等手法,含而不露的滲入自已的主體意識,表明自己的價值取向;在通訊中,記者突顯自己的主體意識,對新聞事實大肆議論、抒情,用鮮明的立場態(tài)度引導社會正價值的形成?!@就是主體意識在新聞傳播中應有的美學效果。新聞標題上顯露的主體意識也服務于這個美學效果。
綜合上述,小結如下:在標題與新聞事實的關聯(lián)度上,消息較為密切,通訊較為松散。在形式的表現(xiàn)上,消息標題以主謂句型、陳述句式為主,通訊標題以非主謂句型、短語句為主;消息標題各種結構形式都有充分表現(xiàn),通訊標題,以單一的標題結構為主,復合結構主要表現(xiàn)為主副式;在消息標題豐富的復合結構形式的表現(xiàn)上,其副標題極少用破折號,而采用主副結構的通訊標題,其副標必用破折號;消息標題在長度、字數(shù)上有較大的活動空間,40字以上的標題很容易找到,通訊標題在長度字數(shù)上遠沒有消息標題靈活多變,一般局限在20字以內,20字以上的標題已不多見,40字以上的標題很難見到。審美要求方面,在感染功能上,消息以標題取勝,通訊以正文取勝;在藝術方法、手段的運用上,消息標題較之通訊標題更為豐富,更見魅力;主體意識強的消息標題,其感染力往往大于同樣有鮮明主體意識的通訊標題。
只有認清報紙消息標題和通訊標題的區(qū)別,才能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在實踐上發(fā)揮二者各自的長處,迎接和促進文體自身的更新和創(chuàng)造。
參考文獻:
[1] 劉海貴,董廣安.新聞傳播精品導讀·通訊卷[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
[2] 程旭蘭.報紙消息標題形式變化趨勢初探[J].新聞記者,2007(5):50-51.
[3] 劉保全,賁慕琴.新聞標題制作1000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1995:8-45.